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电出版干部读书讲话

时间:2022-03-01 11:56:00

导语:文化广电出版干部读书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化广电出版干部读书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建后举行的第一次领导干部读书会,主要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的改革和发展,全面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此前,局里专门组织了中心组学习,局班子成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交流。今天,局属各单位和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围绕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全委会精神,联系单位和工作实际,畅谈了体会与心得,交流了贯彻落实的思路。大家的发言,都作了精心准备,认识到位,联系紧密,针对性强,提出的不少举措和思路都很有新意。学习领会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关键要把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贯彻措施落到实处。

下面,我着重就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全委会精神,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开创文化大市建设新局面,谈几点想法和意见。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文化大市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省委、市委全委会相继专题研究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工作,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大省和文化大市建设的决定,提出新阶段文化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把文化工作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充分体现了省委、市委对文化工作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表明了建设文化大省和文化大市的坚定信心,不仅对文化建设,而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确实是文化工作面临的最佳的发展机遇。作为文化主管部门和文化单位,我们深受鼓舞和激励,同时,更要看到肩负的担子更重、压力更大、任务更为艰巨。首先,全面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社会、政治相互交融的趋势日益突现,文化已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市委从实际出发,相继制定了“八八战略”和“六大联动”战略,把文化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现在又召开全会作出专题部署,进一步把文化放到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整体和谐;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不能没有先进文化的武装;社会要进步,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民族要进步,不能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其次,全面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观念的碰撞日益激烈,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不断显现,迫切需要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巴音朝鲁书记在讲话中对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作了精辟分析,其中指出如果没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人文精神的感召,就不可能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缺少文化的支撑。再次,全面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是实现现代化建设新跨越的客观需要。总结浙江、*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专家们比较一致认为,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受这种文化熏陶的文化精神。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深层次的力量将越来越发挥更大的作用。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继续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文化力量的深度认识,对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和对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工作力度”。*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初步接近现代化建设的门槛,在要素资源供给日趋紧张、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经济发展也遇到了许多新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和推动,也需要文化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直接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同时,文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更是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共识,“没有繁荣的文化就没有真正的现代化,没有足够的文化软实力就谈不上强大的综合竞争力”。第四,全面加快文化大市建设,是迅速改变我市文化社会事业滞后现状、落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市以发展和繁荣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精品创作、社会文化、文物保护、设施建设、市场管理、产业发展和文化改革等各项工作都取得积极进展,为全面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开了个好头。但文化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同类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文化对经济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当然,我们更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坚定的信念,认清形势,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提高工作水平,提升自身形象,干出工作成效,全面加快文化大市建设。当前,*文化发展具有很好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一是省委、市委全委会的召开,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保障。二是*经济文化互动日益明显。*快速发展的经济不仅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也使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城市发展为文化营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和城市发展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随着群众经济收入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文化消费与供给的互动日益加速,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四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蕴藏在社会中的参与文化、兴办文化的潜能巨大,群众市场意识增强,消费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为文化产品市场化和通过市场进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配置提供了可能。五是*经济外向度高,对外联系频繁,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文化的对外合作与交流具有优越的条件。文化系统的全体同志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文化大市建设的重任,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努力把市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理清思路,进一步明确文化大市建设的重点

联系*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工作,我们就是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凝聚人、提高人、满足人相结合,坚持发展现代文化和弘扬历史文化相结合,增强文化创新能力,全面繁荣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着力建设拥有先进的文化设施、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高素质的文化人才、一流的文化精品、强大的文化产业、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大市,努力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

