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动员会的讲话

时间:2022-12-22 03:02:00

导语: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动员会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动员会的讲话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点工程,也是惠民济民的一项重要措施。1999年,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一项全球瞩目的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工程由此拉开序幕。

四川是长江、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全国生态建设核心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在全国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10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在战略决策上将其作为生态四川建设的重要举措,举全省之力实施好这一举世瞩目的浩大生态建设工程;在工作原则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分区施策、综合治理,注重工程建设的实效性;在工作部署上将其纳入农村工作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不断集聚工程建设的内在动力;在工作思路上坚持根据变化的形势不断总结完善,从试点阶段的“三个确保、三个结合”,即确保生态目标、确保农民增收、确保工程质量,与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逐步完善提升,形成了目前“以封促退、以移促退、以调促退、以改促退”的工作思路。四川省政府先后8次召开全省退耕还林工作会议和现场会,出台了10余个退耕还林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力量常年抓、落实责任层层抓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门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生态建设加快推进。到2008年底,中央和四川省共投入237.6亿元,共完成退耕还林2777.4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336.4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316万亩,封山育林125万亩。二是生态环境有效改善。10年来,通过大规模还林造林等工程建设,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近4个百分点,从四川省流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了46%,全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年吸收二氧化碳2.05亿吨,年生态服务总价值超过1.4万亿元。三是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依托工程发展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后续产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四是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占全省农业人口1/3的退耕农户受益,平均每户获得补助累计达到3740元。五是全民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退耕还林,改变着农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增强了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社会效益显著。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四川,着力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天府,赋予了退耕还林工程新的历史使命。四川省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10年工程建设经验,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紧紧围绕农户生计、致富和发展问题,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退耕还林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生态建设工程。坚持以专项建设为切入点,加强领导,组织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将退耕还林与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封山禁牧等结合起来,与林权制度改革、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等结合起来,着力解决退耕农户当前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退耕还林各项惠民政策,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加快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大力促进退耕农户增收致富,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生态建设与管护的积极性,巩固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坚持机制创新,探索和完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长效机制,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大力推行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增强工程建设的活力,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推进四川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