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动员大会讲话
时间:2022-04-03 11:26:00
导语:州委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动员大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编者按: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期,干部驻村帮助农民增收动员大会,主题是部署我州干部驻村入户帮助农民增收工作、安排州级部门挂钩扶贫。其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交流各县市农业、农村工作,研究部署了今年农民增收工作任务。希望大家借此机会相互学习,互相勾通,相互启发,共谋发展,相互促进,切切实实把助农增收工作落到实处。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增强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公务员之家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415.5万人就有359.4万农民,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6.5%的州情,决定了我州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十分重大而艰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对我们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战略机遇期,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发展新跨越,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我们加强和改进农民增收工作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若干现实机遇,抓住和利用好这些机遇,必将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变农村面貌和保持农村稳定,必将形成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普遍增收、农村充满活力的大好局面。
第一个机遇,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将掀起新一轮农村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的高潮。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农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一贯坚持的战略思想。从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猛增长。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中央1号文件下发,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确定为农民增收,传递了一个重要政策信号,即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并将其上升到了政治高度,这也充分反映出中央农村工作基本思路的转变,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统筹城乡发展和“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农业和农村工作从长期的“基础地位”,到近几年的经济工作“重要位置”,再到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四个字的变化,充分反映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央1号文件明确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既有挖掘农业、农村内部潜力的措施,也有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搞活农产品流通的措施,还有鼓励、帮助农民进城务工等多种措施。这些“内外抓、重点抓、综合抓”的措施给农民平等权利,给农村优先地位,给农业更多反哺,是看得见、摸得着,能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的措施。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精神,3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专题学习当今世界农业发展和我国农业发展状况。同志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加强、支持、保护农业不动摇,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切实巩固农业基础地位。3月30日国务院决定采取九条措施,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即尽快把已确定的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严格保护耕地,努力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加大粮食主产区减免农业税的力度;扩大良种补贴试点范围和规模;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启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抓好春耕和田间管理。今天下午省委、省政府还要就粮食生产召开电视电话会进行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农民增收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持续配套的政策支持,必将有力地推动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发展,让农民群众长期地得到实惠。
第二个机遇,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跟进,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加强和发展,一直采取倾斜扶持的政策措施支持民族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特别是从今年1月1日起,实行免征全省民族地区农牧业税及附加,县、乡财政及村级集体组织由此而减收部分由省财政全额予以转移支付补助的政策措施。我州17个县市全部属于免征范围,基本取消了农民负担,仅此一项,全州农民可直接受益6000多万元,再加上烤烟特产税返还,相当于户平人均增收50元。3月20日,州委常委扩大会议决定,在坚决执行省委、省政府决定的基础上,对过去各地所欠农牧业税及附加,一律不准再向农民清收;对征收的今年农牧业税及附加,一律退还给农民,这充分体现了州委、州政府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信心和决心。免征农牧业税及附加的重大政策,既直接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又减轻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使农村基层干部从繁重的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在本质上激活了农村工作的动力源泉。
第三个机遇,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积累和经验积累,为农民增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最大优势是资源优势,农业资源是我州五大优势资源之一,开发潜力巨大。*农业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丰富的光热资源;二是丰富的降水;三是丰富的土地资源;四是丰富的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组合优势使我州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在品质、投入产出、价格性能比等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近年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和加强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和措施,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尤其是加强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发展壮大烤烟、蚕桑、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等一批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农村劳务输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等工作得到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绩,这些都为农民增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在看到我们面临着若干重大机遇和现实优势的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民增收困难。