当前,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在贯彻落实中要着重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保障群众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政府文化责任的重要体现,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本条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时展特点、文化大市建设要求,统筹规划,建立完善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以适应市场的运作为服务方式,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机构、服务机制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网络健全、结构合理、运作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人人享有文化生活提供保障。要科学合理做好“十一五”文化设施规划,市本级要抓住机遇不放手,落实责任抓项目,集中力量建成博物馆、群众艺术中心、艺术剧院总部及剧场、天一阁书库等项目,与已建成的大剧院、音乐厅、美术馆、图书馆等形成具有较高档次和品位、较为完善先进的市级公共文化主干设施。要统筹规划,指导推动各县(市)区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基本文化设施。在继续抓好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要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基层,以“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为载体,进一步推进“东海明珠”工程、村落文化和社区文化宫建设,同时要认真落实“在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中同步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的规定,使群众能够就近、便捷地享受到文化服务。在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应加快推进以*市图书馆为龙头,以市第二图书馆、各县(市)区图书馆为骨干,以高校图书馆为补充的图书资源共享网络;要实现市、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和联网服务。在影剧院建设方面,要根据城市不断扩展的现状,统筹规划全市剧场、影院的建设布局,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在全市形成布局合理的剧场和影院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内容十分丰富,也要与时俱进,如以有线电视(数字电视)、互联网服务为重点的文化传播网络,以广场文化为基础的群众自娱自乐活动网络等建设等,我们都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积极推进。二要进一步开发公共文化资源,为人人参与文化活动提供条件。*具有丰富的群众文化资源。在各级政府的培育推动下,一批民间文化资源逐步得到开发,一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得到扶持,一批特色文化县(市)区、乡镇、社区(村落)开始形成,各种市民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得到支持。但公共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缺乏文化特色街区,缺少特色文化品牌活动,自发性、自娱性的群众文化活动还局限在以中老年人员为主,如何使更多的市民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改进方法、创新载体,丰富和拓展社区文化、村落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军营文化以及外来流动人口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打造若干个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要针对基层文化队伍和机构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对策举措,强化基层建设,确保政府基本投入,确保编制、待遇和人员到位,确保履行公益职能。要根据不同门类、不同层次的特点,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群众享受”的原则,创新机制,探索积极的运作模式,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打造独具魅力的都市文化,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必须具有都市文化的魅力,体现现代性、独特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打造独具魅力的都市文化,就要重点扶持精品之作,努力创作国内一流水准的优秀作品,打响文化活动品牌,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在长三角确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地位。一要着力提升本土艺术的原创力。在舞台艺术创作方面,要确立精品战略,加大实施“舞台精品工程”,聚集优秀创作人才,扶持优秀作品创作,要重点围绕城市的历史文脉,反映城市“精、气、神”的文艺作品方面下大功夫。在各门类精品创作上,要通过政府奖项的评选、文化资金的投入、文艺评论的引导,以及市场运作机制的强化等措施,推动富有活力和原创力的创作机制的建立,促进文艺创作取得新突破。正确处理“获奖”与“市场”的关系,努力创作一批具有全国影响、深受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二要打响文化活动品牌,构建区域性文化集散地和辐射地。打造独具魅力的都市文化,必须加强与国内外各城市各地区的文化的汇聚和交流,只有这样都市文化才能获得活力,才有不竭的源泉。要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创新思路办好具有全国、国际影响的重大文化活动,积极承办全国性、国际性、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增强*文化的积聚,推动现代都市文化建设。要加大引进各地文艺院团优秀剧目的力度,加强与各省市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实现周周有精品剧目上演,形成各地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在*交流、兼容,共创辉煌繁荣的局面,尽快把*建成区域性的文化交流中心。要充分利用我市丰厚文化积淀和开放城市的优势条件,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把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门类和文化精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三)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文化的历史性。

*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文化深厚底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精神就是千百年*人民创造出的文化精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文化大市建设重要而独特的资源。要切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本质特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形象。一要构建比较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点、线、片、面”结合,整体推进名城建设,高度重视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的保护,进一步梳理脉络清晰的文化类型,保护好文化历史街区、村镇,加强对名城形象的整体研究和保护。要建立文物行政执法体系,完善文物安全体系,健全文物市场监管体系。二要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要建立以*博物馆为龙头,以文物保护单位为依托的国有专题博物馆和多元投资的民营博物馆为两翼的博物馆网络,不断提高陈列的水平和效果。要加强*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继承、丰富和发展,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全力做好“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天一阁等品牌资源开发、宣传和推介,突出重点,形成亮点,扩大*历史文化的影响力。

