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业经济发展工作讲话

时间:2022-05-15 08:09:00

导语:牧业经济发展工作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牧业经济发展工作讲话

同志们:

刚才,炎志副书记、庆才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时期全省牧业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总结,对20*年乃至“*”时期全省牧业经济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200*年完成的主要工作和20*年要落实的重点任务,讲三点意见。

一、200*年全省牧业工作成效显著

200*年,全省牧业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努力拼搏、团结奋斗,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一)“粮变肉”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面实施“粮变肉”工程的基础上,实行了重点突破战略,以粮牧大县、大型龙头加工企业为载体,有力地拉动了“粮变肉”工程的深入实施。

一是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全省生猪发展到30*0万头、牛900万头、羊76*万只、禽6.7亿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0.91%、4.6*%、4.79%、*.3*%。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10万吨、100万吨和3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64%、*.26%和1*.38%。全省牧业总产值达到4*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的4*%。全省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9*0元,比上年增长100元,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9.87%。

二是饲养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全省牧业小区发展到3000多个,新建投资在*0万元以上的中小饲养场168个,规模饲养户达到63.*万户。规模饲养量达到*亿头(只),占全省饲养总量的69.81%。在牧业小区和中小饲养场建设中,一些县市的牧业部门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在牧业用地、资金和用水用电等方面,创造性开展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值得各地借鉴和学习。全省各地以科技入户活动为载体,推广和普及牧业实用技术23项,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2%,普及率达到80%以上。

三是畜产品加工量和新产品开发大幅增长。德大、皓月、华正、金锣等一批龙头加工企业,加工量大幅上升。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屠宰加工肉牛*0万头、生猪200万头、肉羊*0万只、禽1.2亿只,创历史新高。产品开发逐步系列化,鸡产品已达到491个品种,牛产品已达到1**个品种,猪产品已达到220个品种。在熟食制品开发中,肉鸡已经开发了7个系列340个品种,牛已经开发了8个系列410个品种,猪已经开发了14个系列10*个品种,羊已经开发了1*个系列60个品种,鹅已经开发了3个系列46个品种。

四是国际市场开发有了新起色。主要表现为四个增长:第一,出口总量增长。200*年1-10月,全省肉类出口21734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4.*%。第二,出口国数量增长。牛羊肉及熟食制品出口由上年的8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16个国家和地区。第三,熟食出口数量及品种增长。200*年全省出口鸡肉制品总计1.6*万吨,比上年增长44.7%。除此之外,对牛肉熟食制品的需求量也有所增长,金昌集团生产的牛排汤、牛尾汤、牛小肠汤,在韩国市场非常受欢迎。第四,出口创汇额增长。200*年1-10月份,全省畜产品出口创汇*1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

(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成功防控了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去年年初以来,邻国及国内一些省份相继发生亚洲I型口蹄疫、H7亚型和H*N1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等疫病,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按照国家要求普遍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有效地开展了四大阻击战。第一,阻击朝鲜H7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组织与朝鲜相邻的3个市州10个边境县,采取各种措施实施紧急防控,有效地把住了国门;第二,阻击亚洲I型口蹄疫。新疆发生首例亚洲I型口蹄疫后,在全省紧急进行了布控,对奶牛场、种牛场、规模饲养场、牲畜集散地等重点场所,普遍开展了免疫和消毒。第三,阻击猪链球菌病。四川等地发生猪链球菌病疫情后,全省加大了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防未经检疫、来历不明、病死(毒死)和染疫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市场,有效防止了猪链球菌病的传入。第四,阻击H*N1高致病性禽流感。进入10月份以来,针对我国一些省份相继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采取了“九个强化”措施进行紧急防控,到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没有疫情发生。

二是应急防控能力大大提高。按照国家和省里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要求,从三个方面着手,强化了应急防控能力。第一,加强了防控指挥系统建设。调整充实了各级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扩大了防控层面,加强了防控力量,为全省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第二,修订完善了应急处理预案。依据《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吉林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吉林省猪链球菌病防治应急预案》,修订了《吉林省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第三,建立了防控物资、资金储备长效机制。各级政府通过建立防控基金,使防控物资储备经常化、制度化。

