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讲话提纲

时间:2022-05-18 05:38:00

导语: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讲话提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讲话提纲

同志们:

今天上午,大家一起参观了荣成市和经区的现场,刚才,各市区围绕今年以来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开展情况,进行了交流发言。总的感到,大家在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这项工作上,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三大基地”的战略部署,积极行动,很抓落实,下了功夫,动了脑筋,有思路、有措施、有政策、有成效。刚才,陈平局长总结了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对下步的工作打算又作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具体,很详细、很全面,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讲得很好,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推向更高水平。下面,我结合今天现场观摩的体会,再讲三个问题。

一、要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水产品加工业重要意义的认识

水产品加工业是渔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在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有牵动全局的作用。当前,在经济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这样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渔业发展要升级上档,不发展加工业,单纯在渔业内部进行适应性的结构调整,解决不了市场制约问题,解决不了效益偏低问题,解决不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作为现代化渔业最根本标志的产业化也发展不起来,渔业就很难顺利实现“二次创业”。因此,从构建整个渔业产业体系来认识和解决问题,大力发展加工业,实现转化增值,已成为渔业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具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意义

从增加农民收入角度看,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是有效提高水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的农业增值最大的环节在加工转化,美国的农产品总价值构成中,产前部门转移价值占21%,农业生产创造的价值占17%,而产后部门创造的附加值占62%,流通和加工环节的增值是生产环节创造价值的3.6倍。近几年来,我市的水产品加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海带、贝类两大行业,形成了比较大的加工规模和比较完整的加工体系。同时加工越来越细化。如海带的加工,目前已开发出20多个品种,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海带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总的来看,我市水产品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精深加工比重过小,需要下大气力发展。

从出口创汇角度看,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是应对WTO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步骤。当今世界各国的农业竞争,已不仅表现为初级农产品和单个生产环节的竞争,更表现为包括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在内的整个产业体系的竞争。特别是产后的加工环节,是当前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最大的地方。从渔业看,除了海带加工形成规模之外,其他加工都不足。全市水产品年产量244万吨,加工比重只有15%左右。即使是海带加工也远远不够,我市海带资源丰富,常年产量在30万吨左右,占全国年产量的60%以上,多年来基本上是靠卖原料和初级加工品,而日本海带加工品的品种达十几种。就目前实际情况看,我市水产品加工中,初级产品加工、半成品加工平均占到80%以上,真正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产品的出口创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从市场消费需求看,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是开拓渔业发展广阔空间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水产品加工业能够极大地拉动标准化农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的营养,吃的健康。高档食品,保健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尤其受人们青睐。从国内市场看,在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已形成了对绿色食品的旺盛需求,绿色食品的售价高出普通食品几倍以上。国外专家预测,世界绿色食品产值在今后10年内将从现在的110亿美元增加到1000亿美元,许多国家绿色食品市场消费量年增长率达到20%至30%甚至50%。另一方面,水产品加工业能够顺应城镇居民家庭的餐饮消费趋势。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城镇居民消费的食品中经过加工业部分的比重已接近40%,其中水产品的消费呈明显的快速上升趋势。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规模将迅猛增加,将为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在国际市场上,高档的食品加工产品更是人们消费的热点。但从2003年我市水产品出口情况看,全市水产品加工制成品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仅占%左右,两次以上精深加工产品出口占制成品出口总额的%左右,绝大多数为原料出口。这种出口格局充分说明加工水产品的出口正在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我市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前景广阔,势在必行。

二、要认清形势,正视不足,增强危机感和压力感

开展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根据形势变化而做出的重大选择,是我们抢占世界渔业经济发展制高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但从实际看,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三大挑战:

(一)从我们自身看,捕捞和养殖两大优势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直接制约着加工业的发展。由于海域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渔业资源严重退化,经济鱼类基本上形不成鱼汛。特别是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的陆续生效,给捕捞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样养殖业发展形势也不容乐观,全市适合养殖的-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和高位海滩,基本上得到开发,依靠扩大辖域养殖面积增产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同时,不合理的养殖布局和高密度养殖,不同程度地导致近海港湾海水污染、环境破坏,养殖病害发生频繁。捕捞和养殖两大产业面临的困境,使水产品加工业缺乏应有的优质原料供应,随着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这个问题将逐渐明显。

