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全市防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12-09 02:41:00

导语:书记在全市防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书记在全市防办主任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防办主任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落实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和全省防办主任会议精神,总结20*年防汛抗旱工作,研究部署今年防汛防旱工作。刚才潘明华同志传达了全省防办主任会议精神,各相关单位也作了交流发言。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积极主动,圆满完成20*年防汛防旱工作任务

20*年,我市汛情总体较为平稳,但也遭遇了1-4月份干旱、4月中下旬淮河春汛、梅雨期局部涝情及八、九月份台风影响,总结去年的水雨情,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阶段性干旱少雨。全年平均降雨964.5毫米,与常年相比略低5个百分点,但1-4月份累计平均降雨133.4mm,比常年同期低20%,阜宁站105.1mm,比常年同期低31.5%,部分地区发生轻微旱情。二是流域性工程提早行洪。4月中旬,淮河上游发生较大春汛,我市总渠、废黄河4月20日即开始泄洪,这是较为少见的。三是梅雨期短时间局部受涝。去年6月14日入梅,7月5日出梅,梅期正常,梅雨期累计平均降雨198.4毫米,比常年同期低12%,但6月20日、23日和7月1日降雨较大,局部地区暴雨,其中6月20日*最大降雨达105.6毫米,短时间局部受涝。四是台风影响较为频繁。受7号台风“海鸥”及8号台风“凤凰”、13号台风“森拉克”影响,全市发生多次较强降雨过程。

面对出现的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我市各级防汛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防指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多年建成的水利工程体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上下联动,全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圆满完成了20*年防汛防旱工作任务,基本没有造成灾害损失。总结去年的防汛实践,有几点值得肯定。

一是汛前准备扎实到位。各级防汛防旱部门汛前检查起步早,措施实,对于发现的问题,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效益;加强对各类预案的修订完善、及时增储防汛物资、强化防汛抢险队伍的演练、重视对防汛专业人员的培训、加大河湖清障力度、不断完善防汛防旱信息化建设、明确落实各类防汛责任制等等,这一系列充分必要的工作措施,为做好全年的防汛防旱工作赢得了主动。去年,我市初步建成了12个主要站点的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个人数字助理(PDA)查询系统、市县视频会商系统和防汛防旱信息网络,实现了省、市、县防汛防旱工作异地会商、水雨情自动测报及网络查询、防汛信息网络共享,系统运行状况良好,汛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领导重视力度空前。去年是奥运会举办之年,各级领导对防汛防旱工作重视空前。汛前,市委书记赵鹏、市长李强专程到市防指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并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市四套班子领导也按照防汛防旱工作划片分工,多次到各挂钩区域进行检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汛期,局部突发雨涝灾害后,市、县防指及时召集气象、水文等有关部门,实时分析雨水情和天气趋势,强化针对性措施,对防汛排涝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委书记赵鹏,市委副书记李驰,市委常委、秘书长戴元湖,副市长陈还堂等领导随即到建湖县和盐都区检查圩区排涝工作。市防指派出了四个工作组分别对里下河面上防汛、市区城市防洪、四大港清障、沿海涵闸排涝等防汛重点进行督查。各县、乡、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党政领导亲临一线指挥,迅速排除农田及小区积水。

三是全力保证供水安全。针对1-4月份局部地区干旱少雨,长江来水偏少的形势,我们及时调度沿海涵闸实施关闸保水,加强用水管理;同时积极和省防指沟通协调,加大引江引淮流量,调引江水、淮水8亿多方。干旱期间,里下河代表站点水位基本保持在0.8米左右,废黄河滨海闸水位控制在3.5米左右,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6月26日,阜宁渔滨河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我们和省、县防办及相关处室一起,科学确定调度方案,做好应急水源调度等工作,保证了县城取水口安全。

