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开创会讲话

时间:2022-07-12 11:52:00

导语: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开创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开创会讲话

同志们:

这次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认真分析当前形势,动员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牢牢把握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在兵生书记作重要讲话之前,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02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大打了“强龙头、扩基地、促营销”三大战役,有力地推进了以绿色经济区建设为主攻方向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4.4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4.8%;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业总产值达到42.8亿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比上年增长9.35%,成为近年来年景最好、发展最快的一年,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总结去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绿色(有机)经济区建设成效明显。全市绿色农产品认证数量达到111个,占到全省总数的54.2%,继续保持全国地级市之首;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到270万亩,比上年增加2.4倍,占到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绿色养殖规模达到311.2万头(只),比上年扩大3.1倍,占到全市养殖规模的50%以上;绿色农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8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多。在全省率先启动了绿色无公害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标准化生产迈出新的步伐。在去年8月份第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我市有8个绿色产品找到了国内外商;在全省百龙企业成果暨优质果品蔬菜展销洽谈会上,我市绿色农产品有23个获金奖、12个获银奖、2个获优秀奖,奖牌总数居全省第一;在中国绿色食品2002年福州博览会暨海峡两岸农产品洽谈订货会上,又有上党腊驴肉、*面粉、屯留杂粮三个产品获大会畅销产品奖,占到全省获奖总数的50%。

(二)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保持高速增长。通过优化结构和创新体制,全市乡镇企业逐步走上主体民营化、投资多元化、布局园区化的轨道。去年,全市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新上、技改、扩建1000万元规模以上项目100项;全年营业收入完成169.35亿元,比上年增长33.06%;增加值完成47.24亿元,增长34.17%;上缴税金4.85亿元,增长27.86%;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元,比上年增加100元。涌现出6家纳税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和6家纳税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常平、长信、潞宝等15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100强。在这些企业的带动下,全市形成工业园区20多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12个。

(三)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按照率先发展畜牧业的调产思路,大力发展以草食家畜为重点的畜牧业,全市畜禽饲养量和出栏率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肉蛋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24%、17.69%和114.9%;畜牧业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3.8%;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294元,比上年净增42元,增长16.7%。特别是通过实施万头肉驴产业扶贫工程,全市肉驴存栏由原来的3.5万头发展到5.4万头,并在国家工商局及时注册了“上党肉驴”和“上党苜蓿肉驴”商标,扩大了基地规模,优化了种群结构,为驴产业的深度开发奠定了基础。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新突破。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明显加快,去年新增投资7.2亿元,新上、技改、扩建农产品加工项目62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80多个,其中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营业收入4.6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461万元,为农民提供收入1.5亿元。龙头企业按“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20多万户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等九部委评为第二批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五)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现代水利体系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饮水解困工程圆满完成三年解困计划,建成各类饮水工程833处,累计解决1478个自然村、36.73万人的饮水困难,被省政府评为“2000—2002年全省农村饮水解困先进市”。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退耕还牧工程,完成退耕还林57.4万亩;造林作业总面积达到84.13万亩,超年计划40多个百分点;发放草籽3万公斤,种草6万亩。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我市创造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先进经验,被誉为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方向,作为跨世纪的生态措施列入国家计划全面推广,去年国家农业部还在我市召开了全国机械化保护耕作现场会。

(六)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襄垣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农民减负工作推行了“一个漏斗向下”的管理体制,使涉农部门收费逐步规范化、法制化,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先进市”。土地管理改革迈出新的步伐,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全面推开,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市耕地保护实现占补平衡。

(七)扶贫攻坚和农村小康建设扎实推进。全市五个贫困县特困人口由3万人减少到1.5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由33.6万人减少到27.3万人,移民搬迁2500人。农村小康建设不断提高标准、拓宽领域,在多途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抓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市乡村新增油路和水泥路2600多公里,改造中小学校危房817所37万平方米,帮助4.6万贫困农民圆了电视梦;广泛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了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累计有8个县区、198.5万农村人口过上了小康生活,占到了全市农村人口总数的82%,实现了全市整体基本达小康的目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农村基本达小康先进地市”称号。

