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造船业视察会发言

时间:2022-06-12 09:40:00

导语:领导在造船业视察会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在造船业视察会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组织部分常委和委员视察了全市造船业发展情况。通过实地察看、现场观摩、座谈发言,通过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亲耳聆听,大家对全市造船业发展的认识由虚变实、由浅变深、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大家实地察看的新船重工、三星重工(荣成)、黄海造船3家企业,先进的生产设备、全新的管理模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群体、如火如茶的生产场景,让大家倍加振奋、倍感敬佩、倍受感动;光明主任的情况介绍,思想超前、思维多元、思路清晰,让大家目标更明、任务更清、信心更足;各位的发言,表达了真情实意、真知灼见、真经实招,让大家深受启发、深受教育、深受鼓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经贸部门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全力实施,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全心全力,我市造船业突飞猛进、异军突起、成就显著。三星重工、三进船业、伽耶船业等一大批骨干企业迅速落地、快速崛起、加速发展,济钢启跃船材、东港船舶配件、奔腾港航配套等一大批配套项目抢抓机遇、抢滩跟进、抢占市场,呈现集群发展、较劲发展、全面发展的生动局面。2007年,全市已形成造船50万载重吨、船段23万吨、修船(1000载重吨以上)300艘次的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66.7%、76.9%、15.4%;造船完工量达29.4万吨,居全省地级市之首。可以说,成绩可嘉,精神可贵,功劳可表。成绩的取得,可以说是“三高”会聚的结果。一是决策高水平。立足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立足全面发展海洋经济,立足推进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将造船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重点产业来科学谋划,作为当务之急、当务之重、当务之需来强力推进,主要领导高度关注、一线调度,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船舶工业发展问题,并专门成立了造船工业推进委员会。二是思路高起点。根据国家、省船舶工业发展规划和我市十一五规划,市经贸委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因地制宜,提出了实施"3111"工程的发展思路和建设造船强市的发展目标,完全符合上级精神,完全符合实际,完全符合发展需要,为我市船舶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三是队伍高素质。全市经济主管部门,特别是市经贸委领导班子充分发挥船舶工业主管部门的重要作用,带领经贸委全体同志,敢干实干、定位高远,想干能干、心齐劲足,会干巧干、措施得当,大干快干、进展迅速,在规划指导、外引内联、项目建设、协调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实践充分证明,经贸委干部队伍是一个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的好队伍,是一个团结拼搏、勇于进取的好队伍,是一个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好队伍。当前,目标已定、思路已清、任务已明,我们一定要把目标当“灯塔”,找准定位、找准航道;当“指针”,明确任务、明确方向;当“引擎”,鼓舞士气、形成合力,推进我市的造船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大发展、大突破、大跨越。

下面,针对我市造船业发展现状,结合前期调研和大家的座谈发言,我谈三点意见,供参考。

一、从“三看”提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

造船业作为民族工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外向程度高等特点,对拉动经济、促进就业、发展贸易和保障海防,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加快造船业发展,是历史所示、形势所迫、发展所需。

首先,看历史,这是必然趋势。回顾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造船业曲折发展史。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也是造船业、海运业快速发展时期,造船技术、航海技术位居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曾是世界上造船、航海历史最悠久、最发达的国家。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乘坐的宝船,长达140米,宽达60米,可容纳千余人,造船技术和工艺登上古代造船史的顶峰。)明代中后期及清代采取“禁海”政策,造船业发展一落千丈。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文化越来越落后,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近代中国长期积贫积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造船业走上了全面恢复与重新振兴之路,促进了贸易,加快了发展,展示了实力。欧洲一些海洋大国,如德国、挪威、西班牙等国家崛起,首先得益于造船产业的迅速兴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海洋大国,造船业的发展程度是国家兴衰的“晴雨表”,是国力强弱的“显示器”,是民族成败的“温度计”,造船业强大,则国力强盛;造船业落后,则国力衰微。

