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讲话

时间:2022-03-26 05:19:00

导语:农业综合开发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综合开发讲话

一、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我省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

我省农业综合开发起始于1989年,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战,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二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和农村经济这个中心,始终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这两大目标,积极扩大开发范围,持续增加投入规模,不断丰富建设内容,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三农”工作和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产品供给,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健全投入机制,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二十年来,按照“民办公助、配套投入、引导带动”的工作思路,各级财政积极筹集资金,不断增加投入,完善政策机制,努力构建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形成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农民群众和龙头企业“四位一体”的投入格局。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中央财政对我省的投入增长明显加快。“九五”期间中央财政年均投入仅为1.8亿元,“十五”期间年均投入达到4.3亿元,2008年投入近7亿元。二是财政预算足额安排,确保地方配套资金落到实处。三是引导带动社会投入,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方式,鼓励项目区农民筹资投劳;通过财政补助、投资、贴息等扶持方式,引导企业、银行及农村专合组织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同时,积极探索农发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配套投入、统筹安排的政策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整体效益。

二十年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218.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9.5亿元,地方财政投入55.8亿元,农民筹资投劳75.3亿元,企业、银行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投入28.1亿元。农业综合开发已经成为我省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突出开发重点,着力建设农业核心产区。

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始终坚持把改造中低产田土、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以农业主产区为载体,以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着力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在资金投入上,始终坚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努力打造我省主要农产品生产的核心区域。一是着力提高“两个比重”。大力支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提高土地治理项目投入占农业综合开发总投入的比重,提高中低产田改造投入占土地治理项目投入的比重。目前上述两个比重分别达到75%和95%以上。二是坚持“增量倾斜、存量调整”。在项目区域布局中,对农业主产区予以重点倾斜。三是推进“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为切实解决投入零星分散的问题,严格项目规模要求,单个项目片区平均面积达到8000亩以上。四是加快中灌项目建设步伐。2006年启动了省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项目,目前每年在建和新建的中灌项目达到了10个。

二十年来,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土2400万亩,开垦宜农荒地31万亩,建设粮食和饲料作物基地140万亩,节水示范和农业生态工程71万亩,草原建设19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平方公里;累计新建维修小型水库477座,新建排灌渠道11.4万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786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1077万亩;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0多亿公斤,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增加200元以上。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稳定我省粮食生产,实现由“藏粮于库”向“藏粮于田”的转变,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和自给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支持产业化经营,积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从2001年开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的又一重要取向。按照“集中扶持、连续扶持、扶优扶强”的思路,贯彻“依托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扶龙头”的要求,以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为重点,一手抓龙头企业扶持,一手抓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有力地提升了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01年至2008年,全省农业综合开发累计投入资金24.6亿元,建成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农产品基地等产业化项目44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110亿元,覆盖了生猪、茶叶、果蔬等大宗优势农产品,为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增强龙头企业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在龙头企业发展上。通过连续扶持,高金公司、四海公司、竹叶青公司、美宁公司、哈哥兔业等一大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具有较高知名度品牌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显著增强。

二是在农产品原料基地发展上。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扶持建设了一批高标准、规范化、有较大规模、增收效果显著的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直接带动了项目区农民的增收致富。

三是在农民增收致富上。据初步统计,近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扶持,直接带动全省570多万农户显著增收,户均年增收在1200元以上。

四是在机制建设上。通过积极引导,推动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规范。

(四)加强部门配合,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多行业。长期以来,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级农发机构和农口部门相互配合,从项目规划设计到组织施工,从监督检查到竣工验收,部门全程参与,积极支持工作。特别是在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土保持、良种繁育及优势特色种养示范、名优经济林花卉示范以及长江防护林建设等一大批农发项目执行中,各级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管理优势,有力地保障了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五)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资金管理。

围绕安全运行、有效使用的管理目标,各级财政不断深化改革,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一方面,按照公开透明、科学规范的要求,不断完善分配决策机制。在土地治理项目安排上,引入了“项目片比选”的竞争立项制度;在土地治理资金分配上,实行了“因素分配、公式计算”的分配方法;在产业化项目安排上,实行了“专家独立评估、部门联审票决、登报公示公告”的程序化决策制度。

