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12-23 02:56:00

导语: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省级有关部门、茶叶主产县及市州等代表参加的全省茶叶产业发展座谈会,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农业部种植业司、中国茶叶研究所的领导和专家到会指导。

这次会议主题是: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研究完善茶产业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增添工作措施,打造中国绿色茶园,培育壮大茶叶企业,推进我省茶业跨越发展,促进广大茶农持续增收。

作哈省长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专门听取了汇报,等会儿还要做重要讲话。这里我先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分析茶业发展形势,找准发展差距

近年来,我省茶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税、企业增利的显著效果,成为盆周山区、盆地丘陵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川茶产业在全国的位次提升,影响力显著增强,面积列第3位(仅次于云南、浙江)、产量第4位(仅次于福建、浙江、云南)、产值第4位(仅次于福建、浙江、云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持续快速发展。全省茶园面积由2003年的187万亩增加到20*年的252万亩,年均增长7%;茶叶产量由7.21万吨增加到13.03万吨,年均增长16.14%;茶叶总产值由10.1亿元增加到21亿元,年均增长21.6%。

二是优势产业带建设初步形成。加大了区域布局的调整力度,初步建成了川西、川南、川东北三大优势茶叶产业带。加大了规模开发的力度,10万亩以上的产茶大县由1个增加到10个。

三是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大力推广名优茶机制技术,实现了从过去手工加工名茶到现代机器加工名茶的跨越,推动了名优茶的规模化生产,名优茶机制率达到70%以上,居全国前列;推广短穗扦插快速繁育技术,不断引进、繁育、推广新品种,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提高到42%。

四是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省级以上产业化经营重点茶叶龙头企业达到18家,其中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全省现有国家级驰名商标企业1家,省级著名商标企业25家,评选出有代表性的“四川十大名茶”,竹叶青、仙芝竹尖荣获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

五是发展茶叶“一村一品”,促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根据我厅调查统计,全省40.4%的茶园集中在专业村,涌现了夹江县修文村等专业村和名山县中峰、双河等专业乡镇,在许多主产茶区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色”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局面。名山县20个乡镇,1万亩以上茶园的专业乡镇达到了12个。茶叶“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对建设现代农业、强化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全省茶叶虽然遇受了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和地震灾害,但由于茶业基础较好,各地、各部门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全省茶叶仍然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全省春茶总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达到5.2万吨,名优茶价格上升,总产值达1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亿元,全省300多万茶农通过鲜叶销售,人均可实现增收60元。

在肯定我省茶叶产业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省同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规模化、专业化、良种化、集约化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川东北茶区规模化、良种化水平都有较大差距。二是品牌多、名牌少,没有一个像铁观音、龙井、普洱茶等那样的叫响海内外、知名度高的品牌,原料形式销售多,品牌销量少,直接出口量小。三是茶叶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厂制茶、千牌万品卖茶的局面没有根本转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定价能力弱,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管理和生产过程难以有效控制。四是投入较少,缺乏统筹协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对这些问题,我们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审视优势,挖掘潜力,坚定信心

1、我省发展茶产业优势突出

茶叶产业是我省盆周山区、盆地丘陵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是农民增收的可靠抓手,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内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载体,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项目。四川绿茶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

一是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四川是茶的故乡,也是种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对茶发现和利用最早,茶业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成为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二是种质资源多样,茶树品种丰富。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为推进川茶无性系良种化,实现多茶类、多品种、不同区域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三是生态条件优越,茶叶品质良好。四川气候条件独特,是《全国茶叶优势区域规划》的名优绿茶和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同时,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开发早茶、名优茶优势突出,比江浙等主产区提早近1个月上市。

四是产业基础较好,技术水平先进。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生产和经营队伍,我省在品种选育、茶树栽培、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诸多方面居全国前列,茶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茶农积极性高,川茶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五是生产成本低,产品竞争力较强。茶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四川劳动力资源、能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产品价格竞争优势较强。

2、我省发展茶产业潜力大

一是规模开发潜力大。全省宜茶土地多,生态条件较好,为建设新型茶叶产业基地,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特别是川北茶区其规模开发潜力更大。

