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在工业区开发建设会发言
时间:2022-05-14 08:42:00
导语:书记在工业区开发建设会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动员大会。这次会议既是贯彻落实全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精神的动员会,又是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鼓劲会,更是全面启动——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的誓师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全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精神,广泛动员全区干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和举措来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刚才,同志传达了全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精神,同志传达了《关于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同志传达了区委、区政府关于成立工业园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通知,同志代表指挥部作了发言,表达了广大建设者建设工业园区的信心和决心。
今天为什么要把会场选在这里?第一,这次会议是建区以来少有的规模如此宏大的一次会。第二,这个会场所处的位置就是在工业园区内,它离我们如此之近。第三,开发区的条件仍然如此简陋,我们的发展就是这个现状,仍然欠开发、欠发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好,才能积累更多的财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这样的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在全市乃至全省才更有地位。下面,根据区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我就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指出,要充分认清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通过“大调整、大开放、大实干”,实现“两年调整,三年初见成效,四年大见成效”的目标,振兴我市工业经济。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在全市大力建设一批工业园区,重点支持麦架——新区和——工业园区两个一级园区的建设,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振兴全市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举措。全市振兴工业经济大会后,市里出台的第一个促进园区发展的意见就是《关于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非常明确,区四大班子也形成了共识,现在就是要甩开膀子大干、特干,而且要干好。但同时,也有部分干部群众对工业园区建设心存疑虑,有些担心,怀疑有没有必要建,担心能不能建好。今天,区委、区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动员大会,把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机关的中层干部、金融机构负责人和部分工业企业负责人邀请来,还邀请了部分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村(居)负责人。这次会议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规格之高,是建区以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目的就是要把问题讲透彻,把困难讲清楚,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形成合力,增强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这里,我先讲一下,工业园区有没有必要建的问题。
首先,建设工业园区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后,市率先作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决定,区作为市的中心城区,理所当然要主动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责任。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是市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而且注定应该成为市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但是,我们当前的发展还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
从全国省会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开发区的发展对于省会城市至关重要,对城市的GDP和工业的贡献都在30%、40%以上。像开发区跟我们是同时建设的,同时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2007年它的工业产值437亿元,占市工业产值的33%。而高新区2008年的GDP是618亿元,占省GDP产值的10%。客观上讲,在市,无论是我们开发区,还是高新区,都还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区去年的工业总产值是87.3亿元,占市工业总产值的10%;GDP是44亿元,市是817亿元,只占市的5.5%。所以加快发展,就是我们对市的责任。
从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来看,我区与其它开发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像开发区连续6年保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40%左右;2008年成都开发区在地震影响之下,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10%,增幅列在全国开发区首位。我区去年的GDP增速为16.5%,虽然在市排名第一,但在全国的开发区当中并不算高,现在在西部的11个开发区当中,我们每年的排名也只在第7、8位左右。之前,我们经常跟人介绍我们是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但很快就不是了,遵义开发区已经在申请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商务部已经受理了,办得很顺利。如果我们再不加快发展,落在遵义开发区的后头,到时候我们就不但不再是省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且还不是省内排名第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所以,我们必须自加压力、寻求突破。
