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素质教育交流会发言范文
时间:2022-05-27 09:17:00
导语:中小学素质教育交流会发言范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不久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刚刚闭幕的重要时刻,今天把全省基础教育战线的同志召集在一起,召开这样一个会议,目的就是学校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目标、新任务,推动全省素质教育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教育系统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我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育理念得到转变,办学行为有了规范,课程改革逐步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和好评明显提高。这从刚才几位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推进素质教育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部分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推进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少数学校教育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仍然比较落后;深化课程改革的专业力量还比较薄弱;中小学生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予以解决。下面,就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纲要》的战略主题,进一步提高对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十分鲜明地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省教育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目标与基本任务。因此,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和未来我省教育工作的重心。
素质教育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它已经成为中小学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几乎成了教育系统流行的话语。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与未来影响,我们也已有了很多很好的认识与实践。事实证明,素质教育改变了陈旧的传统观念,引起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影响着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这些进展都是十分可喜的。但是,必须指出,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中,还存在不少的障碍、困难和困惑,尤其是前几年,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素质教育受到了以升学为唯一目标的应试教育的极大冲击,课程改革遭受到从未有过的挑战,学校的评价面临着许多尴尬,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这次,国家《纲要》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把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定位在推进素质教育上,将素质教育提升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凸显了素质教育深刻而又深远的战略意义。《纲要》明确了今后素质教育的方向,增强了我们推进素质教育的信心,也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时代的要求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其重大意义。首先,战略主题紧紧围绕着教育目标展开,又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无论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还是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无论是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还是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都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素质教育实施得如何也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这些目标的达成。其次,战略主题规定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任务的中心与重点。今后十年,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任务繁重。而这些教育都必须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为中心,不能淡化它,更不能偏离它。只有如此,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素质全面的人才的目标任务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各类教育的发展才更有方向感。第三,战略主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它的统领下还有许多具体的主题。《纲要》围绕着战略主题,提出了三个十分重要的主题: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本,坚持全面发展。这三个“坚持”,既是实现战略主题的目标和要求,又是实现战略主题的方向和原则,还是实现战略主题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路径。因此,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这一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一项育人的整体工程,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头文章,也是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髓所在。
二、准确把握《纲要》精神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为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说到底是坚持以人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教育是对未来的一种定义,因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是为了未来的;教育为未来培养了什么样素质的人,就会创造什么样的未来。正因为如此,全国《纲要》和全省会议将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和机制保障,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我们必须学习好,领会好,准确把握好。
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纲要》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出了三个重点: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三个重点,实际上就是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做出了清晰的回答,我们要在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中予以推进。
一是把“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凸显出来。这一要求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当今青少年具有三个显著特点:文化水平普遍较高,视野普遍开阔,民主和自我意识普遍较强。此外,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国际地位的跃升,让他们有了强烈的自豪感。但是他们中不少人比较缺乏社会责任感。我们不能说,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就一定比上一代人差,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方面,还是存在不少亟待研究的问题,将影响着青少年的发展,也将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现代化的进程。为此,以增强社会责任感为重心,以核心价值观,采取符合中小学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不断引领他们自我超越,是当前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是进一步坚持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钱学森之问”实质是民族复兴之问,我们应当作出积极的应答。“钱学森之问”本身就是对当下教育的批判和质疑。不可否认,中国的基础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和独特的优势,但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漠视、学生创新精神的严重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创新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中最核心的部分,创新教育也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心,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必须确立的教育价值,是教育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对中小学生而言,创新精神的重点是什么?从哪里开始突破?《纲要》明确指出:在学生的勇于探索。探索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创新应从勇于探索开始。由此,必须爱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鼓励学生改变学习方式,经历尝试、探索的过程。显然,“勇于探索”倡导的是精神,是态度和过程,而非结果。这样的规定,符合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也符合中小学生的学习规律。
三是培养学生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重视书本知识传授到重视实践能力培养,这是教育价值观的又一重大转变,是教育的重大转型。理论和实践一再告诉我们,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才是活的,知识才能转换为能力和智慧。而实践能力培养应当渗透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学科的综合学习活动,倡导动脑又动手,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实施科学发展,推动公平发展,实现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根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把实施素质教育摆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大胆改革,努力创新,积极解决制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着力构建德育为先的育人体系,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首先,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从根本上转变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思想观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的教育,立足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全面协调发展。素质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势必会促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适应这场变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传统观念常常是根深蒂固的,而且一有机会就会回潮。当前,我们在推进素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关键还是观念的问题。观念不转变,推进工作就难以放开手脚,教育发展就难以有实质性的突破。
