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总结讲话

时间:2022-03-01 11:47:00

导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总结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总结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组织召开半年度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主要任务是分析形势,交流经验,统一思想,结合*实际,研究探讨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为迎接*的召开和贯彻*的精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关于文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当前,文化建设正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总的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科学把握文化建设的自身规律,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就一定能推动文化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机遇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更加重视。*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并重,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推进,把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和成效更加显现。正是有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文化自觉迅速提高。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使文化更加繁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文化大市建设,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省、市党代会我都参加了,体会不少,感触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的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就文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听取文化工作汇报,多次参加重大文化活动,赋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更重要的历史责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是文化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文化的内涵和灵魂,更加突出了发展观的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突出了文化对于发展的战略价值。就在今年的6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文化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了文化工作以神圣的使命。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的全体同志应当牢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始终是我们的追求目标和工作中心,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始终是我们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央对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三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加旺盛。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上的富裕,其在精神生活上求知求美求乐的愿望也更加强烈,社会各界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就以今年我市的第二届文化遗产日来说,活动内容超过了去年,城乡基层群众的参与面也大大超过了去年,可以说,6月前后,我市掀起了一股“文化遗产热”。又如我市连续举办了10届的*国际服装节、余姚的舜江艺术博览月、宁海的开游节、象山的开渔节、江东的社区文化艺术节、江北的外滩文化艺术节、镇海的农民文化艺术节,等等,无不成为人民群众享受文化、享受欢乐的节日。“文化热”的悄然兴起和不断升温,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提供了巨大空间,为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不竭动力。我们要紧紧抓住群众文化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有利时机,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以及文化载体,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四是文化工作的基础更加扎实。近年来,全市文化工作大力改革创新,文化工作的内容和领域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投入不断加大,亮点不断显现,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呈现出讲团结、促繁荣、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推动文化更加发展更加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必须不失时机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推动我市文化大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挑战主要有:一是从国际形势看,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文化市场分销领域进一步开放,西方文化产品、文化资本将更多地进入中国,文化资源、文化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这对沿海开放城市的*来说,压力更大。二是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结果来看,中国正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取代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强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和服务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三是从*文化建设实际看,整体上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存在比较严重的文化短腿现象,文化总体竞争力不够强,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明显,有的地方在实际工作中一手硬一手抓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协调共进没有得到落实,一些文化经济政策有待完善和加强。四是从*文化工作自身来看,与迅速发展的形势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文化体制改革亟待深化,文化服务水平不高、活力不够,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把它放在文化建设发展的背景之下来认识和看待,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不断破解难题,不断把文化建设推向前进。

二、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点思考

今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下半年党的*即将召开。未来的文化工作要乘势而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把握时代的新要求,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对于人类文明崇高境界的一种卓越追求。这种追求需要高度的自觉和高度的主动。这种自觉体现在改善文化民生上,体现在落实公民的文化权益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在2007年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指出,“更加自觉”,是要求我们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加自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对文化建设的形势和任务的认识更加自觉,树立党的观念、国家观念、群众观念和历史观念,既看到使命光荣,又看到任务艰巨;对文化艺术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自觉,科学规划,科学决策,脚踏实地,长期建设,全面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更加主动”,是要求我们对待各项文化工作全力以赴,心无旁骛,不畏首畏尾,不急功近利,不人云亦云,不甘居人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联系*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当前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明确具体的目标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至少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服务力;二是要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扩大名城影响力;三是要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增强文化竞争力;四是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五是要建立健全文化管理创新体系,提升文化保障力。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公共服务,强化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大力建设和谐文化,以更广阔的视野,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和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地域特色与国际文化相统一,现代文化和历史文化相统一,让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提高*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处理好三方面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关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基础文化设施、重大功能性文化项目等公益性文化事业,要积极引导、完善政策、改善服务,吸引社会各方资金投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现代传媒、包装印刷、旅游休闲、文体用品制造、会展等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塑造好文化市场主体,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当然,特别要强调的是,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当两者矛盾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于社会效益。

二是要正确处理“管脚下”与“管天下”关系。机构改革后,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工作职能更广,任务更重,责任更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单靠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管好脚下”的基础上,从“管脚下”转变为“管天下”,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办文化、送文化、种文化。一方面,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要守土有责,认真履行好党委、政府赋予的职责,尽可能为人民群众创造和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另一方面,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构建文化工作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形成文化工作的合力。近几年,慈溪、余姚、鄞州等地积极发动当地民营企业参与文化建设,奉化、宁海、象山等地创新性地提出了“广场文化大家办”思路,以及海曙、江北、北仑、大榭、高新区、东钱湖等地在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中与其他部门和社会各界联动,都是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三是要正确处理弘扬地方优秀文化传统与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关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7000年的历史文化具有多元、丰富的特征,历史悠久的河姆渡文明、内涵深刻的浙东学术文化、类型丰富的文化遗存,是*人永远的骄傲。*又是一座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现代文化充满了开放、创新的特征,遍及世界的*商帮、日趋活跃的群众文化,时尚之都、文明之城,是*现代城市文化的优势所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继续坚持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城市文化品格,把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与推进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把借鉴吸收世界各国文化有益成果与坚持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特点结合起来,赋予城市文化更深厚内涵,培育更具包容性、更昂扬向上的城市精神。要立足于时展趋势和自身发展实践,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发展,在创新与发展中实现对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的继承与借鉴,赋予城市文化更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当前,在积极引进境外、国外优秀文化产品,满足市民对高雅艺术需求的同时,更要深挖优势,积极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扩大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三)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突出三个重点

