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工作暨农业项目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
时间:2022-12-23 09:12:00
导语:农村工作暨农业项目建设工作会议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当前,农村正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新年伊始,我们召开这次农村工作暨农业项目推进工作会议,意义十分重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会会、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传达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暨推进农业大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全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会议、全省农民工培训就业现场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2009年的工作,推进农业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刚才善君同志传达了中央、省上有关会议精神,市政府与各县(区)和市级农口部门签订了《2009年目标责任书》,晓春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
2008年是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遭遇多种困难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前期遭受了冰冻雪灾和特大地震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损失,后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失业返乡,给农民增收、农民工就业带来了困难。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困难,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克服多种困难,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突出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切实抓好优质粮油、畜牧、劳务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51.75亿元,增长5.41%,第一产业增加值86.7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8元,增加466元,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额和增速高于正常年景的7至8个百分点。
二是以旱作为主的粮食生产再创新高。坚持从*的实际出发,加大农业科技推广,改革耕作技术,突出“三田”改旱、盖膜栽培、增加投入,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3.3万亩,粮食总产166.8万吨,比上年增加7.51万吨,增长4.65%,其中地膜玉米栽植面积达到80万亩,玉米产量首次突破50万吨大关。
三是畜牧规范化养殖迈上新台阶。积极探索山区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突出抓好规范养殖、小区建设和畜产品安全,加快良种繁育、疫病防控、标准化生产“三大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全市建设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155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101个,改扩标准化圈舍5.53万平方米,发展年出栏50万头的大户8528户,生猪规模养殖占饲养总量的30%。全年出栏生猪570.73万头,牛出栏36万头,羊出栏142.67万只,小家禽出栏3188.61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98.84亿元。
四是劳务经济实现突破性发展。坚持在提高组织化程度、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务经济质效上下功夫,推进劳务开发“双百工程”,做大做强劳务产业。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增长48%,其中市外劳务输出97.7万人,外派劳务748人,实现劳务收入51.8亿元,增长19.9%,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623元,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五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围绕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新机制,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160万亩,培育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5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发展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组织741个,带动农户26.5万户。全市累计有42个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有17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颁布了10多个农业技术标准,实施国家标准化示范项目1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9个。
六是抗灾救灾卓有成效。去年,我市先后遭受了雨冻雪灾和特大地震灾害,特别是“5.12”特大地震灾害造成1.24万户农房倒塌,16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3.4亿元,南江县被列为全国重灾县,巴州区被列为全省重灾县。在灾害面前,全市各级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的抗震救灾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农村经济发展,各级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灾民,及时启动灾害应急预案,紧急转移受灾群众,妥善安置灾民,奋力抗灾自救,努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了灾区社会稳定。灾后重建有序进行,受损基础设施逐步恢复,受损农房加快建设。
七是农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各级按照市委提出的发展战略,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紧抓住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好机遇,把争取和实施好项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以项目建设推动农村各项工作。据统计,2008年全市共争取和实施农业项目143个,投入项目资金19.5亿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既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改善了民生,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新建村镇供水工程2985处,解决了13.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71平方公里,新增和恢复蓄水能力510万立方米,新修乡村机耕道路322公里,完成成片造林22.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4%,通江二郎庙水库等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八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以培育产业为核心,以解决农村“四难”为重点,统筹规划,分布实施,从抓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入手,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抓点示范,市财政投入100万元资金用于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市依托新村扶贫、土地整理项目新启动100个新农村建设,平昌县创举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村”。大实施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和移民扶贫,创新扶贫机制,实施连片开发、整体推进,年内共解决了2.25万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改善了6.5万人低收入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三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业基础仍然脆弱,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农村发展仍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脆弱。区域性干旱严重,水利工程不足,中低产田土比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性改变,农村“四难”问题突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待改善。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村耕地分散,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产商品率低、转化率低。三是农业投入不足。尽管近年来各级农业投入大幅度增加,但我们的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自身财力薄弱,加之农民群众自我积累能力弱,金融对农业支持乏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难度较大,扶贫开发任务艰巨。四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艰巨。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拉大,农村社会事业簿弱,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困难突出。
当前“三农”工作又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一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失业返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沿海一些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企业关停破产,造成部分农民工失业返乡。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又是我市劳务输出主要地区,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持续加深,农民工就业、农民增收的困难和压力加大。二是农产品价格下滑,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去年以来,生猪、油菜籽等农产品的价格下滑,影响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化肥、种子、农药、地膜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人工成本增高,致使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影响农民增收。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容忽视。牛奶三聚氢氨、柑橘大食蝇、禽流感等事件对我市农产品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社会高度关注食品安全,而我们的农产品检验、监测和质量防控体系不健全,在农业生产中防范食品安全的困难大、压力大。四是农业争先创优不易。我们的农业近几年来都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势头,在扶贫开发、旱作农业等方面创造了一些经验和典型,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保持农民收入、农村经济较快增长,特别是争先创优的困难和压力大。