上述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结果;是全市农业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争先发展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农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产业化经营步伐还不快、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不够宽松,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不牢。199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15.9%,此后连续两年下滑,1998年为11.5%、1999年为2.5%。近三年来开始出现恢复性增长,2000年为5.9%、2001年为10.2%、2002年为9.2%,但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未消除。二是多数农民主要依靠的种植业收入还不稳定。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农民来自种植业的人均收入比1998年减少97元,2000年又比1999年减少82元。2001年以来农业生产虽然出现了历史最好年景,但农民的种植业人均收入增加并不多,2001年比2000年增加了57元,2002年比2001年增加了61元。三是农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2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50元,两者之比为2.4∶1,而1999年两者之比为2∶1。由此可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仅是农产品供大于求的突出反映,而且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矛盾的集中体现;不仅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农民生活和农村稳定,而且严重制约着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农村发展的紧迫任务,而且是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方针,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和关心农民增收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农民为重,以增收为本,努力做好今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

二、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力构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党工作的总目标和总任务,也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目标和总任务。市委、市政府按照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是,到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到201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到2015年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提前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重点、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增加农民收入。我们算了一笔帐,要想在2015年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就必须保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这样每年需要增加农民收入445元,年均需增长16.7%。因此,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多、压力很大。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已经奠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一是有着良好的生产、生态条件。全市水浇地1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23%,有机旱作农田230万亩,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呈现出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较好。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兴建了一大批农业水利工程,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完成了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对农村“四荒”、“四小”进行了产权改革和开发治理,使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三是以绿色农产品为重点的特色农业结构初步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民营工业园区得到发展壮大,使农村经济可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四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上政府支持、政策宽松,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增收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我们一定要正视困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发挥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面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将农业和农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放在突出位置,全党抓、全民抓、全力抓,以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万众一心的力量,推动农民增收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今年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百强调产工程和龙头企业特色县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环境生态化和农民知识化,不断提升我市农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

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奋斗目标是: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30亿元,比去年增长10%;农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比去年增长5%;乡镇企业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增加值分别达到194亿元和56亿元,比去年分别增长20%;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300万亩,占到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10元,比去年增长9%。围绕农民增收等主要指标的实现,全市上下要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一)以实施龙头企业特色县战略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实施龙头企业特色县的发展战略,是优化县域经济布局,提高农业产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继续实行贸工农大合唱,积极发展公司制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要突出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我市农业最大的比较优势在于发展玉米及小杂粮、草食畜、干鲜果、蔬菜及中草药等四大产业。这四大产业适应*的自然气候条件,适应农产品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围绕这四大优势产业,依托现有的111个绿色认证农产品,尽快培育和形成20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其中包括以玉米制种、优质小米和豆类小杂粮为主的五大粮食产业带;以草食家畜为主的八大畜牧产业带;以核桃、大红袍花椒等干果为主的两个林果产业带;以长子大青椒、屯留中药材开发为主的五大蔬菜、中药材产业带。按照市里规划的这20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各县市区要配套抓好若干个专业生产区的建设,各乡镇要配套抓好若干个专业生产基地的建设。要抓好绿色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把好安全质量关。通过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开发,到2005年建成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327万亩,绿色畜产品养殖规模480万头(只),绿色畜农产品产值达到40亿元。

二要突出抓好龙头企业15强。发展农业产业化关键是把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我们要按照全市实施百强工程的要求,调动一切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重点扶持列入百强工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千方百计将其做成规模大、竞争力强、能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龙头企业。要创优发展环境,建立重奖、大奖优秀龙头企业的激励机制,采用科学的考核办法和适当的形式,对做强做大的中心龙头企业给予奖励。要充分利用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的契机,加快上市步伐,尽早实现从资本市场融资,尽快使销售收入超10亿元,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要扶持壮大山西世龙食品有限公司、山西恒山屯留饲料有限公司、山西鸣源奶业有限公司、长子大青椒营销公司、山西黎城核桃开发加工有限公司、山西*五和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平顺大红袍开发有限公司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核心龙头企业,使其尽快成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上缴税金超千万元的“小巨人”企业。与此同时,还要按县按乡抓好一批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税收超百万元、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小拳头”企业,着力培育具有县乡经济特色的标志性企业,逐步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

