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改革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讲话
时间:2022-03-03 08:49:00
导语:农村综合改革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起步之年我区新农村建设基本情况
去年一年,我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认真进行了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使全区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呈现出良好势头。
(一)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为使这项全新的工作在我区顺利有效地推进,按照先行试点,摸索经验,典型引路,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地委、行署在全区确定12个村作为地区级试点村,六县又确定了15个县级试点村。试点村全面完成了村级规划编制,结合各自的产业发展基础确定了进一步壮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明确了各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深入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12个地区级试点村共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其中青海油田公司支持资金3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年的试点工作,各试点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村容村貌、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群众对建设新农村有了新的认识,思路更清了些,信心更强了些,热情更高了些,步子更快了些。试点村为新农村建设初步总结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二)规划编制顺利进行。地县财政安排经费295万元,完成了253个村的发展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中,六县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事,因村制宜,科学合理的原则,深入吃透村情,在充分考虑各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现状、群众习惯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深入分析优势和不足,按照“二十字”总体要求,科学合理编制了村级发展规划。设计筛选出了33套农村住房设计方案,印制成“海东地区农村住宅设计方案”图集,为农户住房改造提供设计服务。
(三)村容整治初见成效。全区以治理“六乱”和“三清三改”为主要内容,在257个村中进行村容整治,对多年来存在的“赃、乱、差”突出问题集中进行整治,广泛开展“十星级农户”、“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整治村的“六乱”现象初步得到遏制,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村庄容貌和农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转变。
(四)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20*年,全区投入到发展生产、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公益性事业等方面的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14亿元,比上年增加4.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十大亮点:一是高效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全区优势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16.9万亩,其中,七大特色作物达到39.27万亩,新增5.66万亩。二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在农业生产资料涨价,农业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由于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增收措施到位,农民收入增长15%。三是劳务输出势头强劲。全区输出农村劳动力46.6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1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12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5%。四是惠农政策进一步得到扩大和落实。全区落实“两免一补”、合作医疗补助、粮食直补方面的惠农资金1.4亿元,人均达103元。五是生态建设长足发展。林业在继续抓好常规项目工程的同时,四项绿化工程强力推进,总投资达1132.6万元,共植树500万株,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秋季造林新理念得到贯彻落实,全区秋季造林和重点城镇河畔绿化完成造林2460亩,取得良好的效果。六是农村基础条件得到新的改善。全区水利建设投入1.7亿元,其中人饮工程5500万元,解决了13万人饮水问题,占全省的50%。农村交通建设投入3.5亿元,实施了通乡公路黑色化、通村公路等级化、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受到农民的广泛称赞。七是扶贫开发扎实有效。在全省2.8亿元扶贫资金中,我区共落实1.13亿元资金,解决了5.5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八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在不断巩固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在全省率先推广了垫付住院医疗费报销办法和单病种医疗费最高限价制度,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九是服务“三农”取得实效。各级政府及所属部门为“三农”提供有效服务的同时,工商、邮政、农信社等条条管理部门,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开展服务“三农”活动,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为农服务的喜人局面。十是涉农部门联点帮扶成效明显。地区涉农部门在确定的8个联点示范村中推广实施了一大批特色种植、高产栽培、良种推广、生态建设、人饮等紧贴群众生产生活的实用技术和增收项目,起到很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总结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提出了“八个一”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八个一”涵盖了我区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内容,指明了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和基本要求。二是从治理“六乱”和“三清三改”入手,找准了村庄整治的切入点。三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新农村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普遍做到了有思路,有组织,有部署,有措施,有典型。四是抓住了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这一核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和增加值创历史新高。
总体上来讲,我区的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成效初显。但是,作为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宣传发动不够充分,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全面,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新村庄、新房化等偏面认识在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严重;二是投入明显不足,试点村变化不大,点面结合不理想,典型示范效应不明显,少数村级发展规划编制脱离实际,内容不规范、缺乏科学性、长远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村容村貌整治难度大,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赃、乱、差”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四是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部门、社会各方面支持配合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不高,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这些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二十字”的总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根本,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关键,以改变乡村面貌为切入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为保障,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整洁有序、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预期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区要完成三分之二以上村的村级规划,每年搞260个村的发展规划编制和村容村貌整治,到2010年,全区农村村容村貌普遍得到明显改观,“六乱”现象基本杜绝,村庄环境整洁。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农村经济增长方式有新变化,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农民素质有新提高,乡风村貌有新改观,基层民主有新进步,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村级各项工作有力开展,村民自治能力明显提高,农村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景象。
