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解决“三农”问题

时间:2022-02-11 11:42:00

导语: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快解决“三农”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新阶段运用新的执政理念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沈阳市实际出发,促进我市“三农”问题更好地解决,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升产业水平,振兴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努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以镇域经济为载体,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实际现金收入为261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49元,增长26.6%;四县财政收入实现2.3亿元,同比增长81.9%。一是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沈阳市按照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标准,首批确定了21个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工业乡镇予以扶持。通过重点工业乡镇发展,使镇域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新的增长点,成为县域内农民增收的领头雁。二是加快“富民强财”载体培育。加快县(市)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小区建设,能够引导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形成一二三产业互动机制,进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在建设县(市)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小区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和法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合理布局产业,突出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三是加快资源优势开发。重点发展新民市林木产品深加工产业、辽中县酒业和铸造业、法库县陶瓷产业、康平县电力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快速向经济优势转化。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业投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企业化和国际化,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城乡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2004年起,沈阳市本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将有较大幅度增长。一方面,市本级财政支农资金增幅将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另一方面,市本级财政每年从国有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15%,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补贴及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同时,从粮食风险金中拿出1.3亿元,用于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

二是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畜牧、渔业和特色经济“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畜牧良种繁育体系、防疫监控体系和奶牛、渔业新品种引进、花卉基地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从今年5月1日起,全市实行了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对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实现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是加速劳动力转移。通过支持县(市)建立相对稳定的培训基地,采取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措施,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形成“先培训、后输出”的“订单”式劳动力培训就业转移机制。同时,必须以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为重点,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给农民自由进城、自由迁移的权利,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规范转移。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沈阳市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在农村工业中的比例,逐步构筑新型的农村工业体系。今年,市政府安排了1亿元专项资金,对投资超千万元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按照当年完成固定资产的10%,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扶持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同时,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扩大工业小区承载功能,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区集中,发挥企业集聚效用。重点培植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创建一批适应市场的拳头产品和名牌企业。

五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沈阳市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种粮效益低、种粮农民增收困难的突出问题,市政府逐年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通过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治涝、水土保持、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防氟改水工程,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通过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工程,改善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通过支持县城和重点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小城镇集中,扩大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空间。

六是发展富民经济小区。必须以发展专业大户为先导,以建设专业小区为载体,以推进专业村、乡建设为重点,全面实施千村富民行动计划。通过大户带专业户、专业户带全村、多村带全乡,形成一批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域差别,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竞相发展,但由于地区之间差异造成区域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沈阳市所辖8个区、县(市),其中法库、康平两县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特别是康平县仍然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因此,必须统筹区域发展,创新思路,改变方法,从资金、技术、人才投入等方面向落后地区倾斜,达到发展经济“补血”与“造血”机能的有机结合。一是实施财政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康法地区纳入辽宁省辽西北开发范围,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同时,通过财政收入增量返还、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减免、周转金缓还等方法,扩大其财政资金来源,增加支农能力。二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从改善生产和生活环境入手,增加财政资金来源,增加支农能力的投入。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方式,把扶贫开发与发展设施农业相结合,与推进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在积极开展对口帮扶的基础上,扩大富民经济小区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和特色经济,加快贫困地区增收致富步伐。四是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扶持康法地区蔬菜、菜籽、瓜果、淡水鱼、畜产品、小杂粮等一批拉动产业发展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鼓励市内知名流通企业在康法地区发展连锁、配送经营;支持两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和交易市场。五是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强教育队伍建设,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开展医疗卫生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康法地区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扶持两县建设民办公助的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加快两县劳动力转移;鼓励两县开发建设旅游景区,挖掘文化内涵,发展旅游经济;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快实施“行政村通油路工程”。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