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讲话
时间:2022-12-26 04:20:00
导语:职业教育发展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这次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学习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这次会议准备了较长时间。刚才,曲靖市、楚雄州和省交通厅的负责同志,分别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好经验,希望各地、各部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把我省职业教育工作做得更好。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是思想认识问题,二是目标任务问题,三是政策措施问题。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是抓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的关键所在。只有切实从思想上重视了,才可能在决心上、政策措施上、资金投入上和工作落实上加大力度。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和关心职业教育工作,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列为****教育发展的3项主要任务之一,并于20****年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批示,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国家有关部门也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实训基地、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以及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等工作。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我省职业教育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思想认识逐步提高、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20****年,我们将职业教育列为全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玉溪等地开展了改革试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省委、省政府于20****年12月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并出台了《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今天会议前,省政府第49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支持政策和措施。7月12日,第16次省委常委会议又专题听取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汇报,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可以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省上下对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逐步提高,思想不断统一,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是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全省已有中等职业学校289所、在校学生37万人,有高等职业学校34所、在校学生10万人。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分别比20****年底增加了11.6%和17.6%。二是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仅2006年,全省就投入9810万元,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建设,以及资助贫困学生和开展农村成人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近72%。三是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昆明、曲靖、楚雄、玉溪、大理等州市,通过区域内资源整合、结构优化,加强了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社会力量办学有所突破,全省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达到25所、在校学生2.37万人。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实体地位得到确立。四是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近10万人,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年培训500多万人次。
从总体上看,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办学机制、规模、结构、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投资渠道单一,投入总量不足。中等职业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靠财政投入,导致经费投入有限,部分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学校建设和发展滞后。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只占全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总数的6.4%。二是发展不平衡,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比例仅为0.67∶1,招生比例为0.73∶1,高中阶段教育比例失衡。要实现与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必须由目前的37万人增加到50万人以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为1282人,有的学校不足百人,而办学条件较好的曲靖市麒麟区职业中学已达到1.2万多人,地区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明显。三是专职教师数量不适应扩招需求。目前全省有中等职业专职教师1.68万人,按现有在校生规模计算还差3774人。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专职教师应达到2.58万人(按18∶1配备),还有9000多人的缺口。四是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部分行业、企业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依法开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责任感不强,对所办职业学校不愿投入,甚至停办、撤消、不招生、改变学校办学性质等。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做到思想上再统一、认识上再提高。
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迫切需要。随着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先进制造业、高效生态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一大批设计师、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更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当前我省加工制造水平低,材耗、能耗大,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多等问题,都与从业人员素质低、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在全省近250万人技能劳动者中,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仅有137万人,占54.8%,其中,中、高级技工仅占持证人数的18%,不仅技能型人才总量严重不足,而且结构也不够合理。此外,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是我国也是我省现阶段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优势所在,但我们与劳动力低成本并存的是劳动力的普遍低素质、低效率。因此,要保持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改变全省劳动力总量供给有余而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就需要通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真正转化为建立在高素质、高技能基础上的人力资源优势。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缓解全省的就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足够的技能型劳动者。
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目前,我省广大农村的多数农民还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上,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而且,按照规划,我省在****期间要转移约600万人农村劳动力,可谓任重而道远。这不仅是因为需要转移的人数巨大,而且这些人要从农业生产转移到非农产业,实现个人职业的大改行,绝非易事。要改变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的状况,完成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既定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掌握一定农业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并使他们具备转业改行的一技之长。这也是搞好扶贫攻坚的一项重大措施,可以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实现就业或再就业,从而带动整个家庭走出贫困。
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强薄弱环节,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没有发达的职业教育,就不能说建立了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省教育发展中急需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目前,我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有54.54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有46.35万人,分别比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多17.47万人和9.2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而与此同时,社会上对各类技能型毕业生的需求量却很大,有的还供不应求。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造成的。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说过,职业教育就是要“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因此,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已成为我省教育发展中必须高度关注并切实抓好的一项关键工作。
二、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
