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9-26 05:25:00
导语:在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全会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着重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我们党执政55年来的成功经验,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从战略高度加以规划、从理论层面系统阐释、从战术角度全面推进,富有新意和概括性、指导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纲领。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从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等方面,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当作当前和今后我县各级各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
第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正确应对面临的严峻挑战、顺利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年来,我们党团结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可以为此而自豪,但不应因此而骄傲。现在我们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为繁重,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迫切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第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前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启示。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虽然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执政体制僵化,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严重脱离群众。这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执政意识,居安思危,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在年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并从各个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既有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不适应,也有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不适应,还有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不适应。所以,我们必须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切实解决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坚定性和纯洁性,永远保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对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认识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就是说,我们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就是要不断获得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支持和拥护,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问题,必须从执政理念、执政程序、执政政绩几个方面认真地抓好落实。
首先,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执政理念解决的是为谁掌权、为谁执政的问题。当年,有个美国记者曾问:“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重温这段经典的论述,也就明确了共产党为谁掌权、为谁执政的问题。由于执政和长期执政,不能说我们的所有党员干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都很清楚。因而,正如四中全会所强调的那样,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持续不断地丰富和扩大自身获得人民群众认同的资源。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有丝毫的懈怠,势必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认同。这是我们研究执政能力所必须牢牢把握的。
其次,“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也就是执政程序问题。执政党要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依法执政、依法施政是很重要的方面。因为在执政条件下,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才能产生合法的效力,才能为公众所接受和认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同时又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在国家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党并不谋求凌驾于法律之上和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党在国家中的执政地位来源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党在国家中的执政方式必须符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党在国家中的各种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依法执政、依法施政是执政党获得公信力的前提,是获得长期的社会支持和群众拥护的基础。
再次,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本则,确保党的执政地位。求真务实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开拓创新是提高执政水平的根本动力,勤政高效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清正廉洁是保持执政党本色和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弘扬这一理念,必须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党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建设总体目标的要求,担当起历史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抓实干,大胆创新,勤政廉洁,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各项事业不断前进;必须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对自身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带领全县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最后,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作为检验执政绩效的根本标准。执政政绩的显著,将极大增强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认同感。所以,我们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执政成效最终要落在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上。这里有两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一是这种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建设。在经济发展上,首先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一定要使群众得到应该得到的、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增加。在政治发展上,要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这是广大人民群众本来就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恩赐”。要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反映问题的渠道,这一渠道必须是通畅的。二是要把评判执政绩效的权利交给群众。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回答黄炎培的“中共诸君能不能跳出这个先兴后衰的周期率”问题时就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他还把共产党由西柏坡进北京城比喻为一场考试。考试合不合格,共产党执政的绩效如何,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实践表明,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点所在。党在提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同时,必须始终保持和群众的联系,取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党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还是要解决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感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讲,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最大的执政能力,又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要从化解执政风险和巩固执政之基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把密切党群关系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可忽视的方面,作为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