四是抗击洪涝台风灾害成效显著。4月中下旬淮河发生春汛,苏北灌溉总渠和废黄河合计泄洪9.7亿方。市防办提前进入防汛应急状态,从4月20日起即开始24小时值班,迅速部署沿线各县组织人员加强巡堤查险,定时上报各类信息,确保了行洪安全。入梅后,为防止旱涝急转,市防办在保证水稻栽插用水的同时,从6月15日起即调度四大港一天两潮排水。梅雨期,全市沿海涵闸累计排水17.2亿方。在6月20日、23日、30日三次较强的降雨过程发生后,在四大港抢排的同时,请求省防指调度“上抽”,由于科学调度、行动及时,除了短时间局部地区受涝外,没有发生面上大的涝情。期间,新洋港*水位两次达到1.69米,离警戒水位1.70米仅差1厘米。如果前期调度上稍有迟缓,*势必超过警戒水位,市区防洪工程因此就要调度运行,将会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出梅后,成功抵御了台风“海鸥”、“凤凰”和“森拉克”的外围影响。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防办充分准备、科学调度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得益于长期建设形成的坚实的防汛防旱减灾工程体系;得益于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防指成员单位的尽职尽责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防指向出席会议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为我市防汛防旱事业作出不懈努力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深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防汛防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为防汛防旱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建设,全市防汛抗旱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保障力相比,与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当前防汛防旱工作面临的任务和形势仍然严峻。各级从事防汛防旱工作的同志,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深刻分析防汛防旱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防汛防旱工作的主动权。

(一)对工程实际防灾减灾能力要有清醒的认识。

经过长期不懈的建设,我市已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基础体系,大大提高了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但从现状工程来看,防汛隐患薄弱环节仍然较多。海堤、废黄河、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流域性堤防仍存在较多险工险段;骨干河道和沿海港道淤障严重,引排不畅;湖荡滞蓄能力严重衰减,滞蓄洪区启用难度较大;部分地区排涝标准不高,低洼圩区和面广量大的次高地问题突出,1991年、2003年、2006年、2007年大涝,圩区农作物大面积受涝,部分地势较低(未作圩区处理)的次高地损失惨重;城市防洪近年来虽有较大进展,但防洪排涝能力仍然严重不足,不少县城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足10年一遇。废黄河、总渠灌区仍然存在缺水的威胁,全市阶段性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矛盾日益突显。各地要高度重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正确估计工程的抗灾能力,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防汛防旱减灾工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利工程抗灾减灾能力。

(二)对预测预报预警水平要有清醒的认识。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由此引发的极端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多,呈现不确定和无法预料的特性。突发性灾害频率之多、速度之快使得预测预报预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水旱灾害的预测预报总体水平有了提升,但我们预测预报极端突发性天气技术手段还明显不足,预见期短,准确度不高;从防旱的角度看,全市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较为滞后,部分地区旱情监测网络不健全;从报汛的角度看,水雨情测报设施落后的局面尚未根除,部分中小河流没有正规测报站点;从防台风的角度看,对台风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准确度不高。近几年的防台风实践表明,台风登陆时间越来越早,发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极易造成灾害损失。应对台风灾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提前防御,这就对预测预报预警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对台风“三预”工作与沿海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县乡一级,预警系统不完善,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进行完善改进。

(三)对防汛防旱应急保障能力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抗御各类水旱灾害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要求是快、实、准,即应急快、措施实、决策准。经济社会越发展,水旱灾害越频繁,势必要求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应当说,在近年的抗灾减灾实践中,我市的防汛防旱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但决不会一劳永逸,高枕无忧。如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和存放还有待优化,怎样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高效、快捷地将物资运到抢险现场有待改进,部分县(市、区)应急物资及重要险工点的抢险物资储备不足;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建设这两年有了较大进步,但无论数量、人员、还是队伍的专业技能与实际抢险救灾需要还有较大差距;防汛现代化水平及防办室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个别县(区)防汛视频会商系统还没有建成;各类灾害信息报送与评估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待加强,部分县(市、区)对省、市调度指令执行不够到位。各地要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加投入,不断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更好地服务于防汛防旱救灾抢险需要。

