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会讲话
时间:2022-11-20 10:42:00
导语: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劳务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扩展。过去,我们称农民离家离田外出打工创收为打工经济,现在,我们把农民的劳务交易活动统称为劳务经济。它既包括外地的劳务交易活动,也包括本地的劳务交易活动,既包括二、三产业的劳务交易,也包括一产业的劳务交易。挖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潜能,我们称为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今年又把农民人均外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作为镇办场园区经济工作考核的目标之一。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会议,其主要的目的和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三个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20*年的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动员各地各单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抢抓机遇,破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等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步伐,推进农村劳务经济发展,进而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
刚才,大会表彰了七个先进单位,向14家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授了牌,5个单位的负责同志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介绍了他们抓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经验和作法。希望各地各单位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学习,为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多服务、多作贡献;希望各培训机构以这14家授牌的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为样板,争取早日跨入定点培训的行列。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供同志们工作中参考。
一、认清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形势
分析形势是为了认清形势,总结工作是为了推进工作。回顾20*年的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可用二句话概括:成效很大,差距很大。
成效很大。近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部署,今年全市上下结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维权、服务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网络基本形成,发展态势很好。五组数据可以说明:①新增转移2万人,培训1.2万人;②累计转移33.8万,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2%;③其中市内转移22.5万,占转移数66.6%;④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29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5%;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中有221元来自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高达62.8%。前不久,陈市长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介绍经验,这是全市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可喜可贺。
差距很大:一是技能培训不够。①培训缺乏计划性,没有详细的培训计划、规划;②缺乏实用性(针对性不强);③缺乏创新性(培训方法机械、呆板、不灵活);④缺乏全面性,力度不够,面不宽。二是品牌意识不强。劳务品牌意识不强,没有注重培育品牌、唱响品牌,自己的品牌相反被他人抢占,如“荆楚缝纫妹”、“仙桃厨师”等。三是管理服务不善。劳务管理、维权服务工作滞后,有些地方基本上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让其自生自灭。四是部门配合不力。部门之间力量整合不够,合力不够,配合乏力,没有形成合力。五是思想认识不高,领导重视不够。
二、明确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意义
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中的五个方面问题和2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待培训转移的巨大空间要求我们必须从政治的高度、从发展的大局、从和谐的层面,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开发农村劳务经济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1、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上统一思想。党中央、国务院一个很重要的治国理念就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最大的不和谐是:农业与工业的不和谐,农村与城市的不和谐,农民与城市居民的不和谐。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我们大力度地推进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就是在贯彻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是在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就是在促进工作平衡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2、在发展市域经济上统一思想。仙桃经济近几年发展较快,通过引进外来的、发展回归的、盘活本土的、做大老的、培育新的,一批市场主体逐渐成长壮大。这些市场主体不论二产业,还是三产业,都面临着缺员,相当部分企业没有满员、满额、满负荷生产经营,需要大量的新一代产业工人。仙桃当前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外资向国内转移、沿海资本向内地转移,又是武汉1+8城市圈的重要成员,区位优势明显,得中独厚,接南转北,承东启西,特别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仙桃又将迎来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这也要求我们大力度地开发农村劳务经济,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呼应市域经济的发展。
3、在培育新型农民上统一思想。建设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就不可能实现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必须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务农和务工等各方面的能力;富裕农村必须转移农民,减少农民,让农民洗脚上岸,洗脑进城,促进城乡融合,为农村带来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信息、新的观念,形成城乡一体化,进而培养造就一代新型农民。
4、在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上统一思想。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而增收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增加农民收入,靠政策补贴有度,靠农业增量有限,靠市场有风险。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主要是靠发展现代农业;另一方面,看得见、来得快的就是减少农民、转移农民。转移一个农村劳动力,不仅可以一户脱贫,而且可以让出一份土地资源,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保证农民持续增收,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
三、突出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重点
