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厅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讲话
时间:2022-05-13 03:59:00
导语:教育厅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首先,我们对省政协赵家治副主席、省政协各位委员检查指导教育厅提案办理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按照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下面,向检查组和省政府领导简要汇报我厅的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今年,教育厅共收到政协委员提案23件,其中主办15件,协办8件。主办件分别是:1.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课改经费投入的提案;2.关于强化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努力推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3.关于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提案;4.关于构建和谐吉林,对我省未成年人进行社会教育的提案;5.关于从制度法规的角度规范在校学生课堂学习时间和作业量的提案;6.关于在我国中小学学科建设中增加“国学”内容的提案;7.关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提案;8.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加快吉林省职教事业发展的提案;9.关于加强吉林省职业教育的提案;10.关于农村职业教育要抓紧抓实的提案;11.关于吉林省职业教育走特色化道路的提案;12.关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业职业教育的提案;13.关于提高教师队伍道德修养的提案;14.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提案;15.关于加强体育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案。
上述15个主办件涉及内容广泛,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尤其是关于职业教育的提案比重大,15个主办件中,关于职业教育的就有5件,占三分之一。提案都很有质量,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充分反映了省政协和各位委员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为了通过提案办理更有效推动全省教育工作,我们在以往提案办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今年提案办理的特点,加大了工作力度,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一是继续完善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制度,用机制保证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加强和完善了从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到具体承办处室和专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制。严格按照签收、报批、分办、催办、审核、答复等程序办理委员提案答复工作。二是认真学习研究提案内容,科学部署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着重强调主办处室负责制,协办处室的调度、配合,由主办处室负责牵头,主办处室和相关厅长为提案办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4月12日,我厅召开了提案办理工作调度会,全面部署此项工作,专门制作下发了《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一览表》,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我们在工作中还特别注意发挥协办厅(局)的作用。需要增加协办厅(局)的,我们及时与政府议案处进行了沟通,得到了省政府议案处的大力支持。三是制定办理流程,严格办理时限,按时答复政协委员。将提案办理工作细化为征求意见、落实任务、初步完成书面答复、再次征求意见和正式书面答复等五个办理阶段。这些作法很受政协委员欢迎。许多委员在对教育厅工作予以肯定的同时也增进了对教育厅工作的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具体答复情况
下面,按照委员提案的内容,分门别类,逐项逐件地向各位领导和委员汇报提案的答复内容和工作。
1.关于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方面。
李丽娜委员提出的《关于强化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努力推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和邱安昌委员提出的《关于高度重视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的提案》,涉及的都是重点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两个提案客观反映了我省农村办学条件亟需改善、教育发展还不够均衡的现状,很有分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其核心是达到办学条件的标准化,使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教师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条件,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20*年9月1日,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还明确提出,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表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整体水平。根据委员提案,我省全力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全力保障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资金的投入。自20*年开始,我省正式启动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和危房改造工程,将市、县农村中小学列入了调整和改造规划。20*年至20*年,全省共撤并中小学校36*所。撤并的学校基本上都是地处偏僻、规模小、条件差的薄弱学校。全省共投入布局调整资金8.3亿元,其中国家补助2.*亿元,省级专项资金0.92亿元,地方自筹投入资金5.32亿元。20*—20*年,全省共改造危房2*万平方米,共计投入资金14.7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危房改造专项资金2.94亿元,省级安排危房改造专项资金1.73亿元,地方自筹资金10.*亿元。20*年我省继续保证对这两项工程的投入资金,设立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资金2000万元,国家将补助我省5000万元;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今年投入1.08亿元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中央和省级各承担5400万元,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30万平方米。
二是保证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部分不减少。进一步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省和市州政府建立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增强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能力。农村税费改革后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部分,统一纳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拨付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用于教育,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专题报告,并接受其监督和检查。努力确保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投入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逐年有所增加。我省已取消教育拨款渠道上的“乡镇环节”。
三是实施远程教育工程。2002年开始,省级财政每年都设立信息教育专项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20*年,国家安排我省专项资金1725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000万元,在全省1889所中小学校实施远程教育工程。20*年国家安排我省33*万元专项经费,省级配套1500万元,在近3000所学校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点。20*年,国家投入1146万元,省级投入859万元,地方投入1433万元,建成教学光盘播放点840个,卫星教学收视点192个,计算机室192个。目前,正在实施第四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涉及40个县(市),国家投资17*万元,省投资1100万元,地方筹资2500万元,预计今年年底,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将达到100%。
