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科学发展之路 建新型能源基地
时间:2022-12-18 05:29:00
导语:走科学发展之路 建新型能源基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山西是煤炭资源大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同志去年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具有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要努力建设成为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把加强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建设作为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任务。这为山西煤炭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煤炭经济对山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煤炭是宝贵的资源财富,煤炭经济是山西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为全省和全国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与此同时,长期过度无序开采和生产方式分散落后也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表沉陷、矿难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资源型经济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从更高的起点、更宽广的视野确立煤炭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痛下决心彻底转变增长方式,走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综合高效发展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绿色发展和文明和谐发展的道路,实现由煤炭资源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由煤炭工业大省向煤炭经济强省的战略转变。
走集约发展道路,提高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总体素质
长期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山西省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及个人一齐上,“多、小、散、乱、差”的发展格局。走集约发展道路,必须从“治乱”破题,严厉打击非法私挖滥采行为,割除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毒瘤”。自去年9月开始,山西省开始实施旨在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总体素质的“三大战役”。第一战役去年9月打响,到今年1月,全省依法关闭非法、违法采煤矿点4876个,基本上遏制了非法、违法煤矿的生产。第二战役今年上半年进行,整合淘汰主要产煤县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煤矿1300—1400个,通过大型煤炭企业托管中小煤矿等方式,改造提升中型矿井,达到提高单井生产能力和采煤机械化水平的目的。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实施第三战役,在全省范围实施煤炭企业横向和纵向联合重组,引导支持若干重点煤炭企业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和手段,以产权股权为纽带,联合、兼并、重组地方中小煤矿;兼并整合煤资源加工转化企业;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从而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形成良好的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大型矿井与煤资源转化加工产业并举、核心竞争力较强、产能亿吨级和几千万吨级、销售收入几百亿元的大型煤炭集团。通过实施“三大战役”,今年下半年全省煤矿总数将从原来的9000多个减至2000至2500个,并实现百万吨以上煤矿产量占全省煤炭总量的80%以上,从根本上扭转全省煤炭产业“多、小、散、乱、差”和生产方式落后的格局,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善煤矿安全生产的状况。
走内涵发展道路,严格控制煤炭的产能产量
煤炭产能产量盲目扩张,不仅过度消耗和浪费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而且势必引发供过于求和恶性竞争等问题,并使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煤炭工业发展规律,必须摒弃盲目扩大产能产量的外延式生产的老路,在科学预测和保障全国煤炭需求的基础上,自觉控制总量,努力提高煤炭经济的质量和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根据对国内外煤炭需求的预测和我国能源规划,“十一五”末全国煤炭市场需求量约为24亿—25亿吨。按照占全国市场份额25%的比例测算,山西省“十一五”期间煤炭年产量应控制在7亿吨左右。这就意味着“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应实行煤炭产能产量的“零增长”,除对新上的重点煤电、煤化工、煤制油项目适当配置部分煤炭资源和矿井产能外,一律不再新上生产商品煤的煤矿。因此,应引导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主要通过兼并现有小煤矿、整合资源、产能置换实现发展壮大,通过改革采煤方法、采用先进采煤技术和设备等途径把煤炭资源回收率从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60%以上,并通过推广应用先进的煤炭洗选工艺和技术等途径把煤炭洗选比重提高至70%以上,增加资源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走综合高效发展道路,建设我国新型能源和材料工业基地
山西的能源资源结构主要是煤,能源工业长期以来以生产和输出煤炭为主。要把山西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基地,就不能停留于单一的煤炭生产和输出,而要积极朝着综合能源基地的方向发展。重点规划、开发和建设好晋北、晋东、晋中三大煤炭基地,通过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积极发展电力、焦炭、煤层气和焦炉煤气、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等综合能源产品,形成一次、二次能源并举,煤、电、气、油等各类能源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山西丰富的动力煤资源是发展电力工业的有利条件,而且通过回收利用采煤废水和采用空冷发电机组,可以保证坑口电厂用水需要。可多上坑口电厂,特别是利用煤矸石和洗中煤发电的电厂,并全力配合国家在山西建设特高压输电网,多往华北、华中、华东地区输电。这不仅有利于山西的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全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降低发电成本,减轻铁路和公路的压力。
