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讲话词
时间:2022-06-07 05:23:00
导语: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讲话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前一段,我安排市长对全市民俗文化产业进行调研。昨天,我和市长到合水又作了专题调研。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主要是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研究对策和措施,把民俗文化产业培育成富民支柱产业之一。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正视面对
文化是一方土地的血脉和灵魂,文化竞争力是构成区域综合实力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市立足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开发与创新,把做大做强以香包绣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的重要举措,按照“四个一”的思路,着力打造以香包、绣、剪纸、皮影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品牌,探索出了“专业团队设计、艺术大师及能人带动制作、千家万户参与生产、龙头企业组织营销”的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从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看,起步早、发展快,态势良好,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已经成为推介、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民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看,全市有15万人参与香包绣生产大军,已形成了100多家生产企业、35个基地、86个营销公司。
从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规模看,民俗文化产品达到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年生产民俗文化产品900多万件,销售额3.8亿元,人均增收500元。
从民俗文化产业研发体系看,先后与东华大学、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进行香包民俗文化新产品的设计、研发,开发出了岐黄保健、中医养生、传统民俗、时尚礼品等一系列产品。
我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各位民间艺术大师和民俗文化企业功不可没,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功不可没。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市场竞争力差,带动千家万户参与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的局面尚未形成;
现有的民俗文化企业、公司,大都是小农经济型的作坊生产,无法形成规模生产,难以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
二是有产品没市场、有市场没产品的问题比较突出。
有产品没市场,目前生产的产品销售半径小,没有完全走出,市场占有份额低,产品商品率低;
有市场没规模,由于生产企业、生产大户、营销企业各自为阵,产品雷同,相互压价,恶性竞争,没有成批量的主打品牌,形不成优势,提升不了效益;
三是产品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贱卖低卖问题比较突出,增收效果不明显,带动性弱。
民俗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市场认可度低,没有卖上好价钱,与大师的职称和产品价值严重背离。
四是民俗文化产业缺乏统一标准,品牌效应不够明显。
绝大部分产品基本上都是传统作品的重复制作,新产品研发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缺乏新、奇、特、优产品;
产品参差不齐,甚至参杂使假,侵权问题严重,影响市场信誉。
五是缺乏健全和有竞争力的市场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不健全,覆盖面不广、销路不畅。
六是缺乏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低,缺乏专业化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设计研发、创作、营销、技师人才更少。
二、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大有可为,必须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大力扶持、转型提升
(一)进一步提高民俗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1、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对厚重历史文化的传承、挖掘和发扬。
民俗文化资源丰富,香包、剪纸、道情皮影、民歌被称为“四绝”,是悠久厚重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宝贵财富。发展以香包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正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挖掘,更是对先进文化的发扬光大。
2、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打造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文化部挂牌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市确立了建设全国特色文化产业基地的战略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民俗文化产业不可或缺、占比很大,必须加强以香包、绣、皮影、民间剪纸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开发,使民俗文化名片更加亮丽。
3、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之一。
目前,我市的民俗文化产品远销全国56个大中城市及美国、日本、欧盟、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3亿元。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30万人以上,增加值占到GDP的2-3%。