20*年,全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新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职业技能鉴定1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500元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各地各部门必须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五大重点:
1、突出劳务培训重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难、企业用工招工难的关键是农民缺乏一技之长,缺乏上岗的能力和水平。要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核心是培训。要转移,必须先培训,要搞好培训,必须明确以下四个要求:一要明确培训任务。组织劳务培训既是地方的职责,也是部门的职责。各镇办场园区要迅速摸清本地农村劳动力的现状,建立待培训台帐,而且要分清性别、年龄段建立台帐,便利分类培训、定向培训、定业培训;市直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责,市劳动局负责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完成1.5万人;农业局负责阳光工程,完成培训计划3300人;市扶贫办负责雨露计划,完成培训350人;市教育局负责制定职业培训计划并下达招生计划;团市委负责“青春富康行动”;市妇联负责“巾帼家政培训计划”;市科技局负责“星火计划”;市总工会、市委党校、市科协等部门和单位也要完成各自培训任务。市委统战部要搞好上下衔接,尽快启动“温暖工程”。二要落实培训机构。市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综合培训中心要边建设,边培训,力争年内竣工。市经校、市农广校、市农机学校以及所有培训机构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市委办、市政府办和市劳务办要搞好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对各类培训机构一视同仁,公办民办都执行同样政策,在土地征用、学校改扩建、用电和招生等方面给予扶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扶贫办等承担培训任务的部门要“阳光操作”,通过招标形式确定培训基地,将培训任务分解下去,落到实处。各镇办场园区也要创办自己的培训机构,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较快的镇办园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三要充实培训内容。各定点培训机构要本着教学育人的原则,既要搞好专业培训,组织力量在专业设置、教材编写、教学计划安排等方面展开攻关,制定标准;又要搞好素质培养,拿出专门的课时对参训者进行文明礼仪、维权常识方面的辅导。培训农村劳动力既要重视务工技能,又不能忽视务农本领。市农业局、市科技局等部门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计划和资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一批沼气工、饲养员和农机手等各具特色的农工。四要创新培训方法。基地与企业相结合。根据企业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培训、委托培训等方法,让农民工坐上“培训—转移”的“直通车”。城镇与农村相结合。送训下乡,把课堂搬到参训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降低参训成本。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为学员联系企业实习,增强适应能力,提高农村劳动力求职上岗成功率。
2、突出劳务品牌培育重点。品牌就是特色,品牌就是竞争力。要抢占劳务市场,增加劳务收入,就要通过培训造就品牌、打出品牌、提升品牌。市技校等培训机构要挖掘传统的劳务品牌资源,创造新兴的劳务品牌优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发挥职能作用,引导劳务品牌培育,支持劳务品牌申报。今年要巩固提高“荆楚缝纫妹”和“仙桃厨师”两个名牌,力求机械、电子、电脑等品牌培育取得突破。培育劳务品牌还要加大职业技能鉴定的力度。外出务工的人都有切身体会,有没有职业技能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求职机会、工薪待遇大不一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经作出承诺,农村劳动力参加培训结业后,一律免费发给专项能力证书;农民工申请职业技能证书的,优先办理,减半收费。
3、突出劳务市场开拓重点。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消除,对农民自主择业、自由流动的限制和束缚逐步解除。农民既可以在农业内部消化转移,又可以向非农领域渗透转移;既可以立足本地转移,又可以外出务工转移。从仙桃实际出发,转移农村劳动力要农业内部与非农领域并举,本地与外地并重开拓劳务市场。转移培训农民重点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化拓展转移空间。农业的问题靠工业化解决,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又是纳税的主体,还是就业的主体。只有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才能提供足够的岗位解决充分就业的问题。我市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40多家,吸纳农民工4万多人。彭场镇的一个无纺布产业就集聚企业116家,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2.2万人,平均每个农户有1人在企业打工。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市企业用工缺口超过2万人,各地各部门要抓住这个有利条件,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与发展本地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解决了市内农村劳动力不知向何处转移的难题,又解决了本地企业不知到何处招工的难题,实属两全之策。同时,继续大力招商引资,打造大平台、招引大项目。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把节会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定向招商结合起来,围绕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开展高强度招商,再引进几个像旺旺、亲亲、燕京、康师傅这样的大企业,再建成一批像无纺布这样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食品工业集群,加大水产、蔬菜、粮食、油脂、禽蛋、肉联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空间。二是大力推进城镇化拓展转移空间。小城镇扎根农村,星罗棋布,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近几年,陈场镇以每年200套的速度建设商品房,仍然供不应求。建好小城镇,首先要作好规划,以规划为龙头,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扩大吸纳能力。要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电、路、有线电视、宽带网等公共事业。要提升城镇服务功能,搞活商贸流通,把商业、餐饮、宾馆、交通等行业与城市联通,向农村辐射。要营造优良人居环境,搞好小区建设和城镇绿化美化亮化,配齐文化体育等活动设施。通过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引农进镇,拓展农民整户转移空间。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展转移空间。农业产业化与农村联系最紧,对农民带动力最大。一条农业产业化链条好比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把产加销等环节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发展镇域经济,只要是精明的领导、高明的领导,就会优先选择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不仅直接消化本地农村劳动力,而且把农产品生产基地作为前置车间,既带动了一批农村劳动力成为农业工人,又带动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机作业、农产品运销等社会化服务。郭河镇的“外婆家”公司容纳农村劳动2400多人,常年用工800多人。各地都要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把工业招商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高看一眼,真心实意,真抓实干,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引进培育,拓展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消化转移的空间。四是大力推进职介信息化拓展转移空间。将劳务信息触角向外延伸,向大城市延伸,编织内外结合、互联互通、运转迅捷的信息网络。打造招工平台。利用节假日举办劳务交流大会,为农民工和企业提供直接见面、双向选择的机会。打造信息窗口。市劳动就业局要保证劳动力市场正常运行,及时收集整理招工求职信息,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保持求职热线畅通,还要组织好每月28日的劳务赶集日活动,为农民朋友提供便捷职介服务。打造劳务基地。学习陈场镇和三伏潭镇的经验,派出得力干部前往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外地,帮助建立劳务基地,协助当地教育、组织、管理农民工,切实解决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等问题。通过劳务基地保持前后方联系,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及时解除后顾之忧,让农村劳动力安心转移。
