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外向型公司制农业座谈会讲话
时间:2022-11-20 10:44:00
导语:发展外向型公司制农业座谈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在谷城召开了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现场会,时隔四个多月,又把大家请到这里开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谷城现场会议精神,继续深化农村市场取向的改革,统一思想认识,动员全市上下,积极探索外向型公司制农业发展的路子,以公司制农业为形式和载体,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增收;同时研究和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农业结构调整工作,推动我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刚才,听了几个企业和私营业主的经验介绍,感到很受启发。下面,我就发展外向型公司制农业,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新飞跃,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时参考。会议的最后,杨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发展外向型公司制农业的重要意义,转变思想观念,形成发展共识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农村发展显示出空前的活力和生机,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农产品供给出现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增收步伐缓慢,负担较重;农村债务沉重,化解困难;少数地方干部教师工资兑现困难,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是要进一步转换思想观念,转变工作方式,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法则,加快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步伐,用开放的思维、改革的办法,不断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途径。
目前,在我市得到初步实践的公司制农业,是一项大胆的探索、有益的尝试。所谓公司制农业,是一种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取向的先进的生产力组织形式。它以公司制企业为主导,以广大农户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其具体内涵就是"二三四五六",即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需求;组织农民,组织资源,组织要素;以公司制企业为组织载体,以名特优产品为商品载体,以资本和技术为要素载体,以干部能人当主角和广大农民当主体为人力载体;变分散经营为规模经营,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变传统农民为农业工人,变农民负担为公司负担,变无风险规避机制为有风险规避机制(即通过公司制组织建立风险补偿金,确定保底收购价等方式,实现以丰补欠,公司和农户共同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增值和农业结构的动态优化,促进农民增收、减负和干部分流,促进农业增效、财政增收和农业投入增加,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和农村资本经营,促进公司制经济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增强;促进农业抵御自然、市场风险能力和农村经济综合效益的提高。大量的实践充分证明,公司制农业对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首先,发展公司制农业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向。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明显加快。但是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小农经济、条块分割为特点的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规模太小,"千家生产千家卖,千家发展千家难",实力有限,投入跟不上,市场难开发,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限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阻碍了土地合理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延缓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型。公司制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市场+公司+基地+农户"这种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自觉地通过规模化、企业化的生产经营,获得较好的规模效益,增强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自觉地利用现代化的要素,对传统的农业技术进行改造,对落后的经营方式进行变革,实现土地、劳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山、水、田、林等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开发,达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率、高效益的目标。可以说,公司制农业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产业化之后的又一重大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其次,发展公司制农业是积极应对WTO挑战,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由受资源约束为主转为受资源、市场双重约束,以市场约束为主。而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很难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入WTO,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农业。
