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校友代表联谊会领导讲话
时间:2022-02-01 04:01:00
导语:学院校友代表联谊会领导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这个冬暖如春、金菊吐艳的美好日子里,我们迎来了酝酿已久的校友代表联谊会。在此,我代表学院党委、行政和全体师生对各位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各位校友回家看看!同时,对各位多年来对母校魂牵梦绕的深情、鼎力相助的支持以及建功立业为母校增光添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对各位为建设和谐社会所作的贡献和取得的成绩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抚今追昔,历史见证了莘莘学子的青春脚步和母校的辉煌历程。
1965年5月专员公署批准创建卫校,1973年创建农校,1975年创建农业机械化学校,1978年创建职工高等专科学校,1984年创建机电学校。这几所学校历经几十年的跋涉、求索与提炼,各树一帜,各具特色,各展风流,专业涵盖了农、工、医、贸、文等领域,为我市及三湘四水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大批学生成为社会栋梁。后来,随着国家教育布局的调整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家怀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美好愿望于年月实行多校合并,成立职业技术学院。从此,一艘高职教育航母在浩浩洞庭正式起航,破浪前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筚路蓝缕、上下求索和会师蜕变,终于形成了大融合、大涅槃、大创业、大发展、大变迁的职业教育大合唱。学院办学规模从合并时的5000多人发展到现在拥有在校学生14000余人,今年招收新生4980人,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学员将达到8000人。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大家共同的母校、共同的家园!一样的泪、一样的痛,我们永留心中,手牵着手不分你和我,一起开拓未来的梦。为了共同的目标与追求,我们几所学校博采众长,凝成了共同的血脉,形成了共同的校园文化,打造了共同的品牌特色,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包括精气神,几所学校都深深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显现出愈来愈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学院整体搬迁至郭镇马鞍山新校区,同年11月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年成功立项为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短短几年,学院实现了三大跨越,先后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20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话学友情谊,共商母校发展大计,确实难能可贵,值得纪念。学院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坎坷,过去的发展凝聚了大家的力量,未来的发展还需要大家继续鼎力支持。下面,我就学院的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汇报。
一、坚持艰苦奋斗,不断加大投入,母校已经成为一所规划大气、设施不断完善的秀美学院。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学院历届领导班子和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尤其是通过新校园建设,目前学院占地1471亩,建筑总面积33.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4.96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8200万元)。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建设类型多样”的建设模式,以“五园一院”建设为主体,投入1.5亿元完成了“现代制造技术创业园”、“老年护理创业园”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128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了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医护类、商贸类等实训室96个。学院先后新建了国际标准化田径场、共有650套教师公寓的滨水新村,现在基本完成了体育馆、社会培训楼和校园新院区600多套教工宿舍等项目的方案设计和筹建准备工作,可望在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
二、坚持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创新,母校已经成为一所理念比较先进、思路日趋明晰的示范学院。学院确立了“立德践行、经世致用、忧乐天下、求索创新”的办学理念和“学以致用”的校训,创新了“政府主导、行业参与、企业融入、学校联动”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和“校企一体、医教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生物医药、电磁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石油化工、港口物流等高新技术和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对接五大产业、打造五大创业园区、建设五大专业集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五一提高”发展思路。学院通过引资入校、引企入园,与企业合资组建了湖南鑫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国泰阳光老年服务有限公司等股份制企业;重点抓附属医院的合作办医,与北京爱康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合作办医协议正在付诸实施,医院发展势头良好;分别与广州凌凯公司、武汉美斯坦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汽车检测与维修、软件技术等专业;与益丰大药房、赛隆药业有限公司、正大有限公司、青岛怡情楼海鲜巨无霸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在药学、畜牧兽医、旅游酒店管理等12个专业开办了“益丰班”、“赛隆班”、“正大班”、“青岛班”等订单培养班。逐步形成了“校中园、园中厂、厂中班”的办学格局,创新了“股份制”、“托管制”、“联盟制”等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开创了校企一体办产业、校企一体建专业、校企一体谋事业、校企一体育人才的崭新局面。
三、坚持就业导向,优化专业结构,母校已经成为一所个性比较鲜明、品牌比较突出的特色学院。围绕市现代工业大市、现代物流旺市、现代旅游热市、现代农业强市、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和湖南经济新增长极的“五市一极”经济发展战略和“民本”发展理念,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学院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学院做强医卫类专业、做特化工类专业、做大制造类专业、做优商贸类专业、做精信息艺术类专业、做活农林类专业,形成了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格局。专业系部由原来的12个调整为9个,专业总数从35个调整为30个,确定了医药卫生和电子信息2个重点专业建设大类、护理和药学2个省级精品专业、护理和畜牧兽医2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护理学院在全省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护理专业技能抽查牵头单位,老年护理专业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护理学院学生从合并时的1700多人发展到了现在的近6000人。2005年、年护理学院学生两度组队参加全国护士风采大赛,均囊括大赛团体和个人第一名,一时名动京城。
四、坚持教师为本,建设优秀团队,母校已经成为一所师资过硬、结构不断优化的实力学院。学院创新“双方联动、双岗交替、双向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着力打造“双师素质、双师结构、双向兼职”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规章制度、师德师风、机关素质和校园文化四项工程建设,实施教师素质提升、专业带头人与名师培养以及教师下企业兼职和挂职培养计划,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教学生产研发能力兼备的教学团队。目前,655名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86名,兼职教师167人,教授、主任医师34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34名,硕士、博士124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湖南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9人,先后有多名教师被评为全省先进工作者。学院是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承担了国家、省市级课题113项(其中,湖南省教学名师张建教授主持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发研究》)、横向项目课题2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1项,技术转让3项;出版专著15部,主编、参编教材230余种,在国际期刊和省级以上期刊1903篇。