从全省的经济结构来看,能源、轻工、旅游,这两年对省发展都很重要,同时装备制造业也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对省发展至关重要的产业。大家都清楚,装备制造业最终决定一个地区、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而省,也就是刚刚进入工业化中期,在这个阶段,作为生产工具的装备制造业至关重要,因此,省委、省政府特别提出,以贵航集团等大企业为龙头,以为重要的基地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所以,打造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区的要求。
从自身的发展来讲,我区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市、县)之一,在全省经济强县中排名第八位。但从横向讲,我们发展还不够快,例如,开发区2000年与我区同批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当时同我区发展水平差不多,而到2008年开发区生产总值却是我区的6倍,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就市内部讲,随着环城公路的修通、环城铁路的启动、“三环十六射线”不断展开,我区的区位优势在不断淡化,如果我们再不能准确、迅速找到新的增长点,区就将被无情地边缘化,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国家级开发区的意义。市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曾经邀请中国环科院和同济大学的专家,对市所有区(市、县)做了一个生态功能评价,认为在十个区(市、县)当中产业结构最合理,生态承载结构能力相对较强,但是发展空间受限。因此,产业结构合理是我们的优势,我们必须继续发展装备制造业,发挥我们的优势。拓展空间,走出,开发陈亮、片区,就是打破空间制约的瓶颈,寻求新的发展机遇,这是我们自己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必须。
其次,建设工业园区是我们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装备制造业是生产工具的产业,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必备条件,也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没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就无法完成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而一个地区发展装备制造业,就必须有成套设备、终端产品来带动整个产业链。装备制造业涵盖范围广、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大、带动性强,还具有“高就业、低消耗、高附加值”的特点,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要求,符合我们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要求。区现有40家规模以上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涵盖了汽车装备制造、工程机械装备制造、军工制造、新能源设备、重要基础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是全省装备制造业最密集的地区。2008年我区装备制造业产值为67.93亿元,占全区的工业比重接近80%,而占全市装备制造业比重40%以上。其中“特种车辆和工程机械及汽车零部件”这个产业是20亿的规模,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集群,而且拥有如詹阳的挖掘机、云马的特种车、煤电的采煤机等一批终端设备及广阔的市场,已经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在区委三届六次全会上,我们做过一个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区里以特种车辆和工程机械为龙头来发展装备制造业,同时带动现有的航空航天、数控机床、石油设备、电气设备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把依托三线企业作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就是看重了三线企业代表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还特别提出以贵航集团为龙头来打造全省装备制造业。全省的三大军工基地中有两家都在我们开发区,主要企业都在工业园区内。可以说,在工业园区发展装备制造业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有大量的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把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区的主导产业,是我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巩固和发展省装备制造业的历史责任。另一方面,装备制造业具有高投入、高关联的特点,对产业用地需求比较大,这正是我区当前所面临的最大瓶颈。因此,区委三届六次全会就提出,要把发展“特种车辆和工程机械”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作为产业提升的突破口,带动“航空航天”、“数控机床”、“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及“石油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努力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省最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第三,建设工业园区是我区打破空间束缚、实现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