据资料介绍,加拿大出口到中国的小麦,加上运输费和在途损耗,到岸价仍比我国小麦均价低一毛多钱。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农业公司生产经营规模大,经营成本低,劳动生产率高。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公司制农业,着力培育一批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的农业公司,组织并带领广大农民,大力发展我们的优势品种和特色产业,加大对科技的运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物美价廉的农副产品去占领国内、国际市场,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发展公司制农业是促进农业结构动态优化,实现农民增收的需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民增收,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千家万户的农民感到盲然失措,不敢调也不会调。农业公司根据市场需求,把动态变化的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并通过订单、合同等契约形式,使产销直接对接,可以有效地减少农民调整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增强调整的目的性和预见性,有利于农业结构的动态优化和产业升级。实践证明,凡是产业结构调整出成效的地方,都是在公司制农业发展上比较积极主动的;每一个成熟的产业,几乎都有至少一个农业公司作龙头。农业公司通过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应用科技,提高农民种田水平,使农业比较效益成倍增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并且通过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联系,变农民负担为公司负担,变传统农民为农业工人,变无风险规避机制为有风险规避机制,从而大大改变了农民的弱者地位,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加。
第四,发展公司制农业是化解农村现实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农村面临的农产品卖难、农民负担重、农民增收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工作方式和组织形式创新跟不上新形势的变化而造成的。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困难。
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并且不断以改革的办法去加以解决。公司制农业对化解这些矛盾有非常好的效果。
其一,公司制农业可以有效地转嫁和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这一点,在我市不少地方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其二,发展公司制农业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化解农村债务。乡村集体一方面可以从"四荒"资源、农村撂荒地、集体公共地的流转中取得可观的流转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在土地流转基础上创办农业公司,在带领农民致富的同时,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化解村组债务。其三,发展公司制农业,可以促进干部分流,减轻财政包袱。发展公司制农业为县(市)、乡镇领导和干部提供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利契机,既分流了机关干部,又减轻了财政包袱,为基层财政提供了既开源又节流的可靠渠道。其四,公司制农业的发展,使地方经济活力倍增,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信心,各种不稳定因素也自然而然得以化解。
综上所述,公司制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中的"先进生产力",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有力的"推进器",是中国农业应对WTO,从根本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杀手锏",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保持农村稳定发展的"稳定剂"。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发展导向,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二、正确分析我市外向型公司制农业发展现状,充分肯定成绩,增强发展信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积极倡导下,全市各地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外向型公司制农业的发展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据调查统计,全市比较成熟的公司制农业企业有166家,固定资产总额合计为9.78亿元,有从业人员1.15万人,自有基地33万亩,带动基地298.15万亩,分别占全市基地总面积的4.9%和43.8%,网络农户32.81万户,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24.9亿元,利税2.2亿元。
公司制农业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一出现,就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孙书记、罗市长、杨书记等领导讲了许多重要的意见,亲自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孙书记亲自安排了对土地流转的调查以及今年4月的盘活土地资源现场会议,为公司制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罗市长强调要把动态股权制引向农村和农业企业,并且提出以"二三四五六"为内容的公司制农业运作模式和规则,又亲自安排了对全市公司制农业的调查,为这次会议的召开作了充分准备。杨书记亲自给县(市)分管书记写了一封信,提出具体要求,主持召开会议,并发了纪要。各县(市)研究、探索、支持公司制农业发展蔚然成风。如老河口、谷城在近几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立足于资源优势,创建了一大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规模可观的特色专业乡镇和产业化基地,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和公司制农业发展的路子,着力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其它县(市)也都对公司制农业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采取政策驱动、部门助动、干部带动、上下联动等措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全市上下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喜人发展态势。
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目前我市公司制农业企业按投资组建方式划分,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独资型农业公司,又分城市工商企业独资兴办的农业公司,如襄樊现代精典婚纱摄影公司在谷城县茨河镇庙岗村投资240万元、租地250亩组建的"襄樊现代精典红提葡萄有限责任公司"。城乡个体大户投资兴办的的农业公司,如襄樊个体户李功成在襄阳县黄龙镇租赁3000亩岗地兴办的"襄阳成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乡镇、村集体投资兴办的农业公司,如谷城县石花镇由镇政府投资152万元、租地200亩组建的"绿康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二是股份制农业公司,又分自然人投资入股兴办的公司,如枣阳市畜牧局30名干部入股30万元创办的种畜禽有限公司。自然人入股,市、县政府扶持配套资金配股的动态股权制公司,如谷城县金土地黄姜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吸纳盛康镇机关干部入股25.17万元,市、县政府配股50万元。目前全市已通过动态股权制改造验收的公司有12家,共吸纳自然人股金750万元,注入市、县配股资金290万元。村集体与自然人共同入股兴办的公司,如襄阳县程河镇赵坡村兴办的"襄阳福生实业有限公司",村集体投入土地拆股450万元,村干部入股80万元。股份合作公司。如镇政府与个体老板共同出资兴办的"保康反季香菇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过渡湾政府与福建个体老板余观春共同出资30万元兴办。三是中外合资型农业公司。如宜城新丰粮油土特产品有限公司,由港商黄绍林先生与宜城市外贸合资组建,注册资金111万美元。枣阳市"中澳合作湖北帝皇谷酒业有限公司",引进资金2000万元人民币。另外,按企业经营对象划分,有生产型、加工型、流通型、科技开发型、中介服务型以及产加销、种养加、贸工农、农工商、科工贸等多种形式。
