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在农业农村暨香菇文化节讲话

时间:2022-05-11 08:36:00

导语:副县长在农业农村暨香菇文化节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副县长在农业农村暨香菇文化节讲话

一、2011年“三农”工作回顾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北承南接”的战略部署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全面完成“6+1”工作任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78元,同比增长13%,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增长速度,全县三农工作呈现出逆势上扬、齐步推进的良好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业进程不断加快。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6万亩,粮食总产5.4万吨。食用菌生产规模1.25亿袋,其中香菇8230万袋,灰树花1660万袋,黑木耳1460万袋;标准化率达75%,实现产值3.5亿元。建成全省首个香菇菌棒专业工厂化生产基地,食用菌品种结构和布局调整更趋合理。获得了中国食用菌协会“全国食用菌产业特殊贡献奖”和“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十强县称号,“香菇”跻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前八强,品牌价值达43.1亿元,名列全国食用菌类品牌首位,黄田获得“中国灰树花之乡”称号,“香菇砍花技艺”列入省“非遗”项目。以省级毛竹现代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广竹腔施肥1万亩,培育高产高效毛竹示范林,新建竹林道路265公里,累计建成竹林道路1300公里,位于全省首位。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竹炭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扩大竹产业的影响力。制定扶持政策,建立蔬菜生产专项资金,深入实施蔬菜产业提升工程;高山蔬菜播种面积3.3万亩,总产4.5万吨,产值1亿元,成为我县继食用菌、毛竹产业之后跻身亿元的农业主导产业。水干果、茶叶、烤烟、畜牧业、稻田养殖业得到有序发展。全县实现来料加工费收入8869万元,加工队伍发展到2.9万人、培养经纪人225名,发展机械加工点7个,加工种类不断增多,加工区域不断扩大,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连续三年获得全市加工考核一等奖。

(二)基础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环境不断改善。大力组织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扎实推进康庄公路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新一轮广播电视和通信“村村通”工程,农村环境面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完成40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和7个污水处理项目,建成1个农村新社区(屏都镇坪洋村)和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屏都镇官山头村)。全县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率7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6%,建成1200户农村户用沼气、8个养殖小区沼气池、4个沼气示范村,全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41%。实施旧村改造21个,复垦宅基地275.5亩,完成危旧房改造4690户,其中批建新房户2349户,组织危旧房修缮2341户,拆除危旧房面积30.9万平方米。102个保留村完成村庄建设规划,97个村制定土地调剂办法,全面兴起农民建房和修缮的高潮。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通过三年建设,共投资1亿元,新建成285个村的饮水工程,解决了14.53万农村居民的安全饮用水问题,超额完成省下达10.26万人口的责任状目标。完成河道整治35.3公里。建成5个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207个行政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创建40个小康体育村,建成3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全县有农民信箱用户17804人,103个行政村建立了网站,创建村级社区服务中心41个。农资经营网络不断完善,累计建成17家放心农资连锁经营店,基本形成覆盖全县、布局合理、运转有效的连锁销售网络。

(三)服务三农力度加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围绕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一是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模式,率先推行“林权IC”卡制度,林权信息化和林权抵押信用证贷款成为全国样板,林权制度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连续三年全市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考核名列第一。全县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02亿元,盘活森林资产15万亩,为农民创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稳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成农民资产评估、信用等级评定、授信额度评定的“三联评”工作。全县新评信用户13024户,取得金融机构授信的农户有12132户,授信总金额2.57亿元。二是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健全省、市、县结对帮扶机制,以222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搭建农民发展平台。结对帮扶单位共落实帮扶资金585万元,资助物资55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23个,带动低收入农户3.7万余人。三是推进农民异地转移。2011年实现下山搬迁1092户4023人,其中高山远山区854户3107人,地质灾害点238户916人;完成整村搬迁2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459户1716人。四是强化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启动农村“两创”人才培训,全县完成培训7561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444个,组织农民转移就业4852人。五是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推进耕地、林地经营权流转。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获得市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45家、示范性合作社7家,辐射带动农户5.7万户。

