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在集体林产权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9-03 08:54:00

导语:副县长在集体林产权改革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副县长在集体林产权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动员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贯彻市里关于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系列精神,总结乡试点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全县的林改工作任务,扎扎实实地推进全县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全县林改工作的简要回顾

自去年11月17日全市林改动员会议后,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市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铁政发[2005]42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铁政办明电[2006]7号)精神,抽调人员,组建机构,宣传发动,出台方案,组织培训,开展试点,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林改工作的全面推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林改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组织机构,落实林改责任。按照市政府要求,我们建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林业、土地、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林改办公室,负责指导督查林改工作。进行试点的乡也相应地建立了林改组织机构,并抽调乡干部驻村帮助开展林改工作。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配合抓,上下联动、层层负责的局面。

二是组织学习培训,逐级宣传发动。市林改办去年11月29日在我县举办的各县(市)区林改办和试点乡、村干部参加的林改培训班后,我们分别举办了不同形式的林改培训班,对县林改办和乡林改领导小组成员、乡林业站、村两委成员进行了培训,把林改政策、乡、村在林改中的职责和任务制成宣传册,发放到林改工作人员手中。半年来,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期,参加培训人数达到人次。在强化培训的同时,不断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对试点乡、村林改工作进行了及时的报道,使广大乡、村干部群众不断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为林改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是认真调查摸底,制定林改方案。准确的森林资源、经济状况和人口数量是开展林改的重要依据。县林改办组织县、乡、村、组等外业调查人员,深入一线,对全县的森林资源、山林权属、经济状况、人口数量、参加林改户数,对集体山林、自留山、承包山、“四荒”拍卖、低产林拍卖、活立木转让等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目前全县集体林总面积215万亩,其中应参改面积88万亩,基本掌握了林改所需的各种底数,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为全县的林改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四是确立改革试点,扎实有效推进。我县把乡确定为林权改革的试点,到7月末,已完成集体林改革面积14.4亩,完成任务总量的%。试点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一是梳理并较好地解决了改革中遇到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乡在林改试点中共梳理出20个问题,经过村民反复探讨研究,市、县林改办把关,均得到较好解决,为下步林改深入开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预计乡林权改革到户后,农民人均可分到林地亩,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高涨。乡今春共造林万亩,全部是个体造林。林改的意义日益突显。三是林改增加了集体收入。预计林改后乡可以收取林地使用费、林木转让费万元,平均每个村收入万元。

总结前段全县林改工作,虽然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问题也比较突出,如果解决得不好,会直接影响全县林改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总体任务的完成。这也是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总结经验、交流经验、找出问题,提出要求,使得下一步的工作做的更好一些。这些问题:一是一些乡村干部对林改工作认识不足,热情不高。个别领导同志怕担责任,怕出乱子,怕失去既得利益,对林改工作口头上说的多,具体工作做得少,个别同志存在畏难情绪,一说林改就头疼,不说林改的重要性,总是强调林改的复杂性。二是宣传工作还不到位。除乡外,其他乡镇在林改的宣传工作上力度不大,宣传不够深入,群众对林改政策和方式方法也不够了解,这也为下一步林改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把林改简单化。个别干部认为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就是“一分了之,一卖了之”,对林改的真正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缺少改革的“明白人”,甚至有虚夸谎报林改进度的现象。什么都谎报,实实在在的改革要谎报那还了得,改革就没小事,因为改革就要促进发展,你做的好了就要促进发展,如果做的不好,那就出乱子,开始就没重视,没当事,方法不得当,措施不得力,想的很粗,最后林改效果不好,群众还有意见,可能还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所以它不是小事情。四是投入林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影响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乡试点工作的基本经验

县政府把全县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确定在乡以后,经过试点乡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在半年的时间里较好地完成了试点任务。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经验。

第一,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是林改成功的保证。市、县领导包括市林业局领导多次到试点乡、村检查指导林改工作,亲自审定乡、村林改方案,为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乡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并严格按照市县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进林改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纳入日程,实实在在抓,林改工作才能打开局面,取得成效。