(四)培育和建设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市场是实现市民多层次、多元性的文化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市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文化主管部门,必须把握形势,奋发有为,通过转变职能和观念,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规划、引导、调控的职责,努力建立完善的文化市场体系,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一要深入调研,摸清文化产业现状,制定发展规划。对文化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入调研,全面掌握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结构布局、资源构成以及区域文化消费趋势等,提出切合实际的中长期目标,目标和指标设置要贴近实际、科学合理,注意定性、定量相结合和可操作性。我们也不能将文化产业仅局限于直属单位和管理的文化市场,要开阔思路,把辖区的各类文化产业纳入视线,纳入统计范围和规划。二要坚持分类管理和指导,重点推进。对文化产品的种类进行罗列分析,分类确定扶持政策和准入标准,扩大文化企业和大众文化产品的准入范围。用足用好现有的政策,及时制订出台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规。要鼓励社会文化产业发展,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制定优惠政策,放手吸引企业、个人、社会团体和境外资金等兴办文化产业。如广播电视业要加快推进数字电视的推广,继续加大村村通广播、通电视的力度,增强节目生产能力,丰富节目播出内容;电影市场要形成联和院线和时代院线的良性互动,积极拓展跨区域经营,在电影进农村、进社区的运作中发挥国有电影公司主力军的作用,还要在项目运作上加强策划力度,吸引社会资金予以支持;演艺业重点是培育市场主体,规范市场行为,鼓励各类文化经营和经纪机构参与文化中介活动,加强服务,活跃演出市场;音像市场和互联网上网,重点是优化市场结构,支持音像制品和网吧业连锁经营,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娱乐市场,重点是引导其走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一批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型娱乐场所,提高娱乐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服务质量。目前,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崛起。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广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艺术展览、工艺设计制作、广告制作、影视动漫制作、视觉艺术创作等领域。创意经济在一些发达国家增长得相当快,美国为14%,英国为12%,2004年七大工业国中半数的工作人员从事创新产业,而且它的增长速度比传统服务业快两倍,比制造业快4倍。创意产业将成为经济主流,关注、开发、规划、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应成为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工作的题中之义。三要大力培育、拓展和规范文化市场,积极发展市场中介,转变管理职能,激活市场要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以积极的姿态、开放的意识、市场的机制、规范的管理,提高宏观管理调控能力,增强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正当市场竞争,形成结构相对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要建立健全各类文化市场、文化商品流通的中介机构,包括文化信息咨询机构、广告服务机构、文化产品评估检验机构、文化经济行业协会、文化经营资格审定机构、文化经纪机构等等,使文化市场中的服务、监督机构尽快建立起来并正常的投入运作。要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公正透明、优质服务。强化日常管理,加大文化执法力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优化城市文化环境。积极探索多种管理、监督方式,形成全社会监督网络,促进我市文化产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发展政策和机制的创新。

深化文化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的根本出路。一要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围绕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独立运作的文化管理和运行的要求,作为新成立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今后要进一步理顺政府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管宏观、定政策、做规划、抓监管上来。正确处理好与广电、报业单位的关系,既要依法承担起管理职能,又要加强沟通与交流,有利于促进事业的发展。坚持统筹协调,加强对县(市)区的指导与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资源共享,均衡发展。二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和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市里的统一要求,尽快制定、实施深化文化改革试点工作的方案。对一些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单位,要坚持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进入市场,实行转制改企;对具有公益性质的经营性单位,要按照“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享受”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内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对具有公益性质的非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内部机制改革上,要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扩大人事制、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制,全面推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奖励补贴制度,健全领导干部聘任制、交流制和监管制。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经营性文化实体形成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引入现代企业运作机制,推进文化、广播、影视产品创作、生产、营销能力的迅速提高。三要推进文化发展政策的创新。争取政府加大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政策扶持,逐步增加政府对公益性文化的投入,同时鼓励和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对体现高水平和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优秀文化项目和文化单位,对公益性和具有较高社会效益的文化艺术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给予赞助和支持。要积极实行多元化文化投资政策,进一步破除行业壁垒,加大市场开放度,加快文化投资的社会化进程,允许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经营主体,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平等地参与文化产业的投资经营活动,推进经营性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引入外资参与文化产业的投资和运作,使文化产业成为吸引外资新的增长点。要把文化立法纳入重要议程,要对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统筹研究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争取每年有一批急需的文化法律法规出台,要把条件成熟的行政法规尽快完善上升为法律。

