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教育签署仪式讲话

时间:2022-05-07 10:46:00

导语:市长在教育签署仪式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长在教育签署仪式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学前教育工作现场推进会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签署仪式,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分析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状况,部署落实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加快实现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同时,也利用这个机会举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签署仪式。前面,我们实地参观了县中心幼儿园、县实验幼儿园,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县政府、区教体局从不同角度就当地学前教育工作发了言,我听了很受启发;刚才,同志代表市教育局作了报告,我都同意。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城乡教育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化、均衡化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对巩固提高“普九”质量,发展各类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我觉得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发展学前教育是国家、省统一部署的一项工作任务。前年,国务院就召开了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推进学前教育工作。去年,省政府出台了《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我省学前教育工作发展目标和任务;市政府也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等教育现代化九大重点工程实施方案,按照抓重点(四省边际职教培训中心、素质教育)、补弱点(学前教育)、攻难点(民办教育)、创亮点(职业教育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所以说,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是上级政府部署的一项工作任务。

(二)发展学前教育是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没有学前教育的高质量普及,就谈不上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更谈不上实现教育现代化。但就当前的教育格局来说,学前教育是我市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一方面,我市学前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全市学前教育阶段学生人数占基础教育学生总数的26.4%,而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仅占基础教育总投入的1.44%;另一方面是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尤其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水平较低,有些地方仍存在上幼儿园难、上幼儿园贵的问题,群众意见很大。可以说,学前教育是我市教育工作中最明显的“短腿”。

(三)发展学前教育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开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期。这不仅是中外教育家历来已久的共识,也是当前全社会的共识。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婴幼儿从出生至5岁,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是获得某种行为习惯、语言、技能、知识的关键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幼稚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岁前培养成功”;“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职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这些至理名言已经被现代科学,特别是被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所证明。我们也有句老话:“3岁看到老”,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四)发展学前教育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第一阶段,直接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我市有8万余名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子女的早期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对办好学前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前教育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新诉求,成为事关千家万户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人口流动带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大幅度增加,学前教育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寄托着几代人的期盼,每一个家庭都希望孩子享有公平的机会,接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因此,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五)发展学前教育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在“两会”召开期间,广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呼声十分强烈,每年都有议案、提案和建议,这也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去年5月份,市人大新一届班子成立后即专门视察学前教育工作,并就如何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视察意见;为贯彻市人大视察意见,6月,我带队到、江山两地进行调研,总结两地发展学前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8月,时任市长尚清同志又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开展学前教育专题调研,就市区公办幼儿园规划建设、学前教育相关政策措施制订等提出明确要求。

二、查找差距,正确把握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形势

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各类教育同部署、同推进。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连续9年将幼儿教育列入县(市、区)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2004、2005年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学前教育工作,出台了《关于明确乡镇政府教育职能加快发展农村教育的若干意见》,推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快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但与其他基础教育相比,学前教育目前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特别是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学前教育体系仍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公办幼儿园和公办身份的教师比例偏低。截止2011年底,全市共有公办幼儿园112所,仅占幼儿园总数的12.6%,而全省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21.4%,丽水市规划“十二五”公办园要达到50%;全市拥有公办身份的幼儿教师554名,仅占幼儿教师总数的9.6%,而全省有公办身份的教师占比为12.4%,丽水为14.5%。公办幼儿园资源严重短缺,导致“入公办园难”问题突出。

二是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不高。一方面,等级幼儿园数量偏少,全市等级幼儿园占比为29.6%,而全省等级幼儿园占比为42.2%,相当数量的幼儿园管理比较粗放,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小学化”和“放养式”的倾向比较严重,入“优质园难”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素养不高,且队伍不稳定,编制、待遇等问题亟待解决,全市5749名幼儿专任教师中,持有教师资格证或上岗证的只有2516名,占比为44%,而全省比例是57.5%,丽水是49.71%;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为2371名,占比为41%,全省比例为54.6%,丽水为58%。

三是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县域之间、城乡之间、园际之间发展不平衡,在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和保教质量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如县学前教育规范化建设和江山市民办学前教育走在全市前列;全市城区等级园的比例为68.3%,农村等级园的比例仅为22.7%;等级幼儿园虽然仅占幼儿园总数29.6%,但拥有教师资格证或上岗证的教师数量占同类教师总数的76.7%。特别是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布局调整、标准化建设等相对滞后,多数农村幼儿园依然存在“一班一师”的现象。

