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推进农业发展新跨越的发言
时间:2022-06-02 11:00:00
导语:解放思想推进农业发展新跨越的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这次全市农业局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市三届八次党代会、全市干部大会精神,总结年和“十一五”全市农业发展的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部署今年农业重点工作,动员全市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善谋实干,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为迎接新的挑战积累信心
年,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增加、不确定因素较多的特殊环境下,我市各级农业部门围绕保供、增收、可持续发展三大基本任务,以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平台,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1.62亿元,同比增长4.87%(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农业产值89.36亿元,同比增长2.55%;牧业产值25.27亿元,同比增长6.0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9.56亿元,同比增长4.54%。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307元,同比增长13%。深入实施扩大规模、优化升级、省工节本、服务引导、盘活资源、政策扶持“六项计划”,全年为农民增收5.37亿元。
--粮猪等主要农产品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8.55万亩,总产量82.74万吨,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年末全市生猪出栏100万头,家禽出栏2200万只。
--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和重大动植物疫情平稳。切实加强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监管,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有效遏制违禁投入品的销售、使用行为,各类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采取专项行动和非常措施,确保了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供沪供粤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动植物疫情。
--“两区”建设稳步推进。编制完成了73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落实了年度10万亩粮食功能区创建任务;编制完成了11个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和4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68个特色农业精品园的建设方案。启动8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8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32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在建项目114个,实际资金投入达4.53亿元,完成规划总投资的20.6%。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年为“十一五”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一五”是我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全市农业产值、牧业产值分别比年增长了35.66%、38.31%,也就是说,短短5年,我市农牧业的块头大了1/3以上,这是一个惊人的发展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跨越了万元大关,年均增幅持续在两位数以上并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全市农业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
(一)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全面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安全供种体系,加大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加强品种改良,5年来,仅推广水稻主导品种就达400多万亩。加强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加大中国农业台州湾、农民信箱等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网络覆盖9个县市区所有乡镇和85%以上的行政村。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先后制修订各类农业标准463项,基本覆盖全市主要农产品,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56%以上。市内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了无公害的目标,各类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累计通过“三品”认证种植基地面积71万亩。将农产品加工业纳入“工业立市”大战略之中,农产品加工业这条“短腿”有所改观。注重农产品营销,发展了35家农产品配送机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主导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西兰花、山地蔬菜、设施蔬菜、大棚葡萄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占据了重要位置。
(二)主体竞争力大幅提升。农民培训进一步强化。建立了6个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累计培养农民中专生3768名,组织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2.40万人,举办了首期大学生农民培训班。已有3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在我市农业农村就业、创业。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已有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4992个,市级规范化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了700个。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经营总收入50多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0%。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了557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51家。年全市农业组织化程度达59.68%,比年提高了19.07个百分点。
(三)空间竞争力大幅提升。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融合,大大拓展了农业发展领域。有7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4万多农户“走出去”实行跨区域经营,建立市外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百万亩以上,“追着太阳种西瓜”已成为我市农业“走出去”的生动写照。农产品市场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农业品牌建设与效应不断增强,已拥有5563件农业注册商标、4件中国驰名商标、40件浙江省著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农产品、32个浙江名牌农产品、37个浙江名牌产品(农业)、1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依托这些品牌,仙居杨梅、玉环文旦、临海西兰花、涌泉蜜桔、三门青蟹等名特优农产品走向了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外向型农业快速发展,年引进外资4979.44万美元,实现农副产品出口总额7.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56%和19.27%。
(四)制度竞争力大幅提升。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扶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提升土地集约经营水平和土地利用率。年土地流转面积81.94万亩,流转率43.19%,分别比年增加了32.1万亩和16.92个百分点。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成立了一批农业信用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创新经营机制,建立了合作社·公司·农民“三位一体”复合型经营模式。创新质量安全机制,基本形成以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探索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大力推广仙居县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的成功经验,推动建立优质农产品专卖市场或专门交易区(专卖区)。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政府支农新机制。
