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出路

时间:2022-02-12 10:11:00

导语:河南“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出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河南“三农”问题的现状与出路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例大,农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位置举足轻重。全省9667万人口中,乡村人口占72.8%;我省国内生产总值中50%以上是靠农业及相关产业实现的。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而且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我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由1997年的1008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237亿元。农民收入稳定增长。1997年至2003年,7年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4.3%。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小麦播种面积稳定保持在70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从1998年开始连续5年保持在4000万吨以上,近3年来连续居全国第一位;棉花、油料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位,畜牧业增加值等八项指标居全国第一位。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优质小麦、优质专用玉米、优质水稻、优质红薯的面积不断扩大,分别占各类作物总面积的38.8%、55%、60.2%和47%;林业、畜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上升,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全省粮食年加工能力达2500万吨,占粮食年总产量的60%以上;肉类加工能力达230多万吨,乳品加工能力70万吨。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顺利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进一步稳定了土地承包关系,完善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总体减负42.83%,人均负担由129元降至55元。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7404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达到5700万亩。完成人工造林45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80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机总动力达6900多万千瓦,仅2003年就新增联合收割机2万余台,相当于前5年发展数量的总和。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和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村用电、交通条件得到改善。

农村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科普、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我们党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新的思路和方针。我省结合实际,集思广益,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农村。今后,我们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始终不渝地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突出抓好中央1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扶持,突出抓好粮食直补、降低农业税、良种补贴和农民补贴的政策落实,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发挥粮食主产区的作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宣传和执法检查力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好有限的耕地。要改变传统农业的粗放经营方式,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引导农民依靠科技提高粮食的单产和质量,实现增产增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使种粮农民有利可图,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把我省粮食生产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继续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契机,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我省以优质小麦为重点的优质粮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以规模化养殖为重点,加快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加强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业。加强林业基地建设,优先发展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推进林纸、林板一体化,大力发展名优特经济林,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展农民外部增收空间。首先,抓好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结合点,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其次,抓好劳务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转移。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加快城镇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搞好就业指导和中介服务,为农民及时提供外出务工就业信息,引导农民有序流动。同时,抓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给予服务和支持。

加大投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地方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高于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落实好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努力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要加强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

深化改革,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加快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二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1.6亿元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四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