我州农民收入水平低,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800多元,比全省低500多元。而且,在当前全国农产品大多处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依靠传统种养业增收的潜力越来越小,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农民增收新的渠道和方式又不多。二是农业竞争力不强。我州农产品“大路货”居多,优良品种比例不高,品牌和营销网络都十分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弱,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低。三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农村教育、卫生等事业严重滞后于城市,养老、救济等社会保障事业亟待发展。全州城乡收入比例为3.48: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从区域来看,安宁河五县一市农民收入明显好于其他11县,西昌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达到2866元,*县最低,仅1171元,相差1.45倍。四是农业和农民增收工作整体水平还不高。有的地方对“三农”问题认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在新形势下支持农业、富裕农民的办法、措施不多,工作方式缺乏创新。在当前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形势下,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二、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农业和农民增收工作公务员之家
在“三农”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贯彻落实好两条: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三农”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农民为本,我们的一切决策和措施,都应该想一想农民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满不满意。二是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基本出发点在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不断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村产业繁荣,提高农民购买力,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紧紧扭住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以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快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举措。一要在产业上强化统筹。要打破工农发展分割,统筹农业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围绕优质和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良性互动。二要在体制上强化统筹。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提高农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减少农民的过程中富裕农民。取消对农民进城的限制性规定,确保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三要在市场上强化统筹。打破城乡市场壁垒,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通过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促进资金、信息、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公平竞争和优化配置。四要在政策上强化统筹。要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上更多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给予农村更多的政策倾斜。国家决定今年起每年降低农业税1个百分点,五年内全部取消。省委、省政府已决定取消57个民族地区县的农业税,我州各县市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落实好这项政策。
第二,把坚持制度创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体制保障。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一是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据农业资料显示,全州有宜粮荒地430多万亩,其中近期可开发120万亩,要加大“五荒”地拍卖力度,积极盘活土地存量,要积极探索“只租不卖、只股不卖”等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增加农民通过土地参与分配的收入,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二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抓紧清理和修改不利于粮食自由流通的政策法规,加快粮食部门和企业改革,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三是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系。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明确县域内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四是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期货交易等制度,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
第三,把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方针。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取消农业特产税和省委、省政府取消民族地区农牧业税及附加的决策,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休养生息,发挥生产积极性。多予,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少取,就是要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取消不应由农民承担的税费负担,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放活,就是要放开农民手脚,搞活农村经济,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从*的具体情况看,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既要做好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的“减法”,也要做好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的“加法”,特别是抓好三个重点:一是增加投入。加大对农业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科技等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减轻农民在公共产品上的负担。逐步建立规范的农业补贴机制,加大农业支持力度。二是牢固树立资本观念,切实把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生产要素,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快城镇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和城镇转移就业;要采取措施积极组织尚未转移出来的农村闲置劳动力植树造林,改田改土,兴修水利、公路等基础设施,通过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财富。三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民人均收入。自1999年以来,全州年均增加5.5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年均增加4.48万,年均增长1.27%。农业人口过快增长,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成果,延缓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要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大农村人口增长控制力度,从控制人口增长的角度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公务员之家
