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讲话稿

时间:2022-06-10 10:15:00

导语: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讲话稿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讲话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市第九届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近两年来我市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突出重点,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刚才,会上宣读了《市政府关于第九届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对近年来涌现出的全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为全市科技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步伐,科技综合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一是科技计划项目再创新高。年以来,全市共有42个企业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立项支持,连续两年为企业争取科技项目资金均达1000多万元,对企业科技创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连续两年为企业争取省级重大专项落户。特别是对企业产品市场的开拓,效果非常明显。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市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6部委重新认定,有4家企业的6个产品被认定为湖北省自主创新产品,有67家科技型企业八大类别产品技术进入国家“十二五”重点支持领域,有的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如益泰药业,与有关高校联合开发的三氯蔗糖,以及其他系列的食品添加剂、医药的原料药,有力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产品的附加值有了很大的跃升。该企业产品肝泰乐,经过近几年不断的改造、创新,现在它的投入产出量,在全行业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这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还有华世通医药、金诺棉籽蛋白、纺机,这些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都很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明显提升。三是农业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全市种植业共完成新品种试验76项,新技术试验示范80多项,示范面积40多万亩,测土配方面积达到110万亩。健康村被国家科技部纳入“星火计划”进行重点支持。年,我市棉花种植及棉副产品综合利用纳入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如健康村秸秆固化项目,杨林双剅口村秸秆气化项目,都是对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这一项目前景广阔,这就是技术的力量。金诺生物和健康集团被纳入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金诺棉籽蛋白是从山东引进的一家公司,它通过冷轧工艺生产高档的食用油和高含量的棉籽蛋白,饲料级棉籽蛋白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进入规模化生产。目前,正在和湖北工业大学联合开发食品级蛋白,今年将进行小规模生产。这一项目一旦大规模化生产后,对整个棉籽、棉副产品的深加工将是一次革命,将会大大提高棉花特别是棉副产品的附加值,对稳定和扩大我市棉花产业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我们正在积极沟通协调,希望他们通过资产重组,将总部注册到,而且走上市之路,这就是技术的威力。四是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与省科技厅开展厅市合作,搭建了科技合作平台。恒泰创业中心以被认定为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省级孵化器为契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天瑞电子投资3000万元建设7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生产车间,拟建电子工业园,已经具备申报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孵化器条件。纺机被认定为湖北省纺织并条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别是纺机正在开发的多功能式嵌入式纺纱机,是代表国际国内的领先水平,纺机并条机已成为全国的一个知名的品牌。全市有39家企业进入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总体看来,近两年来我市科技工作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科技创新的意识、科技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特别是企业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促进发展,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广大企业的共识。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科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总体来讲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意识还不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念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特别是对科技、人才的重视还不够;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开发项目和产品少,大部分企业主导产品仍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三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层次科技人才匮乏;四是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五是促进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步伐。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科技进步与创新所取得的突破,使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威力。当前,科技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靠科技创新。当前正处于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很多领域的改革创新,难题攻关都需要科技进步来支撑,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和能力。我们必须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坚持把科学技术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今年年初,市“两会”通过了市“十二五”规划发展纲要,在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要推进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要坚持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当前,工业支撑力不强,产业层次低,产业竞争力不强,仍然是经济发展中的软肋。二产业水平不高,是我们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最大的障碍、最大的瓶颈,也是我们推进跨越式发展最重要的着力点。“十二五”时期,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筹,坚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创新工作并坚持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是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地各部门必须把科技进步创新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贯穿到各个方面,全力推进科技进步创新,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二)实施“科技强市”、“工业兴市”战略,要靠科技的进步与创新。从各个地方特别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来看,都是科技进步创新的历史,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科技对一个地方发展的影响是越来越深入,可以说,科技的影响是无处不在,企业优化升级更要靠科技支撑。同时我们要看到,实施“十二五”发展战略,也需要科技创新。对“十二五”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综合交通、建设宜居城市“三大战略”发展思路,着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建设武汉城市圈西区域大城市,打造武汉城市圈西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十二五”要挺进全省县域经济十强,走在中部百强县的前列(我们现在处于全国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第49位)。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技强市、工业兴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全市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势头。当前,我市产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的问题仍很突出。我市经济的较快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和要素投入驱动。但随着产业竞争、区域竞争的加剧,持续稳定发展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瓶颈制约将会进一步增强。要加快发展,实现后来居上,就必须把科技进步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科技创新成为后发赶超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从量到质的提升和飞跃。

