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骨干培训会领导发言

时间:2022-09-08 04:32:00

导语:教师骨干培训会领导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师骨干培训会领导发言

同志们

现代化的优质教育必然是顺应人的发展需求,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来衡量。满足人性自我提升需要的教育,必然是百姓福祉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上升的教育,必然是质量和数量、公平和个性、成功和幸福达到高度和谐的教育,联合市教育发展实际,几个问题和大家交流探讨,抛砖引玉,推动大家议教育、谋发展。

一、城市需要怎样的教育。

教育一方面要为城乡百姓提供均衡、优质、公平的教育机会,市正努力建设“三中心、两高地”宜创宜居的国际性商贸城市。满足百姓“有书读”读好书”意愿;另一方面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面对挑战,市发展经济的竞争力急待进一步培育,新的优势在于市场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于知识技术和创新人才的支撑,于专利、品牌等新兴经济元素的培育,于城市人文的积累和提升,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破资源瓶颈,提高发展质量,需要教育发挥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人才和思想的储备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动机”作用。

一)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和百姓要求享受良好教育的矛盾依然尖锐,近几年我市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育均衡程度不断提高。城乡教育之间、义务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之间,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区域间发展不均衡的状况还需进一步改进。市用十年时间实现了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高质量普及十五年教育的转变,市教育实现了三大转变:即从数量的扩张转到质量的提高,从硬件的完善转到队伍的优化,从教育的均衡、快速发展到优质、和谐发展。当前及今后,教育的关键点已转移到更深层次的均衡上来,更注重校风、学风、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和发展潜能等,促进教育公平要从外延扩张,更注重内涵发展,尤其要加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师资建设、教学方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使每所学校都得到发展提升。因此,今后要加强教育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的良性配置,加快我市要优化教师引进、培养和发展的政策,教师待遇的保障、优秀人才的引进、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创新人才的奖励等方面,深化政策,建立多渠道的教育骨干和师资的科学流动机制和培养提升机制,努力突破制度瓶颈,促进教师资源“柔性流动”多向流动”等,培育优秀教研组、先进班组等创新型团队,每个学校都要推出自己的名师团队。完善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资源分配制度,大力研究资源共享、和谐共进”均衡发展机制。

二)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面向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与本地经济发展关联度很高的教育类别。本地产业发展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现实源泉,职业教育的优质发展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的智力和人力资源基础,困此“围绕产业办学、围绕市场兴教”其基本理念。例如市市发展职业教育理念是合拍共振,无缝对接”市是世界知名制造业基地之一,外商投资企业密集区,世界500强的91家企业在苏办厂,市产业在升级,市职业教育也在跟进,从传统的电子商务、文秘、电工到微电子制造,现代通信技术、物流、汽车维修,市场需求与学校发展和谐共生。市已提出了建设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国际小商品创造中心目标,以转型升级为主题,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发展职教空间很大。但近几年,市职业教育面临经费不足,生源不佳、发展信心不足、群众认可度还不高等问题,职业教育对社会贡献度还不高。近几年我市职业学校先进设备闲置现象一定程度存在要有懂技术的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设备提供实训,但由于活动经费缺乏,学校不能购置丰富的材料,许多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一些设备被闲置;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热情不高,有的企业前几年满怀热情办起校企合作班,但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投入回报不对称,办班难以为继。发展职业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尽如人意.职业教育的质量也倍受社会各界关注。一些规模企业反映,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企业的适用度”不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经过锻炼往往成为企业的骨干,但现在经常会遭遇中职生用不上、用不起的现象,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职业技能水平有所“滑坡”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深化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是迫切。市政府将进一步研究扶持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实用人才、重视职业技能的氛围。职业教育单位要振奋精神,与时俱进,瞄准市场办学,着眼企业办教,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合作办学,拓展办学的形式,提高职教服务社会、助推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教育需要怎样的学校。