第四,把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就是要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延长农业产业链为重点,以培育特色产业、产品为关键,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要着力在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市场化配置。要面向州内州外两个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为卖而产,为赚而卖,按照市场需求优化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二是产业化经营。要把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标准化生产。要牢固树立规模效益观念,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资源优势向资本优势、经济优势转变。要按照企业化生产的要求,把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作为“第一车间”,按“第二车间”加工企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生产。农业部门要结合*实际,组织编制烟丝糖、果菜粮、猪牛羊等名优特农产品生产操作规范,获取绿色食品认证,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四是市场化营销。加快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积极开拓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市场销售终端,搞活农产品流通。五是科学化武装。要坚持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加强农业实用科技研究、推广和运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农业发展。
第五,把推进“三个转变”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抓手。要加快农业资源向农业资本转变,实现农业资本效益和利润最大化,增加农民收入。冕宁县农民群众开垦哈哈河坝,使乱石成堆的河滩地转变为万亩优质烤烟基地,转变为能够创造财富、增加价值的土地资本;雷波县马道子村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造出2000多亩土地;我州其他一些地方利用河滩地种植石榴,利用荒山种植直杆桉等经济林木,成效很好,这些例子充分说明农村经营土地大有可为。要用经营的理念和市场的办法,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以结构调整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技术进步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产业化经营带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要创新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结合的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搞科研和农业开发,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要通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等途径,培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在面上形成“能人+机制+勤奋”的好模式,不断提高劳务开发质量,促进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要整治投资环境,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三、坚持多管齐下,千方百计拓展农民致富增收的途径和措施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仍然是农民增收缓慢。这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制约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瓶颈。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民增收。从去年10月以来,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价格开始上涨,估计今后一个时期还将继续保持上涨趋势,直到农产品价格定位在一个合理的价格水平上。要抓住农产品宏观市场环境趋好、农业比较效益提高的有利时机,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要牢固树立特色就是市场,优质就是效益的观念,在“特”字上做文章,在“优”字上求效益,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一是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实施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要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确保把支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着力改造中低产田,培育地力,加速品种改良,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发挥优势,加大马铃薯、荞麦产业研究和开发力度,力争形成新的粮食产业增长点,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二是立足优质抓调整。按照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发展壮大烤烟、蚕桑、水果、牧草、畜牧等一批支柱产业,重点建设国家优质烤烟基地、国家储备烟基地、国家出口烟基地、国家优质蚕茧基地、西南地区优质水果基地以及畜产品基地。三是围绕精深加工抓调整。围绕正大集团、禾嘉集团、佳能达药业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的产品链需求,大力发展酿酒葡萄、蔬菜、附子等一批优质专用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产业群。四是适应市场抓调整。围绕医药、植物油提炼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红豆杉、油楠桉、蓖麻等工业原料林,形成具有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林业产业经济。大力发展花椒、花卉等特色农业。
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增收。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民。全州烤烟、布拖附子等,就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成功例子。我州现在虽然有87家龙头企业,但规模小、实力弱,尤其是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要找准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着力在优势、特色产业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一大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精品,在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拓展分配领域增加农民收入。“要发财,协会来”。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西昌市星宿村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该村通过“公司+农民”、“能人+协会”、“协会+农户”等经营模式,带动农户养殖奶牛2600头,去年外销奶牛1000多头,全村农民人均增收833元;带动农民发展板鹅3万多只,加工出售板鹅1.6万只,全村农民人均增收693元,目前我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仅有44家,而且普遍存在规模不大、覆盖面小、实力薄弱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因此,要下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协会+农户”、“支部+协会”的路子,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把千家万户小生产组织起来,按统一标准进行生产、统一要求组织销售,形成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发展机制,使农民能够通过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参与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的利润分配,获得更多的后续效益。