20*年的具体任务:在继续巩固提高去年地区确定的12个试点村(其中3个村今年确定为示范村)和各县确定的15个试点村的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253个村的村级规划,继续抓好257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同时,今年全区抓6个示范村建设,完成260个村的村级规划编制和村容村貌整治。去年确定的试点村要按照规划,继续抓好增收主导产业的培育壮大,努力使试点村农民收入有一个持续快速的增长。继续在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方面向试点村倾斜投资,使生产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继续持之以恒地开展好以治理“六乱”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保持村容村貌经常性整洁。进一步完善村级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不断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和乡风文明的水平,使试点村取得一个明显的变化。今年确定的6个示范村要按照整合资金捆绑投放,部门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地县共建,以县为主,抓出成效,树立样板的要求,抓好典型,引好路子。示范村要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八个一”的总体要求,实现“五通”、“五新”、“三改”的基本要求。各部门要积极争取项目在示范村实施,以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示范村建设任务的落实。这个问题是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一项硬性任务,必须抓好。
三、落实措施,努力实践,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农村综合改革各项任务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机遇。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正确把握我国从总体上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形势,因势利导,正确提出了以“二十字”为总要求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战略部署,这是中央全面深刻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我们将迎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美好春天。作为我们这样一个较为落后的以“三农”为主的地区,这无疑是一个大好良机,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学习和深刻领会新农村建设的实质,不断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性和使命感,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各级干部要勇敢地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以乐观向上、开拓奋进、时不我待、勇于创新的精神,满怀豪情地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以扎实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发展生产,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我们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1、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长远来讲,传统农业是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只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理念发展农业,才能实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我区是一个农业大区,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加快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的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的集约型高效农业,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安全、有机农产品,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升农业发展的水平,拓宽农业发展的空间,促进农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2、加快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近年来,我区在调整结构,发展特色经济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形成了“两大优势七大特色种植”的农业新特点。根据我区的实际和“十一五”规划,今后种植业要继续做大做强“两大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七大或者说八大特色种植。马铃薯和油菜要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方向迅速迈进,不断提高知名度,拓展市场占有额,加大开发加工力度,挖掘潜在价值,进一步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特色种植要继续加大种植规模,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努力向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向迅速迈进。要注重创品牌、保特色、上规模、上档次,使其成为高原独特品质、高原独特魅力的农产品,从而提升身价,提高效益。特色种植要加快原产地品牌保护、标准化生产基地、规范化种植技术等品名的申报,做精特色农产品名片。“十一五”期间,特色种植每年增加面积要保持在5万亩以上。农区畜牧业要突出良种工程,提高畜种质量,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畜禽单体产量,加快周转,提高经济效益。结合扶贫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继续扩大西繁东育、自繁自育规模,大力推进暖棚育肥技术,提高贩运育肥水平,重视疫病防控,确保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生态建设要在全面完成项目工程造林的基础上,努力在四项绿化、秋季造林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生态支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强化技能培训,做强劳务经济。一要认真抓好劳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以“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为载体,围绕特色劳务经济和市场需求,认真开展好对农民工的技能、科技、法律等知识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达到输出前有培训,就业时有技能,从而拓宽从业空间,提高劳务档次,增加劳务收入,使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低收入型向高收入型转变。二要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要继续按照“稳定省内,扩大省外,拓展国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做大做强拉面经济。今年输出人数达到47万人(次)以上,劳均收入达到3400元以上。三要进一步强化服务。强化服务要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做好劳务经纪人队伍的培育和壮大,充分发挥劳务经纪人的作用,通过他们的介绍和带领,有目的、有保障地向外输出,减少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形成稳固的输出基地,提高组织化程度。二是做好服务工作。一方面要通过驻外劳务机构对我区劳务人员在子女上学、各种办证和维护权益等方面提供帮助,使其顺利地在城市中落户兴业。同时要教育外出人员遵纪守法,自觉接受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管理,做文明市民,树良好形象。三是打击不法分子。对欺行霸市,寻衅滋事,绕乱市场秩序,恐吓欺压出外经营户、务工者的不法分子,政法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特别对拉面行业中出现的一些恶势力要主动模排,重拳出击,为拉面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是影响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的薄弱环节之一。我们要深入了解、认真研究现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采取招商、培育、帮扶等措施,发展壮大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其对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拉动作用。要选择一批有成长潜力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有技术、有资金、有企业管理经验的经商户和农民群众,投资兴建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小规模、大群体的企业集群。要大力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逐步建立起覆盖各类农产品、带动大多数农户、连接省内外大市场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与农户、市场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5、做好扶贫功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要认真实施好整村推进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急需什么,解决什么的原则,为农户安排种植、养殖、劳务、经营等增收项目,帮助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使整村推进项目真正发挥效益,增添发展后劲。对自然条件恶劣,不易人居,无法实现脱贫致富的村庄,实施小型移民调庄项目和鼓励扶持农户通过投亲靠友,向城镇川水地区转移,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异地脱贫致富。要严格按要求实施好中德财政扶贫项目、藏毯加工项目、万亩核桃经济林项目和小少民族发展项目,力争引导和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工作,促使扶贫工作一年取得一个新成效。