二是增产潜力大。我省茶叶大面积平均亩产较低,全省各茶区都有不少平均亩产200-300公斤、亩收入5000元以上的成片集中茶园。

三是质量效益提高潜力大。全省名优茶比重仅占40%,茶园面积接近浙江,浙江省名优茶比重达到80%以上,其茶叶总产值达到54亿元,提质增效潜力大。

四是市场开发和产业化经营潜力大。增加名牌产品销量和扩大出口,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潜力巨大。

3、市场前景广阔

一是人均消费低,国内市场潜力大。我国茶叶消费年均增长5%,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消费将会加速增长。

二是外销市场开拓,前景看好。国际茶叶贸易量绿茶年均增长3.5%以上,中国绿茶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四川作为全国规划的名优绿茶和出口绿茶优势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是茶叶综合利用,前景广阔。高新技术广泛用于茶饮料、速溶茶、茶食品,消费需求逐年扩大,茶叶内含物丰富(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行业。

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茶业是我省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代表产业之一,优势多、潜力大,加快发展必将为广大茶农带来更多更大的实惠。

三、切实完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

我厅按照省委九届四、五次全会精神,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邀请各方面专家论证,制订了《四川省“十一五”优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总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化水平为主线,立足优势,优化布局,狠抓良种,扩大规模,建设基地,整合品牌,培育龙头,增强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能力,实现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的跨越。

主要目标是到2012年,建设100万亩高标准、高效茶园(其中新发展50万亩,改造50万亩),全省茶园总面积达到300万亩,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60%以上(提高18%);茶叶总产量15万吨(增加3万吨),名优茶比率达到50%以上(达到7.5万吨以上);农业总产值50亿元(综合产值100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全面进入全国前三位。要使“川茶”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形成绿色、有机的好茶概念,把我省建成中国的绿色茶园。

在工作上,要突出六个重点:

(一)着力建设优势产业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建设优势产业带,打造中国绿色茶园,建成中国最大绿茶之乡。一是坚持优势优先原则。更加突出重点,引导茶业向产业基础好、生态最适的优势产区集中,积极构建规模化、专业化程度更高,特色更鲜明的优势产业带,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二是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引导基地建设向低海拔、水源足、交通便、土质好的区域转移,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三是坚持集约化原则。引导产业基地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标准高、质量高、集约化程度高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大力提升优势产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要着眼于长期立足于不败之地,进入高端市场,应对绿色壁垒,要发挥生态优势,建设20万亩、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要着眼于开拓国际市场,建设50万亩出口茶生产基地;要着眼于增强竞争能力,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要,分别建设川西名优绿茶、优质早茶和优质富硒茶生产基地。

(二)着力依靠科技,加快增长方式转变

要紧跟市场需求,突出抓好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要在重点产区建设良繁基地和科技园区,集中力量引进、选育一批品种,特别是品质好、抗病抗虫能力强的新品种,提高良种化水平。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推广机械化采茶、修剪和清洁化加工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要采取多形式、多层次、分季节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养科技人才,扩大农民技术队伍。

(三)着力打造品牌,推进产业化经营

整合川茶品牌、打造名牌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改变我省品牌多杂乱、有实无名、原料销售、效益低下的局面,重塑川茶形象,我们要用3-5年的时间,使川茶整体形象得到显著提升,要让川茶走向世界、全国人民都要喝川茶。

1、明确一个主题。以“川茶”为主题,作为整体宣传四川茶叶产业。在“川茶”概念下打造有区域、文化、产品等特色的茶叶品牌,把“川茶”具体化,使“川茶”成为“天府之国”的又一张“名片”。

2、把握二个原则。一是品牌建设与基地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高标准、大规模的生产基地为四川茶叶产品品牌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品牌整合与企业整合相结合的原则,在整合品牌的同时,要重点,加大力度,扶持和培育几家在全国有竞争力的茶业龙头企业。

3、发挥三个特点。一是四川茶文化底蕴深厚,全国其它任何产区都无与伦比;二是上市早,“川茶”比浙江、安徽等绿茶产区早上市20-30天;三是“川茶”具有香高、味浓、耐冲泡的品质特点。

