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时间:2022-02-12 11:10:00
导语: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这不仅确立了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地位,也同时指明了我们工作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前进的方向。“三农”问题,是一个涉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考虑和切入。
对我国来说,“三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富民强国的基础在“三农”,重点和难点工作也在“三农”。对此,需要各级、各方面在思想上更加关注“三农”,学会用创新的思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去抓“三农”。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使农业成为效益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农业。创造更多的非农产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只有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才能为农民增收、就业增加、财政增长提供可能和条件。“三农”问题是中国在新世纪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上上下下,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全党动员,全民参战,持之以恒。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实际措施的支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并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笔者认为,在加速中小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基础上,目前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1、改革土地征用制度。这项改革的目标是把现行的强制性政府征用行为改变为交易性的市场购买行为,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一是要打破国家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按照市场法则解决建设用地问题,让农民代表与用地方直接谈判确定土地出让的价格、出让的方式和出让的期限。二是对土地出让取得的收益除按一定的比例纳税外,剩余部分作为“失地农民”就业和发展的资本。三是对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公益性占地应允许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和分享收益,当然,还应允许农民把经批准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以租赁形式转化为工商业用地。
2、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在这方面,国家要花大气力,一是率先在农村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二是改变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由乡村和农民自筹解决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工资长期拖欠、教育资源流失的状况。三是杜绝教育乱收费现象,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四是优化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降低教育成本,提高教育质量。五是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力度,把农村教育与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改变农村教育的“离农”现象。让农民这一中国最大的群体享受教育,得到教育带来的实惠。值得肯定的是,长期以来,教育为“三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新的形势下,教育服务“三农”也正面临新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特别应当看到的是,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然而,现在的事实是,我国的农业科技适应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广大农村不仅缺乏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中初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农民是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细胞,是最为活跃的基本因素。没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能动的参与,现代农业就难以欣欣向荣。因此,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要把农村教育的重心调整到面向仍要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多数各级各类学生身上,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即农村学校应不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模式,以及应有怎样的办学模式,关系到学校的健康发展。无论怎样定位,无论什么样的模式,都必须体现大多数学生回乡务农立身的需要。解决好这个问题,从长远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农民施展才智的能量。只有这样,农民才能真正享受到教育的实惠。这就要求农村教育要比过去更加主动地贴近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提供农民之所需。
3、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这是长期捆住农民兄弟离土亦不能离乡的一条绳索。一是把附加在户籍上不合理的福利性成份全部剥离出去,还户籍的本来面目。二是除对一些大城市进行户籍管制以外,取消对大中城市的户籍管制,让农民自由选择户籍登记地,赋予农民自由迁徙的权利。三是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等带有等级色彩的划分方法,按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进行户籍登记。
4、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我们要改变“土地就是农民的保障”的片面认识,改革原来主要涉及城镇居民和国有单位的福利制度,扩大社会保障面,逐步建立农民与市民、各种所有制职工平等一致、覆盖全社会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过去把农民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错误作法,为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编织一张社会安全网。同农村劳动力转移一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即医保、养老保险、低保等制度的建立,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目前农村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所以对于老百姓来说,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就像给老百姓系上了安全带,但如何来建立,则需要一个“实”字。政府应该出面牵头,带动全社会参与,然后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社保体系。那么,社保资金的来源则需要从农民个人、村级集体、土地征用以及政府拨款等各个层面来获取。其中土地征用应该是投保的最大来源。仅仅靠一次性补偿是不够的,政府应该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这一问题,通过地方性立法,按一定比例从补偿金中拿出一部分为老百姓投保,只有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放心,才能防止一次性补偿带来的弊端。
5、改革财政税收体制。一要尽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社会公共需要,对于一切有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一律要面向市场,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运作,由业主投资建设。二是取消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这一点国家已充分注意到了,湖北也已宣布。但应与城市居民一样,以收入的多少为依据,收取个人收入调节税。三是降低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税率,吸引东部地区的企业到农村、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实现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四是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根据“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在保证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公民享受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的前提下,科学划分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五是切实用好用足WTO的“绿箱”政策,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这个弱质产业和基础产业的扶持力度。
6、搞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业人口素质。人口素质低,没有文化知识,甚至落后愚昧,是制约农业人口转移的最大障碍。即使完全具备转移的客观条件与可能,但是,他们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没有专业技术技能,只会种田,那么你怎么个转移法?只能是从自然条件差,土地资源少的地方,向这方面略好的其他地区移民,让他们换一个地方种田,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为了逐步实现农业人口大转移,逐渐减少搞农业生产的人员数量,推动和支援城市建设,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花费更大的力气,最大限度地搞好农业人口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业人口素质。这一问题,就目前而言,是个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术问题;就长远而言,这也是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问题。
- 上一篇:我国历史上农村税费改革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 下一篇:为什么乡镇机构总改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