其次,要切实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坚持以德育先,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环境教育,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遵循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重点,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使校园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校长要对学校德育工作负主要责任,确保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落实。要健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全面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增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及社会实践的联系。要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构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关键是要解决好针对性、有效性问题。要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抓住每个阶段学生思想的兴奋点、敏感点以及热点难点,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务求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第三,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点,金厅长明天还要重点阐述,这里我就不作过多说明了。
第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素质教育,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培养素质优良的人才,观念的改变、目标的明确、重点的把握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联系起来,创新人才的培养仍然无法得以落实。为此国家《纲要》和全省会议都提出了改革人才培养体制要求,做到“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并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和重点出发,提出了教育教学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行知统一”、“注重因材施教”。这三个“注重”,尽管我们都非常熟悉,常常挂在嘴边,甚至烂熟于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不是什么突破之举。但是,最熟悉的未必是最理解的,最普遍的未必是做的最好的。仔细分析一下,这三个“注重”的确点击了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关键,只有真正理解和落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才能有所突破。
第五、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当前要构建好四个新机制:一是构建教师管理新机制。要深入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尽快实现学校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营造能者上、庸者下、人员能进能出的人才竞争环境。二是构建校长管理新机制。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要依法落实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大力推行校长聘任制、负责制,逐步实行职级制,建立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三是构建农村教师补充新机制。要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老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统筹城乡资源,建立优秀教师支教制度、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和定期交流制度。要尽快实现城乡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严禁使用代课教师。四是构建教师及校长培养培训新机制。各地要逐步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将教师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建立中小学教师、校长全员培训机制,完善教师岗位成长机制、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全省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六、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基本条件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总书记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当前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以标准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现在这项工作已经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考核的目标之中,各地一定要把握机遇,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表》的进度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达标任务,促进办学条件的整体提升。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投入,组织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试点、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等等,不断增加教育资源的总量,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良好的条件保障。
第七,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体制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必须研究解决经常性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矛盾与问题,消除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和束缚,将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上升到制度设计、机制构建、制度完善,建立形成自我调节、充满活力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
一是要创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措施,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要形成于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制度。从整体的规程、准则上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渠道和方式;在增加资源总量的同时,均衡配置资源存量,形成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内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通过以强带弱、联合办学、集团办学、特色办学、举办分校等形式,带动薄弱学校发展。通过安排资金项目、交流校长教师、均衡学生资源、加强内部管理等,提高薄弱学校办学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教学指导及质量监测,提高农村地区、皖北地区的教育水平。
二是要建立形成特殊群体关爱教育的相关制度。完善就近划片免费入学政策,实现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零障碍,保障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地接受学前教育、参加中考和高中阶段招生等办法。建立形成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保障体系、健康成长关爱体系、工作管理体系。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工作制度,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工作。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等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制度与办法。合理布局全省特殊教育学校,重点办好市级特殊教育学校,提高“三残”儿童少年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
三是要建立形成加强学校管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机制。要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明确校长任职的条件和办法,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一批省内外知名的校长。建立完善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等制度,鼓励相关方面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认真执行省政府、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相关要求。规范招生行为,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学前教育禁止招收蒙氏班、外语班、珠心算班、拼音班、阅读班等,禁止使用各种形式的幼儿教材。严格规范幼儿园命名。义务教育严格控制招收择校生。普通高中严格执行“三限”政策。严格控制班额、班级数。小学招生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入学测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分重点班、快慢班。
四是建立形成组织保障和工作运行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将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纳入到工作规划和各项保障措施中,制度相关的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使推进素质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注意以点带面、奖优促劣,发现、培育各类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区、示范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考核,评定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成果,评选表彰推进素质教育的先进市、县(区)。
同志们,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人民群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教育。人民群众一边关注升学,一边关注孩子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我们既要看到老百姓希望孩子升学的一面,也要看到老百姓希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一面。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厚重责任。我们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好这些好成果,好经验、好做法,坚定信心,创新思路,扎实工作,推动我省素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促进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
- 上一篇:街区国土局开展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 下一篇:县领导在人大会的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