四是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年,我省全部免除农村(含县镇、农垦、林场)义务教育阶段232万名中小学生学杂费,并提高农村公办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按照补助公用经费资金由中央和省、州、县(市)按比例分担,20*年我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需投入资金8.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5.2亿元,我省各级政府承担3.4亿元。在我省承担的资金中,省级承担2.3亿元,市县区承担1.1亿元。在承担的经费保障资金中,中央和省级承担比例合计为87%,县(市、区)承担的份额仅占13%。延边州享受西部政策,经费由中央和省、州、县(市)分担,比例为80:12:4.8:3.2;其他地区经费由中央、省、县(市)分担,比例为60:24:16。所需经费均到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进展顺利。
五是以提高农村师资水平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新聘教师准入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进城乡教师“对口支援”活动。进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等试点,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领导,促进教师合理流动,整体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落实高校人才强校战略,继续实施“松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积极打造省级创新团队。
六是努力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全面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和扶持政策。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投入1.3亿元,资助44万名农村贫困中小学生。调整省本级支出结构,支付高校贫困学生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金,5万名大学生得到国家助学贷款。高校学费收入的10%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确保占学生总数5%的特困生每月得到150元助学金。完善以奖、贷、补、助、免、社会捐助和“绿色通道”等为主要内容的资助体系。城乡中小学“对口支援”活动成效显著。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
2.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
左斌等11位委员提出的《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案》反映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和省教育厅近年来高度关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涉及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择业观念等自身问题,涉及高校专业设置与学生素质、技能,涉及用人单位用人观念和国家政策,涉及国家产业结构及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等。为此,省教育厅对近年我省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判,结合我省教育工作实际,今年以来从两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提高大学毕业生整体素质和就业技能。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都曾不同程度上出现过“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从教育自身来说,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需要比经济发展适度超前,而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往往落后于社会就业岗位的需要,又由于专业教育的周期性和惯性易造成调整的滞后。这是一个两者由不匹配走向匹配、又由匹配再走向不匹配的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门应不断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尽可能有预见、适时地推出“适销对路”的专业,促进高校形成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专业管理机制。目前,我省正围绕全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高校急需专业的建设,重点支持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的发展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批针对性强的学科专业,为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调整和拓宽专业口径,改造一批学科专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小康社会建设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布点情况,通过学科专业的综合水平评估,限制一批专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人才培养效益。同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二是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搭建就业平台,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我们制定了《20*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指导,努力转变大学生就业观,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如东北师范大学决定对到国家级贫困县工作的毕业生给予6000元奖励,授予“基层就业先锋”称号及证书,并享受适当代偿助学贷款和报销交通费等优惠政策;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税务学院等高校对到西部支边、支教的青年志愿者一次性奖励5000元。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推进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全面实行了对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代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目前,18所高职院校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80%以上的高职高专毕业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今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124478人,其中研究生13710人,本科生73493人,高职高专生37275人。比去年增加了9240人,增幅达8%。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活动共召开大型洽谈会34场,其中,就业供需见面会31场,网络洽谈会3场,中小型校园招聘会共达1500余场。洽谈月期间参加我省洽谈会活动的用人单位达6000余家,其中省内用人单位占50%以上,共提供近15万个岗位需求,岗位供需比达1:1.2。截止到9月,我省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78%,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83%,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为65%。
3.关于职业教育方面。
车秀兰委员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加快吉林省职教事业发展的提案》,邱安昌委员提出了《关于加强吉林省职业教育的提案》和《关于吉林省职业教育走特色化道路的提案》,段维智委员提出了《关于农村职业教育要抓紧抓实的提案》,丛连彪委员提出了《关于扶持农产品加工业职业教育的提案》,切入点虽各有不同,但都很有针对性,体现了政协委员对我省的职业教育关注和支持,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振兴我省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实现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我们认真学习委员提案,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了紧迫感和责任感。根据几位委员的提案,我们重点在五个方面加强了工作。