三要突出抓好畜牧业的大发展。畜牧业是我市农业最具市场竞争力、发展潜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产业。围绕建设畜牧强市,要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进13个县市区的特色养殖,搞好肉牛、奶牛、禽蛋和猪、鸡、兔、羊等各种绿色畜产品产业带和规模小区建设,加快发展以肉驴养殖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力争年内全市肉驴存栏达到6.4万头,增长18.5%。要实施畜禽良种工程,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加强畜禽繁育改良,采取高新技术搞好胚胎移植,大力推广牛、羊、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市财政要拿出一定资金,扶持发展良种繁育站和良种繁育大户,重点建设5个牛、羊胚胎移植基地和200个家畜配种站、户。广大农民要搞好草地建设和秸杆利用,在不改变草地、草山、草坡所有权的前提下,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完善承包机制,扩大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规模。对严重退化的草地,实行封山禁牧;对植被较好的地方,实行以草定畜、划区轮牧;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秸杆资源,积极推广秸杆青储等技术,提高秸杆饲料加工利用水平,大力推广舍饲养殖。要充分利用我市水库多、水质好、水面大的优势,采取引进来、包出去等办法,搞好水产养殖。要建立健全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加强畜牧兽医防疫网络建设,完善重大疫病快速扑灭机制,形成村有防疫点、乡有防治站、县有中心站。要重点抓好村级防疫点的建设,有关人员经过培训后实行择优聘用、持证上岗,市县财政可以为他们开展有偿服务配备基本兽医器具。要加大畜产品及原料的质量监测力度,抓好动物防疫及免疫标识制管理,严格实行畜产品准入制度,把好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质量安全关。

四要突出抓好绿色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面对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领导方式,树立“要入世、进超市”的新型营销理念,根据我市现有的基础和物流流向,将发展超市、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与产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相结合,构筑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要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流通服务组织,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和开辟面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绿色通道”,为我市农产品的大流通提供有力保障,让农民从中分享到更多的增收利益。

五是要突出抓好千园万场建设。动员千家万户,兴办千园万场,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措施,也是培育农民企业家的摇篮。经过连续几年抓住不放,不断推进,不少已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和股份制公司,成为带动更多农户增收的重要力量。因此,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园场经济的发展力度,促其快速发展。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继续组织千家万户,依据自然资源优势和自身经济能力,以及市场需求走向,积极兴办各种形式、各具特色不同规模的园场经济,做到村村有主导产业,家家有致富项目,人人有增收门路。要提升管理水平。对初具规模的园场,要通过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科学的管理办法等,加快由致富能人向企业家转变。要做大规模。对有较大规模和有一定市场潜力的园场,要树立产业化运作和资本运营的新理念,创立企业融资和技术创新的新机制,采用贸工农联动等有效形式,引资金,上项目,调结构,实现规模扩张。

(二)以加快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推进农村工业化,做强农民增收的主体。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是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今年乡镇企业民营经济要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1270元,比去年净增120元。按照这一目标,乡镇企业民营经济要坚持发展与提高并举,积极由资源、劳动密集型向资源、技术密集型转移,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子。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搞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打造一批以常平、潞宝、五阳等为代表的乡镇企业“航母”;集中抓好26个产值在亿元以上、税收在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力争今年投产达效。加快发展生物制药、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以及贮藏、保鲜、运输,重点搞好禽蛋、名米、奶业、饮料、畜产等绿色农产品加工。大力发展商业、饮食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重点围绕“绿色”和“红色”两大旅游品牌,搞好住、食、行、购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深化乡镇企业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重点,鼓励民营企业实行强强联合,强弱联合,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构筑民营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资本结构社会化的经营格局。要改善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在信贷政策上,积极推行信用等级评价,重点扶持信誉度高、经济实力强、产品市场好的企业;在土地政策上,按照企业建设周期、企业类型、市场发展前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产业政策,按层次细化土地优惠政策;在税收政策上,要视企业效益大小,按规模给予一定比例返还,保证企业的积累发展;在产业导向上,鼓励企业积极开拓高科技、现代生物、信息咨询等新兴产业。