(五)农业生产方式和装备条件不断改善。把现代农业定义为“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初见成效,产生了一批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种植养殖循环化、环境影响无害化的典型,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已达73%,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90%以上。涌现出了以西兰花茎叶加工饲料、秸杆致密利用、畜禽粪便有机肥制作等一批新型产业。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机总动力达211万千瓦,机耕机械化程度达73%,机收机械化程度47%。农业设施化程度达21.83%。
(六)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加强工厂化育秧配套机插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水稻栽种机械化水平由原来的近乎空白发展到10%。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累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420多万亩,每亩减少施用化肥4.76公斤;累计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151万亩,每亩减少农药使用量21.4%。开展供种育秧、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各类专业服务逐步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力开展农作制度创新,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力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七)公共服务不断加强。深入推进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全面建立“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完成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积极推进政府性农业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了生猪市场风险预警和调节机制。
五年来,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形势前沉着应对,经受住了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动植物疫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等各种考验,全系统干部职工恪尽职守,大力推动改革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赢得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成效,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奋战在一线的农业系统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农业发展的各位领导、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十一五”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准确定位。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始终自觉坚持的根本指针。我们把加快发展以高效生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作为“十一五”台州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战略层面上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更新了发展理念,明确了发展方向,营造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推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构建现代农业“四大体系”、“三大平台”,即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组织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科技与物质保障体系,构筑以黄岩西部现代农业开发区为标志的“特殊区域平台”、以“万元田工程”为载体的“普适平台”和以仙居县浙江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代表的“县域平台”建设。“四大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业经营机制和农业科技创新,完善了发展机制,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了农业发展的活力。“三大平台”建设,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找到了合适的载体,为我们推进“两区”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三是全力提升“四大竞争力”。我们在全面分析市场化、国际化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竞争力跃升工程”,并且分解为产业、主体、空间、制度四大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一抓信息服务,二抓种子种苗工程,三抓标准化生产,四抓农产品加工,五抓现代物流配送;主体竞争力的提升,一抓经营主体素质培训,二抓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空间竞争力提升,一抓农业内涵拓展,二抓“走出去”扩张;制度竞争力的提升,就是不断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竞争力跃升工程”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我市农业的素质。
四是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我们通过提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决策能力,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和人才基础。
二、解放思想,提升理念,为完成新的使命夯实思想基础
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新跨越。
(一)为什么又要提“解放思想”?
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的决定,这是一项非常有针对性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就是要是突破思维惯性,突破旧的框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顺势应变,与时俱进,提升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
“十二五”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一些矛盾更加突出,新的任务更为艰巨。具体而言,我市农业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农业保供、增收、可持续发展“三大任务”繁重。农业比较效益偏低、生产成本上升与防止农产品价格过快上涨的矛盾进一步突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更加艰巨。统筹城乡发展、公共服务均质化还刚刚起步,强农惠农的政府机制还不完善。现代农业发展缺乏现代农民,农业的装备和设施还比较落后。总之,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可持续发展的任务也非常艰巨。“十一五”的发展为我们积累了很多珍贵的经验,但我们不能固步自封,面对“十二五”的新任务、新要求,囿于原有的经验是不行的,我们只有在汲取经验的同时解放思想,才能破解固有的和新生的难题,才能确保“十二五”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怎样解放思想?
第一是转变观念,提升发展理念。我们的观念和理念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与时代要求相一致。农业工作是否坚持科学发展,主要有四条判断标准:一是我们的认识、决策、行为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二是我们的认识、决策、行为是否符合经济规律;三是我们的认识、决策、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四是我们的认识、决策、行为是否符合自然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五大关系:一要处理好粮、经关系,平衡好保供与增效的关系。即便是粮食生产,也有个转变生产方式、改善服务节本增效的问题。二要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发展为了人,农业创业创新的所有举措,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对农产品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负责;必须切实保障农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三要处理好短期增长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环境代价问题,杜绝短期掠夺行为,在科学发展的高度上把“高效”与“生态”更好地统一起来。四要处理好物与人的关系。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装备和设施固然重要,但更要突出人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提高他们驾驭现代农业的能力。五要处理好发展的质与量的关系,亦即好与快的关系,使农业从数量型、粗放型发展转到精品精致发展的轨道上来。
第二是要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定位。当今时代,农业发展不能自我封闭,要跳出农业看农业,站在全局看农业,把农业发展放在国际化大背景下谋划,放在市场化背景下衡量,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中审视。要在市场化、全球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找准定位,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三是要激活群众创业创新的活力,强化政府的推动力。这里的关键,一是要继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二是要明确发展路径,三要有给力的手段。
(三)解放思想要解决哪些重点问题?
