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地域文化发展会发言
时间:2022-03-23 11:03:00
导语:领导在地域文化发展会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业进入了发展转型期和重要战略提升期,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提升特色文化品位,是旅游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就宜君而言,虽然旅游产业起步较晚,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自然、绿色、休闲、避暑”的特色,围绕建设“中国避暑城”,重现昔日唐王朝宫廷“后花园”盛景这一目标,打造旅游景点,优化发展环境,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积极开办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旅游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宜君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但是,同省内和周边旅游产业发展好的地方相比,宜君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产业的发展还仍然处在比较低的水平,旅游业占全县经济比重较小,带动能力弱,远未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宜君地域文化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结合程度不深,特色文化没有很好地融合到旅游中,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的效果没有发挥出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精神,要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在此背景下,宜君旅游文化产业如何定位、如何做大做强,成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做大旅游文化产业是推动宜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从自身条件来看,宜君属传统的农业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苹果、核桃、蔬菜和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努力打造苹果、核桃、畜牧、蔬菜等产业板块,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同时积极依托农业办工业,走农工贸一体化、工业园区化路子,发展涉农加工和新能源加工,工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第三产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全县三次产业比为32.8:41.1:26.1。但在整体上,经济总量增长缓慢,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5.4%,发展第三产业成为县域经济最为可能的增长点。而旅游文化业由于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是第三产业中最有潜力的部分,并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部分,因而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成为我们的现实选择。
(二)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需要。从农业发展角度来讲。一方面,由于受传统农耕文化影响,群众对特色产业管理粗放,对于发展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引导和转化。另一方面,近年来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严重影响了农民持续增收。2010年,受倒春寒的影响,核桃绝收,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少收入近2000元。而传统服务业由于受人口规模、物流发展水平等制约,增收空间不大。旅游文化业由于在第三产业中属关联度最大的新兴产业,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很大的带动作用,也有很大的潜力挖掘,必然成为宜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选择。
(三)拓展宜君发展空间的需要。其一,在地缘上,宜
君是全市五个区县中唯一远离市区的县,受气候、地形地貌、资源缺乏、生态环境约束等多方面影响,在发展思路和方向上与市区存在差异,与全市在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等工作部署上不能同步进行,可谓“四区为城我为乡”,市区对宜君民生工程的布局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其二,相比五个区县的发展总量,宜君最小,对全市的经济贡献最少。在工业发展缓慢、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弱的条件下,宜君如不能实现跨越发展,会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独辟蹊径,而以旅游文化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兼具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双重属性,是现代服务业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不仅可以增加季节性流动人口数量和消费,拉动诸多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还可以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并能催生出许多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不断拓宽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培育和带动出一大批新兴市场,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所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成为宜君拓宽发展空间、避免被边缘化的重要途径。
二、找准定位发挥特色是宜君做大旅游文化产业的关键
