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名校教育动员会讲话

时间:2022-04-02 02:48:00

导语:书记在名校教育动员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书记在名校教育动员会讲话

同志们:

第一,为什么要实施“三名”工程

在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报告中,我提出了“三名”工程这个概念,即:“名师、名校、名校长”工程。随后,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作为全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专项推进组,由东成主任挂帅,大梅县长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协力推进。在我的记忆里,把教育的“三名”工程作为全县的重点工作来推进,这还是第一次;把培养名师、名校、名校长工作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统领,提上日程,摆上位置,反复研究,专题推进,这还是第一次。这一切都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是高度重视的,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高度负责的。之所以提出要实施“三名”工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从现实看,审视我县的教育现状,我们有紧迫感。我县的教育现状,不仅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而且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不适应。可以说,经过县委、县政府几届班子的不懈努力,我县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变化显著,发展优势日益突出,社会建设更加和谐,发展形势越来越好,令人鼓舞,令人振奋。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没有一支过得硬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就很难打造一所好学校,就很难形成我县教育的凝聚力和公信力。当前,我县教育的优质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其根本在于我们的名师名校不足。一所学校盖得再漂亮,设备再先进,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只能是一个空壳。要成为一所名校,不是看校舍有多漂亮,而是看名师有多少,教育质量有多高。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品牌效应,教育也不例外。要提升品质,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就必须强力打造教育的品牌。所有这些,都促使我们痛下决心,全力塑造教育形象,使之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相协调、相一致。

其二,从横向看,放眼外部发展势头,我们有危机感。必须承认,我们无论是管理水平、师资水平,还是教育教学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强县、大县市比都有较大的差距。我想,在座的教育界的专家、教师,你们心里都明白,我们的生源怎么样,向上级院校输送了多少人才?在全省、全市排名如何?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我们只看到自己的小天地,总是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我们的教育就不会有希望,不但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自身也将走向死胡同。因此,我们必须痛下决心,以“越越自我、争创一流”的精神,虚心学习,奋力赶超,跟上时展的脉膊。

其三,从长远看,着眼未来,我们有使命感。教育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和民生建设的首位。建设经济强县,首先要建设教育强县。总理强调:“今后衡量一个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大小,不是光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辖区内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经济建设与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要领会“富不抓教育富不会长久,穷不抓教育穷不能断根”的道理,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三名”工程这个着眼当前、造福长远的民心工程。几年来,县政府对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提高和改善,教师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和改善。近三年来,全县共分配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166人,仅第一中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新增派师范类大学本科毕业生15人,使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仅此一项,年增加财政钢性支出200万元。这只是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因此,实施“三名”工程是县委、县政府站在时代的高度,建设、发展,科学谋划、务实创新的思想结晶,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它的根本目标是创造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第二,什么是“三名”工程

什么样的人才是名师、名校长?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名校?如果从感性理解,符合《方案》中确定的若干评选条件就是名师、名校、名校长,就可以得到这个荣誉称号和相关的经济待遇。但如果用理性的思维去认知名师、名校、名校长,就不那么简单了。“大学大师也,名校名师也。”没有名师,就不会有名校。

所谓“名师”,顾名思义就是出名的教师,即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并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教师,相对校内来说就是拔尖教师。他们必须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教艺精湛、技能过硬,具有敬业奉献精神。我们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打造了一支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但根据目前教育发展的形势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师资不平衡、水平相对不高、拔尖人才不突出等问题,要按照“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的标准,营造人才成长的有利环境,鼓励名教师脱颖而出。

所谓名校,就是必须有着优良的教育传统、先进的办学理念、突出的管理人才、一流的教师队伍,培养出优秀的栋梁之才,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有鲜明的教育特色,良好的社会声誉,令人敬仰、令人向往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才能称之为名校。当然,所谓“名校”也是相对而言,在我们,自然不能和哈三中、师大附中顶级名校相比,但在区域条件相似的一些地区,我们就必须不甘人后,否则就不符合“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精神。

所谓名校长,就是精通教育、治校有方、富有高度事业心和强烈责任感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人才。名校长必须充分发挥其引领带动作用,带出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一流的社会人才,有着较高的社会声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名校长。

我在这里提醒大家,让大家清楚什么是“三名”工程,一个根本目的,就是要大家踏踏实实地把这件事做好,要来实的,不要来虚的。不要以为这是“刮风”、“搞运动”、“摆花架子”。名师、名校、名校长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事实的推敲、社会的广泛认可,要不图虚名,唯图实效。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是最大的认可。孔子当年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没人给孔子发证书,也没有人给他评职称,但谁也不能否认,孔子就是名师、名校长,他所办的学校就是名校。

第三,怎样抓好“三名”工程

“三名”工程是一件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备受全县人民关注。我们要不辜负广大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期望,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扎实工作,抓出成效。

一是要把“三名”工程当做教育的知名品牌去精心打造。建设“三名”工程,就是要精心打造教育的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教育的内在品质。优质的教育品牌不仅能帮助社会了解学校,而且还能在学校内部培养一种使命感,给整个学校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强大的动力。因此,我们要精心打造“三名”工程,精心磨砺教育品牌,有效地经营教育品牌。学校无小事,教育重细节。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必须能干会说,必须善于总结和宣传,做好品牌管理。教育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我们不能浪费这些宝贵的资源,必须努力形成品牌效应。

二是要充分发挥名师、名校、名校长的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只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走向名校才有保障,只有名校长的引领,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能为现代化教育品牌学校的打造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要通过几年的努力,造就更多的名师、名校长、名学校,树立一大批先进典型,使广大校长和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工作氛围。要积极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出台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加大名校长、名教师的培养力度。包括进一步完善校长职级制,完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教师收入分配方案,加强师资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提高培训的效果等。创造条件,分期分批把一些优秀校长、老师送到外地进修学习,让他们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要充分发挥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示范性、实验性作用,提高质量,丰富内涵,扩大规模,引领全县教育发展。大力发挥现有名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凭借优质师资、先进办学理念的辐射,帮助和带动一批相对薄弱学校向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整体提升各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

三是要加强教育机关和中小学干部队伍建设。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打造“三名”工程才能顺利进行。要实现“三名”工程目标,必须加强教育机关队伍和中小学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机关的行政效能建设,提高教育管理者服务教育的水平,坚决对机关和中小学干部中不适应者进行调整。加速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措施,特别要加强对占教师大多数的青年教师的培养。生活上多关心、政治上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以“培养名教师,树立名校长,打造名学校”为重点,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充分激发教师潜能,创造骨干教师梯队,为实现“科教兴县”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是要加强领导,团结协作,确保“三名”工程顺利推进。各级领导都要亲自部署,靠前指挥,真正把“三名”工程纳入日程,摆上位置。“三名”工程是全社会的事业,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没有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成效的。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和共同责任。因此,各部门都要树立全局观念,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努力形成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合力。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为教育事业发展在经费上予以重点保证;教育、人事、财政部门要尽力解除广大教师的后顾之忧,为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多做贡献;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尊师重教的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政法部门要与教育、文化、广电等部门紧密配合,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和打击干扰学校秩序和侵害教师合法权益的事件,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依法保障教育事业顺利发展。其他部门也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能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步伐提供支持和服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教育备受关注、教师受人尊重、教育事业人人关心的良好氛围,全力推进“三名”工程,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智力保证。

同志们,实施“三名”工程为教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也为教育事业发展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按照县十三届四次全会的战略部署,乘势而上,千方百计把教育教学质量搞上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为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