三是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一年来,通过素质培训、技能鉴定和实战演练等形式,大力加强了基层防控队伍建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去年的疫情形势复杂,防控任务艰巨,在这种条件下我省没有发生大的疫情,充分表明我们这支队伍是有战斗力的,能够经受住考验。在农村税费改革中,经过与省税费改革领导小组的协调,明确了乡镇畜牧站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渠道,目前各地正在落实。进展比较快的九台市、双阳区和江源县等,已经实现了机构、人员和经费三落实,极大地激发了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村级防疫队伍建设上,把解决防疫员工资问题作为重点进行研究,经过多次向省委、省政府领导汇报,多次与有关部门衔接,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由财政每年给每个村级防疫员解决*00元补贴。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抓生产环节的管理。重点推广标准化生产。全年推出9项标准化生产配套技术,分别在33个县的10个养殖加工企业和19万个农户进行推广。省里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继续开展了9项地方标准的制订工作。组织有关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实施了标准化生产。全年共有3家龙头企业通过了国际认证,21家兽药生产企业通过了农业部GMP认证。

二是抓流通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强化了证章标识管理。通过检疫证明回收管理、检查评比、查处违规行为等措施,完善了证章标识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管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有效地防止了“三乱”现象的发生。在铁路机构改革期间,及时协调铁路运输畜禽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工作,保证了正常的工作秩序。严厉查处了违法乱纪行为,落实了办理查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年共受理动物防疫案件1090起,都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了有效处理,结案率达到100%。200*年8月,根据群众举报,省和四平、长春等地联合行动,一举查获了收购加工贩卖死猪肉的案件,缴获病害肉12.*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对责任人进行了严肃追究,社会反响很好。

三是抓投入品的监管。加强了兽药、饲料的检测,全省抽检兽药产品6*0个批次,抽检饲料产品470个批次。饲料标签专项检查了340个批次。加大了畜产品残留监控,对德大公司、金锣集团、华正公司的鸡肉、猪肉产品,进行了198个批次的监控。进一步规范了投入品市场的管理。组织各级种畜禽、兽药、饲料等执法人员,开展了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假劣、违禁药品和饲料及添加剂,查处了200余起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吊销了27家生产企业93个品种的批准文号。引导生产经营者合法生产、守法经营。同时,各地普遍建立了有报即查制度,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和处理。

(四)草原管理和粗饲料开发有新进展。

草原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各地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贯彻《草原法》,设立了草原违法案件举报电话,规范了草原案件查处的执法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全省各级草原监理部门全年共接待草原纠纷和开垦草原举报、信访6*7件,立案查处*40起,得到了及时公正处理。依法推进草原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全省草原承包面积达2468万亩,占可利用草原的76.6%。西部有关县(市)还依法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以政府令或通告的形式,定期草原禁牧令、休牧令,明确了禁牧、休牧具体时间和范围。去年,全省禁牧面积880多万亩,休牧面积1226.7万亩。

草原保护建设工作日益加强。各地积极发挥人工种草、草原围栏、鼠虫害防治、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等项目的带动功能,全省草原保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草原“三化”得到有效遏制,新增种草面积81.*万亩,草原围栏面积达到101.42万亩,鼠害防治面积*86万亩,集中灭虫面积92.2万亩。加强了草原防火隔离带建设和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的管理,全年无重大草原火灾发生。

秸秆利用量和种植专用饲料面积不断扩大。以秸秆养畜项目和“百乡万户”工程为载体,不断推进粗饲料综合开发利用,逐渐形成了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和向产业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农民选择适宜的饲料作物,落实种植面积和种植地块,提供及时信息服务,推广新型粗饲料加工利用技术。邀请农业部和中国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到我省举办养畜户技术培训班,推动了我省粗饲料开发利用向纵深发展。全省专用饲料种植面积达476万亩,其中青贮玉米316.*万亩,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任务。全年共加工秸秆饲料2074万吨。以省农科院吉农草业公司和一些牧业大县为代表,粗饲料综合开发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业链条。省农科院吉农草业公司,采取提供草种、技术包保直到机械收割、打捆收购的一条龙订单形式,带动了中部公主岭市和西部大安市等县(市)300多个农户,发展以粗饲料种植加工为主的草业经济,去年共实现产值*00多万元。

(五)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加快了职能转变。按照省政府政务公开和扩权强县的要求,认真梳理了工作职责,对重点的审批、收费项目实行透明化管理,积极向县(市)下放权力,两轮下放了20项管理权限,两次组织了对接培训,行政审批工作实现了顺利转换。省局在省政务大厅窗口集中办理的行政审批件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高,窗口形象越来越好,受到了有关领导的好评。