按照****规划纲要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结合我省中等职业教育的实际,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按照“深化改革、整合资源、加快发展、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完善体系”的思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与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衔接,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培养大批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通过****期间的发展,使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质量优良、规模适当、效益突出的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到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要达到50%,在校生总规模达11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要由目前的37万人增加到50万人以上,力争达到55万人,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就业为根本,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能力,调整优化结构,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抓好“七大工程”的实施
为加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省人民政府研究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七大工程”。
一是体制改革与创新工程。要逐步理顺公办职业教育办学管理体制,整合教育资源,激发学校活力。采取股份合作、公办民助、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和外来资金,改革公办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推进组建职教集团,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推进教学改革,重点建设与就业市场有效对接的示范专业和品牌特色专业。
二是学校改扩建工程。以企业行业办职业学校和县级职教中心为重点,新建和改扩建一批示范性学校。到2010年,建成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100所,其中,重点建设5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3500人以上,建设省部级重点学校50所,校均在校生规模达到2500人以上。建设其他中等职业学校200所以上,校均规模不低于1000人。
三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要依靠企业、行业,建立技能型人才需求动态信息资源库。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督促企业优先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招录员工,未获得相应证书的原则上不得录用。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托职业院校建立中小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培养。
四是实训基地建设工程。围绕我省的产业布局及区域、行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分重点、分专业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实现共建共享,增强学校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能力。按照集中建设和分散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依托实力较强的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资源,首先在昆明、曲靖、玉溪、红河、大理、楚雄等地建设6个重点公共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在50所左右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其中有10个基地实现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
五是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特聘、特岗、特邀“三特”计划,每年聘请1000名企业退休高级技师、技工,从国家实施的“特岗教师计划”中安排100名特岗教师,特邀企业委派1000名在职技术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或兼职任教。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加快既能教理论课,又能教专业技术课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力争到2010年,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达到2.58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0%,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到20%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
六是服务新农村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每个县(市、区)重点办好1所骨干示范职教中心。加强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使乡镇办学面达到100%,行政村办学面达到80%。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帮助农民掌握职业技能。大力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人数在500万人次以上。
七是培训与就业工程。发挥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短期培训功能,面向广大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各级各类培训机构每年培训16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要保持在95%以上。
(二)深入推进三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在加强统筹上实现突破。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区域内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重组,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从根本上改变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规模小、重复设置等状况。要通过改革,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动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连锁化发展,使教育资源进一步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学校集中,做大做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二是在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上实现突破。把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新的增长点和重要内容来抓,在民办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贫困生助学、教师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要研究制定建设用地、资金筹措、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举办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机构。要加强对民办职业学校的办学指导和办学水平评估,保证办学质量。三是在落实职业学校办学自主权上实现突破。要真正把应当属于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力交给学校,确保学校能够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制定或调整学校发展规划,自主调整和设置专业,实现自主办学。凡是能够放给学校的人、财、物等权力,要坚决下放给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的办学主动性,推行灵活的学制和招生制度,进一步激活办学活力。四是在办学模式上实现突破。鼓励、支持学校与学校,学校与行业、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办学,推行“学校+公司+农户”、“学校+公司+专业协会+农户”等办学模式。充分利用和积极引进我国东部地区的办学优势和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与东部地区合作办学,并加大力度推进城乡合作办学。
第二,深化职业学校运行机制改革。一是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总量控制、微观放权”的原则,科学设置学校内部机构和岗位,实行灵活的编制管理办法,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岗位聘任制,根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对各类岗位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合同管理,推动学校教职工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鼓励学校自主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二是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工资总额包干的办法,改变按在编实有人数直接拨付工资的做法,将个人利益与个人贡献紧密结合,使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挂钩,与学校的招生、培养质量、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挂钩,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进一步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三是要落实校长负责制。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切实落实校长在学校发展规划、人事聘用、财务经费支配和教学管理决策等方面的职权。积极推广和完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公开选拔制度,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真正把那些有真才实学、有干劲、有本事的人选拔到校长岗位上来。
第三,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当前的关键,一是要坚决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要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办学机制,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开通校企直通车,与企业签订长期用人合同,实训教材参照企业的实际操作流程设置,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上岗。要把毕业生就业率作为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主要标准,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帮助学生取得职业从业资格,顺利实现就业。二是要建立灵活的教学制度。职业学校要合理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重点加强为我省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发展服务的专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紧缺的其他专业。三是要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把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作为中等职业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强化对学生的技能培训,使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等与企业需求对接起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就业、服务一体化的办学格局。
(三)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与产业密切结合