我们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也要充分地看到我们所面临的机遇:一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机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农村改革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经营体制进一步放活,各级重视“三农”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的环境更加宽松。二是国家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的机遇。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平稳增长10条政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11条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建设都十分有利。国家、省上加大灾后重建力度,更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扩大内需、灾后重建的投资拉动,对农村投入、农业发展、农民工就业都带来了很多机遇。三是家宝总理的关怀机遇。家宝总理两次视察*,前不久又对*的发展作了专门批示,这是对*的极大关怀和鼓舞,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振奋精神,克难攻坚,乘势而上,强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农村“五个突破”,促进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
2009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年,各级要把“三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施市委的重大发展战略,突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强化惠农政策,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切实改善民生,努力开创农革改革发展新局面,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主要目标是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60元以上。
(一)强力推进农业项目建设。
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农业项目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思项目、想项目、跑项目、抓项目的良好氛围。要在争取项目上下功夫,领导带头跑项目,落实专门力量、专门机构、专门经费去争取项目。要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搞好项目规划,落实项目责任,加强项目监管,保证建设质量。要按照“提前”和“加快”的要求,使续建项目提前完工,新建项目提前开工,储备项目提前立项,前期工作提前完成,通过项目实施拉动投资增长,推进农村“五个突破”。
一是实施新增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力争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70万吨。要坚持“稳定水稻、突出旱粮、主攻玉米、大上薯类”的发展思路,突出抓好玉米、马铃薯为重点的旱作农业发展,旱粮作物面积和产量达到粮食总面积、总产量的70%以上。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产业,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确保种粮农民的经济利益。大力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加强粮食储备,保障粮食安全。要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政策,建立和完善支持保护体系,加大对产粮大县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扶持力度,落实好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资金配套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二是实施新增100万头生猪生产能力工程。开展“百千万生猪增收活动”,在全市规划建设100个生猪养殖基地乡,培育1000个专业养殖村,发展1万户规模养殖大户。加快优质商品猪基地建设,改良品种和品质,推进规模化养殖,建设畜牧产业园区。今年全市要启动建设40个生猪基地乡、300个专业村、3000户养殖大户,全年增加生猪出栏20万头。要抓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新建标准化育肥小区20个,建设标准化圈舍16万平方米。要落实好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助政策,用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调动农户的养猪积极性。积极发展山区现代畜牧业,推进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发展。要切实抓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健全防疫体系,加强投入品管理和执法监督,保障畜产品安全。
三是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加快通江二郎庙水库建设,抓好牛角坑水库、化成水库、友谊水库、玉堂水库的渠系配套建设,加快红鱼洞水库、双桥水库、天星桥水库、湾潭河水库的前期工作,力争尽早立项建设。要抓好病险水利工程整治和蓄水能力建设,整治病险水库52座,新增蓄引提水能力500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65平方公里。加强中低产田造,建设标准良田,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继续实施以“优粮工程”、“金土地工程”为重点的土地整理项目,新建标准粮田5万亩,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23.41万公顷。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两大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森林覆盖率达到54.5%。围绕解决农村“四难”问题,抓好道路建设和农机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红层找水工程,切实改善民生。
四是抓好农业产业园建设。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建设优质粮油产业园区、畜牧产业园区、特色农产品产业园区、果蔬产业园区。园区规划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坚持一个园区、一个龙头、一个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园区建设要分步实施,通过一年打基础,力争三年出效益、五年上台阶,逐步把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全市要力争启动建设10个农业产业园区。要创新园区建设机制,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业主负责、农户参与,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专业大户参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要坚持发展重心向园区转移,项目资金向园区倾斜,要素配置要向园区集中。要以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为载体,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各级都要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增加财政补助资金,整合部门资金集中投入,今年市级重点抓好10个示范村的建设。要积极争取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力争覆盖到每个县(区)。要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新农村”的发展路子,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
(二)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要以新的思路、新的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多元增收、稳定增收、持续增收的格局,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一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劳务开发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渠道,是我市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要坚持把劳务经济作为农村“第一经济”来发展,抓住提高素质这个关键,做好转移输出、权益维护、回乡创业“三篇文章”,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要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积极开拓劳务市场,加强区域劳务合作,巩固东部沿海市场,开拓东北、华北、西北劳务市场,稳定劳务输出规模。要积极开拓境外劳务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劳务合作,解决外派劳务培训、外派劳务中介和前期费用等“瓶颈”问题,稳步扩大外派劳务规模。要挖掘就地转移就业潜力,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灾后重建,特别是要搞好返乡农民工与灾后重建用工需求的对接。积极扶持和发展中小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吸纳农民工就业。要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将失业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扶持范围。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失业返乡农民工为主体,全市组织实施10万农民工培训行动,开展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转岗就业新技能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要整合培训资源,鼓励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联合,扩大培训规模,完善培训条件,提升培训能力。要引导职业技术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每个学校要着力打造1至2个专业品牌,从而做大做强我们的劳务品牌。要整合培训资金,以县(区)为单位,统筹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劳务扶贫培训等农民工培训项目,统一下达培训任务,统一培训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提高补助标准,延长培训时间,提高培训实效。要不断创新培训机制,要针对市场需求和农民技能特点,大力发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要引导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各地要制定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不断优化创业环境。要营造创业氛围,打好“亲情牌”、“家乡牌”,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表彰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要引导农民工到城镇和园区创业,今年各县(区)都要启动建设1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形成司法、公安等部门和政府驻外办事处、群团组织相结合的民工维权救助联动机制,特别要发挥好市、县(区)民工维权救助中心的作用,有效开展农民工维权救助。要加大农民工法律援助力度,力争做到应援尽援。要妥善解决困难农民工的生产生活困难,帮助解决农民工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入学等具体困难,继续做好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
二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要立足资源优势、品牌优势,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实施现代农业推进工程,重点抓好优质粮油、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蚕桑、干果等优质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以生猪为重点、“南江黄羊”为特色的畜牧业,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和水产业。推进“一村一品”,扩大试点示范,按照良种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要求,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今年全市新增改造特色产业基地面积10万亩。要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和实施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市、县(区)、乡(镇)、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亿元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大力扶持基础好、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每个县(区)都要力争培植1至2家产值上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力争全市培育1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各级财政要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基地建设、质量监测,引导龙头企业自控原料基地。要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全市规范发展农民专合组织100个,积极争创省级示范专合组织。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导企业与农户探索多种有效形式的利益联结,完善合同订单方式,坚持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保护基地农户的经济利益。
