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6-20 03:53:00

导语:人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州人才工作会议是在我们圆满完成“*”计划目标、顺利跨入“*”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省人才工作座谈会精神,总结近年来全州人才工作情况,分析当前人才工作形势,对今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下面,我就全面实施人才强州战略,进一步加强全州的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人才问题是关系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州资源富集,工业基础较好,是全省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同时也为各类人才发展创业提供了广阔舞台。“*”以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增强全社会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服务环境,人才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人才总量和素质明显改善。截止20*年底,全州人才队伍总量为17224人,与“九五”末相比,人才总量增长19%。各类人才队伍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到各类人才总量的70.1%,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中,中级以上职称占到38.9%,人才的学历水平、专业技术结构明显改善,在全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人才培训工作成效显著。认真制定和落实全州人才教育培训计划,进一步加大公务员初任培训、业务培训、知识更新培训和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年以来全面实行公务员公开考录,“凡进必考”制度得到落实。启动了以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推进交流、完善考核、加强监督为方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选拔、任期试用、辞职辞退等改革措施得到推行和完善。四是人才市场功能不断加强,全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达到9家,累计接待各类人才9081人次,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份额已占到20%。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州的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难以满足全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是全州人才队伍总量不小,但整体素质偏低。具有研究生学历仅占0.3%,本科学历占22%,40.79%的人才是大专以下学历的人员。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全州专业技术人员中,教育、卫生、经济、会计人员占到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以上,而与海西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却严重不足,只占全州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2%,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而且在城乡、区域和所有制分布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三是人才观念淡漠,人才环境有待改善。现存在重矿产资源开发而轻人才资源开发,重项目、资金等有形条件,轻视人才、智力等无形资源的现象。四是人才工作的机制不够完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对以上这些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时期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海西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机遇,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全面实现规划目标,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当前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加快实施工业强州战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需要大批优秀企业家、各类专门人才和大批的高技能工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大量熟悉和热爱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大批专门人才。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医生、文学艺术和体育人才,等等。因此,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正确分析形势,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实施人才强州战略是积极应对和有效化解各种严峻挑战、提高我州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关键举措。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努力开创全州人才工作新局面。二、突出加强四支队伍建设,全面促进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全州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相统一,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相结合,立足于海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牢牢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努力形成优秀人才汇集海西、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崭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海西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加强人才工作,必须着眼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着眼于各类人才的协调发展,努力提高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今后—个时期我州人才队伍建设要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各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牧区实用人才四支人才队伍建设。

着眼于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努力培养一支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政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快海西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最根本的检验标准,强化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时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和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断优化党政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注重提拔熟悉市场经济、城市管理、高新科技、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紧缺人才,

使全州干部队伍结构更加趋向合理。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中,主要是以提高公务员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结合完善公务员制度,逐步建立起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遵循“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中来。要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和妇女干部、党外干部的培养,采取多岗位锻炼、地区间交流,到基层挂职等方式,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各级领导班子提供充足的后备人才。

着眼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培养一支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当今社会非常稀缺的人力资源,推进海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实现农牧业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围绕培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依托和依*大企业、大项目,积极吸引高层次、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同时还要依托大企业、大项目,培养、造就一批既懂得现代企业管理,又掌握现代技术的各类人才,使其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采取内部竞争上岗、社会公开招聘、人才市场选聘等市场化配置方式选拔经营管理人才,为企业家的成长和创业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知名企业去研修培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要完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层次,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交流,重点培养知识面广、融合度高、开拓意识强、通晓企业全局的管理人才。着眼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优化升级,培养一支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带动我州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也是提高全州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依托。要以“西部之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多种培训项目为载体,通过选派外出深造、带课题研修、主持重点科研开发项目等措施,加快培养一批学科技术带头人。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到一线去施展才华。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流动,领办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中介服务。鼓励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在生活上、工作上提供保障,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精神创造潜能。注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落实专业技术人才进修、培训政策,为创新和创业活动提供平台和创造更多的机会。要根据需求,进一步调整州内职业技术学校专业结构以及培训内容,积极推动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大规模地培养我州急需的盐化、煤炭、石化、电力、多金属和建材、农畜产品加工类技能型人才,实行产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培训职工的主体作用,积极开展表彰技术能手、技术标兵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强化岗位培训。同时,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激励广大技术工人岗位成才,加快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使我州高技能人才在职工队伍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着眼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农牧区实用人才。农牧区实用人才是普及农业科技、搞活农牧区经济的带头人,是促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主要力量。要把农牧区实用人才培养作为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战略措施,坚持长期抓、抓长远,建立健全农牧区实用人才的培训、开发、服务体系,逐步培养出一批熟练运用实用技术的种养殖能手、一批发展农村专业协会的带头人、一批农副产品营销能人、一批有致富手艺的能工巧匠,并采取各种扶持鼓励措施,发挥好他们的示范引导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要围绕特色农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加大对现有县、乡科技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大力抓好农牧区“星火计划”、“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科技富民计划”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加快培养一批能够掌握先进栽培养殖技术、优良品种选育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畜产品深加工技术方面的实用人才。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智力支农、人才扶贫等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及时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要把农牧区拔尖人才纳入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范围,逐步建立由县、乡两级政府负责,人事部门牵头,劳动保障、农牧水利、科教文卫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农牧区人才开发管理体系。