近年来,宜君全力打造“中国避暑城”品牌,突出“自然、绿色、休闲、避暑”特色,深入挖掘文化底蕴,积极发展生态观光、休闲避暑、民俗风情三大旅游产业,不断加强重点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和服务游乐设施建设,坚持每年举办“中国避暑城文化旅游节”,现已基本形成“一湖(福地湖)、三园(太安森林公园、南山公园、龟山生态园)、一山(云梦山)”的发展格局,被全市168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为旅游目的地之一,我县旅游业的知名度有了较大提升。但景点多而杂、小而单、浮而浅,有说头、没看头、少玩头是宜君景区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各景点资源挖掘不深入,文化内涵浅,观赏程度不高;娱乐活动少,参与性不强,游客逗留的时间短;景区管理、服务质量与旅游业的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宾馆、购物、娱乐等旅游供给能力较低,远远达不到需求;旅游产品、纪念品销售品种少,无层次,还没有拓展到大众游客层面。由此形成了游客少,旅游市场疲软,对第三产业带动力不强。陷入第三产业欠发达,进而旅游市场不景气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裹足不前”的被动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思路是找准旅游开发定位、市场定位,寻找突破口,打破被动局面。解决好我们靠什么吸引游客、游客为什么要来宜君,旅游第一市场是哪些?第二市场是哪些?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有的方矢,突破发展,逐步推开,进而做大。
(一)从旅游目的地入手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中国国内旅游抽样条产资料》显示,休闲观光﹨游览度假占全部9种目的的46.9%,说明以休闲观光﹨游览度假为主要旅游目的的旅游者占主导地位。宜君生态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46.4%,植被覆盖率91.8%,是秦岭以北最大的一块绿洲,被誉为“西安的一叶肺”,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文明卫生县城等荣誉。对于生活在繁华、紧张、喧嚣的现代都市人们来说,满目苍翠,碧绿生辉,一种置身于青山绿水,漫步于山间小径,感受天然氧吧、回归自然的感觉是都市人所向往的。同时,避暑特征鲜明,在炎热的夏季,这里有绿荫遮顶、凉风拂面、云山雾海,有“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宁静、幽远,全县年平均气温9.3℃,夏季平均气温19℃,独以凉爽备受省内外游客青睐。为宜君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不可或多的自然资源。
(二)从旅游市场的培育上抓旅游文化产业。随着关天经济区的发展,涵盖六市一区近3千万人将会逐步走向小康,加之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陕北跨越发展战略的实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精神享受、探究另类文化、阅览异地风情、感受大好河山等方面的需求将会创造强大的客源市场。宜君周边东有白水的仓颉造字、北有黄帝陵、南有避暑胜地玉华宫,这些都能够辐射带动客源流入。2009年,全县接待入境游客总数突破16.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406.54万元。在游客当中,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来宜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以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商务避暑为主游客占据主导地位,份额占到48%。宜君要巩固这一客源市场,努力用3-5年的时间努力把旅游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有计划地“滚雪球式”发展,逐步扩大范围。
(三)从文化与旅游紧密度上推动旅游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宜君自古就有“负北塞,阻环庆”,南下故都长安之称,地当要冲,多雄关险隘,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公元前2600年,宜君与北临黄陵县同为人文初祖轩辕氏活动区域的桥国,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黄帝的正妃嫘祖曾在宜君教民养蚕织布、推广稼穑、发明桑椹造酒等,完全可以借助于白水的仓颉造字、黄陵祭祖和嫘祖的古文明文化构成大的黄帝文化圈,利用人们寻根华夏情结,吸引游人探究、纪念、传承古文明。宜君县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仰绍文化遗址,有彭祖故里、哭泉姜女泉、北魏石窟、云梦山道教胜地等名胜古迹,太安森林公园、福地湖被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县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308件。宜君民间剪纸、农民画构思精巧,做工精美,有“艺苑奇葩”和“中国的毕加索”的美誉,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绘画画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宜君剪纸被省旅游局推介为全省旅游纪念品。历史文化的积淀造就了其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宜君民风朴实,民情淳厚,长期的劳作过程中人们创造了乡间村野文化,民谚、顺口溜、秧歌脍炙人口。因此,宜君完全有条件靠挖掘提升深厚的历史文化,准确把握旅游发展的方向,抓住旅游的看点,提高旅游发展水平。
基于此,要立足于独特的生态、气候、文化特征,以嫘祖文化为依托,以、西安、咸阳、宝鸡、延安为游客圈,重点突破,唱响“黄陵祭祖、宜君避暑”旅游宣传主题,打响“中国避暑城”品牌,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游览度假游,加强宣传推介,提高知名度,在大的黄帝文化圈中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休闲避暑。
三、挖掘特色文化,用地域文化推动宜君旅游产业大发展