(四)社会保障力度加大,民生水平不断提高。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始终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工程的重点之一,继续实施低保扩面提标工程、农村合作医疗和政策性住房保险,积极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全县有4090户7849人列入最低生活保障,每月补差不低于100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40元,参合率达95%,农民健康体检率达67%。农村住房政策性保险参保率99.3%,政策性农业保险完成108%。全县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3706人,2011年新参保798人,实现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先保后征”。

(五)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生态品牌不断巩固。完成绿化造林面积11437亩,开展省级公益林示范县创建活动。省级公益林扩面面积63.4万亩,增划后全县重点公益林面积为127.3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0.6%。在百山祖乡、五大堡乡、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建立公益林管理站,提高基层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能力。实施阔叶林发展工程4988亩,提高重点公益林林分质量。创建绿化示范村27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8个、县级18个。

同志们,回顾2011年,“三农”工作成绩斐然,这是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制约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一是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小,农民进入市场的深度和组织化程度不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不强;三是农村贫困面大,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任务仍很艰巨;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大,农民增收难度还很大。因此,我们决不能有丝毫懈怠,务必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二、2012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去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围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深入研究各项政策,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

2012年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及省委“两创”总战略、市委“三市并举”战略、县委“北承南接”发展战略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以深入实施农村“135”工程和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为抓手,以深入推进农村“创三新”、“破三难”为核心,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激发农民创业活力有机结合,与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高效配置、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机结合,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传统农村向现代社区转型、传统农民向现代居民转型,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主要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增幅继续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低收入农户中20%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35%以上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完成农民异地转移2800人;农民转移就业450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400个,其中异地转移农民占60%以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提高3个百分点;落实农村“135”工程,培育中心村8个,转化后进村35个,创建生态文明村50个;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4600户,其中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1870户,继续实施旧村改造21个行政村,新启动旧村改造村20个;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1.8亿元(其中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余额达到36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授信额度7.6亿元;全面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产业培育,着力提高农业效益。围绕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要求,科学规划三大园区,着重培育三大产业,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谋划好三大农业区块。一是东部生态经济农业园。利用我县在全省乃至华东稀缺的6万亩高海拔耕地资源和100多万亩山地资源,发展绿色、天然、生态、高品质的以松花菜、茭白为主的反季节蔬菜,积极培育毛竹、锥栗、吊瓜、小尖椒、田鱼、田螺、娃娃鱼等特色农产品。二是城郊高效设施农业园。针对人口集聚及解决下山搬迁农民生存发展问题,以高效化、设施化生产为特色,引导农民发展近郊菜篮农业,工厂化和设施化农业。三是西部特色现代农业园。针对西部乡镇立地条件优越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毛竹、灰树花、精品水干果等产业,以现代化生产、特色化品种为依托,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产品。并以吸引台资为重点,构建以牛樟芝、茶叶为主的对台农业合作示范园区。

(2)加快三大传统产业提升。全力围绕发展食用菌、毛竹、高山蔬菜的优势,使这三大支柱产业不断焕发活力。

1、加快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我县虽然是食用菌大县,但是食用菌的深层次开发还有待提高,高附加值产品还有待开发,为应对食用菌产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做好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县里提出食用菌转型升级的“123”行动计划,“1”就是食用菌转型10大创新,“23”指的是23项具体任务。今年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方面,农业部门要科学规划,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好良种场、大坑、巾子、石坝、中济等片区推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经贸、工业园区等部门要加强规划,科学选址,力争食用菌加工专业园区开工建设;供销、国资、建设等部门要密切协作,积极争取,力争香菇市场建设项目早日上马;经贸、食用菌管理局等部门要加大“中国食用菌产业基地”的申报力度,制订“香菇”品牌使用办法,整合网络资源,打造“中国食用菌网”,推进公共品牌建设。二是在提升产业技术支撑方面,科技、食用菌管理局等部门要加大力度,切实抓好“省食用菌研究院”和“省食用菌科技创新平台”的申报和筹建工作,积极筹建技术学院食用菌学院,加强新品种的选育,新技术的研发和新产品的开发,推进产业集约发展。三是在挖掘核心文化价值方面,建设、国土、文化、旅游等部门要加快进度,今年重点抓好香菇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和香菇博物馆的迁建工作,制订香菇文化保护与发展规划。举全县之力办好第八届中国香菇文化节暨食用菌美食节。