6、狠抓项目争取,加大资金投入。要紧紧抓住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有利良机,围绕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这一重点,在种养业项目、农村六小项目、社会公益事业项目上争取更多的资金注入,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整合30多亿元资金为农村办实事,各县和地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做好项目的申报争取工作,进一步加大协调衔接力度,争取40%以上的资金投到我区。全区新农村建设大层面的项目资金投入要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增长,力争达到20亿元,比上年增加6亿元。要注重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争取金融对新农村建设更多的支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7、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努力拓宽就业空间。我区农村人口多、第一产业重、就业空间窄是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各县要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突出工业经济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每年上一至两个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培育和壮大工业骨干企业,形成较为合理的工业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用足、用好、用活上级和我区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资金、项目、技术、用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集群,为工业化、城镇化等奠定产业基础。要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中小企业、商贸、流通和服务性企业向城镇集中,增加城镇人口,扩张城镇规模,促进城镇发展。通过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增强县城经济实力,增加财政收入,逐步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和财政扶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三)实事求是,科学编制好村级规划。编制规划一定要把握好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完整性、引导性和民主性。把握科学性,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可行,节约用地、标准适度,以人为本、保护生态,风格多样、特色鲜明,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政府引导、农民作主的原则。既要立足当前,有近期阶段性工作安排,对近期重点抓什么,怎样抓,有明确的思路和措施。又要着眼长远,用战略的眼光看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阶段重点工作和措施、未来农村建成什么样都要认真研究。对编制的规划要进行科学论证,防止草率规划、随意规划。把握前瞻性,就是要综合考虑村庄现状、未来人口的自然增长、小城镇建设、部分村庄合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村庄整体搬迁、富余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等多种因素,为当前建设指明方向,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把握完整性,就是要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落实到规划中,始终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根本,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措施,增强村庄自我发展、自我建设的能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探索建立多策并举、切实可行的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以推进乡风文明为重点,进一步明确村庄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目标任务;以村容村貌整治为抓手,正确处理村庄规划与村容整治的关系,把村容整治作为村庄规划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规划实施的全过程,使农村面貌有明显改观;以发展乡村民主为保障,明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任务,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村级规划是一个全面、综合性的发展规划,既要有工作规划,也要有建设规划;既要有经济发展规划,也要有社会事业规划;既要有“硬件”建设规划,也要有“软件”建设规划;既要有整体规划,也要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详细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使新农村建设规划真正成为指导广大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蓝图。把握引导性,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注意发挥政策、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有机衔接起来。要突出重点,做好城中村、城边村、中心村的规划工作,发挥其连接城乡、带动农村的作用,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对规划新建、生态移民以及征地拆迁的村庄,要引导农民集中建房,切实保护耕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充分考虑各类村庄原自然、经济和区位条件,明确村庄交通、供水、供电、通信、商贸流通等生产生活设施的建设方向。把握民主性,就是要把制定村级规划作为发展基层民主的一次重要实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群众拥护不拥护作为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归宿。规划制定前,要先在群众中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过程中,要让农村干部、党员、能工巧匠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形成初步方案后,要让村民认真讨论,按照大多数群众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正式规划成果后,要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四)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今年村容村貌整治有两大任务,一是对去年257个整治村进行补课,重点放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填平补齐、村容村貌的整理、卫生保洁的责任落实和长效机制的建立上,使去年的整治村在今年上一个新台阶,取得明显变化。二是推进今年新确定的260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按照省地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完成整治内容,达到整治标准。村容村貌整治要坚持从最基本、最急需,经过努力可以办到的事情做起,突出治理“六乱”现象,狠抓改灶、改圈、改厕“三改”工作,大力实施四项绿化工程,着力解决影响村容村貌的突出问题,使之焕然一新。整治村要广泛动员群众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活动,做到垃圾定点收集、及时清运,清除排水沟渠、河道污泥、露天粪坑、闲置宅基地、占道柴草、粪土和私搭乱建物,保持村道通畅。结合扶贫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等项目实施,着力改善基础条件,使人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村容村貌整治要坚持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要结合村庄实际,分类实施,区别对待,既不能“一刀切”,违背群众意愿,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又要坚决杜绝“一阵风”,走过场。对基础条件较好、公共设施较全、经济实力较强、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庄,可以扩大整治范围,提出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努力实现优美和谐人居环境目标,为全区村容整治树立典型。村容村貌整治要注重建章立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工作责任制,把村容整治的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到人。二是建立创新村庄公共设施管理机制,规范公共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包括公共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三是建立完善村规民约,不断增强村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四是建立村容村貌整治的督促检查制度,加强对资金和实物使用的监管,防止挪用、滥用。五是建立完善农户环境卫生、绿化承包制,推行党员和村级班子带头制,长期维护和巩固整治成果。
