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时间:2022-07-21 04:29:00

导语: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大任务。优先发展教育为首要任务,因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因此,作为民生之基,教育一直是各级政府倾注心力的关键领域,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充分体现了教育是民生之基,特别是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及各项保障措施后,彻底解决了农村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的读书问题。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惠及了广大农村学子、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产生了一些新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为了更深入了解城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我们开展了相关调研和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并实地考察了一些农村学校。现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和建议。

一、我市义务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34所,在校生81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268所,在校生647689人。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867所,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68%,农村中小学在校生47.3万人,占全市学生总数的71%。全市专任教师4.4万人,其中,中小学专任教师3.66万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2.1万人,占全市中小学教师总人数的48.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缺口增大。根据《关于核准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粤财教[2005]149号)文件,广东省核定我市生均公用经费定额为初中600元/年,小学为460元/年。这是根据物价部门核算的学校培养一个学生每年所需的成本,低于这个成本,教育质量会受到影响,甚至不能正常运转。一直以来,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短缺问题比较严重。从我市情况来看,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初中60元,小学35元每年。免费义务教育以前,学校的日常办学经费主要来源是向学生收取的杂费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这两部分。按原“一费制”收费标准,普通学校小学书杂费是每生482元/年;初中书杂费是每生716元/年。但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后,财政补助给学校小学生每人288元/年,初中生每人408元/年。即使再加上省规定的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小学生每人每年35元、初中生每人每年60元),也与“一费制”的收费标准有较大的差距。造成农村学校公用经费进一步减少。以小学每学年每生为例,免费前普通小学杂费312元,免费后,财政补助288元,杂费与补助之间的差额为24元;县(区)一级学校差额为144元;市一级学为166元。而初中学校差额则更大。普通初中学校为128元,区一级为200元,市一级为236元,省一级为308元。以一所1500人的市一级农村初中为例,免费后,每学年少收约35万元和需垫付13万元的课本、测验试卷费。学校除正常的水电费、办公费、电话网络费、校舍设备维修等支出外,还要承担学校教研和教师培训等费用,如果说免费前还可从杂费里开支,免交杂费后此项就成为学校大的经济负担。总之,免收杂费以后,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实际上是减少了,本就捉襟见肘的经费缺口进一步增大。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缺口增大,使原本就发展不平衡的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我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资源配备、教育质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减少后,城乡学校教育环境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学生享有的教育资源相对更少。而在城市不断加大等级学校建设,现代化教育设备配置升级、校园文化建设提升等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农村学校却不得不尽量减少开支。如,担心电费高和增加设备维修费不敢让学生使用电脑等设备,或取消许多功能课,部分教学设施不敢更新或不敢使用,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出现了城市越来越发展,农村越来越困难的现象,长此以往,将陷入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恶性循环,城乡教育差距还将不断扩大。

(三)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偏低,学科结构不合理。一是工资待遇偏低。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收入表现出区域的差异和学校类别的不平衡:城镇中学教师月平均工资2147.99元,农村中学为1584.96元;城镇小学教师月平均工资1997.25元,农村小学为1692元。全市农村中学教师最高月工资为1949.57元,最低月工资为1393.42元;农村小学教师最高月工资为1801.34元,最低月工资为1405.7元。二是住房、医疗保险等生活保障低。虽然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教师生活待遇有了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差距。全市仍有60%多的农村教师住房有困难,个别县(区)仍没有给教师办理住房公积金;农村教师医疗保障水平低,整体医疗保障状况也不尽人意。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安教乐教的积极性。三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教师部分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学科分布不平衡,大部份农村学校都出现结构性学科缺编,尤其是英语、计算机、美术、音乐教师缺乏。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义务教育要均衡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来保证教育公平。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教育的公平问题。各级政府要对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差距要有清醒的认识,将缩小本地区义务教育城乡差距摆上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在发展中缩小差距的义务教育均衡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把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作为督导评估政府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督导结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作为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二)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一是强化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渠道作用,确立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在公共财政中的优先地位,继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确保2010年前后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和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二是要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水平,保障义务教育的基本经费需求。《教育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我市近年来财政增长速度超过20%,各县区财政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实行义务教育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同步提高学校公用经费标准。要增加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提高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确保学校的正常运作。真正体现公共财政向农村、向教育、向基础义务教育倾斜的执政方向。

(三)推动城乡教育联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要促进教育公平,就要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协调发展。一要合理配置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在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上合并一些麻雀学校,重点建设农村标准学校,真正发挥教育资源最佳效益,使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上逐步向城市学校靠拢,逐步推进农村学校城市化。二是实施城市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用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带动农村学校全面进步,建立英语、计算机、美术、音乐等学科的专任教师人才库,对农村学校稀缺学科采取定向走教和巡回教学制度,形成“联动发展,资源共享”的城乡教育新格局。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是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为他们扎根农村安居乐教提供保障。要适当提高乡村教师岗位津贴标准,切实保障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到位。同时建立和完善针对农村教师的各项社会保障机制,包括在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住房等方面提供保障。二是在保证教师数量基本能满足要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加大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引进一批教学骨干到农村学校任教,制定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为农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并注意解决当前稀缺科目的教师,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农村义务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教育全面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