一是在专业建设方面。继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加快重点专业建设的步伐,在办好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品牌专业上下功夫。“十一五”期间,我省重点建设150个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品牌专业和30个高职教育品牌特色专业,覆盖我省提出的五大支柱产业,达到基本上满足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是在职教培养模式方面。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大力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我省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已打破隶属关系和地域限制,采取联合、连锁、集团化办学等多样化办学模式,办学活力得到增强。部分学校已在省内外设立了自己的招生和就业基地(中心),畅通了进、出口渠道,良性循环的局面正在形成。
三是在农村职业教育方面。重点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资源能力建设。目前我省农村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重点项目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已经全部列入国家支持骨干中等职业学校专项建设计划和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百强校”建设计划,分年度、分批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同时省财政、地方财政给予配套支持。争取每个县(市)都能建成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职业教育中心,使职教中心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创业孵化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已经完成1/3,到2008年将全部完成42个农村县市的职教中心建设项目。
四是在基地建设方面。在20*年实施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技创型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20*年我省有10所学校共得到国家奖励性支持1650万元。同时,建设好与我省产业布局相配套的与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企业参与建设50个省级以上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和40个特色实训基地。到2*0年,争取较大幅度地改善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条件。
五是在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方面。认真落实并实施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和省政府下发的《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关于普通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从20*年下学期开始,中等职业学校的农村学生和城市特困、低保家庭学生都将得到国家资助。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两年。目前,国家助学政策的实施工作正在进行中。
六是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立。逐渐探索一条职普对接、互相渗透、城乡联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灵活机制。从20*年开始实行中等职业学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制度,招收高中毕业生实行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学制为一年或一年半,采取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形式,对学完规定课程,经考核合格者,发给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这些举措,受到学校、家长和高中毕业生的欢迎。
虽然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我省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基础建设和设施还有待加强,这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给予关注和改进。
4.关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
刘燕委员提出的《关于从制度法规角度严格规范小学生在校课堂学习时间、作业量的提案》和王兴顺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体育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案》,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多年来,省教育厅十分重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早在20*年就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实施意见》中就提出明确要求。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准设立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不准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次和分快慢班、重点班、实验班,不准按学生考试成绩安排和调整座位。二是严格执行各项作息制度,把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控制在规定要求之内。严禁以任何方式组织学生在节假日补课。三是是严格控制中小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作息时间。严禁用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惩罚学生。提倡中小学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课外作业。目前的情况是:由于个别学校领导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和其他各种复杂的原因,这些制度性要求在有的学校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甚至没有执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加大督导力度。学生课业负担重,表面看是某些具体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其实与目前的考试制度、社会竞争压力等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教育部的规定,通过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的评价制度改革、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素质教育的广泛宣传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一些中小学校确实存在重智育轻体育、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不足、学校体育设施和条件落后、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等现象。为此,根据委员建议,今年省教育厅专门部署了“阳光体育活动”,要求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于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竞赛。按照国家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设施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仪器的配置。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一是各类学校必须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中以上阶段学生必须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并列入学生档案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明确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二是进一步健全吉林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并公告我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作为评价地方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三是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等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5.关于课改经费投入方面。
梁建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课改经费投入的提案》,表现出了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片热诚。课程改革实验,是目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也是省教育厅近年来抓的一项重要工作。2002年,省教育厅协调财政厅专项安排100万元启动经费,用于课程改革中老师的选任与培训。从20*年起,由每年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2002年始,省级财政每年设立信息教育专项经费,充实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我省实施了远程教育工程,不断满足课程改革实验对课程资源的需求。今年,我省全面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明确提出,“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由于我省是欠发达省份,课改经费与发达地区比明显欠缺,今后我们要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加大课程改革的投入力度。
