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在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讲话

时间:2022-02-22 05:34:00

导语:副市长在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副市长在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讲话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创新,对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医疗卫生涉及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水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级医院78所、乡镇卫生院17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3个,4741个行政村建有村卫生室,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市医药卫生发展基础还很薄弱,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较为突出,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一些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解决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问题,使全市人民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卫生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要求相适应,这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下大力气解决好这个问题,不断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水平。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有力保障。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据统计,目前我市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人数达到39.73万人,参保率达到83.6%,城镇职工医保人数达到48.99万人,参保率达到91%,有512.41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0.07%,已初步建立起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三张网”。但我市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全市大部分卫生资源集中在市区和县城,5741个行政村中还有115个可建卫生室的行政村没有村卫生室,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现有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的受益水平还比较低,公立医院趋利性日益明显,医疗机构“以药补医”和价格虚高现象普遍存在等等。这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但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关键是既要增加投资、又要刺激消费、改善民生。这次医改是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一揽子”计划中的重要内容。中央和各级政府三年内将新增医改投入8500亿元,这不仅可以带动医药卫生及相关产业发展,对拉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产生“直接效应”,而且也可以通过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消除公众对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信心,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生更大的“间接效应”。所以,国家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的适时果断推出,不仅能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且会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应当看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调整,一些矛盾和问题的化解需要创造必要条件,也需要一定时间。这就决定了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是一个探索过程,是一项艰巨任务。各级各部门在深刻认识医改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医改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扎实实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吃透政策,准确把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实质

这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任务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对医改工作的安排分两个阶段:一是从2009年到2011年;二是从2012年到2020年。这次医改政策文件多,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在理念思路、制度政策上都有许多创新之处。对此,我们要在改革实践中全面理解,准确把握。

(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这一核心理念。医疗卫生服务有些是公益性的,有些是非公益性的,但面向全体居民的公共医疗卫生是公益性的,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次医改最突出的特点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党中央、国务院这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目的就是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缓解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一理念的创新符合医疗卫生自身发展规律,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沧州的实际。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是贯穿整个医改始终的主线,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这次医改的基本方向。

(二)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这一总体要求。国家提出的“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最关键的是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广覆盖”就是覆盖到城乡全体居民,不分城乡、地域,凡是城乡居民,在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均有制度保障;“保基本”就是保障基本需求,也就是说,目前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还只能是低水平的,甚至部分项目还需要适当个人自付;“可持续”就是要与发展的阶段相适应。这一总体要求破除了长期存在的制度藩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我们应充分考虑财政和群众的承受能力,既要在范围上做到人人享有,又要在服务水平上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更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和服务水平。

(三)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五项重点改革从基本、基础和基层起步的原则。为使改革尽快取得实效,国家医改政策和省实施方案都明确提出了近三年内要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突出强调了现阶段应首先解决制度上的公平问题,从低水平起步,着眼保基本、打基础、面向基层群众。“基本”就是要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基础”就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基础予以加强;从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出发,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基层”就是要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建设,改善设施条件,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方便城乡基层群众就近就医。

(四)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加大财政投入、以投入促改革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政府卫生投入政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经济杠杆。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公平与效率、基本服务与非基本服务的关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的比重,政府在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提供公共产品、促进公平上发挥保障作用,超出这个范围的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转变政府投入机制,以投入促改革。政府卫生投入既要投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又要更多投向让群众直接受益的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有效促进医疗卫生领域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人民群众真正受益。

三、突出重点,全面启动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我市要按照每年重点抓好几件大事的思路,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事项,确定今后三年要着力推进五项重点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扩大和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和水平。概括起来说,就是抓扩面、抓提标、抓强管。“扩面”就是要根据国家要求,突出做好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参保工作。三年内,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率都要达到90%以上,将保障范围向门诊统筹延伸。“提标”就是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提高报销范围和比例,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统筹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2011年实行市级统筹。“强管”就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和服务,做好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工作,大力推行看病住院即时结算报销,方便参保群众。

二是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适应群众基本用药需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工作的核心环节和重大制度创新。从今年起,各类医疗机构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招标采购,统一配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今年年底前我市30%的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将基本药物全部、及时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投入补偿和购买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良性运行发展。

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要按照上级确定的县、乡、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建设规划和标准,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搞好现有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要推进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向基层流动,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卫生单位就业,并建立定期考核机制。要转变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施居民健康体检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等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重大疾病。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逐步改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今年要确保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今年全省将选择1—2个设区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我市虽没有申报改革试点,但2011年也必须逐步推开。主要是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和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医疗收费制度,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逐步建立医院管理评价的长效机制。同步推进补偿机制改革,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加快形成多元化的办医格局。

四、狠抓落实,积极稳妥地推进医改工作

医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现在,改革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要求都已明确,关键是要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医改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办公室,明确了市医改办负责统筹组织和协调全市医改的各项工作,并从有关部门抽调专门人员承担日常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改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各县(市、区)政府要对本辖区的医改工作负总责,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备专门力量,确保医改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明确工作任务,特别是对今年的改革工作,要尽快进行安排,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保证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

第二,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有关部门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围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任务,认真履责,密切配合。发改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卫生部门要做好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工作;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好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等工作;财政部门要抓好医改财政投入的落实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主动承担任务,支持和配合改革。

第三,要加强资金筹措,保障改革需求。医改政策贯彻实施的关键落实资金。尽管目前我市财力十分紧张,但也必须认真执行各项医改投入政策,按照优先保障、分级负担的原则,确保医改所需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做好医改资金的测算工作。尽管目前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中央25个配套文件尚未全部下发、部分原始数据还在变化等),但医改的主要措施和基本框架已经确立,开展资金测算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财政部门要尽早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加强资金监管,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第四,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工作。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医改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动员全社会支持医改工作;另一方面要向群众讲清医改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探索性、渐进性和阶段性,引导百姓对医改成效作出合理预期。更为重要的是,要大力宣传医改的进展情况和成效,让社会各界了解我们推动医改所做的努力,大力宣传医改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深化医改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同志们,这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影响深远,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级各部门要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尽早让全市人民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为加快沿海强市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