(六)加快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文化要繁荣、人才是关键。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其核心都是人才问题,要从事业和工作需要出发来谋事论人。*文化系统已积累和形成了一定数量和门类的文化人才,但总体上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与快速发展的事业和文化大市建设要求远远不相适应。文化系统各级领导班子,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对“人才兴文”战略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科技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严格程序,扎实实施,加大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要不断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文化人才培养走向系统化、系列化、规范化,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作用发挥的机制。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细化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动态管理,采取多种方式,真正形成发现人才、吸纳人才、培养人才、配置人才的良性机制,为文化大市建设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更新观念,进一步加快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的改革和发展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是文化大市建设的主力军,在推进文化大市建设中,既承担着大量具体的艰巨和光荣的任务,同时自身也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问题。这两者虽然表现为不同形式,但其实质又是统一的。文化系统各单位不发展、不壮大、不繁荣,文化大市建设就缺少了某方面内容,不仅很难承担起应尽的职责,也影响文化大市建设全局。我们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观念,把改革和发展作为文化系统的首要任务,使整个系统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观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市文化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就能着着主动;逆势而为,就会步步被动。各单位一定要树立起“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位的观念,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各单位要做大、做深、做实主业发展这篇文章,既实现社会效益,又体现经济效益,这是第一位的;同时要解放思想,大胆发展延伸产业。繁荣都市文化、建设文化大市,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然要求我们加快发展各项事业,发展我们的队伍,发展和提高自身的实力。唯有发展才能达到目的,不发展就没有希望。目前,一些文化单位尚未真正确立市场主体地位,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成本意识、效率意识不强。必须全方位改革和完善文化单位的经营体制、分配机制和人事体制,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经营、市场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竞争有序、自我激励”的文化产品生产流通的独立主体。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大胆探索解决困难和矛盾的方法和途径,齐心协力做好发展文章,切实改变小打小闹、低水平徘徊、满足现状的状况,把我们的事业和产业做大、做好。

(二)坚持“解放思想”不松懈。当前是文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大市建设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解放思想。思想解放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克服畏难情绪,破除守旧观念,自觉以新的观念看待新的事物,以新的思维研究新的情况,以新的办法解决新的问题。要充分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群众和基层那里找出有效的解决问题办法。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真抓实干、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调整和摒弃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解放和发展文化系统生产力;优化组合有限的资源,充分挖掘潜力,取得效益的最大化,使文化系统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发展。解决思想不能坐而论道,不能仅仅停留在规划中和口头上。只有“动”起来、“试”起来,“做”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不断提高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

(三)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文化创新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文化思想和观念、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领导方式和管理模式等等。文化创新具体表现在优秀作品、先进的文化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上,也表现在先进的服务和传播内容上。各单位在事业发展和产业推进中,都要始终贯彻创新的理念,提升工作水平和效果。体制机制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点,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同时,要继承优秀历史文化,根据当代实践融合创新,为*文化增添新的内涵,要积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使*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不断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从适应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转变,这是一个大的根本性的转变。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文化系统的市场化意识、观念和运作总体上是滞后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存在是市场的,社会资源配置是市场的,社会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也是市场行为。作为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我们也必然地要有市场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围绕市场主体,树立市场意识,研究市场特点,遵循市场规律;要求我们学会算经济帐,增强成本意识,树立效益观念;要求我们适应竞争,学会竞争,自觉参与竞争。管理出效益,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当前,不少单位都制定了制度,也建立了比较先进的运作机制,但往往不能得到严格执行,未能产生良好的效益,一个重要因素是管理不力。管理的关键是人尽其才,资源优化配置,运作规范有序。严格管理的前提是加强制度建设。要正确处理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的关系,有利于激发人的潜能,严明纪律,严格执行制度。