6.关于师德修养和未成年人教育。
宣丽等6位委员提出的《关于提高教师队伍道德修养的提案》和高元财委员提出的《关于构建和谐吉林,对我省未成年人社会教育的提案》和张桂炎委员提出的《关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提案》,都是有关师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教育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宣丽等6委员有关师德建设的提案,今后我们重点抓了4方面的工作:一是多渠道、分层次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完善教师的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把师德教育放在突出地位,作为必修课程。二是大力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分年度表彰全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师德标兵和中小学十佳教师及先进集体。组织教育系统师德报告团,到各地区作巡回报告。在全省开展向马宪华、李元昌等师德标兵学习活动。三是严格师德考核与管理。师德考核采取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培训、聘任及教师职务评定、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在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中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把师德建设作为考核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学校达标升级、评先选优等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师德举报电话、设立师德举报箱,自觉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监督。
高元财委员关于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提案,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强调的工作重点。我们结合我省实际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继续坚持德育为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贯彻落实《吉林省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大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力度,从办学方向、队伍建设、条件保障、学校管理、教育质量、奖励惩处等方面对学校进行科学评价和指导。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评价体系,完善考试办法,改进考试内容和手段。进一步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二是在德育课程中重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动。三是加强与宣传、文化、公安、科技、体育、卫生、出版、民政、财政、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形成齐抓共管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四是发挥主导作用,逐步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发挥社区人才资源优势,壮大校外辅导员队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五是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充分利用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对青少年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
张桂炎委员提出的《关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提案》,是一个值得特别重视的问题。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子女(包含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非常重视,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我省在20*年制定了《吉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决定的意见》,不仅对进城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进行了规定,其中还专门提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几年来,全省各地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作了大量工作。例如,延边州根据出国和外出打工人员增多的实际,开展对“单亲”、“无亲”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通过政府筹集资金和捐资助学,为这些孩子提供“学生之家”,配备专职校长和辅导老师,还选派保安人员做安全保卫工作,采取家庭式的教育,保证这些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抓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依法保障留守儿童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明确管理职责,将留守儿童平等地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二是督促城市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有关规定,对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坚持流入地政府负责和公办中小学作为接收入学的主渠道,尽可能多地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并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为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便利条件。简化学籍管理手续,采取入学建籍、转出跟踪等办法,防止学生辍学。四是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留守儿童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五是教育部门地加强与妇联、共青团等部门的密切协作,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教育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省共有农民工子女83321人,其中,小学51719人,初中31602人,全部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入学率为100%。进城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占城区在校中小学生总数的6.9%。入公办中小学校就读的8*34人,入民办中小学校就读的3587人,分别占农民工子女入学总数的96.4%和3.6%,体现了以城市公办中小学为主渠道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的原则。
7.关于中小学学科增加“国学”内容方面。
李丽英委员提出的《关于在我国中小学学科建设中增加“国学”内容的提案》,出发点是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对我们工作很有启发。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国学”的认识,尚存争议。作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我们要在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适时增加设置有关课程,积极渗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文化人格的养成。
以上是我厅主办的15件委员提案的答复情况。我们认为,办理政协委员提案,答复是一个重要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改进工作上见成效。这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的办理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领导和各位委员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批评和指导,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 上一篇:教育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改革讲话
- 下一篇:教育厅学校校庆典礼工作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