二是强化了项目管理。大力培训项目管理人员。按照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农业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等规范性文件要求,对全省各市县牧业部门的项目管理干部和在建项目的法人,进行了一次全面培训,提高了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了管好项目的自觉性。开展了重点项目稽查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和项目管理人员对1*个在建项目,进行了重点抽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落实了整改措施。完善了项目建设动态监测机制,省局正在建设项目监测信息平台,对在建项目的进度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加强行风建设。按照省软环境办公室的要求,在《吉林日报》上就政行风和软环境建设进行了公开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热线电话等形式,接受群众投诉,解答群众疑问,仅省局就接听政行风群众热线电话17个,对重点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跟踪处理,在全省开展的万户企业测评政府活动中,省局总体满意率达98.8%,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群众认可。

总的看,全省牧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是,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还存在脱节的问题,利益联接机制还不完善;牧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工作开展的不平衡;乡镇畜牧站的改革进展缓慢;有的地方动物防疫措施落的不实,存在死角。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突出工作重点,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

20*年,全省牧业发展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机遇,国家的产业政策、国内的产业转移、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我省牧业经济加快发展十分有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牧业经济发展,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到2010年牧业产值比重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要达到*0%以上,实现粮食大省向牧业强省的跨越。刚才,炎志副书记、庆才副省长,就进一步提升我省牧业的产业地位、大力发展精品牧业、外向型牧业、现代牧业,建设牧业经济强省作了深刻的阐述,对“*”期间,特别是今年的全省牧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全省牧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以及推进措施都非常具体、十分明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推进牧业经济强省建设。

今年,全省牧业经济发展指导性目标是:全省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33*0万头、9*0万头、800万只和6.8*亿只,分别比上年增长9.84%、*.*6%、4.*8%和2.24%。肉、蛋、奶的产量达到330万吨、10*万吨、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4*%、*%和16.67%。牧业产值达到*0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0*0元,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30.88%。

为实现上述目标,20*年,全省要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动物防疫工作重点加强无疫区建设和提高畜禽重大疫病免疫率。

经过多年建设,我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防疫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资金保障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防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加强无疫区基础设施和规章制度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完善各项基础性工作为重点,认真做好迎接国家对无疫区进行评估的准备工作,积极推进国际认证,巩固和扩大无疫区建设成果。已经列入国家无疫区建设的县(市),从现在开始按无疫区建设的要求进行自检自查,自查的内容包括基础设施、软件管理等。今年要把提高畜禽重大疫病免疫率作为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禽流感和口蹄疫的免疫达到“三个百分之百”即:100%免疫,100%使用国家规定的疫苗,100%有效。一是通过强化行政手段提高免疫率。动物防疫工作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各级牧业部门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真正把畜禽免疫工作纳入政府的工作日程,通过责任书等形式落实到乡镇村屯,落实到人头,明确奖罚。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推动免疫工作,解决免疫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二是通过完善技术措施提高免疫率。可以说,我们这几年在技术措施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但与现实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要进一步探索完善免疫的技术措施,尤其是在免疫档案、免疫标识、免疫程序和防疫员管理等环节,都要规范化、制度化,准确地把握免疫动态,这样有问题才能便于追溯。省局已编印《禽流感和口蹄疫防控指南》,请各地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提高防控工作水平。三是通过强化执法提高免疫率。对不按要求进行免疫的养殖户,要通过宣传《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对拒不执行的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对未经免疫的畜禽产品上市进行限制,应该免疫而没免疫发生疫情的畜禽,扑杀时不给补贴。总之,要通过科学的防控,扎实工作,千方百计确保不发生疫情。

(二)产业化工作重点抓龙头企业。

推动牧业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就是要加快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要把龙头企业作为产业化工作的重点。一是抓好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龙头企业,是现阶段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骨干,所在地的各级牧业部门一定要积极为企业生产、建设创造宽松的环境,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企业对全省牧业经济的牵动作用。二是加快发展一批中小龙头加工企业。要因地制宜,在抓好大的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谋划中小龙头加工企业项目,争取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当地的“*”规划。按着“全营养、全链条、全利用”的要求,大力推进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特别是在深加工上做文章。三是加强对龙头加工企业生产建设的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地了解掌握龙头企业生产建设情况,对于我们分析新形势、研究解决新问题至关重要。要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的生产建设情况的调度机制,把其列入牧业统计的主要指标,每个县都要摸清本地龙头企业的底数,按要求定期上报。