(四)对当前水安全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如今年2月12日,*日最高气温24.5℃,创有记录以来同期历史最高,13日又迅速降温,24小时最大降温达18℃。随之而来的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更加突出,水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据统计分析,我市年均径流量平水年38.36亿方、枯水年24.17亿方、特枯年10.45亿方。而现全市年需用水量,平水年约60亿方、枯水年约70亿方、特枯年约80亿方,水资源供需缺口很大,外调水任务十分艰巨,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海上苏东的开发,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区域洪涝成心腹大患。总结分析建国60年来我市发生的洪涝灾害,区域洪涝已代替流域洪水成为我市的心腹大患,洪涝发生频率由1949~1991年的平均10年一次,发展到2003~20*年的平均2年一次,都是梅雨所致,是历史记载所未见的。而且在近3次大涝中,我市几个主要站点最高水位分别比特大洪涝的1954年最高水位高出0.27-0.67米。其中射阳河阜宁站2006年最高水位比1991年高出0.30米,而降雨总量远低于1991年。四大港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越来越大,原来不设防也能过得去的次高地和城市,近3次大涝无一次幸免。三是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根据水质监测资料,目前我市境内达Ⅲ类水的断面仅占总监测断面的47.1%,水环境严重恶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3月20日,*城西取水口发生水污染事件,给近20万居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国家、省、市的高度关注。接到市应急中心关于水污染的信息后,我们立即与省防指紧急会商,确定了“开闸排污、引清释污、封闭防污、实时监测”的调度方案,在不完全具备开闸条件的情况下(上下游水位差已达0.99米,开闸可能影响下游船只安全),采取应急措施,迅速开启新洋港闸,开始污染水体的排放。经全力实施,22日,取水口水质达标;23日凌晨2时,*市区即全面恢复正常供水,24日19时50分污染水体安全下泄入海,没有造成沿线污染扩散和海洋污染。可以说,在这次水污染事件处置中,应急水情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污染的爆发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事件,防汛部门要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认真对待,既要加强水质应急监测,更要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做到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三、及早部署,认真做好2009年防汛防旱各项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也是“扩内需、保增长”的关键之年,新的形势对防汛防旱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地要按照“防大汛、抗大旱、抗多灾”的要求,未雨绸缪、超前备战,在前一阶段防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洪抗灾的经验教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调整思路,更新观念,找准关键环节,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和水毁修复。市防指春节过后,就发出了汛前检查的通知,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及早谋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汛前检查。要把汛前检查的工作重点下移,把重心放在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乡村防汛指挥机构。要明确汛前检查工作责任,建立“谁检查、谁负责”的工程检查责任体系,明确检查组行政、技术责任人,组织开展扎实、认真、细致的汛前检查工作,检查人员要对检查的工程设备现状签字负责,并建立原始记录的档案体系,做到责职分明、责任清楚。要按照“查细、查全、查实”的要求,对各类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坚决避免“重水上、轻水下,重主要、轻次要,重暴露、轻隐蔽”的检查方式,全面掌握各类水利工程的真实状况,对辖区内检查的各类险工患段要登记造册,绘制详细的险工隐患图、工程防洪形势图,尽快上报市防指及各县(市、区)政府。对检查出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积极筹集资金,及时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更多险工在汛前消险,确实难以处理的要制定并落实度汛应急预案,确保度汛安全。要加大城市、农村排涝闸站的检查力度,保证汛期正常发挥效益;继续巩固多年来的清障成果,坚决杜绝新的违章设障行为,确保行洪通畅。今年为拉动内需,各地进一步加大了水利的投资力度,在建工程多,凡影响到流域、区域行洪、排涝、供水调度的工程,必须制订施工导流方案和度汛预案,报相关防指批准。今年,省防办还将联合市、县两级对汛前检查情况进行集中抽查,各地要按照上述要求,集中精力,做好充分准备。