公司制农业在我市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是促进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如在襄樊现代精典红提葡萄开发有限公司的带动下,茨河镇干群思路大开,观念一新,他们又组建了优质葡萄、贡米、黄姜等三个农业公司,确立了高效对路的主导产业,找到了强镇富民的发展道路。樊城区、襄城区在吸引外地老板投资经营花卉苗木的经验启示下,解放了思想,把发展花卉产业作为发展城郊观光农业的主导产业来抓,组建了樊花花卉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公司制农业企业,使两个城区的花卉产业从无到有,现已分别发展到1000亩、500亩的花卉基地。二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康县针对烟叶、茶叶、高山无公害蔬菜、中药材、畜牧、食用菌等六大支柱产业,分别培植和组建了烟草公司、绿生茶叶和有机食品公司、绿原蔬菜公司、荆元种业公司和寺坪土特产公司、兴旺畜禽公司、反季节香菇公司等8家公司制企业,对全县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挥了很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各县(市)通过发展公司制农业企业,带动了一大批专业化商品基地的建设,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了地方性支柱产业的上档升级。三是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公司制农业的出现,架起了科技与农业有机结合、互促互进的桥梁和纽带,开辟了科技长入农业的"绿色通道"。如枣阳金华麦面公司通过与广大农户签订优质小麦种植订单,使该市小麦优质率迅速提高到60%以上。四是促进了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南漳县在水镜山野菜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已在板桥、李庙、九集等地发展香椿1.2万亩,计划用3-5年的时间使香椿面积发展到10万亩。调查显示,公司制农业推行得好的地方,土地流转往往比较活跃,农业规模化经营也发育得比较快。五是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乡镇干部的妥善分流。据统计,全市166家农业公司为农村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力近万名。仅宜城、南漳、保康三县(市)农业公司共分流行政干部48人,每年减少财政开支24万元。
外向型公司制农业尽管在我市获得了可喜的发展,但毕竟是在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难免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少数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局限于传统的思维定式,跳不出计划经济的老框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对发展公司制农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二是少数地方在土地流转中对群众意愿尊重不够,没有把农民当作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习惯于强迫命令,搞行政推动;三是有的地方公司制农业的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收费项目多,企业融资困难,资金来源渠道不畅;四是多数农业企业规模过小,运行机制不活,管理不规范,经营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竞争力不强;五是企业外向度不够。我们在充分肯定发展成绩的同时,必须正确看待并认真解决公司制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坚定发展外向型公司制农业的信心,把我市外向型公司制农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三、明确思路,强化措施,切实把外向型公司制农业这项重大改革组织好引导好
公司制农业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事物,是一项重大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一切还都处于摸索前进当中。因此,发展公司制农业,应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原则,强化措施,确保公司制农业在全市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发展公司制农业奠定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认识的大提高,更没有经济的大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存在的一对基本矛盾就是统一的大市场与家庭小规模经营的矛盾,而发展外向型公司制企业是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现实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能沿用传统的强迫命令、行政干预的方式来组织农民进行调整,而要从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中跳出来,向运用"行政+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而向主要靠市场推动的方式转变,运用公司制这种先进的生产力组织形式,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权,让广大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合作原则组织起来,形成合作经济组织,以公司制组织为平台,通过政策调控、信息引导、典型推动、杜杆驱动等市场手段,实现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直接对接,从而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二)千方百计盘活土地资源,为发展公司制企业提供物质基础。要深入贯彻谷城现场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千方百计地盘活土地资源。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这个政策基础不动摇;坚持市场取向,按市场规律和法则办事;坚持开放式流转;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行;坚持"三个不变"(即土地所有权归集体不变,土地承包权归农户不变,农户应承担上缴的税费不变),促进"三权分离"(即在稳定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放活使用权)。各地在实践中主要探索出了9种盘活土地资源的形式,即反租倒包、转包、转让、互换、租赁、订单承包、拍卖、托管、入股,每种形式都各有其特点和优势,要结合各地实际,尊重群众意愿,不拘一格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搞硬性干预,不搞一刀切、一律化。相比较而言,反租倒包这种形式更有利于扭紧产业链条,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要在实践中多加运用并不断完善。