(三)饲养基地建设重点抓集群发展。

集群化发展,有利于区域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与龙头加工企业的产业链衔接,有利于现代牧业技术的推广普及。今年乃至“*”期间,要把区域集群化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推动饲养基地的整体升级。基本思路是,中部产粮区重点发展生猪、肉鸡、蛋鸡、育肥牛等食粮型畜禽;西部草原区重点发展牛、羊、鹅等食草型畜禽;东部长白山区重点发展延边黄牛、野猪、梅花鹿、獭兔、蜜蜂等特色养殖。要努力实施畜禽“**11**”发展规划,就是要发展超*000万只的禽业大县、超*00万头的养猪大县、超100万只的养羊大县、超10万只的鹿业大县、超*0万头的肉牛大县、超*万头的奶牛大县,形成不同品种、不同特色的2*个集群发展区。各县市都要搞好规划、设计好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今年,要继续抓好牧业强县、强乡、大户和牧业小区、科技园区以及规模饲养场的发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要求,各地要指导畜禽养殖场和牧业小区建立养殖档案,养殖档案要记载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检疫、免疫、消毒情况,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以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它内容。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完善建设的技术方案,协调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引导和推动饲养基地朝着科学合理可持续方向发展。

(四)畜产品安全工作重点抓投入品监管。

畜产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必须从源头入手,抓好投入品监管。一是抓好兽药监管。加大兽药市场监督力度,每季度组织一次市场打假活动,对市场上销售的伪劣兽药、兽用生物制品进行严厉打击,净化兽药市场。对全省兽药生产、经营等单位,进行经常性地样品抽检,对农业部通报的重点企业产品要进行认真地跟踪抽检。扶持已通过GMP改造的兽药生产企业的发展,加快建设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做大做强兽药产业。二是抓好饲料监管。加强对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的规范管理,多渠道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一批骨干饲料企业,把全省的饲料工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展违禁药品的监测,重点对盐酸克伦特罗、安定、呋喃唑酮、喹乙醇等违禁药物的监测。根据条件逐步扩大监测范围,对西部草原地区反刍动物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进行监测。三是抓好畜产品药物残留监测。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进口国的标准,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畜禽产品的残留监测,并积极利用监测结果指导企业科学用料用药,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有条件的市县可以逐步扩大监测领域。同时,要加强对病死畜禽的管理,坚决禁止病害肉流入市场。

(五)技术普及工作重点抓科技入户工程。

今年的入户工程,重点推广肉牛、肉羊和生猪育肥技术、奶牛饲养技术、种植专用饲料和秸秆开发利用技术、家畜繁育改良、畜禽主要疫病防治*个方面2*项实用技术,要结合实际分门别类地把这些技术进行组装集合,“傻瓜式”配套,使农民易于接受。加大畜禽良种推广力度,努力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面。以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户为载体,带动技术的普及。重点抓好*0个科技示范园区和3000个科技示范户。通过举办科技大集、科技人员包点、印发科技资料、科技讲座等形式,大力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依托农业部跨越计划和科技部的科技振兴项目,积极推广高新技术、前沿技术。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生产结合,积极研究符合吉林牧业特点的实用技术,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全省今年要培训12万人,争取10%的受训农民获得“绿证”。

(六)草原建设重点抓保护和科学利用。

草原是我省宝贵的牧业资源,也是牧业发展的优势。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草原监管,严禁私开滥垦草原,严厉查处违法案件。巩固草原承包责任制的成果,继续实行“草畜分离”的生产方式,通过禁牧、休牧等措施,提高草原的生产力水平,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发展。鼓励和倡导人工种草,积极推进草业经济的产业化经营,草原面积比较大的县市要扶持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草原建设和牧草种植,开发粗饲料品种,提高草产品效益。引导农民种植专用饲料养畜,今年专用饲料种植面积要达到4*0万亩,每个县都要抓一个种植专用饲料养畜的典型,各级草原站要在专用饲料种子、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提早做好技术服务。