其次,看大势,这是必由之路。(有专家预言:2015年前这一阶段是发展造船工业的最佳时期,谁在这期间抢占了市场,谁就会居于造船业领先地位;错过了这一阶段,就将在造船工业的重组和调整中被挤出市场。)目前,世界各国都把造船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快速推进。如日韩等国通过政策性融资等办法,大力支持造船业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也高度重视造船业发展。2006年8月,国务院通过《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了建设世界造船强国的坚强决心。省委、省政府也加紧出台了船舶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关于加快我省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意见》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积极培植造船等高成长性产业,抓住当前世界船舶市场需求旺盛的大好时机,集约利用岸线资源加快造船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发展造船业,是贯彻决策部署的紧迫任务,也是客观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三,看差距,这是必须选择。尽管我市造船业制定了长远规划、优化了长线布局、实现了长足发展,但相比先进地区、相比发展需求,差距客观存在、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五个差距”上:一是在政策扶持上有差距,与江浙等地区相比,扶持造船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相对滞后,二是人才队伍上有差距,高级管理人才、熟练技术工人需求较大,制约着造船业层次的提升;三是在船舶设计上有差距,技术研发中心为数不多,大多数企业船舶设计依赖外地力量;四是在产业配套上有差距,我市船舶配套率仅10%左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韩国的本地配套率超过90%,日本则达到98%;江浙一带造船基地的本地化配套率则为40%);五是在企业融资上有差距,融资渠道单一、发展资金紧张等问题,都是我市造船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制约着船舶制造业发展壮大。我们必须认识重大意义、认清形势任务、认准差距不足,切实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大力发展造船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识“三增”抓机遇,提升自觉性、主动性

当前,无论从国内外发展形势看,还是从市内外优势条件看,造船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不偏不倚地认准认清机遇,不失时机地抓紧抓实机遇,不遗余力地用足用好机遇,促进我市造船业做大做强。目前,机遇主要看“三增”:

一是新船需求急剧增量。随着世界经济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快速发展,必将带动资源能源的庞大需求,带动海运市场的持续振兴;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全球采购,使海运周转量大幅增加,许多国家为确保能源供给安全,选择液化天然气海上运输,导致了对原油运输船需求的非常规增长。同时,国内需求旺盛拉动了造船业的发展。据日、韩、欧有关机构对2020年以前世界新船需求量的最新预测,今后5年新船年均需求量将达到5000万载重吨左右。据中国船舶协会预测,2010年以前全球每年造船需求量可保持在7000万载重吨左右。

二是产业转移日益增速。据统计我国目前的造船能力达4000万载重吨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承接日韩等国产业转移。(国际造船基地50年代开始从西欧转向日本,70年代转向韩国。日本以1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韩国以9年的时间超过欧美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基于对世界造船产业转移大势的分析,我国国防科工委在一份报告中称,到2015年,中国的船舶产量将达到2400万载重吨,可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35%,在造船吨位上达到“世界第一”。)目前,世界造船业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个造船大国占世界造船90%以上的份额。近年来,日韩两国受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加大了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市场的开发和垄断,加速对外转移常规船舶制造产业,为我们进一步膨胀规模、加快造船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相比其它国家和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我国优势明显,除了地域相近外,中国造船业具有人工费用低和大型船坞等方面优势,特别是中国劳动力成本仅为日、韩的1/10到1/15,而人才成本在造船成本中占到了30%左右。)

三是优势条件不断增加。造船业成为我市最具发展优势的产业之一,三个优势非常明显:一是地理区位优势,处于连接日本、韩国、大连和上海的世界造船“金三角”地区腹地,成为连接大连与上海的纽带和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前沿;二是海域资源优势,拥有千公里海岸线,海域资源丰富,有多处天然良港,可建造3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是世界上最适合造修船的地区之一;三是产业基础优势,我市作为三大造船基地之一,现已有10多家船舶造修重点骨干企业,可建造万吨以上船舶企业已达7家,有4家造船企业被列为省级重点扶持发展企业,其中1300TEU集装箱船、大型客滚船、万吨级不锈钢化学品船已在国内外船舶市场形成较强的品牌优势、竞争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变潜能为动能,化优势为强势,加快我市造船工业发展。

三、以“三度”强措施,找准切入点、突破点

按照我市加快船舶工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当前,我们要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层次布局、高水平发展的原则,分清主次、区别轻重、弄清缓急,集中抓好影响全局、关系根本的重点工作。突出把好“三度”:

一是自主创新提高度。自主创新决定发展水平、决定发展高度。自主创新,对造船产业尤为重要。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我们的造船企业只能是别人的生产基地、组装车间。(日韩等国已把造船业发展重点转移到新兴造船国家所不能生产的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上,对外产业转移的都是常规船舶,2011年前,国际船东的高附加值船舶订单大都已经交给日韩的造船企业;欧洲一些国家尽管造船产业市场份额不大,但保持了高附加值的船用设备优势,现在船舶配套的一流产品、品牌大多仍集中在欧洲。中国造船业的现状依然主要靠低成本优势取得订单,配套设施大多依靠国外进口,这些设施的国内研制生产尚处于初级阶段。)(而且目前情况看,会不会自主创新、能不能降低成本,也是解决生存危机的必然选择。按目前我国船舶工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水平计算,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整个造船行业的利润就下降近11亿元;而2007年全年中国造船业全行业利润也只有200多亿。这意味着在不采取措施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超过10%,中国造船业全年的利润将损失大半。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船用钢材价格大幅上升,而且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船用钢材价格仍会继续上扬。另外,由于行业的快速扩张,劳动力、船舶配套材料等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市委、市政府把2008年作为“自主创新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把自主创新列入城市发展的核心战略。我们要按照市委指示精神,加快船舶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与国内外重点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合作,建立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平台,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升我市船舶工业的整体研发能力,形成研发设计、船舶制造、配套服务等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特别重视选择那些愿意在船舶建造技术上与我方进行合作的公司,提升我市造船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产业链条延长度。“独木不成林,单人不成群”。一个产业的发展,不可能仅仅依靠几个龙头企业独领风骚,就像刘翔即使可以获得奥运会田径跨栏运动的冠军,却无法拉动整个亚洲田径水平的提高;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要有一批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还需要大批企业当好配角、分工协作、配套生产,形成大树与小树共生共促共荣的“森林经济”现象。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已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环境和先决条件。(国内外有名的产业集聚地区如:硅谷是美国的IT产业集聚基地,形成了IT产业的研发创意、生产销售和配套服务的产业体系;底特律是美国汽车产业高度集聚的基地,美国著名轿车品牌如福特、克莱斯勒、通用等在这里实现了研发、生产与组装。国内产业集群高度发达的江苏昆山已形成以笔记本电脑产品为主体,电脑、鼠标、显示器等相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产品链,目前,昆山生产的笔记本电脑已占国际市场总量的1/3,成为国际上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福建晋江生产的运动鞋从鞋跟、鞋帮、鞋机到面料、款式设计、销售展示等都可以在晋江市几个镇内完成。造船产业链涉及近百个行业。)当前,要按照“壮大一批、开发一批、引进一批、转型一批”发展思路,以我市现有配套企业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技改投入,创建优势品牌。同时,积极引导江浙船舶配套企业和民间资本来我市投资建厂,增强我市船舶配套业整体竞争实力。

三是政策扶持强力度。(据专家统计,船舶工业在国民经济所有行业中,关联度高达84%,对工业化和现代化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因此,欧盟和日韩都曾给予造船工业以补贴,以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快船舶工业发展。我们要积极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对造船业的扶持力度。)在服务上,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完善各级船舶工业协调管理、指导服务体系,做好信息提供、项目督导、综合协调等工作;在政策上,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制定出台我市的优惠政策,在用地用海、融资担保、人才提供、配套产品认证等方面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继续发挥金融机构在企业融资中的主渠道作用,加快民间融资步伐,尽快组建股份制传播配套融资担保机构;在人才上,加强与国内重点院校,特别是驻威高校的联合,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加速我市船舶工业急需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的培养,为造船产业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同志们,全市造船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我们经济战线的同志们,也为各级政协组织以及参加政协组织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展示了美好前景,搭建了广阔舞台,提供了服务契机。希望各级政协组织继续发挥人才荟萃、智力雄厚、联系广泛的优势,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造船业发展,继续利用提案、调研、视察等有效方式,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献良策,为造船业的迅速崛起呐喊、造势、助威,为造船业的科学发展把脉、问诊、开方,成为造船业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推动者,为建设创新开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