2、加快毛竹产业提质扩面。围绕打造“北有安吉、南有”的目标,着力推进毛竹产业转型升级。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八大创新”,共23项具体任务;对毛竹一产出台了《竹林培育三级科技示范网络构建与扶持办法》,在西部乡镇重点推行高效经营模式,推广液态生物施肥、竹腔施肥等先进技术,加大笋用林、竹筷、竹模板等专用竹材的定向竹林培育力度,实行集约化经营;在东部乡镇重点营造增加毛竹林面积,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单产效益。构建毛竹三级示范基地。通过构建示范区、示范片、示范点,推进竹林现代化生产。构建毛竹三级示范体系。通过构建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提高竹林经营水平,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构建毛竹三级培训体系。外聘竹类权威专家培训县级技术骨干,县级技术骨干培训农民讲师团成员,农民讲师团成员对竹农进行培训;通过三级培训全面提高我县毛竹专业技术人员的总体素质和竹农的经营管理水平。

3、加快高山蔬菜产业做大做强。要充分依托生态环境第一县的生态优势和东部乡镇高海拔耕地多的资源优势,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生产源头洁净化、生产与加工标准化、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化、产品经营品牌化的要求,加大高山蔬菜准出管理和农产品溯源管理,打造原生态农产品品牌,全面提升我县高山蔬菜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发展高山蔬菜3.5万亩,总产值突破1.2亿元。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扩大经营规模。以规模经营为导向,土地流转向大户、龙头企业集中,鼓励东部乡镇扩大种植整体规模,并积极发展种植大户,提高单户种植规模和效益。二是扶持重点环节。科学安排专项经费,对冷库等基础设施投入、营销队伍建设、品牌宣传等重点环节进行扶持。三是强化技术支撑。以松花菜、高山茭白为主,确定3—4个主导品种,合理轮作,减少土地退化,利用林学院、省农科院合作平台,强化技术支撑。

在推进三大农业园区建设、提升三大主导产业,推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同时也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地方特色”的原则,全面展示推介原生态精品农业,逐步打响“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农产品品牌,扩大全国各大中城市市场份额。鼓励企业参加上海世博会及其他各类农博会、推介会和展示会,大力推广“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营销模式,形成产供销一体化销售网络。二是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流转是一项双赢的工作,通过向大户打工,农民即有租金收入,又有工资性收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着力抓好土地整理后的流转,乡镇从今年申请的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率要达到40%以上。三是加强合作社等现代农业主体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规模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主体,要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和带动能力。继续依托大学、林学院等大专院校,选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企业家进修培训,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技员和经营户。

(二)围绕项目带动,着力突出农村建设。充分把握中央、省、市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以实施农村“135”工程为抓手,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村庄整治以及国土、水利、林业等项目建设力度,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条件。

(1)深入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今年市里下达的危旧房改造任务仍然是4600户,其中新建2300户,修缮2300户,任务非常艰巨,做好该项工作需要整合各类政策,做好六个结合。一是与宅基地复垦相结合,今年旧村改造要求宅基地复垦6亩以上,可以以乡镇为单位自行平衡。二是与农村135工程相结合,与中心村培育、后进村转化、生态文明村创建相结合,重点启动一批中心村和较大村的旧村改造。三是与村庄整治相结合,通过旧房改造与村庄整治,彻底改变村庄面貌。四是与农民异地转移相结合,建设局、新村指挥部等部门要加大力度,抓紧启动县城、中心镇规划新建农民安置小区,让东部更多农民转移出来。五是与改善生态环境、旅游开发相结合,沿路、沿溪、沿景村庄的旧村改造,要改出特色、改出品位,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六是与国家、省、市、县支持新农村建设项目相结合,采取多个路子进、一个盘子拼、一个口子出的办法,整合各类项目资金。