(一)以文化创意提升旅游价值。地域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发展旅游业依赖于地域文化。而要体现宜君地方文化特色,就需要把握宜君本土文化的内核和特质所在,以现代形式、大众方式来诠释和表达,打造宜君特色旅游文化品牌,营造地方文化氛围,找到旅游的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的最佳结合点,目前,要在已编制完成了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做好景区详规的研究编制工作,要体现出宜君的文化内涵,有文化创意。要围绕黄帝文化和道教文化深入挖掘嫘祖和鬼谷子传说,在县城开发建设中,充分体现嫘祖文化元素;在云梦山景区建设中体现鬼谷子故事,以发挥文化的持久魅力,将适合旅游业开发的文化资源直接转化为具有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产品。一方面要搜集整理民间传说,从多层面挖掘,形成反映其人其事的一整套故事传说,满足游人猎奇心理;另一方面要提炼丰富,把嫘祖养蚕织布、推广稼穑、发明桑椹造酒以及鬼谷子在云梦山传道授业、发展军事理论等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用生动的文化产品提升景区建设水平。同时,要加大文化创意。创作反映嫘祖、鬼谷子等名人和民俗文化的文艺演出和歌曲,偿试类似桂林的“印象刘三姐”、河南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实景演出,还可以修建抽丝、织布、酿酒等手工作坊和设立模拟古代军事战场,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以本土文化创意提升宜君旅游价值。
(二)加快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必会产生很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要改变撒胡椒面式的投入导致景点散而小,形不成核心的局面。在深入挖掘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将文化与景区发展融合互动,加快核心景区建设,带动其它景区发展,形成合理配置的格局。当前,宜君旅游景区建设要抓住以避暑文化为主的县城旅游建设、以鬼谷子道教文化为核心的云梦山景区建设和以山水休闲文化为主的福地湖建设,全力以赴打造“两山一湖”核心景区。县城建设要充分发挥山城特色,遵照“山林为本、文化为媒”的思路,将黄帝文化与避暑文化共同融入其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好县城,拉大框架,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整治环境,提升品位,建设园林生态旅游县城。云梦山景区建设要打响道教胜地品牌,突现道教文化魅力,深入挖掘鬼谷子故事,保护和恢复原有遗址,设立古代军事文化实景和道教布道场,精心打造西北第一个融道教与军事文化为一体的景区。福地湖景区要抓住山水特色做足文章,挖掘驰名省内外的北魏佛道石龛石窟的文化价值,打造具有佛道文化、休闲垂钓、旅游观光三大功能于一体的省级AAA级风景名胜区。只有通过打造核心景区,才能使宜君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三)抓好特色文化和旅游品牌的宣传促销。宜君自北魏建县制以来,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仰韶文化遗址、北魏石窟以及孟姜女、鬼谷子传说等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处,宜君的剪纸和农民画久负盛名,这些历史文化已经成为宜君的一种宝贵资源,成为重要的资本形式和经营对象,开发的价值日益显现。要树立科学辩证的发展观和抓文化建设也是抓经济、抓发展的观念,牢牢把握文化具有参与性和能动性的特点,立足于宜君历史文化资源,把加快特色文化的发展放在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位置,挖掘潜力,深度开发,变文化资源为经济资源,从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中寻求新突破,把特色文化产业上升到接替产业甚至支柱产业的地位,为实现宜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动力。
旅游是典型的形象产业,只有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创新宣传营销方式,把自己的旅游产品推出去,把自己的特色优势介绍出去,才能增强游客对景区景点的熟悉了解,诱发游客的兴趣和消费需求。要认真学习外地经验,积极开展旅游促销宣传活动,在县内外新闻媒体上设置一个旅游栏目、制作一套光盘、印制一本画册、出版一本书籍、坚持办好一个节会、设立一批广告、设立一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向外推介一批歌颂宜君的歌曲。定期开展歌手唱宜君、画家画宜君、作家写宜君和摄影家拍宜君活动,编辑出版系列文化旅游丛书和光碟,在西安等大城市举办宜君风景画展,编排推出大型地方特色文化旅游演唱会,传唱民歌,打造欢乐城乡,着力提升旅游文化内涵。要立足周边城市,实施对点营销,定期组织高校师生、机关干部、企业职工、社区群众游宜君和游客品宜君农家乐等促销活动。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宜君、关注宜君、走进宜君,提高宜君旅游文化品牌的吸引力和美誉度。
(四)积极实施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创新。按照“积极参与、平等协商、共同开发、互利互惠”原则,走区域合作联动发展的路子。积极与周边城市洽谈衔接,以黄帝文化为纽带,努力构建区域旅游圈,在文化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把各地景点放在整个区域旅游的大格局中去统筹考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辉映,相互衬托,借助大旅游、大景区、逐步带热带活小旅游、小景区,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五)创新机制,凝聚合力,营造发展文化旅游的良好氛围。坚持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部门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将原分属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管理的景区统一纳入一个机构管理之中,形成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运作,整合各种行政管理资源,实现资本与资源的最佳结合。强化旅游发展绩效考核。建立旅游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把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分解到相关乡镇、部门进行考核,各行各业围绕旅游聚合力,齐心打造旅游产业。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群众的文化旅游服务意识,形成“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良好氛围,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实现更大发展。
- 上一篇:森林保护管理通知
- 下一篇:广播电视局作风建设年活动方案
精品范文
10领导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