四、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为全面建设文化大市打下良好基础

文化大市建设是一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脚踏实地,步步抓落实。下半年全市文化工作的重点,就是要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全委会精神,以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力、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为目标,扎扎实实完成工作任务,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下半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将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抓好市委全委会精神的贯彻落实。通过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全市局长座谈会议、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领导干部读书会、在全系统开展文化大市建设的大讨论等,进一步统一全系统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凝聚人心,明确目标,树立新的发展理念,齐心协力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全面推进文化大市的建设。要将市里实施意见的要求、任务逐项分解,落实责任人,提出具体贯彻思路和措施,狠抓落实。要继续深入调研,进一步理清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制定完成《“十一五”*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发展总体规划》和若干子规划。规划要有整体观念,做到上下联动,条块结合,体现全市一盘棋。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紧做好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构合并后的各项工作,结合刚批准的新的“三定”方案,完成内部机构设置调整和人员定岗。要按照新的职能设置,转变管理理念和思路,真正实现以“办文化”为主向以“管文化”为主的转变。要深入论证,提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方案,积极稳妥地予以实施。完善市艺术剧院改革,理顺内部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有序的内部运作机制。探索市演艺集团做大做强做实的新路子。完成镇海电影院的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电影公司内部运作机制。积极做好兰江剧院等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局属事业单位的内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改革。

(三)切实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认真做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深化研究和论证,加强遗存的保护和整治,争取*“海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遗产“点线片面”保护规划体系。全力做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实地评审工作。严格落实文物安全各项制度,积极做好有关文保单位和文物建筑的维修。加快*博物馆建设。精心组织举办*第五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周活动,扩大*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

(四)进一步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全力做好中国(*)国际声乐比赛、中国戏剧节等重大文化活动的各项承办工作,推动*文化都市化和国际化进程。服务城市重大活动,认真做好*服装节文化活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歌会、甬港经济论坛文化推介活动、海峡两岸城市建设研讨会招待晚会等文化活动。强化精品创作,争取有二至三台剧目参加中国戏剧节。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逸夫剧院和其他各类剧院的作用,进一步普及高雅艺术,满足市民的艺术欣赏要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抓紧做好群众艺术中心、艺术剧院总部和剧场、天一阁书库等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五)统筹基层文化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构建“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为载体,以农村文化基层建设为重点,做到工作重心和文化服务下移。抓好村落文化宫、东海明珠、社区文化宫建设,合理使用*市基层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基础。深入开展“万场电影千场戏”进农村、农民读书节、社区文化节以及各种广场文化活动,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建立流动图书馆,开展乡镇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图书馆建设水平。建好*市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加强对民间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制定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群众文化人才进行一次普遍轮训。

(六)规范新闻出版业和文化市场管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依法加强新闻管理,完善审读制度,规范出版行为,积极扶持印刷企业上规模、上等次,认真组织开展出版物市场、印刷复制业的专项治理。继续加强对网吧、演出、娱乐、音像等市场监管工作,积极研究长效机制,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研究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依法开放文化产业市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进一步做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改革的有关工作,理顺市、县(市)、区两级文化市场监管部门、文化市场管理和稽查的关系,构建有效监管平台。开展经常性的廉洁自律警示教育和文化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全市文化市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用,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

(七)认真履行广电行政管理职能,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广播电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理清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思路,切实加强对全市广播电视的行政管理,抓好广播电视的宣传工作管理、科技工作管理和社会事业管理,认真做好广电系统行风评议工作,进一步加快全市广电事业的全面发展。

(八)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高度重视安全工作,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巩固深化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以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教育,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高度重视文化活动、文物博物、文化市场和文化设施以及广电播出的安全,进一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文化工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