4、抓好四项服务。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对川茶品牌的对外宣传力度;二是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茶叶展示展销活动;三是采取切实措施,围绕龙头企业建设高水平的原料基地,发展“公司+农户”的订单生产,鼓励和扶持企业直接建设基地;四是围绕龙头企业搞好良种、技术培训、品牌、信息等服务。

(四)着力强化标准,增强产品竞争力

推进标准化对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关键性作用。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程质量控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标准化作为主攻方向,作为依靠科技、普及技术、挖掘潜力、增强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二是要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加快标准制定步伐,把握国外标准变化动态,尽快实现产品质量、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以标准化基地建设为依托,扩大标准实施范围,构建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三是要加快建设质量可追溯体系,“关口”前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抓源头,标本兼治,加强全程质量控制,积极开展良好农业(GAP)、有机认证,推行统防统治,把质量可追溯理念贯穿于产业发展全过程。四是要健全企业自检体系,提高企业的自检自控能力,确保产品质量。五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专业协会的纽带作用,通过“龙头+科技+农户”的模式,引导带动生产基地和农户自觉采用标准。

(五)着力弘扬川茶文化,拓展茶产业功能

要充分开发、利用四川茶文化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茶文化乡村旅游活动,促进茶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要研究、挖掘、弘扬四川茶历史、茶文化,有针对性的举办研讨会、采茶节、茶艺表演、吾我茶会等活动;二是要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参与展示、展销、品茶等活动,特别是要积极组织参加国外和省外中心城市举办的展示展销活动;三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国内外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让更多的国内外消费者了解四川的茶、茶文化。

(六)着力实施四大工程,推进我省茶业跨越发展

重点支持实施“四项工程”,推进“三化一提高”:

一是实施良种化工程,推进良种化。建设高效标准化基地,特别是有机茶基地,重点支持无性系良种种苗,无性系良种化提高到60%以上;分区域完善、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个。

二是实施提质增效工程,推进机械化。大力推广机剪、机采,支持修剪机、采茶机购置;支持龙头企业清洁化加工改造、检测水平提高和开展有机、良好农业认证。

三是实施名牌工程,推进品牌化。集中组织宣传、出省展示展销,支持申报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四是科技工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在重点产区建立核心示范片和建设科技园区,开展省、市、县分级培训和选送骨干到大学、科研单位短期集中人才培训。

为了推进我省茶叶产业发展,在具体措施上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要挖掘潜力,转变增长方式。发展现代茶业,要转变增长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转变,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分散经营向以专业组织、龙头企业为依托的组织化经营转变,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产品定价能力。要在优势核心产区高标准、高起点加快发展,实现产业升级,淘汰不适宜品种和零星分散茶园,做到有进有退,规模发展,布局优化,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为中心,充分挖掘在区域布局、特色品种、单位面积产量、产品质量、品牌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的潜力。

二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我厅不仅要在资金项目上予以倾斜,同时争取省级有关部门从资金、政策、技术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茶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落实专项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茶叶产业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现代茶业,打造中国最大绿色茶园。要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发展机制,整合各方面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大对龙门山地震灾区茶叶产业带扶持力度,要与援建省精心对接对口支援,尽快恢复生产加工,经过三年恢复重建,大大或超过灾前水平。

三是要产学研结合,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省内外茶叶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一支懂科学、会管理和技术创新、技术推广能力强的茶业科技人员队伍,提高科技在茶产业中的支撑能力,加快技术创新和现有实用技术的转化,推进茶产业标准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

四是要发展产业,提高综合效益。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用抓工业的理念抓茶业,用产业的观念抓茶产业各环节协调共进,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加大精深加工力度,加快市场开发,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通过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提高茶产业综合效益。

五是要切实加强领导,推进跨越发展。推进茶叶产业跨越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需要茶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外,农业部门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联络,争取支持。要切实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开展多途径、多形式宣传活动,以大声势造大品牌,打响“川茶”名牌,千方百计抓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