另一方面,按照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执行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三专”制度;在项目管理方面,全面推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财政报账“四项”制度;在财务管理方面,实行资金来源清、会计核算清、支出范围清、进出物资材料清、往来款项清的“五清”制度;在监督考核方面,建立了检查、验收、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奖惩挂钩;在社会监督方面,全面实施项目资金安排情况公示公告制度和项目建设“二次公示”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实现了项目资金“阳光运作”,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跑冒滴漏”问题,提高了项目资金效益。

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回顾二十年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的非凡历程,我们认为有以下五条经验值得认真总结:一是坚持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的基本任务不动摇;二是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目标不调整;三是坚持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基本取向不改变;四是坚持突出重点、集中投入的基本策略不偏离;五是坚持项目管理、公开运作的要求不放松。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视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全体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者辛勤工作和各级各部门支持配合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财政厅党组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仍然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业综合开发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存在资金安排过度依赖上级财政的问题;面对农业和农村形势的深刻变化,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机制需要继续创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农业综合开发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等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越是经济发展困难的时期,越要重视“三农”工作。在当前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全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主动服务于全省“两个加快”工作大局,全面落实省委“三个坚定不移”的要求,更加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局中准确定位。

当前,我省经济止滑回升、向好发展的势头明显,但基础还不牢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不足、保持投资持续增长难度较大,工业增长后劲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就业困难增加,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扩大内需尤其是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尽快实现由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向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的转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因此,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

财政部门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其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增加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的作用,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民生方面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要紧紧围绕“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其在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方面的作用,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二)在履行公共财政基本服务职能中把握取向。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的不断壮大,财政完成了由建设财政、吃饭财政向公共财政、民生财政的历史性转变,各级财政用于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的支出不断增长,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农业是社会效益大而比较利益低的弱质产业,本身就是公共财政重点支持的对象。

近年来,中央提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免除了农业税,大幅度增加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不断扩大农民“四项补贴”的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支持农业、关注农村、扶助农民的基本政策取向。省级财政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2009年安排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仍然增长了22.7%。农业综合开发是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在贯彻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的过程中,要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投入力度,发挥好农业综合开发在稳粮、增收、强基础、惠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三)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积极着力。

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粮食、油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主产区之一。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还比较滞后。农业生产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比重大的问题十分突出;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农产品加工水平不高,骨干龙头企业数量不多、实力偏弱、竞争力低,对农民的引导带动效应还不够明显,制约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因此,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助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为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各级要站在推进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的高度,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两大主题,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完成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肩负的重要任务。

三、明确目标,狠抓落实,切实抓好当前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及财政部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具体安排,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应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抓好土地治理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改造中低产田。要继续把中低产田改造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瓶颈障碍,突出改善水利设施条件,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现代科技、农耕农艺等有效措施,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治水、修路、培肥地力相结合,把项目区中低产田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加快中型灌区改造步伐,发挥已成水利设施效用。针对我省众多已成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欠帐多、渠系配套差、有水用不上的突出问题,加快国家和省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规划实施,充分发挥现有水利骨干工程的蓄灌作用,为中低产田改造提供可靠的水源条件。同时,结合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在项目区积极推动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推进农业核心产区建设。财政部已经明确,今年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对粮食主产区的产粮大县进行重点布局。省级财政为此增加安排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工程项目配套投入。已列入该项目的示范县及所在市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抓紧做好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力争用几年时间,在全省50个粮食主产县(区)建设一大批稳产高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积极打造一批粮食生产核心区。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要通过继续支持产业化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航空母舰”型的骨干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带动能力;围绕龙头企业发展,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最优第一车间”,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加快培育农业优势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实施好国家产业化项目。按照“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的思路,集中力量抓好国家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建设。各级要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计划规定的建设内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生产,广泛开展新技术培训和统一营销等服务活动,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二是实施好省级基地项目。要按照“民办公助、直接补贴、政府组织,农户实施”的管理模式,认真抓好生猪、茶叶、果蔬、蚕桑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现代产业基地建设。

三是实施好灾后重建“安民增收”项目。地震灾区要切实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安民增收基地项目实施,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农产品基地建设,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培育主导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灾区群众收入水平。

(三)创新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区涉农资金整合。

按照“统一规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要求,以县为平台,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要求,认真搞好项目规划设计,切实保障项目规划群众要求,区域有优势、资金有保障。继续抓好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两类项目结合和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试点项目建设。积极创新扶持手段,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功能,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抓好中央项目与地方项目资金的协同。要在认真落实中央项目配套资金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投入资金实施地方农发项目,形成中央、地方项目协同互补的工作格局。

