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工业会议的讲话稿(省)
时间:2022-05-15 05:11:00
导语:粮食工业会议的讲话稿(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刚才,福升局长就如何提高对发展粮食工业重要性的认识、发展粮食工业的指导思想、需要把握的原则、主要工作任务,以及如何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全省粮食工业实际,就下一步如何启动和发展我们的粮食工业讲点具体意见。
一、*年以来粮食工业情况的简要回顾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年粮改后,我省的粮食工业作为粮食的附营业务,从机构、资产、人员等方面与粮食收储企业进行了彻底的分离,并全面走向了市场。到20*年末,全省共有粮办工业企业164户,比19*年增加了15户。其中:独立核算企业118户,非独立核算企业46户。主要品种的年加工能力582万吨,比19*年增加50万吨。全省独立核算粮食工业资产总计28.4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2.86亿元,固定资产净值9.5亿元。在册人员32888人,其中离退休6*0人,在职职工15513人,其余职工全部下岗、放假。20*年,全省粮食工业企业加工(生产)总量99万吨,其中:小麦3.3万吨,大豆54.6万吨,水稻20.7万吨,玉米4万吨,饲料16.4万吨;盈利企业17户,盈利额1400万元,持平企业7户,亏损企业94户,亏损额为18373万元,盈亏相抵后,净亏16*3万元;企业的开工率平均为17.6%,开工率在10%以上的企业只有46户,有83户企业全年没有开工。虽然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但经过几年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一些粮食工业企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规模以及产品结构等方面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涌现出了辽源裕龙、敦化美达、四平贵丰等典型企业。总结近年来粮食工业企业发展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特点就是改制使一部分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据统计,全省粮食工业现有股份制企业47家,其中:在原来国有企业基础上转制的企业30家。这些企业改制的形式不尽相同,但各有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职工全员入股,企业以现有存量资产折价后与职工股合在一起组建新的股份公司。这种形式比较普遍。辽源裕龙就是由原来的辽源市植物油厂改制过来的。19*年,辽源市植物油厂与省内其它粮食工业企业一样,背着沉重的包袱走向了市场,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度十分困难。在辽源市粮食局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油厂的293名职工出资72万元作为职工股,企业以现有资产折价406万元作为国有股,组建了辽源市裕龙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并由全体职工投票,选举出了新的厂长。新组建的企业由于引入了现代企业制度,经营机制有了很大的转变,企业职工也由于有了员工和股东的双重身份,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企业四年迈了四大步,由一个累计亏损575万元,年加工能力不足3万吨的小油厂,发展成为一个年利税600多万元,加工大豆30万吨,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另一种方式是职工集资入股组建新公司,反租原有厂房和设施,重新启动生产。这类企业的代表有四平吉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平吉六面粉有限责任公司。四平吉雪就是原来的四平市第一面粉厂,计划经济时期,年利税曾经上千万,是全省面粉行业的排头兵。粮油市场放开后,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度成为四平市包袱最为沉重的几个困难企业之一。这个企业改制之前,能够变卖的资产已经全部变卖,院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凉,企业的用水、用电、用汽以及电话全部中断,职工连续28个月没有开过一次工资,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2000年,在四平市粮食局的组织下,原四平一粉的部分职工东筹西借了40多万元,合股成立了四平吉雪面粉有限责任公司,租赁了原企业一个车间,在无一分钱贷款、无一分钱投资的情况下,强行启动了生产。改制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内部机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管理部门由过去的17个缩减到3个,干部和工人也打破所有制界限,实行择优竞争上岗。重新走上工作岗位的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增强,把企业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一心扑在企业上,生产时是车间工人,停产时是销售人员,个个都身兼双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现在,职工不但每月都有一定的收入,而且,入股的钱也已经返回了一半。
还有一种方式是剥离不良资产,以有效的良性资产组建新的股份制企业。像长春益发合油脂有限公司就充分利用长春市政府加大企业转制力度的大好时机,搭上了资产重组,买断经营这班车,企业的老债务全部划拨到原来的老油厂,新公司轻装前进。四年来,不但保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而且还兼并了通榆和伊通的两个油厂,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大大增强。
