林业产业交流大会发言稿

时间:2022-06-13 05:10:00

导语:林业产业交流大会发言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林业产业交流大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尊敬的主任。

市委、市人民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近年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立足生态抓经济,围绕“两业”即竹业和旅游业)做文章,生态建设和竹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果。全市现有森林资源面积200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14万亩(第一轮百万亩造竹工作中,向我市市累计下达造竹计划33.4万亩,市实际完成48.1万亩,完成率为143.9%第二轮百万亩造竹,市下达造竹计划8万亩,市实际完成18.4万亩,为计划的230%先后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乡村”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和“全国水土坚持示范市”2010年,林业总产值达12亿元,其中竹业综合收入达10.8亿元。

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是把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种竹面积最大、竹加工门类最齐、竹产品科技含量最高、西南最大的竹加工基地。依照市委对发展“两个率先”要求,竹产业发展进程中。加大了三百里竹长廊”和百万亩造竹工程的力度,竹业发展得到快速推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得到同步发展。已经成为“长江上游绿色屏障,生态旅游绿色画廊,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绿色银行,工业发展的绿色原料”

一、推动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造竹工程的实施。

(一)已经成为长江上游绿色屏障

地形切割强烈,市地处长江上游四川盆地与贵州高原的结合部。坡耕地多,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调查监测显示,截至2000年,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达87.7万亩,占幅员总面积的32.5%,年土壤侵蚀量达627万吨。2000年以来,市依照市确定的产业发展布局,紧紧抓住市实施百万亩造竹工程和河流域三百里竹廊两大造竹工程,全力推进竹基地建设。结合省政府将我市列为退耕还林试点县(市)契机,全力实施“退耕还竹”工程。通过努力,2010年河入境段泥沙含量比2000年降低了70%,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了近500万吨。实行以竹代木,每年替代木材60万立方米以上,年减少6万亩以上的森林采伐。通过百万亩造竹工程和河流域三百里竹廊建设工程的实施,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国家相关部门将长江上游唯一的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维护区增殖流放站和珍稀鱼类繁殖基地建在这是对我市实施造竹工程建设的肯定和认同。

(二)已经建成生态旅游的绿色画廊

风光旖旎,山川秀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桫椤林立,翠竹成荫,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四渡,更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许多神奇魅力。全市现有1个国家级自然维护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13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一级景点,被旅游专家誉为“竹子之乡”千瀑之市”丹霞之冠”桫椤王国”长征遗址”随着“旅游兴市”战略的深入推进,市的绿色生态旅游和红色经典旅游交相辉映,吸引着四方游客流年往返。非烟非雾一林碧,似雨似晴三径凉”置身竹乡,漫步竹林,让人无时无刻不深切感受到竹子的恬淡宁静和竹乡的清新秀美。生态旅游迅速崛起,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新兴支柱产业。造竹工程的实施,不只打造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助推了生态旅游的快速发展。2010年,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乡村”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目前,正全力以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竹,给旅游增添了灵气,注入了活力。

(三)竹业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068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0%以上来源于竹业收入。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建成投产以后,竹农人均可增加收入1000元,农民可望真正走上“扛着竹子奔小康”康庄大道。竹产业的发展,还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010年与2000年相比,市的一产比例下降了9个百分点,二产提高了6个百分点,三产提高了5个百分点。全市实施退耕还竹工程以来,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多人,竹浆项目投产以后,还可为城乡增加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通过以竹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竹业经济带来的巨大实惠,竹产业已经成为农民群众小康生活的绿色银行。

(四)竹业已经成为支撑工业发展的绿色原料

以龙头企业带动竹产业发展,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委、市政府根据“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指导思想,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后,提出了以市场手段淘汰落后,以政府职能规范准入”工作原则,通过整合资源、重组改建等办法,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竹加工企业,将原有竹地板生产企业由6家整合为2家,并对加工能力分布进行了重新区划。积极向上争取贴息贷款和无偿扶持资金投入,协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解决资金、技术、设备等问题,扩大生产能力,推进产品换代升级,促进了企业生产能力、技术水平以及产品竞争力等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提高。全市现有竹加工企业8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现有年加工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7家,5000万元以上的3家,1亿元以上的2家,竹材加工利用率达95%以上,竹笋加工利用率达60%以上,主要产品有竹建材、造纸、竹工艺品、竹生活用品、竹笋等五大系列250多个品种,其中10多个系列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了国家专利,滞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远销日本、韩国、加拿大等1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锦公司生产的竹地板已获国家入口免检产品)目前,全市竹业总产值已占全市社会总产值的38%