(七)市场开发重点抓品牌。

品牌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重要名片,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都需要靠品牌去开发。近年来,我省自主品牌开发有了一定成效。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畜产品已有2个品牌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有4个获部以上名牌称号,有2个获全国三绿工程畅销名牌称号,省级名牌29个。但是,与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各地都要把开发品牌作为牧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协调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就全省来说,要培育三类品牌。一是培育标准化品牌,重点抓好几家大型龙头企业,按照进口国的要求和国家以及地方标准组织生产,争取更多的进口国认证和大城市的准入。二是培育特色品牌,把我省传统的牧业资源优势转换为品牌优势。把延边黄牛、草原红牛、新吉细毛羊、松辽黑猪、吉林白鹅、长白山梅花鹿和蜜蜂、野猪等传统畜禽品种进行选育提高,推进规模化和产业化,并且叫响这些品牌。各地都要积极挖掘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三是培育无公害品牌。我省西部有广阔的平原草原,东部有茂盛的林下草地,发展绿色、有机畜禽及其产品得天独厚。积极开展无公害食品原产地认定工作,各县市都要按照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原产地的标准,抓1-2个绿色、有机畜禽饲养基地,以点带面,加快发展。

(八)体系建设重点抓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改革总的要求是加强兽医工作,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各地要提早做好准备,深刻理解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待我省的方案国家批复后,认真组织实施。当务之急是抓好乡镇畜牧站的改革。乡镇畜牧站的改革,省委、省政府在税费改革中已有明确的要求,现在就是要加快推进。一是各县市牧业部门的主要领导,一定要主动汇报,积极协调,争取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推动改革尽快到位。二是要学习九台市的做法,九台市在乡镇畜牧站改革中,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具体有力,机构、编制、经费落实的非常好,值得各县市学习借鉴。三是省局将把乡镇畜牧站改革列入今年的重大督查项目,协调省政府督查室进行督查。

三、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努力提高牧业工作水平

今年是“*”规划的开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始年,同时也是我省提出建设牧业经济强省的第一年。在新的形势下,全省牧业系统的各级干部,要树立新理念,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

(一)转变牧业经济发展观念。

“*”是我省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发展现代牧业,建设牧业经济强省的重要时期。要进一步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用工业化理念来谋划牧业发展,在制定发展规划、实施经济管理和促进产品流通等方面,充分体现工业化理念和市场经济理念。对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监管、市场开发及生产组织形式等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建设,促进农民分工分业,促进企业分工分化,促进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深入研究牧业产业化经营,把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抓,改变以往就养殖抓养殖的传统工作方法,推动牧业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牧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提高贯彻执行能力。

要认真学习国家和省关于促进牧业经济加快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纲要》精神,充分认识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处的位置和职责,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落实,要强化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意识,把各项重点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并定期进行督查,解决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牧业行业承担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草原防火、畜产品安全等重要任务,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是我们队伍的基本功,要从基础工作抓起,建立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强应急队伍演练,提高实战本领,一旦发生重大疫情和火灾,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要深入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牧业系统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这是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各级干部特别是广大执法人员,要学法、知法、懂法,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深化行业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依法管理牧业经济的能力。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是促进、引导、保护和规范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法律,各级牧业部门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广泛宣传。省局决定3月份为《畜牧法》宣传月,各地要精心组织,及早安排,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在全省掀起学法用法高潮。

(三)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各级干部一定要树立“新、快、闯”的精神。在发展思路要新,就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培育适合本地发展的典型,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新路子。在发展步伐上要快,就是要抓住重点,带动全面,加快发展。在发展措施上要闯,就是要敢想敢干,大胆实践,推动牧业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

(四)提升牧业队伍整体素质。

要重点加强五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强行政管理队伍建设。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素质,完善决策、执行、监督和落实等环节的工作机制,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和指导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培养畜产品精深加工、畜产品安全监控、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等方面的骨干技术人员,完善技术推广管理机制,激发广大推广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努力造就新型的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开展执法培训活动,在牧业系统行政执法队伍中,形成学法懂法和文明执法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执法水平。四是加强养殖人员队伍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组织大的养殖场户的饲养人员开展学习交流,培养养殖“明白人”,传授标准化养殖技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五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今年省里要聘请有关知名专家,举办高级培训班和研讨会,对大中型龙头企业负责人进行系统培训,培养、造就新型企业家队伍,带动牧业经济发展。

(五)强化政风行风建设。

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继续强化全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以各级行政审批窗口为依托,切实做好行政审批权限衔接和政务公开工作。完善政风行风群众投诉办理制度,对每一个投诉事件都要逐级认真办理,让群众满意,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发现、培育和推广先进典型,用典型指导工作。

同志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开创新局面,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努力实现开局年的开门红,为建设牧业经济强省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