一)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

随着知识经济不断深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分低能”高分无能”青年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竞争的形势,最近几年北京、上海等地推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标准已显露出当今社会“新人才观”端倪,形势要求我确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但另一方面,恰恰是就业竞争的激烈,使家长对子女就业的期望过重寄托到学校的升学绩效上,这种关注并没有随高等教育大众化、基础教育高标准普及而有所减弱,反而更为加强。这就使学校面临两种质量观的矛盾,追求“分数的质量”还是追求生命的质量”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当前教育的一些偏差。认为,德育关键是做人教育;智育关键是自主学习的能力;体育关键是终身锻炼的习性养成;美育关键是情操陶治;劳动教育关键是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教育青少年要养性—注重优美人格的奠定,养慧—圣贤智慧的陶治;养德—正大品行的规范;养志—理想抱负的树立;养能—生命能力的完善。学生不仅要提高文化科知识水平,更要发展体质水平、审美水平、创新水平、心理水平等各方面素质,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要树立“因材施教”理念,确立不同个性、不同禀赋学生不同的质量标准。人格教育与技能教育相辅相成,培养具有深刻文化素养、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

二)深化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改革。

提高教师实践新理念,要从积极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入手。运用新技术,实施新办法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要着眼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以“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为原则,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要改变全市学校一把尺子衡量绩效的局面,实行教育质量多元策略,实施策略分层,多元发展,确立“各级各类争一流”思想,促使不同学校努力在自身层次达到最优,实行群体创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统筹学校艺术教育和课外活动,构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体系。

三)加快学校内涵成长。

推动学校锤炼核心价值观,近三年我市高扬学校文化建设大旗。培育师生主流意识,以文化提品质,以文化树品牌。但目前学校文化尚未深刻融入管理者治教理念,以及师生团队的治教求学行动中,有品位的学校不够多。一个富有内涵的学校,理解:一是理念一定要贯彻得非常到位,得到全体成员多年不变的认同和自觉遵行。二是管理一定要修炼到细节,学校的一本书或是一棵树背后都可能有蕴藏着深刻的内涵。三是风格一定要有鲜明的个性。学校不一定每个都是名校,但可以是有个性的学校,特色的培育源于深入挖掘校本资源,以及拓展和发挥,不因学校规模宏大而庞杂失序,不因学校规模小而无可实施。比如义中是市教育多年的典型代表,已经塑造了比较深厚的学校形象,那么,义中人”这个品牌怎样发扬光大、与时俱进?否可以将更多象“义中人”这样富有精神内涵的学校特色品牌呢?面对既定的师资和生源、硬件和软件,学校文化发展的境界决定了学校内在发展力和外在影响力,靠有限的名师建不起名校,只有文化才有化平凡为神奇、化散沙为整体的力量。

三、学校需要怎样的教师。

一)教师要有精神空间。

教师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大,最近几年伴随着高校扩招步伐不断加大。市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可喜提升,社会人士热衷教育的氛围日渐浓厚,但随着百姓对教育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当前我市教师的学科和学历结构还不尽完善,优秀教师群体还比较单薄,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和师德行风状况有质疑的声音。教育发展首要资源是教师;教师的素质首要是师德。有一个事实全世界应该都相同,那就是当教师不是发财的工作,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来作为职业资源的教师是从社会地位而非经济地位获得尊严,教师的价值是学校中以传递人类精神的火种而体现出来。但令人担忧的过度的量化使学校和教师的特有价值难以充分评价,功利的社会使教师的价值取向受到不良影响,应试教育也伤害了教师职业的古老的欢乐,教师的信仰以及个性、灵性、独特的生命体验都在渐渐消退,教师作为人的精神导师和灵魂工程师的功能的退减,使教师不仅不被社会敬重,连学生都不再尊重他因此各中小学要进一步加强师德行风建设,以整治违规带生问题为切入点,以充实教师的精神世界为根本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琢磨教师成长、研究教师培养上来,培养更多的品德良好,学养深厚的优秀教师,以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二)校长要有几分书卷气。

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化呼唤更多的校长提高教育领悟力和人格魅力。总理曾批评几种“非教育家”类型的校长,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即政客型校长、企业家校长、权谋家校长,就是所谓看不出教育工作者气质的校长。提倡校长要勤于修身,敏于思考,善于干事,敢于创新,做一个善管理的实干家型”校长;提倡校长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做一个懂业务的教育家型”校长;提倡校长坚守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涵养知性气质和高雅情趣,做一个书生型校长。

教育是树人育人的伟业,同志们教育是泽润心灵的事业。让我满怀教书育人的神圣感、自豪感,推进教育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