(2)加强中心村培育和村庄整治工程力度。推进农村“135”工程,完成8个中心村培育、35个后进村整顿转化、50个生态文明村创建力度。以实施“千万工程”为契机,按照新一轮村庄整治建设的总体要求,继续抓好农村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项目,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突出建设重点,坚持分类推进村庄整治工作。以中心村培育建设和“三沿”(沿溪、沿路、沿景区)整治改造为重点,因村制宜、统筹安排项目内容,制定项目标准和补助政策,全面提升“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建设水平。

(三)围绕统筹发展,着力促进农民增收。紧扣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低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进一步激活农民创业创新活力。

(1)加大农民异地转移。围绕“移得出、安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继续加大行政拉力,破解观念、土地和资金等要素制约,多渠道促进农民转移、转产、转业增收。以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为主要迁入地,继续推进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实现异地搬迁2800人,其中高山远山2100人,地质灾害隐患点700人,实现整村搬迁达到总数的50%以上。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2)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加快培育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农民转移就业435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1305个。加大农家乐产业培育力度,对农家乐发展重点乡镇、重点村进行统一包装营销。全面落实机关部门的职能扶贫责任,落实结对帮扶举措,2012年单位结对村的资金帮扶原则上不少于1万元。

(3)做大来料加工产业。落实好《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推进来料加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农民异地转移安置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等农村相对薄弱地区为重点,组织实施好农村来料加工。一要拓展业务渠道。充分发挥县政府驻义乌办事处和各地商会的桥梁作用,巩固我县来料加工经纪人原有的供货渠道,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加快将业务向周边地区拓展。二要加强队伍建设。推进经纪人队伍培养和加工队伍培训,加工队伍达3万人,经纪人230人,创建机械加工点2个,培育示范基地5个。三要提升产业层次。加工方式要由纯手工加工逐步向机械加工方向转变,承接业务方式要加快从来料加工向来样来单加工发展。确保今年实现县外来料加工费5000万元。

(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继续加大低保投入,确保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最低补差标准不低于上年水平;确保60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本县户籍城乡老年居民都可享受到每月不低于60元的基础养老金。推进全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85元以上,参合率巩固在90%以上。

(四)围绕改革创新,着力挖掘发展潜力。当前,我县正处于农业发展等生产要素加速在城乡间流动的重要时期,必须准确把握农村改革方向,用系统的思维、统筹的方法,重点抓好盘活农村土地、发展农村金融等工作,为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今年我县林改工作还是要突出“抵押贷款”和“林权IC卡”两大重点。

1、抓好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2012年林权贷款余额要达到1.8亿元,任务很艰巨,必须围绕“盘活”和“变现”主题,花大力气拓宽贷款渠道。一是乡镇扩面。从去年我县放贷情况分析,各乡镇间放贷量存在不平衡,放贷量大的乡镇已有几千万,放贷少的乡镇只有几万元。今年重点是西部乡镇活力再释放,东部乡镇潜力再挖掘,力争齐头并进。二是银行扩面。县里对各家银行也有任务,要求信用联社继续发挥龙头作用,实现林权抵押贷款1.5亿元,农行2000万元,邮政储蓄银行、农发行各1000万元,建行和中行各500万元。三是林种扩面。全面推开林业保险工作,抵押物从毛竹林转向用材林、经济林全面推开,并要大力做好公益林抵押贷款。四是政策扩面。整合省扶贫办、省林业厅等部门扶贫贷款贴息政策,进一步加大贷款贴息力度。利用信用等级评定成果,积极推行直接抵押贷款和小额循环贷款,实现一次评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