赤天化纸业公司将投入生产,预计在本月内。投产将为我市竹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将走上“以竹养纸,以纸兴竹”循环经济发展之路。竹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将与赤天化纸业公司携手合作,精诚团结,共同推进我市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有以下几点体会:回顾竹产业的发展。

(一)认识到位。

随着生态建设和环境维护力度的日益加大,2000年以来。国家林业产业导向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从以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对天然林实行全面禁伐,市的经济发展一度陷入困境,农村群众、国有林业企业和地方财政收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部农村群众甚至呈现了生计困难。市委、市人民政府审时度势,认真对接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深化市情认识,从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两业一城一市”发展战略到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发展战略,充分说明了竹业”富民强市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二)加强组织领导。

始终将竹基地建设工作列入市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市自实施造竹工程以来。作为年度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和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副县级领导干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竹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抽调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科级领导干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专抓竹基地建设。竹基地建设工作在组织管理上实行党政和技术业务“双线责任制”乡镇和林业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发动、土地丈量和技术把关、质量验收,年度考核奖励上实行“一票否决制”先后有2个乡镇被一票否决,1个乡镇被取消单项考核资格。两个制度的执行,为扎实推进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强化抚育管理。

乡镇依照尊重农户意愿、相对集中连片的要求落实造竹任务,一是认真做好每年新造竹的规划。任务目标确定以后。并组织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土地丈量工作,林业站同步完成小班区划与小班面积初步确认,以确保规划面积不低于任务数。二是组织和督促农户按规划实施,已经规划的要确保满植满造。对在未规划地块上造竹的须经林业部门同意,否则不予验收,不给补助。三是严格检查验收,实行市、乡两级检查验收制度。乡镇林业站按技术要求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并对林业局负责。林业局根据林业站上报的自查验收情况,组织专门力量进行逐一核查验收,确保面积真实、质量合格。四是强化工程后续管理,严格执行补植、抚育管理措施,将竹林抚育管护按至少50%以上权重列入竹基地建设考核内容,督促乡镇抓好抚育管护工作。

(四)全面兑现政策。

无论是种苗费,市的造竹工程。还是管护费,凡是上级下拔的专项资金,都全部严格通过“一卡通”全额兑现到户。为充分调动农户造竹的积极性,建设利息增大,资金严重缺乏,兑现计划指标不够的情况下,市人民政府对农户造竹实行每亩70元补贴。为了全力推进竹基地建设,政府已借贷款4300万元用于造竹,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造竹、护竹积极性,推动了造竹工程的深入实施。五是大力加快了竹基地网络公路建设力度。累计投入资金7000多万元,新建竹基地网络公路1400多公里,努力做到让竹农“砍得下、运得出、有效益”

二、全面完成今年造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

市竹基地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清理恢复受灾竹林54万亩,2011年。补植补造冻死竹林3.5万亩,新造竹3万亩,改造低产竹林1万亩,实施未成林竹林抚育30万亩,实施纸浆原料林丰产培育示范5000亩。

将采取如下措施:要完成以上任务。

全面落实“双线”责任制,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将竹基地建设作为市、乡两级的重要工作。要求每村都要有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一名行政干部负责组织发动等具体工作,每村要有一名林业技术干部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严格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

要特别做好开展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的宣传和组织发动,二是抓好宣传发动。当前。重点是受灾竹林清砍、松土、施肥、补植,确保在4月中旬前后完成竹林清砍、松土、施肥、补植和新造竹工作。

市将尽一切努力再筹措505万元资金,三是努力兑现政策。2010年21万亩的荒山造林补助1050万元已到位。对尚未兑现的造竹补助,按我市确定的补助规范,尽快兑现到农户,以此推动今年造竹工作。

把以前重收入改为重发展,四是严格实行考核。今年我市将改革综合考核方法。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具体讲,就是不再考核乡镇财政税收,重点考核乡镇的发展经济能力。因此,竹业发展上,主要考核内容就是造竹情况,竹林管护情况和竹子销售情况。通过考核,进一步推进我市竹产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