另外,由政府出面,对企业国有资产有偿转让,实行国退民进也是比较常见的改制方式。这种情况大多存在于一些资产总量较小的企业,如:汪清申联、敦化美达都是个人出资把企业的产权买下,企业整体转制为民营。
第二个特点就是靠招商引资,吸纳外来资金合作经营。粮食工业企业走向市场后,在资金、市场等方面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求得生存,一些企业依靠当地良好的软环境,借船出海,借鸡下蛋,依托省外、甚至国外一些实力较强的大企业寻求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如:乾安县淀粉厂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以现有的存量资产以及诸多的优惠条件,招来了吉安生化年产50万吨酒精的大项目,企业闲置多年的资产得到了盘活,大部分职工得到了安置,形成了投资方、企业职工和政府多赢的局面。四平市饲料公司也是通过招商引资,在主管部门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硬是把山东六和在东北唯一一家饲料厂从哈尔滨拉到了四平。
第三个特点就是靠产业化经营,求得新的发展。从前期粮食工业调查和统计的情况看,去年,系统内开工率最高的是油脂加工业,达到了38%。全系统盈利的17户粮食工业企业中,油脂加工企业占了7家。全行业1400万元的工业利润中,有三分之二是油脂企业创造的。这与去年大豆及油脂市场的复苏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系统内有6户油脂加工企业进入了省政府的玉米-大豆轮作计划,建立起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种新型的产销形式,才使得企业能够按照自己生产的需要组织原料,同时,由于原料基地毗邻生产车间,企业在原料运输上节省了相当大一笔费用,这是企业增效的重要因素。
第四个特点就是依托现有资源,开发新的项目。在粮食企业整体陷入低谷,举步维艰,经营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不等、不靠,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搞养殖、加工等项目的开发,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敦化美达就是利用企业靠近农村市场,自身又生产饲料的优势,搞起了“饲料、饲养、屠宰一条龙”生产,每年可为当地市场提供80万只肉食鸡。*年新组建的四平贵丰米业,也是利用梨树沈洋粮库闲置的厂房、设施以及较多的水稻库存,先是与粮库搞联营,站稳脚跟后,又发挥公司和粮库两个方面的优势,发展酿造业和养殖业,延长粮食的产业链条。经过几年的发展,资产已在原有基础上翻了两番,其产品远销广东、海南等地,成为当地的明星企业。还有永吉县的粮食收储企业利用地处水稻产区的优势,近几年新上了11条大米生产线,2001年生产销售大米10多万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据统计,近年来,系统内共新建了26户粮食加工企业,其中有16户企业是粮库自办的加工厂。这些企业都是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尽管我们的粮食工业有一定的基础,近些年,部分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按照新时期粮食工作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衡量,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省粮食工业现实存在的问题还是十分突出的,也是不可回避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粮食主管部门对粮食工业企业进入市场研究不够,指导不力,影响了粮食工业的发展。*年以来,受诸多因素影响,包括省局在内的许多市、县粮食主管部门都对粮食工业在认识上产生了严重的偏差,放松了对粮食工业的行业管理和指导,许多地区的粮食部门把粮食工业作为包袱“甩”了出去,并片面地认为粮食部门只要把粮食收好、管好、能销出去,不再发生新的亏损就行了。个别地区的粮食部门和企业还把过去粮库发生的亏损也挂在工业企业的帐上,增加了粮食工业企业的负担,粮食工业由此而一蹶不振,多年形成的粮食工商联营的产业链条也被迫中断。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对粮改的精神还是没有完全“吃透”。粮改的政策取向和最终目标是粮食流通市场化,这就意味着包括粮食收储企业在内的所有粮食企业,最后都要走向市场。而粮食加工业是粮食与市场接触最为广泛、衔接最为紧密的重要环节,是延长粮食产业链条的关键所在,丢弃了粮食工业就等于是丢弃了大半个市场。山东省粮食系统的作法可以充分地证明这一点。在我们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搞主附营业务分离的时候,山东省粮食局就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发展粮食工业上。去年,山东全系统盈利1.5亿元,粮食工业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事实证明,粮食企业仅仅靠经营原粮,很难在市场上立足,更谈不上发展。因此,重新审视粮食工业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粮食工业企业的指导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二是相当一部分粮食工业企业领导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在体制上缺乏创新意识。我省的粮食工业企业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计划时期的思想意识、工作思路在一部分企业领导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一说要启动粮食工业,先问能给什么政策?