(三)大胆创新组织形式,为公司制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通过什么样的组织把农户和农产品带向市场,用什么形式明确组织内部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并形成利益共同体,是发展公司制农业的一大课题。各地在实践中主要创造了以下五种生产力组织形式:一是干部(能人)+农户,由干部或能人发起成立公司,包括购销公司、加工公司、农工商公司等,公司与农户约定分工内容。二是"庄园主"+农户,由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家把经营领域延伸到广大农村地区,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利用农村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发展集贸工农、种养加、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庄园式农场。三是公司+基地+农户,由地方围绕有特色的资源建立龙头企业,农户根据企业需要生产原材料。四是专业市场+农户,在县乡(镇)政府依托资源优势引导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利用市场的聚变效应,建立专业化的批发市场,推动特色产业的良性发展。五是销售大户+农户,销售大户上接国内外市场,下连千家万户,农户依靠大户进入市场,大户依靠农户扩大市场占有率。以上五种形式在我市各地都有典型代表,同志们要注意总结、归类,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创新、完善,找准本地公司制农业发展的路子。需要指出的是,必须使公司与农户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兼顾,努力达到双赢的目的。公司要特别注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着眼长远,在服务农民中壮大自己,在农民增收中获得效益。
(四)着力优化运行机制,为公司制农业发展提供优良的制度保障。第一,公司制农业一开始就应该朝着规范的公司化方向发展,以公司的形式从事生产经营,实现农业的企业化管理。这是区别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其它一些小生产经营的重要标志。第二,必须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第三,必须逐步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彻底摆脱行政附属地位,以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动态股权制是一种较好的运行机制,它以自然人资本为主体,有利于企业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因此,要把发展公司制农业与推进动态股权制结合起来,以股权利益为纽带,建立企业"关键人"的激励约束机制,把传统的农业基地改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农业公司。到今年年底,全市农村要力争完成动态股权制改造20家,为其它农业企业提供示范。
(五)大力招商引资,开辟公司制农业发展的广阔空间。资金短缺,流通不畅、技术落后是农业公司发展的先天不足。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资和外部力量来发展壮大自己。因此,必须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到公司制农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放眼世界,扩大开放。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社会治安环境,努力使中外客商和资本、技术引得来、留得住。要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各种产品博览会、投资洽谈会、成果交易会,积极组织招商项目活动,重视利用网上招商,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招商引资。要舍得拿资源换发展,不图所有,但图所在,更图所为。
(六)加强领导,为公司制农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发展公司制农业这项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抓在手上,分管的领导同志要负起具体的组织责任,深入研究,精心部署,扎实工作,务求实效。发展公司制农业,涉及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资本营运、经营管理等方方面面,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其艰巨程度、复杂程度比以往工作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一定要下大力气,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决不能简单地当作一项常规性工作,满足于一般性的发号召、下指令,更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把发展公司制农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把它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统筹抓好。各级领导要带头办样板、搞示范,注意培植和挖掘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用好的典型引路,用大量的事实说话,形成良好的宣传导向。要重点在财政资金扶持、项目立项审批、土地调迁征用、人才进出流动、税费减免征收、搞活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给予优惠或优先。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引导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税务、土地、计划、科技、人事、工商、交通等部门,都要结合自身职能,在国家法律、法规界限内,拿出具体的优惠措施,支持公司制农业的发展。同时要大力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对少数部门存在的对农业公司"收费多、服务少;指责多、指导少;红灯多、绿灯少"的不良倾向,以及"三乱"、"吃、拿、卡、要、报"等不良现象要坚决予以纠正。各级政府要对部门行为实施强有力的监督,努力营造公司制农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同志们,发展外向型公司制农业,实现农村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成败,决定了我市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鼓足干劲,振奋精神,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共同把这项工程实施好、建设好,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 上一篇: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论文
- 下一篇:团体保险业务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