(三)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重点,推进乡村城镇化,扩大农民增收的空间。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也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共同规律。小城镇作为转移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地,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市化目标方面,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以极大的精力和注意力,抓紧抓好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首先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小城镇予以扶持和发展,重点抓好县城和中心集镇建设,抓好荫城、黄碾等8个省级小城镇和27个市级小城镇建设,抓好以208国道经济走廊和以长邯高速公路为轴线的平川城镇带建设。今年每个县市区抓一、两个重点,集中力量使之扩大规模、提高品位,逐步把这些小城镇发展成为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农副产品集散中心、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基地。其次要把小城镇发展与乡镇企业工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靠园区聚集产业,靠产业繁荣市场,靠市场带旺人气,靠人气兴旺小城镇。要以主导产业为依托,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把“小、散、乱”的乡镇工业格局整合成为现代化的园区经济格局,力争3至5年内形成20个省级乡镇企业园区,乡镇企业聚集度提高到60%,有力地带动小城镇的培育和扩张。三是要搞好政策引导。鼓励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集中,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置换、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形式,合理解决企业进镇用地问题,降低企业搬迁成本;要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措施,鼓励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兴办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凡能够商业化经营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在政府合理确定服务价格的前提下,应实行有偿使用和企业化运营。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农民以及外来人口落户小城镇实行“零门槛”政策,从子女教育、证照办理等多方面提供方便,促进小城镇快速发展。四是要按照“政策引导、有序流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的方针,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农民形成前所未有的劳务输出热潮。要拓宽思路,广开门路,多方谋取出路,拓展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领域,可以通过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劳动力,可以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劳动力,更可以有组织、大规模向外地输送劳动力。总而言之,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面向劳务市场更新观念,放宽眼界,自主择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就业机会打工创业,使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脑袋子灵起来,小日子富起来。

(四)以建设现代水利体系和退耕还林为重点,推进环境生态化,夯实农民增收的基础。针对我市十年九旱的特点,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以农业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水源工程建设。以大中型水库和辛安泉为供水龙头,逐步建成大中小型蓄水工程相结合,库群、库泉联合调度,地表水、浅层水、地下水综合运用的现代化供水系统,抓紧筹建吴家庄水库、方岱水库等一批新水源工程;加快圪芦河水库、月岭山水库等大中型水源工程的更新改造。今年解决11.3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26万亩,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抓好节水园区建设。要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把节水灌溉、农业种植、园林技术融为一体,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系统工程来抓,重点建设郊区张庄、壶关常平、襄垣五阳等10大现代农业节水园区工程,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水地3万亩,改善水地15万亩。三是抓好退耕还林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要继续实行退耕还林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从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组织施工、检查验收、粮款兑现等各个环节,规范和加强工程管理,大力推广林草、林药间作模式,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30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各级林业部门要把林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起来,扶持发展民营苗圃,帮助农民人均栽一棵摇钱树。支持退耕还林地方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继续抓好通道绿化,坚持谁种谁有、树随人走,让农民有实实在在的拥有感。四是抓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农业的推广。要继续重点推广以机械化直接粉碎还田为主要内容的王公庄模式,以保护性耕作为主要内容的潞城模式,以整株覆盖还田为主要内容的*县模式,确保推广总面积达到160万亩。要围绕草食畜牧业发展,积极推广打草机、打捆机、粉碎机等新型农机具,搞好农机大户发展,力争做到一个乡镇至少购买一台打草机,培养一个农机大户。同时,要抓好上党盆地百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特别要抓好列入国家项目区内的长子、屯留、*县、郊区、襄垣等五个县区,把低产田改造成渠、田、林、路综合配套的高产稳产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五)以加强农村科技推广为重点,推进农民知识化,形成农民增收的动力。围绕广大农民思想解放和素质提高,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和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是要进一步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更新。要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通过发财致富大讨论,组织农民进城外出参观学习、发动农民外出打工创业等途径,使更多的农民感受现代文明,更新思想观念,增强致富动力,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搞好农村各种科技服务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技服务。市政府要帮助市科协购买一辆科技“大蓬车”,由科协牵头,抽调有关涉农部门的科技人员,组成“大蓬车”科技服务队,深入农村进行科技推广服务。科技“大蓬车”要保证每年300天服务农村,每个路经的县市区都要对他们的服务签字证明,真正使这一科技服务形成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抓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县乡两级信息服务网络,完善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提高信息处理和传输能力,搞好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用各种方式使有效信息传递到农民手里。三是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继续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农民技术教育体系,搞好百日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农民学习和掌握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四是积极推广农业良种和各种实用技术。要围绕“种子、苗子和崽子”,通过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加快农产品更新换代步伐,不断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今年要重点推广肉驴育肥、优质肉羊生产、银杏高产栽培等10项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积极实施现代晋商再造工程,多渠道搞好乡镇、民营企业人才培育,吸引城市和外地的企业家来我市农村领办龙头企业,引导现有乡镇和民营企业家转变经营观念,扩展经营视野,创新经营机制,敢于进行膨胀式、借债式发展;要关心和保护乡镇、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使他们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发展上有宽松的环境。