四是开拓农产品市场。要加强农产品营销,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依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及国优、部优、省优产品,通过举办展示、展销等活动,开拓占领市场,特别是本地中心城市及周边城市市场。要加快培育农产品市场营销主体,引导龙头企业强化市场开拓,支持行业协会、农民专合组织提供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服务,大力培育农产品流通大户、农村经纪人。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要集中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发展区域性和特色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继续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服务工程”,用现代化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发展面向农村的销售渠道、连锁经营网点、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体系,支持供销系统、流通企业、专合组织、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扩大农产品、农资和消费品经营,开展向城市宾馆、学校、企业直销农产品。发展农村新型流通服务组织,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发展乡村粮油超市和连锁店。改造供销社基层服务网络,鼓励发展集商业服务、公共服务、社区管理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性服务组织。加强农村市场监管,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完善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政策。
五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力度,启动实施统筹城乡发展科技行动,要在农作物新品种引进推广,优质高效畜禽品种扩繁及疫病防控,农产品贮藏保鲜和精深加工,以及副产物综合利用、节水农业等方面尽快取得突破。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深入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要积极引进推广适合山区特点的农业新机具,强化新技术新机械知识的普及教育培训,落实农机购机补贴,培植农机大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评估能力建设和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增强农村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
(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要把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农村民生的重要举措,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村综合文化站(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实施农村职教攻坚计划和乡村教育发展五年计划,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农村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和免费免疫范围。要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门诊统筹试点,不断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水平。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城乡养老保险有效衔接办法。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最低生活保障财政补助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受灾群众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落实农村军烈属和伤残病退伍军人等优抚政策。切实抓好扶贫开发。要坚持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按照新的扶贫标准,重新确定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把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政策范围。要完善扶贫政策体系,探索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继续实施新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沼气扶贫和村道扶贫工程,扶持9.3万贫困人口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要总结推广整体推进、连片开发和“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经验,不断探索区域扶贫新模式,建立扶贫开发新机制。
(四)深化农村改革。
今年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健年,要在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着力在统筹城乡就业、建设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在城镇稳定就业、有固定居所的农民工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并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要建立城乡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统筹就业政策及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逐步实行农民工在就业、住房、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探索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
二是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要坚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保护,做好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推进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模式的土地流转,着力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不得妨碍自主流转,更不能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县(区)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中心,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协调处理土地流转纠纷。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机制,积极发展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尽快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平台,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
三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要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强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基础建设,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和适合农村特点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扩大农村信贷有效担保物范围,建立完善农民联户担保机制。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一)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努力在农村制度建设、农村基础建设、改善农村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要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加强党委农村综合工作部门的建设,强化工作职能。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增强执行力,增强对“三农”的服务职能,形成整体合力。
(二)切实增加“三农”投入。要全面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扶持粮食生产、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及国家扩大内需宏观调控农业农村方面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机补贴、农民工培训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家电下乡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要切实增加“三农”投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园区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取消县及以下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资金配套政策。市、县(区)财政支农投入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要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的比例,重点支持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市财政要安排200万元用于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重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国家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要统筹用于农业发展,新增部分用于扶贫粮食生产。要继续开展以县为主的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扩大农业信贷规模,提高农业信贷比重,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三)加强督促检查。要建立农业项目和农村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要建立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对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月报、季报制度,市委农办要定期进行通报。要建立“三农”工作考评机制,要把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项目建设、产业园区建设、乡村环境治理、农村社会稳定作为考评县(区)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市级农口部门和各县(区)要按照今天市政府与大家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分解的年度目标任务,制定和落实具体的考核办法。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市里今年将拿出100万元,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业项目建设、旱作农业发展、病险水库整治、搞得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 上一篇:市州农办主任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市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