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时间:2022-09-18 09:31:46

导语:领导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尤其是自201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全省一流教育以来,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改善提升,教育改革稳步推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压力大、欠账多、任务重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推动的结果,是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默默耕耘、辛勤奉献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深深的敬意!

正确分析形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我们既要看到全市教育事业取得的良好成绩,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当前,我市教育的总体状况是“潜力很大、希望很大、差距不小、任务很重”,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一流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尤其是教育发展的科学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资源配置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还有差距,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不足,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和产业项目发展的能力较弱;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教育改革创新面临阻力和困难。二是全市教育整体发展不均衡,区域间、学校间,特别是城乡间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差距更大,打造更多的优质教育,需要继续不懈努力加大投入,在发展中促进均衡、在均衡中实现更好的发展。三是教育发展急需更多的好学校、好校长和好教师。当前,全市的省级示范学校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学校特色和亮点不够鲜明,在全省、全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名校长”、“名教师”还不多,与教育先进地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有的校长责任心不强,对校园、教师、学生等管理比较松散,学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程度不高,校长队伍的能力建设、教师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急需加强。

这些差距是我们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着眼点和出发点,需要认真研究并下力气加以解决。我们所遇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有些是教育问题,有些是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有些是社会问题在教育中的反映。对此,不能孤立地去解决,要把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与其他各个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应起来,协调解决。

二、全力推动教育升级发展

今年是全市加快一流教育创建步伐的关键之年。发展教育是民生之首,我们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不断转变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全面贯彻落实好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市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创建一流教育目标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协调,全力促进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一)深化改革,确保教育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一项创造性的事业,我们要始终抓住改革创新这一动力,坚持以改革深化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创新增强活力、以创新增进内涵,拿出勇气和智慧,更新观念,大胆去试、自觉去改、主动去闯,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针对当前全市教育工作总体形势,不断完善思路、强化措施,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发展、抓未来”的理念,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化改革,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阻力和障碍,构建教育科学发展的制度优势。二是深化完善以绩效工资改革为重点的教育管理机制改革,准确把握政策,严格遵守程序,积极探索实践,认真总结借鉴,拿出切合本地本校实际、稳步推进改革深化的有效方法,促进队伍优化,提升改革成效。三是拓宽工作思路,坚持把经营高效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新增长点,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赢在课堂,减负增效,在反思中致力于有效教学体系的构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大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过去几年,是我市争取项目资金较多、改善办学条件力度较大、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问题较好的一个时期。今年,各地要继续加大对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工作的力度,把工作切实落实到位。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部署和要求,落实好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解决校舍建设、师资优化、教育装备、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尤其要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健全完善各类辅助教室和场馆建设,使学校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等器材的配备达到国家标准,使学校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与教育信息化推进相结合,以一流的投入办好一流的教育。

(三)统筹协调,凝聚教育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各县(市、区)要结合新农村及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推进实际,统筹优化各类教育资源,按照学校布局调整五年规划要求,切实完成好年度任务。大力加强对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要加快构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师补充机制等在内的现代教育体系,切实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分学段落实好教育重点工作,学前教育把重点放到公办园扩增、办学条件改善和普及程度提高上,小学教育放到均衡发展、素质教育开展的广泛度上,初中教育放到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上,高中教育放到办学特色和升学数量质量上,职业教育放到基地建设、实用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上,确保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强化管理,为提高教育质量蓄积能量。一是强化常规管理。把管理作为抓好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进一步明确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措施,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从抓习惯、立规矩、求实效入手,向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层次延伸,向严管理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二是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强化队伍管理,提升整体素质。通过我们的工作努力,使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强烈的“人才强教”意识,切实为教育、为学校、为教师搞好服务。更加重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和学校领导干部培养,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治校理教能力。吸引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建立青年教师的选聘、培育、使用、评价、交流和激励机制,建立“名师”队伍。三是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通过精细化管理打造特色名校。注重管理育人,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夯实学校管理基础,提升教育品位和办学质量。

(五)安全第一,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把学校安全工作摆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全面落实各项举措,确保师生安全。一是完善学校安全工作制度。落实“一把手”责任制,把学校安全工作层层分解到人,不留“死角”。实行学校安全联席会议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定期督促检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二是健全学校安全防范体系。各学校要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提高防范和处置校园安全事故、群体性事件的水平;要在重点部位安装完善监控报警设备,建立健全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三是深入开展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实行政府负总责、牵头部门组织推进、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促进治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各有关部门要联合开展治理专项行动,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网吧、摊点等易发生事端的场所;配备完善学校警务室,充实精干的警务人员和必要的防护器材,加强校园及周边的治安防范,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加强学校食堂及周边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管,不定期开展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四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抓好安全教育,突出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全力确保学生食宿、活动和交通安全。做好食堂、小卖部、宿舍等重点部位的排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各县(市、区)要切实抓好校车的日常管理、安全运营和安全监管,确保校车安全。

三、更好地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以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

(一)加强领导,政府牵头办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强发展的使命感、紧迫感。要坚决克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发展教育作为一种自觉行动,牢固树立一把手抓教育的观念,使教育成为“一把手”工程,真正把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变成执政实践,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多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二)强化职能,形成合力抓教育。教育部门要履行好主管之责,加强对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协调和组织实施。相关部门要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共同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具体措施,抓好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落实。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大力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入学招生行为、教育收费行为、违背师德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学生利益和教育形象的不良风气,确保教育战线文明规范、风清气正。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促教育。各相关部门、各学校及社会各界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强化宣传。要宣传教育发展的亮点和成果、教育先进事迹、各地落实重点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和好经验,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本、师以爱教为荣”的良好局面。重视做好教育热点问题的释疑解惑工作,注重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创建优良环境。

同志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奋发进取,为推进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