4、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陶冶群众情操,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群众参与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生产,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更可以陶冶人们的情趣,引导人们向善向美、崇德崇智,建立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观念,促使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社会,从构建和谐家庭做起,促进社会和谐。实践证明,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孕育和催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释放人们在危机中压抑的心情,而且可以使人民在提升物质文化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5、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做大做强以香包、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俗文化产品,推动品牌战略,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宣传、推介、扩大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提升软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将极大增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
(二)按照“四个一”的思路,转型提升、做精做细、做大做强民俗文化产业
发展民俗文化产业要按照“四个一”的思路,系统思考、组装配套、“一条龙”开发。
组建一批国际化营销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民俗文化产业,必须依托有经营头脑的人和艺术大师在全国各地设立营销网点、接订单。市上正在全力培育壮大民俗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和营销公司,准备在全国各地及香港、澳门、日本设一些直销网点,使民俗文化产品生产加工公司和销售公司形成一个系统网络。
建立一套国际化生产标准和设计研发体系。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劳务。民俗文化产业要当仁不让地做一流文化产业的“标准制定者”。我们民俗文化产品的省级标准已有,下一步要申请国家级的标准,继续把东华大学和美院作为我们设计研发和制作标准的智力机构。民俗文化产业主管部门要及时把艺术大师在制作、销售中提供的信息反馈给研发机构。同时,积极鼓励艺术大师创办的文化企业搞研发,形成高层次研发团队和艺术大师自己研发相结合的研发体系。
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品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大力传承和发扬以香包刺绣、东民歌、民间剪纸、道情皮影等“四绝”为代表的民俗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努力做大做强,形成拳头优势,打造一批独树一帜、独具特色,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知名文化品牌。积极组织艺术大师参加国际性展览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培育一大批以国家级、省级艺术大师为领头人的生产销售企业。加大民俗文化产业领军人物挖掘培养力度,把市级申报为省级、国家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提高艺术大师的级别和层次,带动广大妇女不受时空限制,不受资金制约,参与民俗文化产品生产,家家都是“车间”,人人都是“工人”,一个艺术大师就是一个企业家,一个香包刺绣企业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无烟艺术工厂。
(三)加大政府对民俗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在基地建设方面:市上明年开春动工修建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城,集设计、生产、包装、展览、营销、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营销中心和集散地。
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艺术大师培养和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在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民俗文化产业艺术专业,财政补贴培训资金;抓好本土人才培养,把市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申报为省级以上,着力培养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省级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工艺能手。
在财税政策方面:由财政局和税务局研究对民俗文化产业企业和制作销售的个人免除一切税费。
在激励机制方面:市财政每年拿1000万的专项经费和2000万周转金用于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一是人员带动奖励。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民间艺术大师带动100人以上的给予适当补助,按照带动规模大小可适当提高补助比例;二是设点营销奖励。对在国内外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点的企业给予奖励补助;三是参加会展奖励。对参加国内外重要会展,宣传推介的龙头企业或营销公司给予差旅费补助;四是设计研发创新奖励。对设计研发适合千家万户生产,并占有市场份额的企业或个人予以奖励。五是收藏保护奖励。对在收藏保护民俗文化产品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
在宣传推介方面:一是由市财政列支,印制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宣传册;二是积极组织民间艺术大师到各地宣传民俗文化,市财政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加强民俗文化品牌保护,做好商标注册。四是在维权方面,一要联合打假,二要做好侵权后的维权工作,三要进行产权保护。
(四)围绕民俗文化产业、产品上下游组装配套,延长产业链
从研发设计、品牌建设、产品生产、产品包装、包装彩印、营销网络、制作技法、旅游纪念品开发、原材料供应等9个方面,实行组装配套,一条龙开发。以民俗文化核心产品为重点,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1、研发设计,是发展民俗文化产业的制高点和关节点,在依托科研机构、发挥大师作用的基础上,要培养形成自己的研发体系。
2、品牌建设,是市场竞争的命脉,也是无形资产,必须打造一批金字招牌和靓丽名片,提高产品价值。
4、产品包装,围绕民俗产品的生产,发展包装业,提升包装的档次和品位。
5、包装彩印,创新包装形式,发展彩印等高端包装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6、营销网络,是产业发展的终端环节,通过组建一批国际化的营销龙头企业,使民俗文化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7、制作技法,以市场为导向,博采众家之长,注重原生态和制作技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8、旅游纪念品开发,突出观赏性,把民俗文化产品开发与卡通动漫创作结合起来。
9、原材料供应,要注重原料质地、色泽、品质,从严把关、优中选优。
最后,由市长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研究起草一个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扶持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后下,请各县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 上一篇:县支行创安全工作小结
- 下一篇:环境及招商引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