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我们既要客观地看待改革开放的历史成果、冷静总结历史经验,又要对即将面临的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要通过解放思想,盯牢几个事关农业发展的大问题,一个一个攻坚突破。这里我重点讲几个问题:一是资源制约问题。我市人均占有耕地仅0.38亩,低于全省的0.52亩,更是不到全国1.2亩的1/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1700立方米,远低于全国2200立方米的人均拥有量。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力、社会资金等优质资源不可避免地大量外流,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农业投资亟需增加,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何集聚必需的资源?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二是产业化经营水平问题。尽管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早,但低、小、散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竞争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三是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问题。我市50%以上的农业从业人员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70%以上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这种状况,显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四是农业事关吃喝,事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农业既是经济问题,也是伦理问题,必须强化农业经营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五是农业装备和设施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农业装备和设施水平虽有较大提高,但仍然不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主导产业发展的要求。六是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问题。农业财政投入与农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大宗农产品的市场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还没有建立,农业主导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越来越大;基层“三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起步早,建设慢。我们要高度重视以上这些问题。
三、把握大局,抢抓机遇,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绘好蓝图
“十二五”是我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年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指出,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全面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把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创业就业方式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作为“三农”工作的关键问题来抓。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也对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省农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基于对形势和任务的研判,“十二五”时期我市农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围绕农业部门保供、增收、可持续发展三大基本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主战场,以生态循环、精品精致为取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健全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组织体系、质量安全体系、科技与物质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空间竞争力、主体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推动农业发展由传统产业向精品精致产业转变,由依靠自然资源的粗放型经营向依靠智力、资本、技术紧密结合的集约型经营转变,由依靠纯农业态的单一型增长方式向依靠一二三产协同发展的多元型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建设优势凸现、经营集约、功能多元、发展持续的现代农业。
“十二五”农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明显提升,主导产业突出、经济生态文化多重功能彰显、一二三次产业配套协调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66万吨左右,主导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基本建立起现代农业物流配送体系。农业信息服务、农村金融保险、农业产权交易等现代服务业得到新的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有效改善,农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基本普及。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5万亩、现代农业园区40万亩以上。农业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在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等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把农地制度、农村金融、农业风险控制、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农村政经资源整合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加快成长,培育一批年轻有为的现代职业农民,农民合作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品牌农业加快发展。全市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种养结合、农牧结合、林牧结合模式得到普遍推广,水资源、肥料、农药和农业废弃物利用率提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业支撑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快速增长。农牧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3%和9%。
重点建设区域是农业“两区”:
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市所有承担粮食生产任务的县(市、区),都要选择适宜种植水稻、地势平坦、田面平整、相对集中连片面积100亩(山区连片50亩)以上的区域,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进行重点建设。以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建设吨粮田为核心,按照建设良田、应用良种、推广良法、配套良机、推行良制的要求,依靠科技,增加投入,完善设施,长久保护,强化管理,使粮食生产功能区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统一服务的先行区,为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基础。
现代农业园区。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转型升级,立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按照“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主体明确,水平领先;整合力量,注重示范”的要求,在农业主导产业相对集中连片、农林牧渔综合配套的区域,创建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强化农业基础和装备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机制等途径,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和设施装备先进、经营机制完善、经济效益和示范带动效用明显的农业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突出建设理念的先进性、设施装备的先进性、适用技术的先进性、经营机制的先进性、管理体制的先进性、公共服务的先进性,按照更高的标准,建设质量更高的现代农业大平台,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农业工作,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转型升级。“十二五”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将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主旋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以转型促发展、以升级强后劲,着力推进农业产业、主体、物质基础、经营机制、经营方式、支农政策体系等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由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转变,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追求面积、产量向更加注重品质、更加注重生态、更加注重效益转变,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二是突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两区”建设是“十二五”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坚持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并重,精心编制规划和实施计划,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和操作性,在规划的引领下落实项目,提高规划的执行力。要整合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资源,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和优质要素投入“两区”。加强部门协作,引导相关部门共同为“两区”服务。做到经营主体、技术措施、资金项目、管理服务到位,使“两区”真正成为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管理服务高效的现代农业先行区。