五、坚持从严治校,突出技能培养,母校已经成为一所校风优良、就业工作处于全省前列的先进学院。坚持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着力点,按照“就业导向、能力本位、需求目标”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了以地方产业为依托、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载体的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实行“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建立了“全面、全程、全员”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严格学生管理,严肃考风考纪,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期间,培养毕业生15000多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十名。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参考率达到100%,获证率达到93%以上。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竞赛”、“全国第二届大学生广告设计艺术大赛”、“湖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等省级以上比赛中荣获一等奖24个、二等奖49个、三等奖67个,其中“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竞赛”我院勇夺湖南赛区高职专业第一名、全国一等奖。
六、坚持服务宗旨,提高辐射能力,母校已经成为一所声誉良好、有所作为的技能学院。面向企业、社区、农村和职业院校,牵头组建了职业教育集团和电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物流3个产学研战略联盟,建立了洞庭湖区特色中药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成立了高职教育研究所、市生物医药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建设了高技能人才、创业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和中职骨干教师等区域性培训基地,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形成了引领产业和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服务能力。依托产学研联盟校企合作平台、五园一院生产性实训平台和理实一体化工作室、专业协会与社团实践等平台,为社会开展各级各类培训3万余人次。湖南省教学名师李锋副教授等与企业合作研发的“数字式停电保磁装置”、“智能型金属探测器”等产品获得国家专利,推进了企业技术创新;湖南省教学名师王红教授培育的板栗、柑桔等9个优良品种,在40多个乡镇推广,种植面积达30000多亩。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职业教育的要求、招生形势的严峻和生源格局的变化,使我们面临着生存、发展和管理的挑战;二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省、市“四化两型”和“五市一极”建设的推进,考验着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自身条件和内涵建设还存在较大差距。硬件、软件建设还不扎实,教学设备较为陈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项目建设有待进一步突破。所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我院发展要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总体目标是: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到2015年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合作”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稳定在12000人左右,继续教育稳定在4000–5000人左右,各类培训达到1.8万人次/年。当前,主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树立先进理念,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学院管理团队将带领全院师生,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学院新一轮大发展。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进一步树立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坚持“一切以学习者为中心”,坚持“人人能成才、行行出状元”的成才观。围绕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把重点抓硬件建设进一步转变到抓软件建设上来,把重点抓学院理论探讨、概念设计进一步转变到抓实践、实施上来,把重点抓提升学院声誉进一步转变到抓内涵建设、抓精细化管理、抓提升品位上来,推动学院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二是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深入推进四项工程。学院的办学质量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围绕提高办学质量这个核心,继续深入推进去年以来一直在开展的四项工程建设。认真推进规章制度建设工程,进一步强化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的理念,加强对重点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依法治校落到实处。认真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切实落实学院颁发的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强力推进教风学风和院风建设。树立师德师风标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推进机关素质建设工程,进一步提升机关和教辅机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认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凝练和培养具有职院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大学文化性格和精神气质,加强学院文化与行业文化、医企文化的融合,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三是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认真抓好五项改革。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是学院科学发展的动力。我们将进一步推进改革创新,继续认真抓好机构人事改革,进一步精简、理顺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完善岗位设置和聘任制度;继续认真抓好分配制度改革;继续认真抓好院系两级运行体制,特别是财务运行体制改革;继续认真抓好推进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认真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担当起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责任。
尊敬的各位校友、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学院能有今天的强劲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厅关心的结果,是学院历届领导班子和各位老领导、老教师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校友们大力支持的结果。学院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广大校友的支持,广大校友是学院的宝贵财富、力量源泉和坚强后盾。今后,一是希望广大校友常回家看看,为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二是希望各位校友在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上多给我们呼吁,在校企合作、医教一体、工学结合、招生就业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希望校友们在方便的时候积极参与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到学院讲学、指导,共同参与育人育能,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我们充分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在广大老领导、老教师和历届校友的共同呵护下,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守住基业,壮大基业,把一个更新更美、更有实力更具特色的母校展现在大家眼前。
让我们继续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往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职院人!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家,永远以你们为荣!
让我们共同祝愿学院的明天更加美好,祝各位老领导、老同志身体健康,祝各位校友事业兴旺发达!谢谢大家!
- 上一篇:农业科技推广的难题与策略
- 下一篇:区委书记纪律治理动员会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