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做好农村工作
时间:2022-02-12 10:22:00
导语::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做好农村工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开创新时期农村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一年多来,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成果,是“干部受教育,农民得实惠”。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巩固和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关键是要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长期贯穿在农村各项工作中,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
经常教育干部,是加强我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农村基层干部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不仅要通过“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使干部受到教育,提高觉悟,改进作风,还要把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中各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经常化,真正形成一个培养教育干部的良好机制,这样才有利于造就一支朝气蓬勃、富有战斗力、能够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村干部队伍。农民长期得实惠,是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农村实现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建设中长期的最为艰巨的任务。我们不仅要通过各种学习教育活动,使各级干部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为农民群众谋利益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第一位任务,多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这样才能不断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经验,巩固和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做好农村的各项工作。
一、巩固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必须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5月31日,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同志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代的前列,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创新精神,进一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指明了党和国家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和要求,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讲话为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对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做好新时期党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全部历史经验,特别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2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敢于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永远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个论述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要靠发展。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任何时候都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进行。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要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同志“5·31”重要讲话,内容丰富,理论深刻。广大农村干部要充分认识讲话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讲话的科学内涵,全面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
二、巩固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必须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总结几十年农村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领导农村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基本政策。党的农村政策的基本准则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其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利益,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长期保持稳定。巩固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最重要的是广大农村干部要自觉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带领群众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发展,保持农村稳定,使农民长期得到实惠。
一是落实土地承包政策。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坚持这个基本经营制度,关键是落实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就是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当前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总的是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的是一些地方随意收回农户承包土地,搞强迫流转,侵犯和侵占农民的土地权益。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党的一贯政策。应当看到,稳定和流转并不矛盾,只有农户得到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才能放心地进行土地流转。还要看到,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结果。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各地要继续落实好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在这个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搞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保护农民的长远利益。
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这两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前不少地方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发挥得不够好,农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服务,影响了双层经营体制的巩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增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办好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市场和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服务。要在继续发展各种社区合作组织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其他形式的合作与联合组织,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现了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带动,将生产、加工和销售紧密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
这是对双层经营体制的丰富、发展和创新。把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结合起来,可以为家庭经营注入新的活力,推进我国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向专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我们要对农村各级干部反复进行关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教育,切实落实好土地承包政策。
二是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多予、少取、放活,是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减轻农民负担,就是保护农民利益,就是给农民看得见的实惠。这些年来,中央一直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文件,专门建立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出了“一项制度”、“八个禁止”等严格规定,每年都开展专项治理,进行农民负担大检查,严肃查处因加重农民负担引发的恶性案件,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一些地方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了探索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中央决定进行农村税费改革,2000年在安徽全省和其他一些省的部分县(市)进行了改革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非常满意。目前进行的全省试点已扩大到20个省份。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各地一定要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以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扎实的工作作风,稳步推进这项工作,把中央的各项改革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和农户,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成功,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还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根据现代税制和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减少、以至完全取消那些不应当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还做不到,但我们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减轻农民负担要采取综合措施。要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同时,继续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政府对农业的补贴方式,把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用到生产环节上,让农民群众直接受益。要把这三方面的改革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协调推进。我们要代表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并坚持常抓不懈,做到任何时候都不放松。