(二)强化应急预案建设。无数的防汛防旱实践表明:水旱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应对水旱灾害也有临时应付和超前应对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但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虽然临时应付有时也能解决问题,但必定手忙脚乱,容易顾此失彼,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通过精心谋划超前应对,做到胸有成竹,容易实现目标。预案既是我们减灾控制风险能力的依据,同时还是组织协调、采取防灾措施的依据,也是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过去几年,我们组织编制了水旱灾害应急预案、抗旱预案、防台风预案等各类专项预案,在抗御历年的水旱灾害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已编制的预案针对性还不够、可操作性还不强,真正应对时仍有不少问题。各地要认真分析研究近年来水旱灾害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针对变化了的水情、工情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防汛工作的新要求,抓紧时间对各类预案和各项调度规程进行修订完善,于4月底前报市防办备案。要重点加强抗旱预案、水污染应急调度预案和防台风预案的编制完善工作,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预案体系。同时狠抓预案的落实工作,开展预案演练,促进各单位各部门对预案的协调配合和责任落实。

(三)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健全防汛防旱应急责任体系,理顺各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责任,确立指挥部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机制。迅速落实资金,及时增储各类防汛物资,积极推广新材料的运用;严格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仓储地点,确保应急调用快速到位。高度重视抢险队伍建设,要按照“专群结合”的原则,继续加大地方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对专业抢险队伍发展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及时整合抗旱服务组织和防洪抢险专业队伍,实现应急快、效率高、良性循环的发展目标;还要结合实际需要,建立群众性抢险、巡查队伍,确保防汛重点工程、重点地段落实专门巡查、抢险人员。要加快防汛防旱信息化建设进程。今年要继续做好已建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的防汛防旱信息平台;全面完成市县级防汛会商系统的建设任务,个别未完成任务的县(区)要抢抓汛前,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汛期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同步视频会商;强化对防汛指挥系统的运行管理,落实专项经费,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各类防汛信息、数据及时更新,具备实时查询条件。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建设完善汛情、旱情、台风及水污染等灾害预测预警预报网络,不断提高防汛现代化水平。

(四)切实加强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目前水旱灾害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及时掌握突发性重要汛情、旱情、灾情、工情、险情的发生和发展状态,做好信息汇总和研判分析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健全防汛指挥机构与成员单位的会商通报机制,对重大水旱灾害及时会商,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强化防汛防旱信息宣传工作,坚持快速反应、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做好重特大突发水旱事件及敏感事件的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宣传和普及防汛抗灾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避险救灾知识的宣传、培养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提高公众避险自救能力。

(五)着力推进防办能力建设。防办室在防汛防旱工作中扮演着“参谋部”的重要角色,防汛防旱的各项决策绝大部分取决于防办室提供的各项水情、雨情、工情信息以及正确的参考意见,加强和完善防办自身建设尤其重要。各地要进一步强化防办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提升防办编制人员的性质,使之与所担负的防汛防旱任务相适应。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争取稳定的防汛抗旱专项经费和业务经费,保障防汛防旱工作的顺利开展。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充实防办室力量,解决好防汛值班补助,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防汛防旱专业队伍。加强防办室现代化建设,推进技术创新,配备先进装备,全面提高防汛防旱工作水平。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依靠制度规范工作。加强防办值班管理,确保有人值班,有领导带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坚持做到统筹兼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防汛工作已由单一的防汛抗旱扩大至防台、防污、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由汛期防汛发展为常年防汛,各防汛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汛前,严格执行省、市防指的调度指令,控制好涵闸启闭和内河水位,充分利用当前水源还很充足的有利形势,拓浚引水口门,增加内部沟河蓄水,预防可能的春旱、夏旱。汛期,密切关注天气形势,一旦水情、雨情发生变化,雨涝、台风迹象呈现时,及时腾空河床,预降水位。要重视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保护,加强水质监测,严密监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按照预案做好水利工程应急调度。总之,在工作安排和水情调度上,要将防汛抗旱和防台防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统盘考虑。

今年省厅还要组织各地做好抗旱规划编制工作,这项任务非常重要,水利部也高度重视。去年我们根据省防办要求,提供了一些基本资料,但从上报资料来看,还不够齐全、不够准确。近期,省防办还将就相关细节再作部署,希望各地加强对抗旱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专门责任人,加强工作力量,高质量地完成省厅交办的各项任务。

同志们,防汛防旱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人水和谐的目标,统筹兼顾,科学防控,开拓创新,夯实基础,抓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2009年防汛抗旱工作,全面提高水旱灾害应急防御能力,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系良好生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