三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是“十二五”期间推动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也是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要严格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防范工业和生活污染影响农业生产。要进一步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力推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和农作制度创新,力推畜牧业进“两区”,鼓励施用有机肥,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形成既使产业持续发展又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的良性互动新机制。
四是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着力解决农业转型升级中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加快推动土地规模经营、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等重点领域、关节环节的改革创新,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
四、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农业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明朗,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同时也要看到,今年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多、起点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国内通胀预期加大,农产品价格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人工、土地、农资成本较快上涨,农业生产效益收窄。对今年农业生产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在态度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在工作上不能有片刻的放松。
(一)扎实推进“两区”建设。今年“两区”建设的重点要转到项目实施和项目推进上来,着重从抓项目实施入手,建立项目跟踪制度,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同时要做好项目申报和项目招商工作。各地还要抓紧出台“两区”建设政策,探索、研究现代农业园区管理模式,加强园区建设的指导、管理、服务和保护。
(二)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力推畜牧业进“两区”,推广种养结合、清洁生产、能量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扶持一批再生能源、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和有机肥加工、废弃物回收企业,促进产业循环。广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鼓励施用有机肥,努力减少化肥使用量。积极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大力创新种养结合、粮经结合、农机农艺结合等农作制度,充分挖掘农业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利用价值,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处理。
(三)大力发展粗粮杂粮。粗粮杂粮作为健康食品已为消费者普遍接受,发展粗粮杂粮是人们食物结构和消费需求变化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低山缓坡资源把发展精品粗粮杂粮作为我市农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粗粮精做”,按产业化、精品化、精致化的要求,争取经过几年努力,全部达到万元田的标准。今年重点要做好规划,先行试点。粗粮精做的关键环节,一是要选好有特色、品质优、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二是设施建设要跟上,三是要实行规模经营,四是要产加销配套,进行深度开发。
(四)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没有强大的生产经营主体,就不会有现代农业的生机和活力。培育新一代职业农民,争取出台政策,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建立创业扶持基金,提供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吸引和支持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做大做强合作社、龙头企业和社会中介服务组织。
(五)大力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创新农业组织体制,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的复合型经营模式。健全产地准出机制,建立以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推动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大力推广仙居县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的成功经验,推动建立优质农产品专卖市场或专门交易区(专卖区),实施产销直通、亮牌贴码销售,充分实现优质优价,激发农产品生产者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内在动力。鼓励各类主体和社会力量开展供种育秧、机耕机收、统防统治等服务,引导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后服务延伸,使服务逐步覆盖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六)加强农业支撑和保障体系建设。农业公益性服务体系存在建设滞后、功能不强、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不能适应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的要求,不能满足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农业支撑和保障能力,十分必要和紧迫。要精心设计项目和载体,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现代农业;要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努力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效能。在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的同时,争取建立大宗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和市场风险调节基金,避免农业主导产业大起大落。
五、转变作风,提升能力,为圆满完成“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目标任务提供组织和智力保障
农业系统干部队伍是推动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建设,改进工作作风,提升驾驭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切实增强现代农业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成就感。
(一)提升学习与思辨能力。加快队伍知识更新速度,加大业务技能学习、培训力度,创造条件,为优秀技术骨干、专家型人才提供进修学习机会,同时要鼓励他们向实践学习、向农民群众学习,使自己成为真正掌握先进适用知识的专业人才、技术专家,与时俱进地研究事关农业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问题,善于从发展变化中分析研究问题,善于从复杂局势中把握发展规律,善于从矛盾困难中寻求破解措施,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
(二)提升谋划与决策能力。着眼科学发展,科学谋划,科学决策,多搞调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专家,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坚持重大情况公开通报,重大决策咨询论证,重大事项公示听证,实现议事规范化、决策民主化、监督经常化。要以全国的、全球的眼光看台州农业、谋台州农业,切实提高农业部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三)提升公关与协调能力。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农业,我们所从事的现代农业已经是“大农业”,农业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农业工作涉及上下左右许多部门,关起门来搞农业将给我们的工作带来重重困难。因此,我们每个干部都应学会沟通协调,不仅在我们系统内部要沟通协调,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经营主体的沟通协调,更要善于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以赢得更多的理解、支持,赢得更多的资源。
(四)提升项目组织与实施能力。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抓一批好的项目,必须大力提高农业部门做项目、抓项目、落实项目的能力。要改变“等项目”的惰性,切实提高项目策划、项目设计、项目包装、项目申报、项目招商、项目实施和项目监管的能力。市里决定举办一期农业项目专题培训班,请各县、市、区农业局长、分管局长和有关职能科站负责人参加,请大家务必重视此事。
- 上一篇:市防汛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 下一篇:市行政服务大厅现场办公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