三是落实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最根本的是靠提高生产力水平,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新的思路,采取综合措施。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这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要切实抓好信息、技术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和帮助农民搞好结构调整。要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退耕还林,并把这项工作与调整农业结构、广辟农民收入来源结合起来。还要多搞一些节水灌溉、人畜饮水、农村沼气、乡村道路、草场围栏等小型项目。实施这些项目,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还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物质条件。做好这些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近几年,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幅度增加了对农业特别是水利和生态建设的投入,这不仅对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发挥了现实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国家财力的增长,国家扶持农业的力度还将不断加大。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农村干部,一定要把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真正落实好。四是落实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政策。农村要实现小康和现代化,不仅要发展经济,而且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农村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加薄弱。现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儿童辍学现象不少,尤其是女童辍学比重更高;农村医疗条件差、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一些地方相当突出;农村文化事业落后,农民文化生活贫乏。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要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县乡两级管理农村教育的体制,教师工资由县统一发放,教师由县统一管理。结合学校的合理调整,加强学校危房改造,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运转。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健全疾病控制特别是传染病和地方病控制体系,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的医疗服务。要关心农村的贫困人口,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另外,现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城市就业压力很大,农民外出务工面临许多困难,也需要予以关心和重视。这些事情都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凡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都不可掉以轻心。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我国人口的80%是农民,发展农村的先进文化,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努力为农民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设施和娱乐场所,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的创建活动,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大力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巩固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必须建立干部经常联系群众的制度制度带有长期性和根本性。好的制度能培养干部、成就事业,只有加强制度建设,农村各项工作才有可靠的保障。开展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以来,各地在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把这些好的做法制度化、经常化,是巩固和发展学习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任务,是不断密切党同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保证。
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形成制度。干部经常到农村去,到农民群众中去,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社情民意,是正确指导农村工作的基础。各级从事农村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县乡领导干部,要经常进村入户,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民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了解农民对政府的要求。越是矛盾多的地方,越是困难的村,领导干部越是要去。要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了解群众对上面的工作、出台的政策有什么意见,以便完善政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要到群众中去,从群众的批评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群众的创造中汲取领导智慧,这是广大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锻炼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把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作为提拔使用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些地方选派乡镇干部到村里担任支部书记,这种做法很好,加强了基层工作,也有利于培养锻炼干部,对于那些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村,尤其必要。但总体上讲,还是要立足于从农民中培养村干部,并按照党章的规定和村民自治的原则选举产生村干部。村干部应当是不拿工资、只拿补贴的农民,不要把村干部专职化、行政化。
二是为农民服务、多办实事要形成制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我们党的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在农村就是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县、乡、村各级组织和各个部门,都要把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办什么事、怎样办,一定要从农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出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为农民着想,让农民满意。不要搞形式主义的达标升级活动,劳民伤财;不要搞弄虚作假的形象工程,摆花架子。这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注意着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干部办事,长官意志少了,与群众商量多了;强迫命令少了,示范引导多了;形式主义少了,农民得实惠多了。各地要认真总结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经验,加强制度建设,把这种好的作风长久地坚持下去。各级农村干部都要立足本职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自觉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多办实事。
三是干部接受群众监督、实行评议考核要形成制度。农民群众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农村工作的最高标准。农村干部是为农民服务的,谁当干部,干得怎么样,发言权在农民群众。近年来,各地在改进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管理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如“两推一选”制度,先由党员、群众分别推荐,再由党员民主选举党支部,扩大了党支部的群众基础,选出了好的带头人。对农村基层干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评议考核制、离任审计制,着重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农民监督。这些办法的效果都不错,应当不断完善,并加以制度化。考核涉农部门的工作,必须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考察县乡领导干部,不仅要听取干部的意见,还要听取农民的反映。
四是坚持示范引导、民主管理要形成制度。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提高基层干部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强、会管理、善于带领群众致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首先,要用示范、引导和服务的办法推动农村工作。农村改革赋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这种变革给农村干部的领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增强服务观念,从过去直接指挥生产转到为群众服务上来,善于用示范、引导和服务的办法带领群众调整结构,发展经济,不搞强迫命令瞎指挥。第二、要在党支部领导下民主管理农村社会事务。这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有机地统一起来。要建章立制,这是管理好农村社会事务的基础。村规民约和各种制度都要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经过民主讨论,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要实行村务公开,凡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要按制度规定办,把办事目的、办事程序、办事结果公开。公开才能公正,群众明白干部才能清白。要与群众商量办事。即使是为农民群众办好事,也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大多数群众不认识、不接受的事情,就不要硬办。尤其是涉及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事,更要与农民商量。只有与群众商量办事,才能使群众自觉自愿,积极参与,这是坚持群众观点的一个基本要求。第三,要正确处理农村的各种矛盾。在农村体制转轨时期,各种矛盾和纠纷比较多。善于处理农村的各种矛盾,维护农村稳定,是基层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功。要增强政策观念,严格按政策办事;要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要到群众中去,善于做群众工作。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必须及时赶赴现场,直接与群众对话,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好疏导调解工作。有关部门要注意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帮助农村干部提高处理农村各种矛盾的水平。
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完成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任务,巩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形势,必须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越快,越是要有巩固和发达的农业作为基础。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看待农业问题,自觉关心和支持农业。市(地)、县(市)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
要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农村工作的一条坚定不移的方针。在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中,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不仅保证了学习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打下了坚固的基础。要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六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活动,推进“三级联创”,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让群众安居乐业。
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致,与时俱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