四是加大劳务开发,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去年我州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2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7亿元,人均84.2元,劳务输出势头良好,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要巩固现有劳务市场,不断开拓新的劳务市场,稳定输出规模,提高输出质量,打造劳务品牌,力争我州劳务开发再上新台阶。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农村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劳动价值决定劳动力价格,信息匮乏,观念滞后,谋生技能不高等因素,直接导致农民工进城就业处于不利境地。“要致富,学技术”。必须加大人力投资,加强农民职业技术培训,使大量“致富无门、就业乏术”的农民工增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通过提高就业能力和劳动力价格来增加收入。民办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重要抓手。昭觉县与国外力量(NGO)合作,创办青年技术培训中心,成效明显,值得推广。农民技术培训工作潜力大、回报高,要抓住中央、省加大对农民培训投入的机遇,及时调整农村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劳动者队伍,这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源泉。
五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我州地处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而艰巨。会理铜矿村、雷波马道子村等典型的基本经验,就是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勤奋致富。要运用新思路新理念,创新管理机制、组织形式和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走发动农民自我创业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金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今年中央财政新增支农资金300亿元,农业投入达到1500亿元。要充分利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争取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加强农业资金监督和管理,改革和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用贷款贴息的办法吸引银行资金,用公开招商的办法吸引企业资金,用直补的办法吸引农民资金,用合资经营的办法吸引社会资金,用提款报帐的办法管理资金。着力加强农村水利、农田、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要组织农民群众参加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从中获取收入。
四、坚持以人为本,关心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公务员之家
群众利益、群众观念体现着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我州农村还有58万人没有解决温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继续加大帮扶困难群众的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坚持以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重点贫困乡重点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坚持扶贫到村到户,继续实施“五大扶贫工程”,提高扶贫开发实效。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帮助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找准致富突破口,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扶贫开发项目。要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把政府投入扶贫、农民苦干脱贫与社会资助扶贫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力争2007年以前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第二,千方百计解决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要妥善解决伤残军人、烈属、农村“五保户”等到特殊困难群体在住房、子女就学和医疗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
第三,做好关心失地农民、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工作。要严格执行征地政策,及时兑现拆迁安置补偿。既要着眼当前,又要立足长远,积极探索“只租不卖,只股不卖”等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途径和办法,促进失地农民通过土地参与分配获取稳定收益;强化技能培训,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要继续清理并兑付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从体制上、机制上、政策上研究治本之策,保护农村弱势群体。
五、切实加强领导,把农民增收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公务员之家
“三农”工作、农民增收,最终靠基层政府、农村干部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拿出实际行动,真情关爱农民,真诚对待农民,真心帮助农民,努力营造支农护农的良好氛围,尽快实现农民增收的新突破,开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局面。
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与农民增收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视增加农民收入。在抓“三农”和农民增收工作中,要按照“班长抓班子、班子带队伍、队伍促发展”的思路,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全体班子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科学的方式方法做好“三农”工作。带着感情做好“三农”工作,就是要深入群众走访谈心,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真心实意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只有真正了解农民疾苦,对农民群众怀着深厚感情,才能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农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带着责任做好“三农”工作,就是要进一步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长期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大力宏扬求真务实精神,强化落实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责任制,一项措施一项措施抓落实,一个难题一个难题求突破。带着科学的方式方法做好“三农”工作,就是要立足市场抓农业,由注重数量转向数量和效益并重,更加重视效益,注意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机制,引导农民更多地抓产品营销,不断开拓农产品市场,千方百计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实效。要改变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传统做法,提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服务“三农”的水平。要改变直接指挥生产经营活动的习惯做法,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努力提高社会化服务的水平。要改变凭主观意志办事的随意做法,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改变强迫命令的简单做法,提高对农民进行政策引导、典型示范、说服教育的领导水平。努力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农民疾苦的“知情人”,农民致富的“领路人”。