四是学前教育发展体制机制不清晰。适应公共服务要求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建立,财政投入偏低,管理体制、办园体制、投入机制需进一步理顺,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政策尚未健全落实,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群众的反映也十分强烈。

三、抢抓机遇,全力推动我市学前教育加快发展

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把学前教育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九大工程之一,着力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12月,市政府又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三个政策的出台为下步加快幼儿园建设步伐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也为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各地、各部门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各项改革发展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建设,加快完善学前教育布局体系

今年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对照目标任务,查漏补缺、加快进程、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构建起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适龄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一要优化布局结构。各地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按照人口发展预测和人口流动趋势,科学编制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及建设计划,合理配置幼儿教育资源。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居住区开发建设时,要重视居民小区配套托幼机构的建设和管理,建设好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公建配套幼儿园的用地应以教育用地划拨等形式予以安排,配套幼儿园要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在农村,要规划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积极建设等级幼儿园,要把幼儿园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项目,进行统一规划,优先建设。

二要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投入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新增财政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市财政每年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支持市区幼儿园建设、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扶持、困难家庭子女入园减免补助和幼儿教师培训等。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乡镇(街道)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学前教育经费,力争逐年增长。

三要鼓励社会办园。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在教师资格认定、培训、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等方面,享有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同等待遇。

(二)抓质量,着力提高学前教育保教水平

发展学前教育要坚持质量第一,防止单纯追求规模,一哄而上,忽视内涵建设的倾向,使广大适龄儿童都能真正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一是把好入口关。举办幼儿园必须经教育部门审批,取得办园许可证,并根据办园性质分别由机构编制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对拒绝申办相关手续或不符合基本办园标准又不及时整改擅自招生的,要依法予以处理,责令停办。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等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根据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教育部门每年对各等级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和保教质量进行抽查和督导,并将督查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的现有幼儿园,要严格按照幼儿园办学的规范要求进行整治改造,仍无法达到办园标准要求的予以取缔。

二是把好质量关。各类幼儿园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指导纲要》,积极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大力实施适合幼儿的素质教育,保护和培育孩子的创造性、求知欲,寓教于生活、游戏中,防止幼教小教化、放任化倾向。加强学前教育的保教研究和科学研究,开展对学前教育的督导,建立健全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努力使孩子通过接受学前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公办幼儿园要发挥示范和骨干作用,帮助民办幼儿园特别是薄弱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把好安全关。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问题,教育、公安、交通、消防、卫生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加强全覆盖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强化幼儿师生安全防范意识、防护能力的培养,健全法制完善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要加强对幼儿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抓师资,强化学前教育人才支撑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适应我市学前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队伍,是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保障。

一要扩大总量。要根据公办幼儿园办园规模,按照有关标准核定教师编制,适当增加公办幼儿园教师数量,以有效满足保育教育的需要。民办幼儿园也要按标准配足教职工,确保公办园和民办园协调发展。

二要加强培训培养。要健全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统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将幼儿园教师在职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教育范畴,有计划、分层次对幼儿园教师实施培训;鼓励幼儿园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取得高一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历,使幼儿教师中大部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要建立政策导向机制,吸引优秀毕业生从事学前教育事业。要加强名园长、名教师、省特级教师的培养,开展骨干教师等评选工作,推动教师素质整体提升。

三要完善管理。建立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和注册登记管理制度,依据《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对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或上岗证的教师,要限期取得任职资格。同时要加强幼儿园教师注册登记工作,为其业务培训、专业发展、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优评先、落实“五险一金”以及有序流动等提供制度保障。

(四)抓责任,进一步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要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地位,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

一是地方负责。县级政府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统筹管理和扶持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每个乡镇都要办好一所中心幼儿园,这不仅可以为农村孩子提供相对优质的学前教育,更重要的是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建立农村幼教管理指导网络,规范和带动当地农村学前教育工作,使农村学前教育步入健康、有序、安全的发展轨道。

二是部门协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学前教育的职责,并整合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管理。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改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规划、住建、国土部门要落实城镇居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社保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