2、推进“林权IC卡”建设。去年我县探索出来的林权信息化系统,得到有关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接下来,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完成勘界调查。完成东部地区山林使用权外业勘界及森林资源资产调查评估,在外业勘界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加快内业地形图勾绘,数据整理统计,建立全县森林资源资产信息数据库。二是推进系统有效利用。前期“林权IC卡”建设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接下来,要在完善“林权IC卡”的功能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一卡通”作用,为金融部门发放林权抵押贷款、授信和建立林权抵押信用证贷款制度提供依据,实行“统一评估、一户一卡、随用随贷”制度,逐步实现资源共享,简化林权抵押贷款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发挥其在地籍管理、山林纠纷调处、林业生产管理的作用。

(2)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县里即将下发《关于金融加大支持三农发展力度的指导意见》,接下来,要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组织创新试点,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融资难”问题。一是构建金融服务平台。利用金融资源与金融信息,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资源进行整合,促进农户信用信息、林权信息共享,做好两个平台技术对接,形成一站式服务平台。二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各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优势,切实增强服务三农功能,积极发挥金融推动作用;各乡镇政府也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创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三是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开拓思路,根据农村实际,积极开发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的金融产品,要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农房抵押贷款快车通道,为农民提供便利的融资服务。四是加强政策扶持。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给予年利率3%的贴息;对2万元以下和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涉农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对发放机构财政按基准利率的50%进行贴息;对参与林农林权抵押贷款发放的专业担保公司、农村专业担保合作社等按担保贷款余额的5‰给予风险补偿(试行二年)。

(五)围绕生态建设,着力做好山水文章。生态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是生态的基础,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最现实、最长远、最根本的利益所在,我们要依托现有生态优势,全力巩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基础。

(1)加快生态景观林建设。按照“一带两点”的思路,实现森林景观最大化。一是做好资源管护。全力做好我县127.3万亩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维护好我县的生物多样性。二是提升景观质量。以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着手开展高速及连接线两侧景观林规划与设计工作;以54、55省道为重点,做好曹岭至应岭尾公路通道两侧以杉木林更换为主的景观林改造。三是包装国家级森林公园。突出全县大林区概念,积极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项目。

(2)启动中国珍贵树木博览园建设。做好项目前期规划,联合林学院、亚林所等机构,组建博览园建设机构;收集、选育适宜我县立地条件的珍贵树种,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加快景观河道建设。根据“一溪两岸”规划,加大基础投入,抓好河道管理,提升河道生态功能。在全力做好城东堤防的基础上,开工建设会溪堤防、城东北岸堤防、阁门岭北岸堤防。强化河道管理,推进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加强采砂管理,建立长效的河道管理机制。

(4)构建生态水产体系。一是建立保护区。是生态良好的活指标,建立保护区,将有利扩大我县生态景观知名度。要根据“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经营利用”的原则,积极申报国家级保护区,把基地养殖与自然保护增殖有机结合,提升种群数量。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依托现有自然及人工水域,积极开展有山区特色的水体养殖,重点发展稻田养鱼和高山薄壳田螺养殖。

三、当前几项工作

抓好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对于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各乡镇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做好当前的各项农业农村工作。

(一)高度重视春耕生产。当前正是春耕生产的时节,县政府已下发《关于抓好2012年粮食生产的通知》,农业及各乡镇要加强指导服务,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制止耕地抛荒,确保粮食生产任务层层落实到田块。要动员群众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打好基础。

(二)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汛期已至,各地、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以社会稳定及生态安全为目标,早作准备,抓紧开展汛前安全检查,严格值班制度,加强水情、雨情监测,认真落实好各项防汛预案。特别是要做好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预防、预警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高度重视安全保障。要切实加强森林消防工作,加强森林防火电子监控系统建设,严格落实责任制,坚决避免重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要加大动物免疫、外来生物检疫等工作力度,切实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猪蓝耳病、松材线虫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要加大农产品市场监管理力度,及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信息,使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