一是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良好机制。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在行业、企业办学方面,省电子工业行业协会、****铜业集团、****煤化工集团、****冶金集团、云锡公司等作出了表率。下一步,要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在行业、企业办学方面取得更好成效。要鼓励行业、企业举办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可由企业单独办、企业联办,也可校企联办,校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创办企业,以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校办企业的发展,以校办企业的经营收益支持学校建设、学科建设。要注重总结和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在管理制度和合作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
二是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新模式。要增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建立企事业单位接收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习制,逐步建立全省范围内的学分互认制度,推行半工半读、跨地域学习、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职业教育培养、培训新模式。
三是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是人力资源培养与使用方面的合作,由学校为企业提供实习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教育教学实训平台;可以是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或企业将技师派往学校提供教学服务;也可以由企业出资委托学校定向培养特殊技能人才,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促进学校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与改革。
三、强化措施,努力开创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在一定意义上,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工作、抓产业发展、抓“三农”问题、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我们必须把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下决心把这件事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从八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发展切实负起责任,真正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已成立了****省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各地也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协调力度,着力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和各大型企业要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体制问题、投入问题、社会环境等问题,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努力改变中等职业教育薄弱的状况。
(二)做好规划布局
要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的总体需求,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做好全省及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注重加强对各种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挖掘潜力,改扩建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就业率高的示范学校。以昆明、曲靖、玉溪、楚雄、大理、红河等为重点,建设一批职教园区。支持县级职教中心、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带动全省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三)增加经费投入
省人民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省级财政每年在预算中安排1亿元资金,投入中等职业教育,配合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实训基地项目建设,设立中等职业学校“特聘教师”专项经费;省发展改革委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贷款贴息。省财政厅、教育厅、劳动保障厅等相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确保中等职业教育的正常经费。各州市和县(市、区)也要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企业要严格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用于职工培训。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提供资助和捐赠,努力形成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新机制。
(四)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
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帮助他们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既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完善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的若干意见》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大力实施助学金制度、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等多种形式的资助制度,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校减免学费为辅的中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体系,进一步扩大资助覆盖面。统筹整合教育、劳动保障、财政、农业、扶贫、民政等部门用于扶贫助困的资金,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按照每年人均15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对人口较少民族学生、残疾学生、孤儿、烈士子女等特殊学生实行更大力度的资助。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资助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对职业教育贫困生的资助政策。
(五)积极组建职教集团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是加快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密切结合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围绕我省烟草、矿产、生物创新、旅游、电力等支柱产业和其他特色产业的发展,由省级各相关部门、企业集团、行业协会牵头,组建一批职业教育集团。目前可先考虑组建烟草、电力、冶金、交通、化工、旅游等职业教育集团,同时成立一批行业职业教育协调委员会,以集团和行业协会为载体,探索以专业发展为纽带,以校企合作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
(六)努力扩大职教办学规模
各州市人民政府要把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数,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现有职业学校不能满足办学需求的,要尽快增加设施,扩大规模,有条件的可以新设学校,可以把学校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和工业布局结合起来创办职业教育园区。人口较少的县,可以在普通中学内开办职高班或将生源组织到其他地区就学,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可将全州生源集中到州府所在地学校就学。鼓励现有高等职业院校积极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可占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规模的20%。鼓励高等院校对口帮扶中等职业学校。目前未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企业办的学校要尽快恢复招生;对处于停办状态的中等职业学校,主管部门要在近期内摸清情况,采取措施尽快恢复办学。
(七)搞好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
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整合本地劳动力市场。特别是昆明等中心城市每年要定期开展1次至3次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咨询和双向选择活动。各级劳动、人事、教育部门,要在政府统筹协调下,积极帮助职业学校拓宽就业渠道,配合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也要建立指导学生就业的专门机构,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省教育厅要以互联网为网络平台,建设覆盖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并与教育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主管和服务部门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信息工作网。充分利用现有的就业信息网和服务平台软、硬件资源,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为推进省外就业,省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各州市政府驻外办事处,要积极承担职业教育联合办学、推荐就业的相关任务,帮助联系、推荐我省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发达地区工作,同时为我省在外务工人员提供信息咨询和法律援助。劳动保障、人事及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的监督管理。凡属国家和省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工种,用人单位都应从取得相应职业院校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八)加大督查力度
这次会议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对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关键是要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好。省人民政府将建立目标责任制,与各州市人民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大型企业签订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责任书,把职业教育工作列入对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大型企业的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专项督导制度,把职业教育专项督导结果作为各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重要依据,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地、各行业、各企业的办学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完善奖惩激励机制,对完成任务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快、成绩突出的州市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落实不力的要进行通报批评。
抓好职业教育是造福社会普通大众、面向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新的姿态、新的干劲、新的举措,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创中等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意见
- 下一篇:学生生活费补助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