三、围绕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人才培养,教育为本。要着眼于全州人才总量的增长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从强化教育培训工作入手,努力推动人口压力向人力资源的现实转换。

一是高度重视发展基础教育。要在“*”初期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争取“*”末在城镇和大部分农牧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城镇学校远程教育“班班通”和农牧区学校“校校通”的目标。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鼓励支持民营资本在我州参与办学。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诚实守信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全州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围绕市场需求和我州产业发展需要,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点,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努力建设一批特色专业。积极推动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实行产学结合、订单培养,促进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以及外地的培训基地,采取脱产培训与在职学习、中长期进修与短期专题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党政人才分级分类实施培训,重点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培训。完善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规范初任培训和任职培训,深化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制定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搞好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重点的长期培训和各种短期专题培训。鼓励和支持企业履行职工培训义务。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三是构建多元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继续发展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种培训资源,加大投资,扩大规模,不断完善全州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之在促进知识更新、加强人才培训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各类人才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支柱作用。鼓励在职学习,完善带薪学习制度,逐步建立学习者个人为主体、用人单位支持、政府给予必要资助的继续教育保障机制,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结合全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完善人才工作规划,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促进全州人才总量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

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

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

良好的体制机制是激发各类人才创业活力与热情的原动力,也是促进各类人才施展才能、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大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竞相涌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努力为各类人才健康成长提供基础条件。

一是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坚决克服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业绩的倾向,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依照国家和省上制定出台的有关规定,建立以业绩为主要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党政领导人才重在人民满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农牧区实用人才重在群众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是要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等观念的束缚,进一步加大公开选拔力度,加大调整不称职、不胜任干部的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先进实用的考察方法和手段,力求做到科学、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价干部,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以推进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全面实行国有及控股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鼓励企业面向市场公开选聘职业经理队伍。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选拔中引进竞争机制,逐步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人才选用机制。

三是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大力改革分配制度,逐步建立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取报酬的分配机制,真正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和人才的价值。大胆探索并完善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逐步实现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

四是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鼓励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借调、兼职、短期工作以及咨询、讲学、合作研究、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咨询、聘请客座专家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吸引和聚集省内外的人才和智力。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把吸引人才的重点放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特别要依托优势产业、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引进人才,力争做到通过引进一个优秀人才,带动一个产业或重点学科、完成一个重大项目、培养一批优秀人才。。五是要创新投入机制。切实树立人才资源优先开发的理念,不断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人才投入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设立人才队伍建设基金,专项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奖励,特别是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建立政府奖励制度,予以重奖。各级财政用于人才开发的费用要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进一步拓展多元投入渠道,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强人才开发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落实科技人才继续教育经费,为人才开发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五、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实施人才强州战略,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是党中央提出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党管干部原则在新形势下的深化和拓展。我们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要坚决,方法上要得当。要把党管人才的重点放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上,认真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党管人才与市场配置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要制定和组织实施人才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人才立法力度,用法制手段保障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和人才工作的有序进行。二是处理好党管人才与事业凝聚人才的关系。坚持围绕事业发展培养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发现、使用和吸引人才。谋划发展要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要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要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要同时考虑人才措施。三是处理好党管人才与扩大党的社会基础的关系。打破所有制和社会阶层界限,把各方面人才都纳入党的工作视野,探索非国有单位人才向党政机关、国有单位流动的新途径,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非公有制单位创业发展,

使各类人才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地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统筹抓好“第一要务”与“第一资源”,根据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的需要,整合工作力量,理顺管理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充分理解人才,全面体现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地做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工作,千方百计地把优秀人才聚集到海西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当好人才成长创业的“后勤部长”。要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组织人事、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工作联系与协调,真正做到谋划发展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规划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时考虑人才措施,逐步打破条块分割、部门所有、行业垄断、各自为政的状况,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机制和强大的工作合力。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探索与专家加强联系的方法与途径,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直接联系一批各行各业的专家和高层次人才,及时了解情况,认真搞好服务,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

三要优化人才集聚创业的环境。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没有良好的环境,就不可能吸引和留住人才,也不可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环境建设作为人才强州战略最基础的工作来抓,不断优化人才聚集创业的环境,保证各类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要优化政策环境。要认真落实国家支持和鼓励人才到西部创业的各项政策,结合我州实际,抓紧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要充分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抓紧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评价、选用、流动、激励和保障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加大财政对人才工作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建立人才培养创业基金,努力做到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适当的待遇留人。二要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根据人才成长创业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整合各种服务资源,大力加强人才创业平台建设,不断增强创业保障,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服务质量,努力为各类人才成长创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确保其科研有条件、创业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三要优化人文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进行创造性劳动,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遇到困难时要热情帮助,遭受失败时要宽容理解,不断增强人才探索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四要优化舆论环境。大力宣传科学的人才观,宣传党和国家的人才政策,宣传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的重大意义,宣传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舆论导向。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人才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州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海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