能给多少钱?“等、靠、要”的思想比较突出。在这种思想主导下,企业的体制和机制都很难有所突破。目前,系统内“国”字号的粮食工业企业(独立核算)还有68户,占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57.6%,企业改制的步伐还是很慢。体制上的弊端,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才的流失。一些有抱负的人才由于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纷纷流向系统外的合资或私营企业。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分到粮食工业企业的大学毕业生,60%以上都流失了,这些人原来都是企业的骨干,工作上可以独挡一面。其次是管理的松懈。一些企业由于体制问题,职责不清,管理粗放,假公济私甚至盗公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个别企业的有效资产已经所剩无几。
三是企业资金短缺、包袱沉重的问题十分突出。*年粮改后,粮食工业企业作为粮食的附营业务,其原来在农发行的账户全部转到了商业银行。由于粮办工业企业过去一直都是负债经营,分家时,还替粮食购销企业背了一些债务包袱,其平均负债率高达129%,所以,按照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有关规定,我们这些高负债率的企业要想贷款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由于贷款无门,流动资金严重短缺,许多企业纷纷陷入停产、半停产的困境,生产难以为继。另外,粮食工业企业的冗员问题也很突出。据统计,全省粮食工业平均每个企业要养活200多个职工,个别企业的职工达到1000多人,按照现在的生产需要,有一多半的人员需要分流。如此沉重的负担,对一些企业来说,别说是启动生产,就是破产也很难进行。
四是企业现有的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单一,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多年来,由于粮食工业企业在技改方面基本没有投入,许多企业的设备都是上世纪80-90年代出厂的产品,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的问题比较严重。受此影响,企业的产品始终跳不出“米、面、油”粮食初加工这个圈子,而且在价格、质量和档次上都缺乏市场竞争力,原有的市场份额也越来越萎缩,像面粉市场,已经被省外企业完全垄断,大米和豆油的销售也大部分局限在省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很难打开局面。
二、启动和发展粮食工业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为了扭转粮食工作的被动局面,使粮食企业在大粮食、大流通、大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局党组审时度势,提出了重新启动和发展粮食工业的工作思路,并把启动粮食工业作为今年八项重要工作之一,予以了高度重视。前一阶段,省局对全省粮食工业的情况做了一次系统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启动粮食工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省局这次启动粮食工业的总体目标是:经过3-5年的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技术起点高,带动能力强,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并以这些骨干企业为核心,实施品牌战略,整合产品相近的加工企业,带动周边的粮食购销企业,搞活粮食流通,推进粮食市场化进程。同时,通过启动和发展,使粮食工业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经济效益等指标明显提高,增加粮食工业在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中的比重,并通过加工业的发展,对全省粮食系统摆脱困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省局将突出重点、搞好示范,集中精力抓好“四个一批”:
(一)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批。这次启动粮食工业的工作重点就是通过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技术含量高、有一定带动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带动全系统、全行业的发展。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省局准备从两个方面入手,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
一方面要选择一批生产有规模、产品有市场、经营有效益、信誉有保证的粮食工业企业,集中一些优惠政策重点向这些企业倾斜,支持和鼓励这些企业依托资金、技术和品牌的优势向外扩展,跨区域、跨行业实施兼并或重组,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油脂行业,利用玉米-大豆轮作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辽源裕龙、四平红嘴等企业,帮助企业搞好订单大豆的基地建设,推进企业的产业化经营,着力打造省内油脂行业的“航空母舰”;大米行业,要从产品的市场开发入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品牌战略,突出已经有一定影响的禾丰、梅河、万昌等大米品牌的知名度,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包括水稻的生产、加工、销售网络等各个方面,逐步统一目前品牌混杂的大米市场,形成合力,扩大吉林大米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饲料行业,利用山东六和、广东恒星等饲料企业在东北扩张的有利时机,协助有关企业搞好新建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力争通过这次合作,新建一个大型饲料加工企业,把我们的原料优势与市场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技改投入,靠项目拉动,把企业做强,把品牌做响。