四、加强组织领导,把学前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我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已经明确,下一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真正把学前教育作为自己职责范畴,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前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根据实际和工作重点,建立必要的考核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落实。同时,要建立政府主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着力解决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各级宣传、教育部门和广大新闻媒体,要切实加大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近期要重点宣传解读我市新出台的学前教育三个文件,突出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各地推进学前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做法经验、优秀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长的先进事迹,增强全社会尊重幼儿教师、维护幼儿教师权益的意识。要通过舆论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营造有利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的社会环境。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近年来,不少县(市、区)已出台了学前教育相关政策举措,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积极研究制定或完善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充分利用财政补助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在体现普惠性的同时,加大对农村和民办幼儿园的倾斜支持力度,推动各类幼儿园的共同发展。要着眼于长远,在当地中小学教师编制内,统筹安排增加幼儿园的教师编制。要不断完善收费管理制度,公办幼儿园实行政府定价,公有民办幼儿园实行政府指导价,民办幼儿园可自行提出收费标准,报价格主管部门备案后执行。

五、认真落实责任书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如期实现

去年7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11月,省教育厅与全省11个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要求到2012年底,我市全部县(市、区)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并通过省政府认定。为落实上级有关精神,今天市政府也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这是我市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满足人民教育诉求的客观要求。“十一五”期间,各县(市、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作了很多的创新和努力,在全省率先组织实施了农村学校“四改工程”、“一校两区,名校托管”、“义务教育区域发展共同体”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对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全市义务教育发展仍然不够均衡。除区域教育水平差距仍比较大外,城乡之间在教育软件建设,尤其是教师配备上,差异仍比较明显;在不少地方,城镇学校间办学水平差异也很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和残疾青少年教育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均衡是维护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任重而道远。要拿出魄力、拿出勇气、拿出行动,提振精神,改革创新,克难攻坚,不断推动义务教育朝着均衡化方向发展,与全省同步实现目标。希望各县(市、区)政府进行深入研究,逐条落实责任书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如期实现。

六、加强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确保一方平安

学生接送车的安全管理是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中小学、幼儿园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虽然近年我市学生接送车工作总体平稳、安全、有序,但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如部分学生接送车车况较差、标识不全;运力不足造成超载、并车、乘坐黑车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和台账不规范、不健全;学校、学生和家长的交通意识不强;驾驶员责任心不强等等。去年11月市政府已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幼儿)接送车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衢政办发〔2011〕129号),近日还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地学生接送车安全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源头遏制、过程监管”的方针,各司职责,齐抓共管,切实做好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推动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这里我再提几点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学生接送车管理工作的领导,由政府牵头定期召开公安、交通、教育、安监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逐片、逐校研究解决学生接送车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要深入研究国务院《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有关条文,按照省委赵洪祝书记“校车安全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做好贯彻实施的前期准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配合家长选择、设计学生上下学的交通路线和交通方式,尽早提出加强改进学生接送工作的思路和举措。同时,要按照教育部和省政府领导提出要妥善处理中小学布局调整与就近入学的关系,坚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并举的要求,认真审视因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撤并过快带来的新的“上学难”问题,合理设置布局学校幼儿园资源,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时长,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二要落实经费保障。各地要根据实际,落实学生接送车专项经费补助。对营运企业购买标准的学生接送车、对参与学生接送车运营的乡间中巴车应实行财政补助。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与学生接送车线路密切相关的道路建设资金,应优先予以安排。使符合标准的公路能通到每所学校,使乡间中巴车延伸到学校,把学生就安送回家中。同时,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学校门口道路交通标识标线的设置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公交停车位置,希望这块经费各地要舍得投入,相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推动学生接送车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督促落实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对参与学生接送车营运的乡间中巴车和营运企业的检查指导。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幼儿园业主和学生乘车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各类学校校长、幼儿园业主应该严格核查学校用于接送学生的自备车辆或租用车辆的安全性能及接送车驾驶员的驾驶资格。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对学生接送车车辆安全技术状况和驾驶员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学生接送车车辆性能的检测与驾驶员资格核查。对学生接送车辆实施交通安全重点监管,加大对“非法接送车”、“黑车”的打击、整治力度。要根据学生接送车行驶时间的特殊性,加强巡查管理,确保周末学生接送上车地点、上车时间相对固定。交通部门要认真做好对专业道路客运企业接送车辆的监督管理,根据各地、各片区学生上下学实际科学调度车辆,为农村学生往返家校提供安全、方便的交通工具,并加强对违规接送车的管理整治工作。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参与解决学生接送车问题的协调工作,督促检查相关职能部门履行学生接送车安全管理职责的落实情况。

同志们,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是市委、市政府顺应民心民意作出的重要决策,是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重点。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尽职责,也是教育发展目标所在。加强接送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容不得半点松懈和麻痹。让我们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作风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开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2015年与全省同步基本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