(三)特色产业的形成,要靠科技的支撑。在“三大战略”里,首要支撑是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发展特色产业,在工业方面提出了321工程,即打造3个百亿的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产业,打造2个50亿的化工和机电汽配产业,打造一个以生物医药、生物蛋白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说纺织服装,虽然是一个传统的产业,但现代技术的进步已经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过去纺织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万锭的纺纱要成百上千人,现在国内最高水平已经达到一万锭纺纱只需16人。所以说,过去的传统产业升级空间很大,我们的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医药产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升级空间。一个地方的未来产业竞争,首先要以特取胜,以新取胜。以特取胜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产业,通过这几年的招商引资,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生物蛋白方面,除了金诺棉籽蛋白,还有香港泰尔公司投资的淡水鱼多肽活性蛋白项目、上海杰隆生物投资的动物血源蛋白项目。生物医药方面,华世通、益泰药业、成田制药等企业都在进行探索;生物类产品方面,除健康村和杨林双剅口的项目外,现在还在寻求对秸秆的深度综合利用项目,比如说秸秆可降解包装材料。今后,丰富的生物资源如何依赖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实现综合利用,形成一个大的产业,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课题。这一课题的探究,无论是从生态,还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来讲,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当前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创新对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十二五”目标的实现,意义非常之大。要高度重视科技的创新,要看到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一个地方未来的竞争制高点可能不是简单的GDP,而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所以我们的企业、单位、机关,一定要增强推进科技进步创新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

二、突出重点,抢住机遇,奋力推进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今年年初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总理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现阶段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显得更为迫切,意义更为重大。我们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依靠科技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培育和发展科技创新型产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建设创新型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要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切实增强科技对经济的支撑能力。省委、省政府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纳入对全省县市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的指标。作为直管市,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只是应对省委、省政府的考核,也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一是要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我们要坚持招商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生命线地位不动摇,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三高两低”(高投入、高技术、高税收、低能耗和低污染)选择要求,努力引进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持续研发能力的项目,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企业,实行引项目与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的有效结合。要通过引进一个项目,引进一批人才,引进一批好的技术成果,为后续的技术创新打下基础。以后我们还要加大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的引进。比如新引进的北京申安LED节能灯企业,是全国十大节能示范企业之一。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作为武汉城市圈一员靠近大武汉的地缘优势,特别是要抢抓武汉东湖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机遇,加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与东湖高新区的合作共建,主动对接,加强合作,积极引进,努力打造大武汉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和生产基地,包括武汉的高新技术的产业基地。比如说华世通,一期建设是150亩,整个规划是建设300亩的医药产业园,还要在武汉高新技术中心投资一个多亿,建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发展态势很好。我们不一定要求所有的高新技术成果都要在研发生产,但是我们希望我们所有的企业都能和武汉、全国甚至是国际上知名的行业、领军的科技人才和科研院所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这才是最重要的。二是要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去年以来,我们着力推进经济开发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工作,目前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下一步,我们要着重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政策以及园区管理等相关工作。当前,开发区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中要主动先行先试,注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的研发功能,搭建服务产业特色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市政府还专门在开发区规划建设1500亩生物产业园,形成一个以生物医药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区,将成为“十二五”产业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要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有新突破,积极探索创新管理体制,力争建成人才、技术、信息、成果、资金的集聚地。三是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自2008年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重新认定后,我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家。与全省先进地区相比,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无论质量、数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企业观念与认识滞后,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我们企业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希望我们参加会议的企业,包括我们乡镇的负责同志回去后要对企业做一个宣传,高新技术企业不是单纯的一个认定、一块牌子,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和省级在相关税收政策、项目申报等方面都有很多优惠政策,这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希望我们有条件的企业要进一步增强这方面的认识。认定一个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享受优先项目申报支持的优惠,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品牌。如果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就更容易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更容易在市场竞争中有效的推销,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所以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既是对企业现状的肯定,从某个角度讲更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支持。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培育,力争在今后两年产生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同时,我们要积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和培育,加强对现有科技型企业的辅导,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挖掘企业创新潜力,开发创新产品,组织专利申报,加强成果鉴定和推广。特别对于一些科技型,成长性比较好的企业,虽然总量不大,企业规模不大,但是成长性还比较好,科技部门要尤其关注。我们要两手抓,两不误,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育,促进科技型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