二是抓好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结合。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和“扶龙头、建基地”的思路,围绕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统筹安排土地治理与产业化经营项目,将土地治理项目区建设成为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是抓好农发资金与其他支农资金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农发项目区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对接工作,以项目区为平台,推动农发资金与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国土复垦开发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农业生态建设资金等各类专项资金的有机结合,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四)搞好部门协作,努力形成综合开发合力。

一方面,要推进部门项目实施。各级农发机构要密切配合农口主管部门,认真抓好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示范、林业生态示范、名优经济林示范、水土保持等部门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部门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要密切部门工作协作。要按照“政府负责、农发机构牵头、部门配合打总体战”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口部门的职能作用和技术优势,充分调动部门参与规划设计、评估审查、组织施工、检查验收等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工作关系,共同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五)强化监督管理,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严格项目立项。土地治理项目要继续坚持项目片差额竞争立项制度,特别强调在认真分析、科学论证基础上,切实做好制定规划、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可研报告等前期准备工作,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产业化经营项目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继续坚持“专家独立评估、部门联审票决、登报公示”的程序化决策制度,选准项目,选好项目。

二是强化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农发资金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三专”制度,全面推行招投标制、大宗物资政府采购制、工程监理制、项目资金公示制、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项目竣工验收制等基本管理制度。

三是加强项目监管。积极配合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驻川专员办,认真开展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工作,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合规、高效。同时,要加快完善农发资金和项目工作考评制度,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强化项目过程监管。

(六)转变工作作风,改善农发工作的内外环境。

从内部看,重点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财政支持“三农”的一项长期事业,增加人员配备,强化机构建设,关心干部成长,为推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农发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执行政策、依法办事、为民服务的本领,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

从外部看,重点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围绕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工作,通过会议、简报、工作动态等多种形式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争取对农业综合开发的关心和支持。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工作,认真听取代表和委员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民主监督。要加强信息公开和宣传报道,推广先进典型,展示工作形象,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舆论氛围。

四、高度重视,认真准备,积极配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项审计工作

国家审计署计划于今年11月起对2007年至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情况开展为期2个半月的专项审计。与往年例行审计不同,此次专项审计是国家审计署党组确定的一次重点审计,审计结果将报送国务院领导并向社会公布。此次审计范围涉及全国18个省(区、市)。四川作为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将是审计的重点对象。相关工作省农发办已经在节前发文布置下去,昨天下午还召开了各市(州)农发办主任会议专门部署。在此,我要强调几点:

一是高度重视。当前,随着财政投入不断增长,农业综合开发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2009年在中央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增长远远高于中央财政预算用于“三农”支出的增长比例。审计署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开展专项审计,既是对农业综合开发整体工作的促进和推动,更是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的全面检验。对此,各级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准备。要把配合开展专项审计作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摆在首要位置,实行一把手总负责,将具体责任落实到岗、明确到人,迅速研究制定配合审计工作具体方案,确定工作措施和时间进度。要把此次专项审计作为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改进工作的良好契机,端正思想认识,消除抵触情绪,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开展工作。

二是自查自纠。各地在专项审计工作开始之前,要参照2007年至2009年省、市、县检查验收和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认真开展全面的自查自纠,重点是查找资金和项目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国家农发办列举了7个方面的问题,各地要对照逐一检查。存在问题的地方要迅速整改。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要引以为戒,避免相同或类似问题出现。

三是认真总结。对于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来说,这次专项审计是一次总结经验、改进工作的良好契机。各地在配合审计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总结和宣传农业综合开发在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作法,取得审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他们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效和经验。要规范和完善县级项目库管理制度,认真做好有偿资金债务核销的后续工作,继续加强投资参股项目的监管工作。

四是积极配合。要指定熟悉农业综合开发业务、协调能力强的同志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都要积极配合。在审计人员进驻前,要及时与审计部门沟通,认真准备审计资料;在审计过程中,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满足审计人员的合理要求。确实难以提供的资料,要详细说明理由;与审计部门存在意见分歧的,应向上级领导报告,力争协调解决;审计结束后,要在第一时间将审计结果上报省农发办,以便汇总上报国家农发办。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必须同时提出整改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对这次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国家和省农发办将依据《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扣减所在市(州)、县(市、区)下一年度中央和省财政资金指标,情节严重的,将暂停或取消项目县资格,并予以通报批评。

同志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进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省经济“止滑提速、加快发展”,为全面推进“两个加快”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