今年,省局将对20*年已获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辽源裕龙50万吨/年大豆深加工项目搞好项目跟踪与服务,促其尽快施工并投产。同时,对今年已通过国家粮食局审核的九台九实玉米多肽系列产品项目、双阳饲料绿色环保专用饲料项目、梨树粮食收储公司年产6万吨无水酒精项目等3个项目加大协调力度,争取能有1-2项在国家计委批准立项。今年上半年,省局已向国家粮食局推荐了20多个技术改造和科技成果项目,是历年来最多的。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项目也已经启动,为了能够有更多的技改项目列入计划,省局将在省粮科院建立粮食工业项目储备库,收集国内外相关方面比较前沿的科研成果,指导各地的技术改造工作,同时,对各地申报的技改和新开发的项目进行档案式管理及前期论证,做到开发一批、储存一批、成熟一批、推荐一批,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二)因企施策,扶助启动一批。这次省局提出启动粮食工业,不是把系统内的粮食工业企业都扶起来,而是按照分类启动的原则,有重点、有选择地启动。这项工作的重点在各市、县粮食局。启动的基本条件是:企业有一定的基础,人员和债务包袱不大,机制相对灵活,产品适销对路。启动的方式和渠道,可以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及周边可利用资源,因企制宜,多方位启动。由于目前粮食工业企业困难较多,基础薄弱,所以,单凭企业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启动的。各地粮食部门在这个时候应伸出手来拉一把,扶一下,帮助企业把好关、引好路。可以结合当地政府为扩大招商引资而出台的优惠政策,创造条件,筑巢引凤,为企业招商引资牵线搭桥。在这方面,粮食主管部门首先要解放思想,要像山东禹城粮食局那样,只要是能引来资金和项目,不管企业姓“公”姓“私”,谁能干,就让谁干,一切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看问题。基层企业也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投亲靠友,攀高结贵,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借助外力,把生产启动起来。也可以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种经营,拓宽企业经营渠道。粮食工业企业,尤其是饲料加工企业在发展养殖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各地粮食部门要因势利导,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按照标准化管理的要求,指导企业建立自己的饲养基地,搞饲、养、加一条龙生产。当然,也可以因地制宜,围绕当地资源特点搞医药、建材、山野菜等项目的开发,跳出粮食求发展。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便利条件,探索厂库联营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同处一院的粮库和加工厂,虽然挂的是两个牌子,但两家的关系联系紧密,能够共享的资源很多,可以优势互补,况且,企业的人、财、物还都归市、县粮食局管,更有条件开展工作。因此,各地粮食主管部门要围绕工商结合,厂库联营多作些文章,要敢于突破环节限制,与当地农发行搞好协调,组织粮库与加工企业搞一些委托加工、代加工或联营,实现粮食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的合作和联合,这样,不仅可以启动粮食工业企业,还可以搞活粮食购销企业。
总之,各地在启动粮食工业方面要拓宽思路,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多领域、多品种开展生产和经营,形成以工为主,多业并举的粮食工业新格局。
(三)瞄准市场,开发新建一批。继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之后,国家又批准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连续投资5年的计划,国家粮食局也要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出台技改专项计划。各地粮食部门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批起点高、技术新、市场前景好的技改或新建项目,以项目带动资金,以项目调整结构。在项目的组织中,各地粮食主管部门要充分尊重基层企业意见,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开发,自下而上提出项目,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为了搞形象工程下派任务,盲目投资。要对企业上报的项目充分论证,科学决策,避免“一哄而上”,造成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资金的浪费。需要强调的是,各地在向省局申报项目的同时,还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本部门在技改投资方面的工作和打算,争取新建项目能够列入当地经济发展计划,使新建项目能够早立项、早投产、早见效。