(六)以“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指导,深化农村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是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户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关系农业生产和农村稳定的大事,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要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强制流转或阻止流转。二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各县市区必须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认真做好耕地面积等相关数据的核实测算工作,尽快解决二轮土地延包遗留问题,为农村税费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最终实现“三个确保”的目标。要结合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积极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继续强化对村务公开的监督,确保村务常公开、真公开。大力推广农村会计电算化,确保全市132个乡镇全部实行会计电算化,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堵塞农村财务漏洞。加强收费资金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坚决杜绝各种加重农民负担事件的发生,防止农民负担出现反弹。三是全面推进农村卫生体制等项改革。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要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农业信贷投入,为农民生产生活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服务;要继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拍卖、租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调动农民开发农村小型水利和治理荒山荒坡的积极性,有效盘活农村现有资源。四是扎扎实实搞好扶贫开发。在推动条件较好的县、乡、村率先发展的同时,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以5个贫困县为扶持重点,特别要抓好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重的乡村,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提高自身发展能力;要突出抓好扶贫移民开发工作,进一步扩大移民规模;要继续提倡、支持和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贫困山区办厂建基地,进行扶贫开发;要坚持机关定点扶贫,把各项扶贫工作落实到具体项目,落实到贫困村,落实到贫困户。五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关键是要增加投入。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决定,今后每年新增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确保全市财政支农资金每年都有所增长,每年都高于其它一般性支出增长和财政经常性增长的幅度,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三、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完成今年农民增收的各项任务

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创环境,调结构,全面建小康”总体思路的要求,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要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农业是安天下的基础产业,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小康。大家一定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农业问题,来看待农民增收问题,坚持把农业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农民生活显著改善,使农村经济进一步繁荣,使农村社会更加稳定。

(二)要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搞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继续完善村民自治,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组织好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善于运用法律来解决矛盾、维护自身权益;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要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创建文明村镇、评选文明户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各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具体代表。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当前,各级干部在作风建设上,要努力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宗旨,自觉摆正同农民群众的关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农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想问题、办事情,都能自觉遵循党的农村工作的基本准则,维护和实现好农民的利益。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定决策、做规划、干工作都要充分考虑农民的需要和现实的条件,深入农村、深入人心,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真正了解农民群众的意愿和想法,当好操作工,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三是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节拍,认真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勇于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传统习惯,不断创新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增强号召力和凝聚力,团结和带领群众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新的增收目标。

(四)要强化工作责任制。各县市区都要根据这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地实际,抓紧抓好贯彻落实;市计委、经贸委、农业局等经济综合部门,要打破部门分隔和隶属限制,主动协调配合,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市直及驻市的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创造良好环境,积极主动地支持农业、关心农民,帮助农村加快发展。要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农民增收的各项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头,并明确工作标准和进度,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要继续实行“五大监督”,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完成任务好、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完不成任务、拖了全市后腿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对弄虚作假、推诿扯皮、人为设置障碍的,要对有关责任人和部门负责人予以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同志们,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让我们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扎实苦干,争先发展,努力完成今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各项任务,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