第二,林业部门充分发挥参谋指导作用是林改成功的前提。市、县林业局高度重视林改试点工作,市林业局主要领导、主管领导多次到乡指导工作,集中骨干力量包扶试点乡镇和村,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为乡党委、政府当参谋,保证了林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县林改办积极抽调专人,组建工作指导组,深入乡、村认真开展调查摸底,耐心征求群众意见,搜集、梳理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指导组及时向乡里、村里反馈林改工作进度、质量、经验和问题,保证了林改工作扎实有效的推进。

第三,制订周密具体的方案是林改成功的关键。在市、县林业局的指导下,乡党委、政府明确工作思路,在搞好调查摸底的前提下,研究制订了全乡及8个村的林改方案。这些《方案》既符合政策,又符合乡情、村情,周密细致,操作性强,群众拥护,保证了具体实施中改而有序,分而不乱。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做到了底数清,因地制宜;做到了涉及到的历史和现实问题科学梳理,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做到了上下结合,尊重民意。总之,有个好方案,改革就成功了一半。

第四,发动群众,尊重民意是林改成功的基础。林改成功与否要看林改是否有利于森林资源总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林农收入的增加,是否有利于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这三个目标都需要依靠农民群众来实现。群众是山林的建设者,也是改革的主体和最终的直接受益者。乡林改试点正确处理了照顾多数群众利益和保护少数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政府主导与群众民主决策的关系。无论是改革方案制定、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还是林地使用费和林木转让费的收取标准,都是由村民小组会议、“两委”班子会议进行反复研究、征求意见,最后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因为尊重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林改试点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林改工作任务才得以按时完成。

三、加强领导,务实创新,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县的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要全面铺开,强力推进。9月末前各乡镇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应改任务(指整村完成)的25%;年末前完成应改任务的50%,2007年底全部完成。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解决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

当前全县林业发展面临相当复杂的情况。一方面,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需求不断增加,国家和省、市给予了大量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县、乡财力有限,林业投入不足;中央又取消了农民义务工,乡、村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群众性林业生产活动,全县的造林、营林、管林已经处在缺乏主体的状态,林业建设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林地经济效益不很明显,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根本上说,解决矛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承包后的又一次土地革命,是林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提高林业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是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广大农村的生态建设,事关林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做好了,既能增加集体收入,又能有效地促进山区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统一思想认识。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真正把林改纳入日程,摆上位置,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乡镇党委、政府是林改工作的具体组织者,乡级干部要克服畏难情绪和得过且过思想,不能因为林改任务重、压力大、经费不足等原因,把任务推到村里,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村“两委”是林改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村组干部必须克服既得利益思想,不能因为林改削弱了村对林木的管理权限,减少了村级收入,对林改不负责任,消极对待。林业主管部门是林改的政府牵头部门,不能怕林改削弱了部门权力,更不能因为工作量大、政策性强、怕麻烦、怕担风险,参谋不到位,工作推着干。要把林改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下大力气真正改好、改到位,做到体现民意,维护民利,符合民心。这次会后,各乡镇党委、政府要精心研究,迅速组织实施。县里已把林改工作作为乡镇党政一把手责任状的重要内容,林改工作完不成任务的乡镇林业工作不能评为先进。

(二)强化宣传发动,解决科学引导问题

广大农民群众是这次林改工作的真正主体。各乡镇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及召开现场会、请试点村干部和群众现身说法等各种宣传方式,掀起新一轮宣传高潮,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林改政策,充分认识林改所能带来的好处,消除群众的思想疑虑,增强群众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法律政策的指导,积极为广大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提高他们依法维权、守法经营的意识。通过宣传,要让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了解党的惠民政策,掌握改革的方式方法;要让广大群众了解改革不是一卖了之,而是要让利给农民自己。通过宣传,要让农民明白,林改后农民不但可以拥有林木的所有权,可以得到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农民可以得到林地的使用权,可以拓展生产生活空间,在林地内大力发展林地经济,得到近期经济效益。这是林改的主要目的,也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内容。通过宣传,要让林改和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挂钩,让广大农民群众拥有分享林改成果的平等权利和公平机会。