在新建项目方面,省局也有一些想法:一是支持和鼓励省储备粮公司、省粮科院等局属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创办实业,为启动粮食工业做出示范;二是为山东六和、广东恒星等省外企业在我省扩张牵线搭桥,搞好服务。三是走访一些国内玉米、大豆深加工方面的科研单位和专家,选择2-3个有一定发展潜力的新项目,争取国家技改投资,为我省的粮食工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国退民进”,放开搞活一批。目前,系统内相当多的加工企业,尤其是县一级办的企业问题很多,体制不新,机制不活,规模不大,资金不足。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大改革的力度,思路要新一点,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能股则股,能租则租,能退则退,能卖则卖,能破则破,只要是有利于粮食工业的发展,能安置职工,保系统安定,谁能养,就让谁养。不能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他的,在企业的归属上过多纠缠。全省粮食系统内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现在有160多家,这么多的企业都从事粮食初级产品的加工,不利于粮食加工业的集约化生产,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所以,有些企业该放就得放。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搞好我们能够搞好和应该搞好的事情。省局建议各地对这类企业要多搞些调研,多下些功夫,帮助企业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推进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考虑到企业改革涉及到政府各部门方方面面的因素,各地在进行这项工作时,一定要与当地政府搞好协调,扎实稳妥地推进粮食工业企业改革。
三、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全面推动粮食工业的启动工作
启动粮食工业,关键在组织和引导,粮食主管部门在这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地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集中一段时间,抽调骨干力量,进一步搞好本地粮食工业企业情况调查,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制定出各地启动发展粮食工业的规划和工作方案。在规划和方案中,要对现有的粮食工业企业排好队、分好类,明确下一步启动工作从哪里入手?重点搞点啥?怎么搞?规划和方案形成后,要上报省局,以便我们掌握情况,统一规划,对下指导。
在启动过程中,各地粮食主管部门要发挥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的作用,围绕福升局长强调的几个问题,积极开展工作,力所能及地为企业多做一些实事。一是要加强企业改组改制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因地制宜地推进粮食工业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并对企业的转制、“进退”实行全过程监管,帮助企业卸掉包袱,轻装前进,早日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二是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积极争取“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技改投资以及国家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而出台的金融及税收政策;三是要发挥政府部门信息多、接触广的优势,为企业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搞好服务;四是要定期调度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对布置的工作做到有督促、有检查、有落实。为了及时掌握情况,省局将对各地启动工作一月一调度,对各地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一季度一调度,对综合情况半年一调度,同时,对20*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进行重点调度,并在技术、信息等方面重点提供服务;五是会同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强对省内成品粮油现货市场的规范管理,为系统内企业重新启动和下一步的市场开拓,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六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行业竞赛、技术交流等活动,促进企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配合这项工作的开展,省局准备在系统内开展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创最佳效益杯”竞赛活动,对在启动粮食工业工作中业绩突出的企业予以表彰。七是注意发现和总结典型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用典型引路,推动各地粮食工业的整体启动。明年初,省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召开一次全省启动粮食工业现场经验交流会,介绍一批在启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以点带面,促进启动和发展粮食工业工作的开展。
同志们,启动和发展粮食工业的序幕已经拉开,更艰巨的任务等待着我们去完成。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真抓实干,就一定能打开新局面,取得新突破,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新路。
- 上一篇:合作教师教育模式论文
- 下一篇:女子教育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