(二)从各地发展看,我们的领先地位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几年,周边的烟台、青岛、大连等地市增势强劲;南方的福州、舟山、厦门等地市也是干劲十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里举三个例子。一个是青岛的例子。目前,青岛水产品的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均占到全国总数的七分之一左右,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水产品出口基地。除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外,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水产加工企业是青岛水产品出口发展加快的重要原因。目前青岛市水产加工企业达到300多家,通过美国HACCP认证的就有85家,通过欧盟认证的有42家,成为国内获得此类注册最多的城市,这标志着这些企业的产品可以直接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城阳区多年来一直是全省外向型经济的第一强区,同时也一直是全省水产品出口创汇的龙头,创汇额占青岛市水产品出口创汇额的一半以上。今年九月份,山东山孚日水有限公司又落户青岛,总投资达到10亿元以上,建成后将成为我省最大的合资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第二个是大连的例子。目前大连市从事水产品加工的企业有428家,其中50%的企业加工设备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去年,这些企业完成精深加工总量40万吨,占加工产品总量的60%。有90家企业执行了HACCP加工标准,45家企业通过了欧盟认证。涌现出了金山水产、善岛水产、兴叶水产、东扬水产等一大批年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的整个水产品加工业现代化加工企业,初步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升级。第三个是厦门的例子。今年上半年,厦门市水产品加工出口1.6万吨,创汇7000多万美元,和我们相比,虽然绝对值不高,但同比增长达到了95%,创厦门水产品加工出口的历史新高。第四个是烟台的例子。为加快水产品加工业发展,烟台市专门制定了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的具体意见,明确提出,争取“十五”后两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到期末突破100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年均递增35%以上,到期末达到9亿美元;水产加工品达到70万吨,其中出口40万吨。到2010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业产值和出口创汇额比“十五”末翻一番,把烟台建设成为“中国水产品加工城”。可以看出,各地发展态势咄咄逼人

(三)从国际竞争看,水产品加工业将面临着巨大挑战。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既有利于我们扩大水产品出口,引进国外资金和新技术、新产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对我们的水产品加工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应对能力看,当前我们还存在“四个不高”的问题:一是整体科技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科技装备落后,科研攻关能力不强;二是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市水产品产量不少,但大多是大路货、低值品,真正的名优高效产品不多,加工产量也不少,但精深加工比重偏低。三是标准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市很多水产品加工企业还没有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质量、环境、疫病等监测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开展竞争。四是部分渔业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突出表现在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经营管理落后,在科技创新、风险防范、市场营销等方面无法与国外企业相抗衡。如不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今后我市的水产品加工业形势不容乐观。

综合以上分析,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能否在这一关键时期实现重大转折,关系到海洋经济的兴衰,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是我们的优势、希望和出路所在,而加快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又是海洋经济的优势、希望和出路所在。希望全市上下都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奋力开拓,以新的辉煌迎接新的挑战。

三、加快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要注意做到“三个到位”

一是,高质化的产业结构要调整到位。水产品加工业直接影响着结构调整的内容和方向,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又对加工业起着促进作用。因此,调整结构应该围绕着加工业的需求开展,加工项目的上马应该建立在结构相对合理的基础上。从我市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出发,今后在结构调整上要紧紧围绕“优质高效”和适宜加工的品种开展。在水产业结构的调整上,突出鱼虾贝系列、海藻系列、海珍品系列、海洋药物及保健品系列四大重点。围绕规划的四大加工基地建设目标,努力发展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水产品生产基地,使基地生产逐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同时要强化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对全市近岸海域环境和原料产地环境进行监测,为水产品加工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供应。

二是标准化的体系建设要对接到位。一是抓紧制定和完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水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加快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建立和完善检测手段,将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继续在全市实施“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促使养殖单位和加工企业在养殖、加工、经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关于禁止使用违禁药物、激素等规定,保证出口水产品的整体质量安全。三是尽快建立起水产品出口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跟踪调研国内外水产品产销形势,预测国际市场行情走势,分析出口水产品安全卫生质量状况和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监控状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预警,并采取紧急防范控制措施,主动消除或降低出口风险,确保把标准化工作抓紧抓好。

三是,品牌化的营销策略要实施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知名度高,有信赖感、安全感的品牌会增加水产品的附加值。对水产品尤其是加工制成品实施品牌战略,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也可以为农民谋福利,增加农民收入。因此要围绕在结构调整和产品加工中形成的特色、优质产品,努力做好商品商标注册工作,树品牌、创名牌,利用品牌开拓市场。特别是重视优势资源的挖潜,注意提升和保护已经形成的名牌,如我市的好当家、宇王、鸿洋神等,要推动这些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名牌向国内著名品牌甚至国际名牌发展。同时实行政策倾斜,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的农副产品,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下决心培育一些国内省内名牌,形成一个水产品名牌产业群,推动我市向渔业经济强市跨越。

四是,国际化的市场辐射要承接到位。我市水产品加工业即将迅猛发展的特殊机遇,就是具有承接日、韩农业产业转移与辐射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能否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是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要加快规划建设水产品加工园区,结合发展工业园区,把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作为与国际著名企业战略合作的桥梁,选好项目,搞好服务,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优势。其次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出口创汇产品,区别产业,重点突破,优先从海带、贝类等已经初具基地规模或加工规模的主导产业搞好规划,谋求突破。再是要支持水产品加工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对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帮助争取进出口经营权,使它们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增强和壮大,多渠道扩大出口创汇,拉动我市水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同志们,当前国际、国内水产品需求旺盛,与我市隔海相望的日本、韩国水产品加工业正在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而我市水产品加工企业众多,渔业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具有承接国际水产品加工业转移、发展外向型水产品加工的优势和条件。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乘势而上,努力推进我市水产品加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