空间受限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这些年,因为空间受限,我们错失很多发展良机。在座的有很多企业家和很多企业的合作企业,也看重的良好配套基础,愿意来发展,但过去我们不能提供土地,或者说是不能及时提供土地,如果再没有土地,没有好项目,我们恐怕就只能原地踏步,无法实现新的发展,更不要提跨越式发展。区土地面积63.13平方公里,目前符合规划的未利用地仅有140亩,而且分布比较零散,最大的一块也仅有20多亩,规模大一点的企业都摆不下。虽然我们一直在通过调整规划来适应招商引资的要求,但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就像贵航军转民高新技术产业园的1200亩地,区里只是把土地做成“一平”就花费1.4个亿,还不说“三通”、“五通”,甚至“九通”了。我们算过,现在开发区新拓展工业用地,每亩地从征地、拆迁到平整大概需要50万元,土地一级开发的成本非常高。因此,当前我们必须走出去,要走出去,就必须依靠我们现有的良好产业基础,做好产业延伸。所以,当前最现成的或者说唯一的选择就是沿着我们的产业带往南延伸,向陈亮、片区走出去,通过到陈亮、片区发展,还可以对我们现有的存量进行调整和升级,实现中心城区的企业“退二进三”。例如电机厂现占地104亩,因厂房陈旧,布局不合理,每年实现3个亿的产值非常吃力。调整到新园区后,拥有300亩平整的土地,通过合理布局和产业升级,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它的目标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同时,腾出来的这104亩土地,位于区的中心,可以做商业开发,将来会在这里建立起一批像星力、国贸这样的大型购物商场,一批像世纪星光这样的大型电影院,让我们区的老百姓真正享受中心城区的幸福生活。类似这样的改造还在继续,如柴油机厂也在进行“退二进三”,这里将会站起来一个国际五星级的洲际酒店、一个标准的国际会展中心、一个亚洲青年动漫大赛的永久会场、一个类似北京“798”的文化商业区,一个展示世界知名动漫大师作品的博物馆。像永力轴承厂正在进行改制,准备调迁,调迁到新的地址后,经过企业改制、产业升级,引入合作伙伴。市里和区里以及永力轴承厂本身,都充满了自信、充满了期望,现在它年产值一个亿出头,如果国电轴承的项目能落地,五年时间它的年产值将达到40亿元左右,这就是产业升级。预计五年左右的时间,黄河北路将是市的另一个中心商业圈,将成为现代化的中心城区,我们的老百姓就可以真正享受到市中心城区的市民生活。到那时,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业的产值将超过300亿元,加上烟草、医药及特色食品产业,的工业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到那时,的工业就可以代表市乃至省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将成为市最重要的增长极,从而赢得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地位。
市委、市政府从2000年就开始谋划工业园区,这是对全市工业发展的高瞻远瞩。最近,在“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平台”上,许多市民为的发展建言献策,建议走出去,到陈亮、片区去发展,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对的关心、支持和期望。所以,建设工业园区是适应市委、市政府对我们的要求,是符合当前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顺应民心民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当前,我们唯有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把工业园区建设好,才能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盼,不辜负历史的责任。借用李军书记在6月7日工业园区专题会上的一句话讲,工业园区建设就是区当前最大的任务,全区上下必须“合心、合力、合拍”,举全区之力建设好工业园区。
二、直面困难,坚定信心
建设工业园区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无疑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工业园区能不能建成?面对困难我们能不能应对?这是我们的干部群众和很多关心发展的同志担心的问题。大家会想,我们付给花溪的3.3亿能不能收得回来?我们能不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这么多的企业?社会经济事务托管后怎么管理花溪的三个村?拆迁安置怎么办?建设工业园区到底具不具备条件?大家的疑虑多,担心多,我认为这是好事,说明大家真正在思考。许多工作只要我们预先有思考,才能有准备,有办法应对、解决这些问题,也才能做出更周详的工作计划,从而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但是在思考之后,是因为疑虑变得裹足不前,还是拿出勇往直前的态度,积极地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对一个区域来讲,只有积极地应对挑战,才可能抢占先机,逆势发展;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讲,只有积极应对挑战,才能对得起组织、对得起群众,才是对市委、市政府负责,对老百姓负责,对自己负责。在这里,我简要给大家分析一下,园区到底能不能建成?
第一,从外部环境看,建设工业园区的时机已经成熟。从国际形势来看,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产业,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比重大概占50%,但去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却把欧美国家的制造业拖到了历史低点,特别是促进了全球产业的“大洗牌”,这为我们进一步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创造了历史机遇。从国内形势来看,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振兴装备制造业。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了《2009——2011年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保持装备制造业的生产经营稳定,提高国产装备质量水平,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一大批参与国际分工的“专、精、特”专业化配套企业。这些政策都说明了一个导向,当前,发展装备制造业正当其时。从省、市情况来看,省委、市委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在《关于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市委、市政府在财政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提到今后新建和调迁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原则上都要进工业园区,这是对我们的极大的支持。当前,为了促进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六大产业招商分队,其中,装备制造业招商分队的队长就由我们区里的常文松同志担任。李军书记、袁周市长多次讲过,装备制造业招商分队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招商就是代表市,需要的时候,他们随时亲自参加,亲自参与,给予支持。可以讲,从外部的条件来看,建设工业园区,发展装备制造业,已经具备了条件。