(三)强化改革质量,解决群众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

质量是改革的生命。林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影响深远。总体上,林改要保持进度,但进度要服从质量,确保不走过场,不违反法律和规定程序,不违背农民意愿,不损害农民利益。这次林改必须以《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依据,按照“四个阶段”和“十个流程”依法规范操作。这是“规定动作”,任何乡镇、村都不允许带病进入下一道程序。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针对性措施,扎扎实实地把林改这件好事办实、实事做好。在操作中要着力抓好五个环节。一是村级基本情况调查要准确、详细。主要调查各村社会经济状况和森林资源状况,包括人口、经济状况,森林资源按森林类别、林种、树种、地类、权属等统计,以往改革的各种形式、面积及户数等。这些是实施改革的底数,也是基础,必须详细、准确。二是外业调查必须实测。林业“三定”以来的历次改革,绝大多数未经过实测,所以才遗留下了四至与面积不符、现地与证照不符、四至不清等问题。这次改革必须在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通过实测或现地勾绘、内业求积后,登记相关台帐。只有外业搞得详实准确,分地、分林到户时才减少麻烦,一次到位。三是村级改革方案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实施方案是改革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这个方案不同其它工作方案,它是林改过程指路的灯塔,是操作林改的说明书。好的方案是林改成功的基础,差的方案就会漏洞百出,就会出现很多后遗症。因此各乡镇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村级林改方案,经过广泛讨论、征求意见,酝酿成熟后,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县林改办要专门成立由主要领导带队的村级改革方案审核小组,逐村进行把关,经审核后的方案方可实施。四是各种纠纷、矛盾的解决要合理、及时。林业“三定”以来,积累的林权纠纷、矛盾和一些违规转让等问题,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将全部暴露出来,如果得不到公正、妥善解决,势必影响改革的顺利进行,影响广大群众参与改革的情绪。各乡镇在改革中都要把解决相关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比如:如何确定应参改人口数量;是按照林木蓄积或林地面积,还是按照林木价值均分集体林;对以往转让、承包、群众意见较大的如何按法律程序予以纠正;如何处理组与组之间、村与组之间的林地、林木权属争议问题等。要把这次改革作为既是集体林落实产权的过程,也是比较彻底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过程。对林权纠纷复杂的问题,可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暂时放下,以后再处理。五是林改档案管理要规范、完整。林改档案既是改革的见证,同时也是今后处理林权纠纷、争议的主要依据。因此,建立健全林改档案至关重要。各村改革成果资料要收集齐全、完备,按要求建立林改档案,档案要涵盖村级改革组织机构文件、改革方案、改革相关的各种会议材料、历史以来特别是这次改革的各种经营合同或林权证明文件及各类资源台帐、图表、权属争议或合同纠纷调查核实材料、改革过程中的公示材料等,各村都要设立专门档案柜存放,实行专人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强化改革模式,解决林改方式方法问题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的对象是集体所有的商品林、一般和重点公益林。改革要力戒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决不能生搬硬套,要依据调查摸底结果,根据各乡镇资源状况、权属构成和村民对林业的依赖程度,本着因地制宜、实是求是的原则,确定改革模式,制定林改方案。村级林改方案必须详实具体,立足解决实际问题,县里已经制定了《村级林改方案》的统一样式,各乡镇可以借鉴。村级林改方案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森林资源和社会基本情况;自留山、承包山、活立木转让、个人造林及现由集体统一经营的林地、林木的现状;确定改革模式、参改人口、村组矛盾等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集体预留面积及管理方式;林地使用费、林木转让费收取标准和办法等。公务员之家:

集体林改革主要通过“巩固确认”、“完善提高”和“深化改革”三种形式落实产权。“巩固确认”就是对操作比较规范、产权比较明晰、群众比较满意的山林,包括八十年代分配的自留山、依法流转的森林资源、“四荒”拍卖、租赁迹地造林以及按照“谁造谁有”政策营造的林分,予以确权发证。“完善提高”就是对八十年代林业“三定”以来,未真正把产权明晰到个人的各种承包方式的林木、林地进一步完善合同,主要包括林业“三定”以来的承包山、个人造林、活立木转让、经营承包、管护承包的山林等。“深化改革”就是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商品林和一般、重点公益林以及已被依法中止转让和承包合同的集体山林,面向内部以户为单位划片承包经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也就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人均林地面积较多的村林改一般采取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将参与改革的林分,按照林木的总蓄积或者林地总面积除以参加林改总人口数,计算出人均应得蓄积或者面积,从而确定每块林地参加改革的人口数。乡增庆村采取按林木蓄积均分集体林的方法,评估小组通过实地勘查,把人工林分为3个等级、天然林分为2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按参改人口数平均划段、编号,再以单户或联户的形式抓阄随机确定承包顺序,按林地编号和抓阄顺序号依次划分林木,林地随林木一并分配。另一种模式是按照树种、蓄积作价,计算林木总价值和人均林木价值,从而确定每个小班参加改革的人口数。村民可按着承包地块、承包人数,自愿组合,联合经营,或者单户经营,以分配或抓阄的方式确定承包地块。各乡镇要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广大群众意愿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合理确定改革方式、方法,这样,改革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五)强化督导检查,解决林改遵规守纪问题

林改解决的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其效果往往在较长时间里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提出改革的思路和方案,还要明确改革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督促和检查工作力度,确保林改工作成果早日显现。一要检查改革是否依法依规,按政策操作,是否坚持民主决策,是否有强买强卖现象发生,是否有打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招牌而行少数人说了算的行为;二要检查是否有强有力的手段,保证改革措施得到落实;三要检查改革是否造成集体资产流失;四要检查林地使用费和林木转让费是否得到有效监管,合理使用;五要检查森林资源是否做到依法保护,持续经营,永续利用,造林水平是否有新的提高;六要检查群众对林改的满意度,是否有上访现象发生,林改有无“后遗症”。一方面,县林业部门要会同县委考评办、政府督查室定期对各乡镇林改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要把督查的重点放在村一级林改的政策法律指导和林改质量的监督上,并将事前指导与事后检查、日常督导和专项检查、阶段性检查和年度考核结合起来,确保改革的质量。另一方面,县林改办要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林改全过程进行监管,建立有力的制约规则和务实有效的配套措施,切实保证林改中群众利益不遭受侵害,森林资源不遭受破坏。要积极疏导和化解各种矛盾,做到林改中出现的问题组不出村、村不出乡、乡不出县,尽可能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林改中遇到的有代表性的倾向性问题和复杂的个案问题要逐级汇报,及时处理,不能因工作失误或隐瞒不报造成不良后果。

(六)强化分工协作,解决合力攻坚的问题

各级林改领导小组要在林改中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林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为政府当好参谋,牵头抓好林改工作,要抽调专人组建工作指导组,严把林改培训关、改革模式关、方案制定关、承包拍卖关、改革建档收口关,使每块林地和每株林木的改革都严格按程序依法操作。要把林木采伐限额向开展林改的乡村倾斜,重点支持那些森林资源较多、工作任务重的乡村,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林业局、发改委、农经委、国土资源局要深入乡村,研究和解决林改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指导林改工作。各乡镇也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林改工作,特别要保证试点村改革所需经费。司法部门要为改革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做好群众法律咨询工作。纪检监察和法制部门要为改革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做好群众法律咨询工作,加大对林改工作的法律监督,不断凝聚改革力量,推进改革深化。

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能否在明年如期完成,关键在今年,最难也在今年。各乡镇务必要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工作,加快推进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确保按时完成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任务,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广大农民增收,为建设“四力”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