1、加强和谐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和谐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系统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重点要推进三项工作:

一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提高民生福利的重要途径。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今年,中央还将出台《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集中推出一系列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作为政府的公共文化部门,我们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者,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监督者,如何提高文化服务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的理解,主要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1)明确内容。首先,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其次,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是政府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社会的安定以及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利所提供的服务;再次,公共文化强调的是服务,强调的是文化权利;最后,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是由政府主导,根据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服务。具体来说,可以有九大体系,包括公共文化政策理论、基础设施、生产运营、信息、资金保障、人才、创新、指标、评估监督等。(2)把握目标任务。按照中央要求,当前要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3)确立惠泽民生的理念。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职责所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与民生日趋紧密,可以说,文化也是民生,甚至是民生之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利益的社会福利事业,最能也最应体现文化的民生精神,体现人民群众在文化成果方面的共建共享,要着重解决群众在文化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心中装着群众、想着群众,做到政策内容充分考虑民利、决策程序充分尊重民意、解决矛盾充分体现民情、提供服务充分满足民愿。(4)实现新的突破。联系*实际,当前要重点在五方面寻求新的突破:一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仍然要坚持把建设的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巩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成果,着力构建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二是在服务主体上求突破,在政府主导、加大投入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社会参与,进一步发挥好文化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企业等文化产品生产者、实施者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三是在服务对象上求突破,要将有限的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面向最广泛的群众,特别注意维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众的文化权益,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低价或免费的基本文化服务,其中包括本土的和外来的、通俗的和高雅的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四是在服务手段上求突破,在认真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同时,要创新服务方式和载体,加快流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大篷车等建设,突出亲民、便民、利民,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建设的公共价值;五是在评估监督上求突破,探索建立绩效评估系统,实行项目制、政府采购制等,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保证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的拨款(投资)、社会捐助等资金得到正当、合理的使用等等。

二是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视,城市之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近些年来我市的文化遗产事业得到了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可以说,在当时的人力、物力、财力下我们尽最大努力保护了尽可能多的文化遗存。与过去相比,当前我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数量减少了,但保护的难度增大了,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精力、财力和智慧,文化遗产保护仍然任重道远。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我们还有不少地方、不少同志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可有可无的思想依然存在,可保不保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的技术、机制等还明显滞后,不能有效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为此,我们要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宣传和整体性研究,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工作体系,使文化遗产保护深入人心,使我市文化遗产工作继续走在前列,为推动现代文化繁荣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效保障。

三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仅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文化市场体系与之互补互动。要以积极的姿态、开放的意识、市场的机制、规范的管理,提高宏观管理调控能力,增强市场机制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建设,重点培育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艺术品拍卖等文化产品市场;加强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重点建设文化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各类文化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做到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大综合执法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影响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保护社会整体利益和消费者利益,营造和谐文化环境。创新管理方式,加大对文化行业协会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着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在导向上和政策上规范市场,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

2、加快发展创新步伐。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国家文化战略全面竞争的时代。文化战略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国际战略竞争形态。中国要在这场战略竞争中赢得战略比较优势,就必须加强有中国特色的、以“文化原产地”为核心标志的文化建设,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的同时,实现文化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正因为如此,党的*首次提出了文化创新,文化部从2004年开始评选“文化部创新奖”。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创新也是高度重视,把文化创新作为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正在拟定《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的若干意见》,待修改完善后即将下发,我局从今年开始也首次设立了文化创新奖。毫无疑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新是主要的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释放出文化自身的能量,才能激发文化工作者的创造力,才能持续提供优秀的文化成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包括了内涵、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产业、政策等,是文化整体的创新。这里仅就观念创新、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强调几点:

一是推进文化观念创新。观念支配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文化能否抓住机遇,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关键有赖于文化自觉,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观念能否创新。没有观念的创新,必然因循守旧,沉溺于过去而沾沾自喜,谈不上进步发展,更谈不上繁荣。按照党的*要求,文化创新要立足改革开放,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趋势,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此,在文化观念上的创新,应该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改变文化是事业不是产业的观念,树立引导文化走向市场,扶持其健康发展的新理念;二是改变文化不创造价值的观念,树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办好文化事业的新理念;三是改变文化必须官办的观念,树立社会办文化、文化资源共享的新理念;四是改变公益性事业单位完全依靠国家投入的观念,树立文化事业由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的新观念;五是改变文化体制改革必然造成人才流失、创作水准下降的观念,树立通过改革开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新理念;六是改变讲社会效益就没有经济效益、讲经济效益就保证不了社会效益的观念,树立将社会效益蕴含在经济效益之中,以经济效益扩大社会效益的观念;七是改变文化市场允许自由竞争、政府可以任其发展的片面观念,树立通过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促进文化繁荣的新理念;八是改变只要群众喜欢的精神文化产品文化市场都可以提供和满足的观念,树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化导向,坚决反对和抵制错误的腐朽的文化思潮侵袭的新观念。

二是推进文化品牌建设。总理说过:“拥有名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文化品牌是城市文化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文化大市的重要标志。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努力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地域特色、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标志性文化精品,推出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检验和市场检验的精品力作,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久的特色品牌。甬剧《典妻》就是我市对剧团剧种生存处境的自觉探索,可以说“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为迎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领导小组的验收,7月26、27日,《典妻》首度晋京演出取得圆满成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文化品牌对于展示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作用。为此,今后要充分挖掘*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积极整合多方面的社会文化资源,加大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文化品牌的培育、创新和发展。在继续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大力加强精品力作创作的同时,要重点培育1至2个立足*本土文化、具有现代气息、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文化类节庆活动,精心打造一批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对甬剧、越剧、姚剧等地域特色鲜明的剧种和团体要扶持发展,对十里红妆、竹根雕等优秀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俗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强化“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建设,着力培育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推进文化产业创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步入正轨。根据市统计部门的最新统计,2006年我市文化产业的总产值为44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7%;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7%,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形势总体喜人。但是,与上海、深圳、杭州相比,我们*的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想的深些、抓的牢些、做的新些,在创新上多下功夫,切实提高文化竞争力。当前,要进一步摸清文化产业现状,制定完善发展规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做大做强印刷业、出版发行业、影视业、广告业等传统优势文化产业,积极扶持旅游休闲文化业、文化演出和娱乐业、文化用品生产与销售业、艺术品创作交易业等特色文化产业,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等新兴文化产业。积极培育重点产业区块,打造三江文化长廊区块,开发慈城古县城、宁海前童古镇、象山石浦渔港古镇等传统特色文化区块,发展包装印刷、文具产业、东钱湖旅游度假等传统优势文化产业区块。加强政策扶持,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命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对重点文化产业的政策倾斜等培养一批品牌企业,加强对象山影视城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指导和支持,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注重加强对文化娱乐产业的引导,形成寓教于乐、倡导和谐文化的产业机制,增强宣扬主旋律的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主流文化产品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

3、提高改革和服务效益。

一是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出路。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解放社会文化生产力,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而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当前要继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扩大改革领域,破解改革难题,将文化体制改革在所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推开。在宏观层面,努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依法管理,加快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调控适度、运转有序、统一高效、促进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在微观层面,要区分情况,分类指导,一手抓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改革,一手抓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大力培育各类文化发展主体。强化政策推动,加大文化投入,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年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并对重大文化项目的建设予以重点扶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行业。

二是深入实施队伍建设工程。文化崛起,人才为上。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基础和保障。为此,要积极推行“人才兴文”战略,深入实施队伍建设工程。针对我市高、精、尖人才匮乏,基础人才不稳定等实际,对专业人才要加强培养使用,为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提供良好平台;对紧缺人才要加强引进培养,花大力气逐步改善现有人才队伍结构;对基础人才特别要重视加强,在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基层的形势下,基层人才队伍的稳定、业务的培训、素质的提高等问题应该列入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各地特别要关注乡镇文化干部的稳定和村、社区文化队伍的扶持。

三是切实加强自身能力建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工作面临着许许多多新问题、新困难,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学习,练好内功,既要吃透国家文化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文件,又要摸清基层实情,大胆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有为才有位。结合今年“作风建设年”活动,各单位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加强调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扩大服务全社会的视野。

三、关于下半年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精心举办迎接*和贯彻*精神的各项文化活动,确保*宣传导向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下半年*即将召开,各地各单位要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安排各类文化活动,主动宣传近年来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同时,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扎实开展广电有限网络非法传送境外电视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有限网络文化信息安全,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万无一失。

(二)扎实推进两项文化实事工程。一项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千场戏剧进农村”活动,全年完成1000场戏剧演出难度不大,但是24000多场电影放映任务十分艰巨,各地要充分利用夏秋时节有利条件加快放映进度,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另一项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市委、市政府即将下发有关文件,年内有关县(市)区要确保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通有线电视。同时要建成300个村落(社区)文化宫。

(三)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为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市里将召开全市农村文化工作会议,实施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四)抓紧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在有序进行,各地要确保这两项普查的顺利完成。下半年市里将召开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各地也要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五)关注和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市政府专题听取了关于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有关文件即将出台。我们将研究制定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政策措施,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满足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