(五)强化培训,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性的一个任务是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民是一个长期性的任务,首先,要进一步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夯实农民文化知识的基础,努力减少文盲、半文盲人数,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其次,要注重抓好对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坚持规模性开展农民培训与全方位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相结合,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使走出去的劳动力具备较强的务工技能和一定的就业创业能力,能够适应城市和工业文明,使留下来的劳动力能够逐步掌握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形成适应农业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三,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使农民养成知荣辱、明事理、讲文明、知礼仪、遵法纪、守信用的行为规范,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指导农村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论会、卫生监督会等群众自治组织,提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切实造就一大批既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的新农民。
(六)重视社会事业,努力促进乡风文明。坚持把“两基”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和现代文明的成果;加强文化建设,推动广播电视向自然村和农户延伸,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持久地开展“三下乡”等各种文化传播活动;普及科学知识,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各种文体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树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要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广泛开展“和谐家庭”、“十星级文明农户”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村党支部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对农村存在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努力营造讲文明、树正气的浓厚氛围;要完善管理机制,把乡风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收到实效,切实在广大农村树立起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的风气,尊师重教、注重学习的风气,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风气,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风气,明礼诚信、尊老爱幼的风气,辛勤劳动、勤劳致富的风气、开放进取、奉献社会的风气,健康身心、文明娱乐的风气。
(七)紧密配合,顺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这次农村综合改革旨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础政权建设,切实提高基层政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整体面貌有较大改观。落实好这次改革的重点任务,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有力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各县、各部门要按照地区的统一部署,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思路,把握重点,落实措施,立即行动,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各项工作,确保10月底全面完成综合改革目标任务。
(八)加强领导,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保证。各级党政组织和各个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顺利开展。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各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政主要领导要负总责,要亲自抓总体部署,亲自抓规划制定,亲自抓组织实施,分管领导要结合工作分工配合抓,多出主意、多想办法,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实行包干制度,即地区领导包县、县级领导包乡、乡镇干部包村,将新农村建设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体系。
二要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地县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任务,既要全力抓好牵头的工作,又要积极主动地做好配合性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整体合力。地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做好日常工作,要全面掌握工作动态,及时发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宣传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努力营造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财政部门要把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整合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集中捆绑支持新农村建设。各县财政要在示范村建设方面安排100万元资金用于村容村貌整治,地区财政也安排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金融部门要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意识,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交通、建设、林业、国土资源等部门要继续在村镇规划、道路建设、村庄绿化、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各涉农部门要在调整农业结构,指导农民生产,帮助农民增收上做文章、出思路、施实招。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最大的村务来抓,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与群众一道把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完成好。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要发挥各自优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总之,要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关心、热情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今年乃至今后几年,能不能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出成效,关键在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重、涉及面广,没有现成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借鉴,需要各级干部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理出新思路,拿出新措施,采取新方法,做出新成绩。这就要求,全区广大干部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注重实际、注重实干,防止和克服急功近利、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无所事事、无所作为的问题发生。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彻底克服等待观望心理和消极畏难情绪,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思路,以迎难而上的勇气和一抓到底的作风,创造性地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变化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要强化考核,狠抓落实。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地委、行署初步考虑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到地区对各县、各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目标中去,组织力量跟踪监督,年终统一考核评比,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实绩考核、与干部的奖惩和使用挂钩。省上安排给我区的村容整治和规划编制以奖代补资金,要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资金的兑现地区统盘安排,不搞按村数平均分配,要与工作实绩挂钩,体现奖优罚劣。考核部门要将新农村建设任务进行量化,建立客观公正、便于操作的考评机制。地、县各部门要立即行动,对所承担的任务进行分解量化,落实到人,做到有安排、有检查、有奖惩。地委、行署将对各县、各有关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对重视不够、力度不大、动作迟缓、成效不大的要给予
通报批评;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要大张旗鼓地予以宣传表彰。
同志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和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细致的工作,全面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 上一篇:国际投资的贸易效应论文
- 下一篇:证券投资基金业风险管理完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