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工作亟需寻求破解“十难”良策

时间:2022-02-11 11:17:00

导语:当前农村工作亟需寻求破解“十难”良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农村工作亟需寻求破解“十难”良策

当前农村工作亟需寻求破解“十难”良策

近年来,中央连续就“三农”问题下发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般的政策措施,广大农村于部群众欢欣鼓舞,信心倍增,农村工作出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可喜局面。但是,“三农”积聚多年的深层次矛盾和诸多现实困难,仍然制约着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农村工作如何破解“十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难。中央惠农政策使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总体而言速度不快,水平不高,城乡发展差距仍然呈进一步拉大之势。突出表现在集体经济实力弱,目前在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经济积累的村已凤毛鳞角;增收致富办法少,各级在帮助农民增收上颇费心思,层层示范,办点不断,但难有良策;惠农政策打了折,主要是持续攀升的农资价格,让落实到农民手中的政策实惠大大减少,降低了连续2个一号文件的含金量。

二是农民素质提高难。广大农民想富、盼富,但由于素质不高,致富本领不强而无法富。农村现在虽然有农业、科技、计生、司法、组织部门以及农民素质教育办分别承担对农民的教育培训任务,并实施了相应的教育培训,但缺乏协调性、系统性、全面性,没有形成合力,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且受工作经费、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的限制,教育培训工作难以正常有效开展。

三是后备人才培养难。由于对人才吸引的相对弱势,综合素质高的考学参军跳出了农门,头脑活络的外出经商务工脱离了农业,组织分配的人才不愿驻守农村,导致农村乡土人才匮乏,专业人才奇缺,党员队伍严重老化,部分地方村级后备干部青黄不接。特别是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技推广等专业技术人才显得尤为紧缺。

四是不良债务化解难。资料显示,全国有65%的乡村负债,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债务包袱更重。据湖南省农调队对某县的调查,全县乡村负债乡平2872万元,村平40.18万元,且其中不良债务比例高,债权难回收,而债务多是民间私人借贷,利息高,还债期短,压力大。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了盘活资产、置换债权等化债办法,但都缺乏根本之策,债务仍然居高难下。

五是乡村两级运转保证难。农业税完全取消后,乡村收入来源非常有限,仅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由于乡村经济基础差,致使现有的人员工资都不能按期发放,福利待遇无力落实,就连必要的工作经费也难以保障,乡村基层干部难以安心放胆工作。

六是尾欠税费清收难。尾欠税费在农村非常普遍。以临澧县为例,全县历年税费尾欠总额达7700万元,农村人平213元。国家在推行税费改革时规定,对2002年以前形成的农业税收及符合政策规定的统筹提留,一律先行挂帐,停止清收。现在农业税全部取消后,尾欠税费清收愈加困难。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清收到位,就会引发新的矛盾。一方面是乡村干部为完成税费上交任务,不得不向亲朋举债垫付农户尾欠税费,如不清收,债务无法还清了结。另一方面,如果国家将尾欠税费一笔勾销,就会使已交清的农户心理失衡,认为还是老实本份人吃亏,引发对政策的不满和新的社会矛盾。

七是农村社会事业投入难。目前农村诸如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急需大投入、大发展。免征农业税后,县乡村财力都无法满足大量的社会事业建设资金需求,小型公益事业建设虽可通过一事一议筹集,但可筹额度很小,且难以全额到位,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已处于一个急待建设却又无钱投入的两难境地。

八是特困群众救助难。现行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不仅标准低,每月每人只有6-10元,根本无法保障最低生活,且覆盖面窄,做不到应保尽保。同时,由于原有的国家卫生经费和义务教育经费分配格局严重不利于农民和农村,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根本无法解决大量困难群众就医难、就学难的问题。当前,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合作医疗难以施行,大病救助范围有限,多数群众生病后软拖硬撑,最终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子女也因此失学、辍学。

九是基层干部后顾之忧解决难。突出体现在广大的村(居委会)干部,一直未能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退职后工资没有着落,生活失去保障。另外,许多村干部在职时为了完成税费上交任务,维持单位正常运转,不惜个人借贷,退职后不仅拿不到工资,且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还有一些工作多年的老龄村干部,在职时秉公办事,致使部分群众记恨,子女不满,退职后陷入困境,晚景凄苦。但限于政策制约,财力不够,县乡两级爱莫能助。

十是农村稳定维护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安全稳定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作好战退、伤残军人的稳定工作,防止和打击宗教、宗族、邪恶势力,利用歪曲的宣传误导群众,利用团体势力插手基层事务,扰乱社会治安秩序既是当前,也是今后农村维稳保安的一项艰巨任务。

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十难”,有些是“三农”长期积累的沉疴,有些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彻底破解“十难”,非一朝一夕之功可至。必须创新思路,统筹兼顾,抓住关键,稳步求解。

第一、抓住战略机遇,求加强之策。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近年连续下发2个一号文件,这标志着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国家对“三农”支持、倾斜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我们要顺势而为,切实加强农村工作。一是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组织领导,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工作,创新发展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三是要勤政为民,尽心竭力抓大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二、坚持“三化”并举,求发展之策。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续续坚持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跳出农村抓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一是大力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二是坚持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配套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中心城镇为重点,乡村集镇为基础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快农村城镇化。三是在抓好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促进农民市民化。

第三、大胆探索创新,求突破之策。“三农”之难,有些成于政策掣肘。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大胆探索,勇于突破政策束缚。如农村土地问题,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问题,制约着土地的合理流转,国家应尽快研究出台土地合理流转的法律法规。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探索并逐步规范转包、转让、拍卖、租赁、互换等土地流转方式;对土地使用权分配,可通过村民大会表决的方式,实行村组内适时、适度调整。国家应对尾欠税费清收作出新的政策调整和规定,对于农村尾欠税费的合理部分应该依法组织清收,对特殊困难和符合减免规定的,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依法予以减免;有偿债能力而又无理拖欠拒交的,依法进行处理。对农村特困群体救助,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和补助范围。对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在社会养老保险政策门槛还没有撤除的情况下,可采取发岗位津贴,退职时一次性给予安置补偿等办法适当解决。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第四、加大政策扶持,求“激活”之策。“三农”问题积聚多年,既有工作创新不够,也有政策体制之弊,单靠乡村自身以至市县两级已无力解决,但若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农村小康步伐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破解这些难题,必须加大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投入的增加激发农村活力,推动农村发展。对于乡村债务,应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分清原因,分类处理,逐步化解。对因办教育、发展卫生事业、修建乡村道路以及防洪抢险、国家水利、交通工程、电力建设以及公益福利、安全维稳、农村两会等公共财政类支出形成的负债,国家要安排专项资金予以化解。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建设投入,应实行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适当配套;或者调整财政政策,增加地方留成的比例,增强基层可用财力。对于农村特困群体的救助和基层干部后顾之忧的解决,应从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实行国家为主,县乡为辅,农户自筹一部分的投入模式,逐步实现全民享有社会养老保障。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应逐步改变以县为主的投入结构,实行中央、省、市县三级分摊的办法解决。对农资涨价,国家应加大调控力度,出台一系列限价政策,确保国家惠民利民政策真正落实到农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