山西已初步探测煤层气储量1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储量的1/3;每年炼焦炭产生的焦炉煤气大约150亿立方米,目前基本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而是简单排放和“点天灯”燃烧,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大气。应依托科技进步,加快开发和利用煤层气和焦炉煤气这一优良的清洁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所有大、中型煤矿均应实行“先抽气再开采”,把抽气和多联产开发及综合利用结合起来,抓紧规划建设输气管网,使煤层气变废为宝。此外,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是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石油燃料的替代品,山西省大量深埋、不能作为焦煤和动力煤等使用的高硫高灰劣质煤源和煤层气、焦炉煤气可作其原料。应着力推进自主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努力实现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的突破发展,使之成为山西能源产业多元化的支撑点和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山西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的另一个广阔空间和战略重点是煤化工产业。当前,全球石油价格屡创新高且居高不下,使煤化工具有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高新技术发展及其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要抓住机遇全力发展化肥、甲醇及衍生品、乙炔电石、乙烯、丙烯、粗苯加工、煤焦油深精加工、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项目,力争使煤化工行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积极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形成煤—电—铝、煤—铁—钢(铸)、煤—焦—化等多种产业链条,打造多元支柱产业群,真正把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实现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应把握好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实施科技兴煤战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努力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环保技术、洁净煤技术等广泛运用于煤矿开采、安全监控、环境保护和煤炭资源深加工等领域,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扶持煤炭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煤矿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在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适用技术方面实现研发突破并推广应用。二是大力发展支撑煤炭、焦炭生产和销售的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服务业。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尤其是运煤的铁路和公路专用通道;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完善煤炭、焦炭等市场体系,建立煤炭交易市场,发展网上定货、交易的现代电子商务;等等。
走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整治和保护生态环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煤炭产业的发展应当与生态环境相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协调,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山西省委、省政府从今年开始组织实施“三大工程”,大力整治生态环境,给三晋大地披上绿装,还人民群众碧水蓝天。
一是蓝天碧水工程。通过建立健全法规政策、加强有效监管和运用市场手段等途径,多管齐下治理大气污染和水源污染,力争11个中心城市、沿大运高速公路和汾河干流沿线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二是造林绿化工程。除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外,启动和实施铁路公路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农村村镇绿化、环城绿化带、建成区绿化、厂矿区绿化六大重点工程,每年种树500多万亩,使“十一五”期末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3%提高到1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至35%,矿区草木覆盖率达70%以上。
三是煤矿沉陷区治理工程。拟用3年时间治理采煤沉陷面积1084平方公里,新建住宅面积600多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房屋面积300多万平方米,配套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让沉陷区内的16.3万户近60万人搬进新区新楼或住上安全的房子。同时,搞好沉陷区的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工作。
此外,要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地方人大立法、政府制定规章政策和加强监管等措施,引导约束煤炭和煤化工以及电力、冶金、建材等企业安装除硫脱尘等环保设施,节能、节水、降耗,发展循环经济项目。支持发展利用煤矸石和洗中煤发电的电厂;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等生产新型建材、提炼有色金属;积极推进矿井水回收利用工程,使矿井水复用率达到60%以上;新上坑口电厂全部利用矿井复用水发电,并使用节水75%的空冷机组。通过以上措施,使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6%,5年降低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年均下降10%,5年降低40%左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年均下降8.3%,5年降低35%。
走文明和谐发展道路,塑造山西煤炭工业新形象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煤炭经济发展,应当在生产中给予煤矿工人更多的人文关怀,给予煤矿所在乡村更多的扶持帮助,把煤炭工业导入文明和谐发展的轨道。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珍重生命”的理念,自觉坚持把矿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煤炭生产的首要位置,在安全生产监管和防范矿难事故上下真功夫、硬功夫。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将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前移,对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重大矿难事故隐患的有关责任人员严肃处理;将安全管理真正落实到煤炭生产全过程的所有方面、所有环节、所有岗位和所有人员。通过努力,使全省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年均下降2.5%,“十一五”期末下降到0.8人以下,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年均下降8.3%,5年降低35%。
改善矿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矿工的生活质量。应保障矿工收入与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协调增长,将矿工的基本生活设施作为煤矿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内容。新矿区要为煤矿工人建造标准公寓和住房,老矿区要加快改造棚户区。5年拟新建住宅面积600多万平方米,让全省9.5万户、近30万矿区职工及家属告别低矮、简陋的棚户区。应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以煤哺农、以矿带乡的机制,引导煤炭企业与所在地农村实行“一矿一村”结对帮扶,构建煤矿与乡村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是党保持先进性的最新理论武器
- 下一篇:继续教育也要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