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牢牢把握助农增收这个核心,进一步把农村党建融入到农村经济工作中去,融入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中去,要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助农增收中的核心作用,大力实施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为目标的“三村建设”活动,形成一批有规模、有看点、有亮点、有重大示范意义的典型。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在助农增收中的带动作用,把农村最能干的人才培养成党员,把最优秀的党员培养成支部书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要以当好人民的儿子为最大光荣,以争当“爱民干部”、“爱民书记”为最大追求,以赢得民心为最大政绩,培养和造就一批亲民爱民为民富民书记,促使各级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观念焕然一新、工作作风焕然一新、工作举措焕然一新,在广大农村形成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带领广大农民苦干创业,实干兴业,形成“能人+机制+勤奋”的农村发展机制。西昌、会理等县市的实践证明,支部带领闯市场,农民加快奔小康,农村党支部越是有效地深入助农致富的产业活动,越是能够成功地找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和途径。要强力推动“支部+协会,农民得实惠”,通过发挥党组织政治领导、统筹协调、组织群众的优势,帮助和支持协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党支部与协会相融互动、相互补充,把基层组织建设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结合起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深化和丰富“三级联创”活动,改革乡村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大力推广乡村干部公推公选,坚持“能人治村”,让广大农民选出自己信赖的“领头人”。要坚持抓源治本,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活中形成一套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办法。
最后,我要特别强调增强执行力、注重抓落实的问题。省委书记张学忠同志推荐了一本书叫《执行力》,是讲决策落实问题的,很值得一读。书中分析认为,很多企业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管理者没有正确的决策,而是缺乏执行力。在当今世界资讯高度发达、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竞争对手的差别往往就在于双方执行能力的高低。因此,企业成功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执行力,企业管理的最大“黑洞”就是缺乏执行力。从*实际来看,我们不是没有思路,“三项整治”就是很好的思路;更不是没有目标,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宏伟蓝图,关键在于能否落实,在于有没有执行力。如果不能得到坚定的执行,不能得到认真的贯彻落实,最终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纸上饼”。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执行力决定成败”。中央和省委在领导干部行为准则方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至少有上百个,光是禁止公款吃喝就发了30多个文件,内容不可谓不详尽,规定不可谓不明确,为什么屡禁不止?说到底还是没有认真按这些规定和要求办。在革命战争年代,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那么11条,全管住了,建成一支纪律最严明、战斗力最强的革命军队,为什么管用?关键就在于上上下下都严格按这11条办,动了真格。各县市、各部门的工作之所以有差距,有战略、思路上的问题,但更主要是工作中执行力强弱的问题。从我州当前的情况看,确实存在着落实的误区和执行的“黑洞”,使我们的工作思路和重大决策得不到有效的贯彻,使我们的工作成效大打折扣。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不敢正视问题,不愿面对矛盾。有些领导同志奉行好人主义,处事四平八稳,遇事不敢说硬话,不敢说真话,不愿揭示问题的本质。说话点不中要害,讲不到位。处理问题顾忌重重,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唯独不怕党的事业受影响,不怕人民的利益受损失。
二是导向不清晰,是非不分明。“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既不处理坏典型,也不树立好典型。该奖的不奖,该罚的不罚。结果是正直的干部没市场,歪门邪道反而吃香。
三是作风不深入,做事不踏实。没有刻苦认真的敬业精神,没有艰苦奋斗的创业激情,缺乏一抓到底的执着和韧劲。有的好高骛远,有的谋人不谋事,只想走捷径,不愿下苦功,热衷于作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
四是表率作用差,示范效果弱。夸夸其谈多,身体力行少;安排部署多,狠抓落实少;要求别人多,约束自己少。有的甚至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表里不一,言行不一。
提高执行力,确保政令畅通,要着力建设铁的制度、铁的队伍、铁的纪律、铁的作风,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强化执行的观念和意识。这是执行的前提条件。执行就是完成任务,是决定事业成败的主要因素。执行力就是完成任务的态度和水平,就是抓落实的精神和能力,就是对目标和方法的认真研究、执着跟进和责任明确的规则及程序。我们讲求真务实,就是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执行上动真格,把理念化为行动,把愿望化为现实。树立强烈的执行意识,要有“干不好工作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的精神状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责任意识;有“破难攻坚,舍我其谁”的主动意识;有“人心齐、泰山移”的团结意识。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自己带头抓落实、抓执行,而且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真正在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单位都形成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
第二,要有执行的底气和勇气。这是执行的关键所在。有底气,就是自身要过硬,能够率先垂范,同时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有敏锐地发现问题、正确地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真抓实干的工作本领。有勇气,就是敢于坚持原则,正视问题,有敢抓敢管的魄力,有旗帜鲜明的态度,有不抓则已、一抓到底的精神。无私才能无畏,勇气不是凭空而来的,一定要有底气作基础,只有自己行得端、坐得正、清正廉洁,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工作没有坚定性,遇到问题就退缩、遇到矛盾就回避、遇到困难就绕开,什么事也干不成。有了勇气和底气才可能有真正的执行力。只要公正对待,敢抓敢管,正就能压邪,再尖锐的矛盾都能得到解决。处理任何复杂的问题都要既坚决又稳妥,这样才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在治理整顿甘洛矿业秩序的问题上,州委就是保持了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全面治理整顿毫不动摇”、“走公开招标、挂牌、拍卖矿权,以拍卖为主的路子毫不动摇”、“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退出利益格局毫不动摇”、“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毫不动摇”等四条重要原则,打足了执行的底气,增强了坚决整顿的勇气,取得了治理整顿第一阶段的重大胜利。我坚信在这种执行的底气和勇气之下,全州“三项整治”工作必将得到坚决执行和顺利推进。
第三,要有执行的能力和水平。抓工作是战略和战术的统一,是坚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战略和坚定性是首要的,但战术和艺术性也很重要。只有良好的愿望,没有高超的执行能力和灵活的执行艺术,也是搞不好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具备执行能力,公务员队伍应当成为训练有素的战无不胜的铁军。要努力学习,提高思想水平;要勤奋工作,积累工作经验。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营造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善于发挥班子和团队的整体作用,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四,要有保障执行的严格制度。要按照实现扁平化管理的方向,大力推进组织建设和制度创新,把制度安排和执行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一套严格的执行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充分调动各级干部鼓实劲、干实事的积极性,形成聚精会神抓落实的良好氛围。公务员之家
同志们,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发展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切实做好农业和农民增收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社区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工作计划
- 下一篇:政府财务科审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