4、突出劳务管理重点。农民工是一支新兴的产业大军,正是他们的横空出世,才促成了我国的经济奇迹。农民工奉献了辛勤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他们不应该受到歧视,而应该受到尊重,应该享受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果。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农民工自身的要求,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是用工单位的责任。一要签订劳动合同。用工单位与农民工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监察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检查督办,力争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二要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是“减震器”和“减压阀”,对促进农民工就业和社会稳定具有巨大的保障作用。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先急后缓,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民工参与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及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三要推行最低工资制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各用工单位要适当提高劳动报酬,用待遇留人。农村劳动力流不出,既有劳动力年龄、性别、技能、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也有用工单位待遇、管理、环境、服务配套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建设部门要与劳动部门联手,率先在建筑领域推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然后向其它领域延伸。我市是全省唯一尚未在建筑领域推行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的市州,省政府已将我市列入重点督办单位。市建设局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一定要令行禁止,迅速整改。四要保证安全生产。定期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凡噪音、粉尘、气味等环境指标超标,严重威胁工人身体健康的,一律停工整改。用工单位不得非法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五要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土地承包政策是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基石,不能动摇。任何地方和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调整承包地,随意收回承包地,侵犯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要为农民工留下退路,让农民工安心外出。六要加强农民的再教育。主要是教育农民工遵纪守法、诚实劳动,要维护仙桃农民工的形象,培养仙桃农民工的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5、突出劳务配套服务重点。农民工身份特殊,既是农民,又是工人。只有条件成熟,后续配套服务到位,农民工才可能转出去、留得住、扎住根。反之,农民工就会打起“退堂鼓”,出现“回流潮”。要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果,必须在完善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一是后勤服务。着力解决“留守问题”。对于“空巢户”,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大户集中、向种养能手集中,支持规模经营,防止农民外出务工后由过去的“弃田”转变为“争田”,产生土地承包纠纷。对于“半边户”,要积极引导组建互助协作组织,把农机化服务作为主要突破口,切实解决农忙季节缺人手的问题。对于“空心户”,要探索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考虑招聘保姆和爱心妈妈,妥善照顾老人生活和子女上学。二是人性化管理服务。用工单位要强化和谐理念,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新开工企业在规划时要从细微处着眼,建设符合标准的职工食堂、宿舍、温馨生活房、车棚及文化体育场所,要有意识地利用节庆开展文体活动,活跃企业文化。三是回归创业服务。外出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与招商引资同等对待,在土地使用、税费征收、资金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四是部门服务。公安、计生、民政等部门要切实转变机关作风,随到随办,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为外出农民工提供办证便捷服务。教育部门要妥善安排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
四、强化劳务经济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涉及经济各领域和社会各阶层,光靠政府领导还不够,只有个别部门推动也不行,必须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形成群策群力、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1、夯实工作基础。这次会后,各地要迅速成立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党委领导负责抓,组建工作专班具体抓。要把农村劳务经济工作网络向村组延伸,每个村指定一名干部为劳务工作信息员。要用好第二次农业普查成果,对本地农村劳动力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底,建立资源库。各地劳务办要把农村劳动力普查作为一场硬仗来打,确保6月底以前建起台帐。
2、坚持例会制度。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分析劳务工作动态,总结劳务工作经验,解决劳务工作困难,及时研究和部署阶段性劳务工作。各成员单位要配强一名领导,配齐一个专班,切实履行本部门工作职责,加强与市劳务办及其它成员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各镇(办、场、园区)也要参照市里的作法,定期研究、定期安排劳务工作。
3、加强检查督办。市劳务办要切实履行牵头、协调、综合、督办的职能,对各地各部门开展工作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办。各地各部门也要互相配合、互相督促,把劳务工作抓紧、抓落实。要将检查督办的重点放在各地各部门工作计划制定与执行、任务分解和落实、培训项目实施及资金管理、农村劳动力培训质量和培训转移率、劳务基地建设和劳务市场的开拓等方面。
4、严格考核结帐。由市农村劳务经济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市农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统计局等部门,于年底对各地培训、转移、维权、服务等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和排位,并将结果报送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单位,作为镇办经济工作考核的依据之一。
同志们,农村劳务经济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是一项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富民工程”,是一把开启新农村建设大门的“金钥匙”。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突出重点,硬化措施,把握机遇,扎实工作,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打造“实力、诚信、生态、和谐”新仙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下一篇:农村生态园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