第二,要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一是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共赢新机制。近年来,我们在推进产学研方面,每年都组织了一些活动,但是总体来讲,还主要反映在项目层面,组织形式比较松散,缺乏一些持续的保障机制。下一步,要积极探索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结合实际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联盟对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具有持续的支撑作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由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技术创新组织,能够有效提升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和制度化程度,加快创新成果规模化的产业应用。希望我们的企业特别是有条件的企业要以突破制约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为重点,以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加快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积极探索完善成果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市场机制,积极引导产、学、研、用各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形成合作关系,建立健全信用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二是加强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下一段,我们要重点在四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其一,要积极探索建立创新引导基金。近几年市政府扶持企业的资金也不少,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也不少,但是在创新引导资金、引导风投机构投资上仍然还很薄弱。要通过市场化运作管理,组建创新引导基金,鼓励创新创业,扶持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其二,要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科技部门要加强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摸底,定期向金融机构符合政府产业支持导向的企业名录,加强信息沟通与跟踪。金融部门要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大力促进授信协议落实,加大对重点科技型企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其三,要加强科技项目建设服务工作。围绕我市的纺织服装、石油特种车及汽车零部件、水泵、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积极开展科技入园活动,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积极争取上级立项。积极组织力量深入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展调研,挖掘项目,对有前景的项目提前介入服务。其四,要进一步争取各类投资机构进入。企业能被风投机构认可就是最大的机遇,风投机构一旦进入,国家政策资金就会重点倾斜。风投机构还将给企业带来资金、信息、管理等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就是给企业请到了一个专业服务团队。我们的企业要认识到,一旦和风投合作,就容易得到科研院所、银行的支持。三是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在这方面,我们还比较滞后,目前全市仅有纺机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全市企业创新研发能力非常有限。要围绕生物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支持和鼓励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市政府对于被认定为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的企业已有明确的奖励政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鼓励企业依靠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形成集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的合作机制。要着力加强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今后我们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园,引导一批、支持一批中小企业落户园区。

第三,要着力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能力,打造农业特色。一是积极创建精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强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农业育种基地和新品种试验应用基地建设。围绕畜禽、水产、蔬菜和粮棉油等产业发展,加强现代生物、设施栽培、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和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与集成创新,建立完善标准化技术体系,开发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牌农产品。农业大宗农产品的技术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现在我们缺标准精品农业,缺围绕农产品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缺对农业生物资源充分利用的技术。对农业发展而言,当前最重要的是引进高科技项目,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及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利用,要有针对性培育一些的科技型企业。比如要围绕健康村循环经济示范园、中绿集团绿色食品加工园等建设循环经济型、绿色环保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引进厦门嘉旗在岳口建立千亩的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区和蔬菜育苗基地,引进台湾一家公司在九真张家湖建立高效农业种植示范区等,也是很好的尝试。下一步要盯住国家、世界上顶尖的标准化农业、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农产品资源的精深加工与开发,这是我们的重点。要在这个基础上来发展我们的生物蛋白、生物医药产业。二是抓好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要加强政府网站及相关部门网站建设,着力拓展科技服务内容,延伸服务链。通过设立网上“政府部门之窗”及“企业之窗”等栏目,实现政府、市民与企业的交流互动。要注重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市农技“110”短信服务和市农业综合信息化服务站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效益提升。要拓展农业气象、病虫害测报、种养殖技术、供求信息等农技业务,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农技农业农事信息服务。坚持组织农技服务专家、科技特派员开展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模式,促进科技信息、技术服务进村入户。三是加大对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市场主体的培育。要加强对现有农技人员科普知识的培训,着力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相关市场准入、资质评审制度,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科研机构和农技人员等参与农技推广。要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农技推广服务规范、健康发展和科技成果的广泛运用。

第四,要着力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夯实科技支撑的基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解决我市科技人才不足和科技支撑不强的问题,需要牢牢抓住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不断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要加强与省内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技术培训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培养多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特别是要大力培养青年科研骨干,建设创新型团队。上次我们专门召开常委会,对人才工作进行了安排,常委们也带队对人才工作进行了调研,讨论通过了《进一步加强市人才工作的意见》、《“十二五”人才发展纲要》。“十二五”期间,“人才兴市”、“科教兴市”将会作为的一个重要战略,围绕人才的引进,现有人才的培养,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激励措施。对来讲,特别缺乏技术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行业性紧缺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的不足将越来越明显,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财富,在这方面我们有些单位做的不错,比如市第一人民医院,这次有三项获科技成果奖励一等奖,这也是他们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效果。对人才,我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让人才尽展才华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各类人才加快了流动整合的速度,我市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加快构建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层次人才梯队。要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稳定的、切实可行的引智长效激励机制,通过智力或技术入股、薪酬奖金激励、评奖鼓励表彰等形式,吸引高端人才及科研团队来创业发展。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对曾经外出,现在有回归意愿的人才我们都要欢迎。要善于借脑借智,树立“不求所有,只求所用”观念,采取形式多样的合作方式,不断拓宽合作领域和渠道,发掘利用好乃至湖北的人才资源。我们没有武汉这样的大城市优势,但是我们要尽力去引进,引不到人就引智,不求所有、不求所在、只求所用。三是建立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引进人才关键是要留住人才,而留住人才关键是要人尽其才。我们不仅要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更重要的是要用事业留人,要创造宽阔的舞台,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施展,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要以重点产业、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为依托,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优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的载体支撑和发展空间。通过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积极探索科技要素资本化,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充分体现科研劳动价值,激励科技工作者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着力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第一,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尤其是党委、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关心科技、支持科技、谋划科技、亲自抓科技。要进一步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和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坚持一把手对“第一生产力”负总责。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完善科技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乡镇之间的科技协调机制。

第二,要着力优化对科技工作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筹资和引进外资为重要来源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新型科技投融资体系。企业要重视对科技和人才的投入。银行要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政府要建立政府引导的市场化投融资担保平台。转变政府投入方式,积极探索与省内外风投机构合作,在我市建立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投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及技术支撑,这比直接拿资金投入到企业更为有效。

第三,要积极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要进一步营造激励创新、尊重劳动、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创造激情和创新活力。要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科技管理系统要面向第一线、面向生产力,把科技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紧密衔接,有所作为。要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舆论环境,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大力培育创新文化。要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宣传科技政策、创新成果和各类先进典型,让全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科技,促进创新型城市的形成。

第四,要加大科技系统自身建设。要适应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创新科技系统自身建设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进全市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就科技工作来讲,这些年对服务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不仅赢得了应有的份额,而且为我们所有的有意愿的科技型成长企业都争取了省的支持。下一步我们要在继续做好科技项目支持的同时,重点研究如何支持我们企业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科技服务机制,或者说科技服务平台,这是非常重要的。

同志们,当前的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重视科技工作,推进科技进步,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市委、市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希望同志们振奋精神,奋力拼搏,再接再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加快实施“三大战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