第二,从内部环境讲,建设园区的条件已经具备。从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明显改善,民生事业稳步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近三年来,我区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积累了一定的财力。同时,通过组建贵合投资公司,搭建起了“借、用、管、还”一体化的投融资平台。目前,我区跟省国开行、省交通银行和市商业银行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银行方面给我区的贷款授信总额已超过130亿元。另外,通过前期的努力,国家环保部与意大利环境领土和海洋部已经初步达成协议,同意把工业园区作为中意环保领域合作的示范项目,由意大利方面支持135万欧元来做生态示范园区的规划,并派出专家直接参与,给予技术支持。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已经为工业园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政策环境和财力支持的基础。从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开发区已初步形成了航空航天、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特种车辆、家用电器、电子设备和烟草、医药及特色食品为代表的支柱产业。单从装备制造业来看,2008年我区总产值达67亿元,占全市比重约为40%,是全市乃至全省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从人才储备上来看,我区工业人口比例大,拥有大量技术类人才和产业工人。在项目储备上,我们拥有煤电的采煤机、国电轴承等一批大项目待建投产。此外,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产业升级,西南环线以北的工业企业将面临搬迁的需要。从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来看,也需要我们来提供更好的园区平台,为企业调整产业布局、扩大产能提供条件。从全区的干部队伍来看,经过在近年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锤炼,通过各项重点工作的磨练,全区干部已经用自己的工作作风、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展现了开发区的精神面貌,逐渐形成了一支能够打硬仗、擅长打硬仗、敢于打硬仗的队伍,真正实现了“小机构,大服务”。在这里,面对我们的干部和企业家,我可以自豪地讲,区的投资环境和工作效率在市都是一流的!无论什么样的工作,只要是由我们自己的干部来承担完成,我就有信心!市里已经明确,将花溪区三个村的社会事务全部交由区来管理。我相信,只要是靠我们自己的干部,只要不是受制于人,我们就有办法、有能力来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同样,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上,区委、区政府对我们的干部队伍充满信心!
第三,从投入产出上看,建设工业园区的优势非常明显。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讲求效益,计算成本。同样,建设工业园区也要讲究效益,既要算经济账,也要算政治账,更要算长远账。首先,从工业园区的投入来看,我们需在15年的时间内共向花溪区补偿3.3亿元,最初五年每年补偿2000万,以后逐年增长,这为我们换来的是什么呢?是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接近8000亩土地!就像前面讲到的电机厂,它现在在104亩的土地上形成的是3个亿的产值,税收1000多万元,开发区本级所得税收400多万,而调整到新园区后,占地300亩,工业产值将达到30个亿。我们每年只要能引进几个这样的企业,所有的付出很快就可以收回,8000亩地能安置多少个这样的企业!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对新建的装备制造项目原则上都将进工业园区,其它地方不得批建。我相信,凭借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凭借区拉得出、过得硬的干部职工队伍,我们有信心快速地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有信心在2012年完成新增产值200亿元的目标。算完眼前的帐,再算算长远的帐。现在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中做好“排头兵”,有责任、有义务在全市振兴工业当中做好“试验田”。无论是两区合作开发,还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我们都应该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再换个角度讲,我们虽然是中心城区,虽然是开发区,但是我们目前在市的地位是怎么样的?我们的优势还有多少?可以讲,近两年来,的声音在逐渐弱化,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甚至有的领导在问,区还能保住国家级开发区的牌子吗?而当前,工业园区建设给我们提供了开发区二次创业的机会,给了我们再次昂扬出发的条件。有为才能有位,工业园区建成之时,就是我们区扬眉吐气之日!所以,希望同志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开发建设工业园区的热潮中来!
三、凝聚合力,奋力争先
建设工业园区,是市委、市政府对区的期望,更是区塑造自己崭新形象的舞台。全区上下必须齐心协力,奋发有为,以更高的姿态、更大的决心、更快的节奏、更实的举措,为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李军书记亲自召开专题会进行研究部署,市委常委会、市长办公会都进行了研究安排,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业园区开发中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来建设工业园区,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人大主任、区政协主席、区委常委和所有副区长为副组长,区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开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由我和区长亲自担任指挥长,同志担任常务副指挥长,代表区委、区政府主持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工作。在具体工作中,着力要做好以下五点。一要合心合力。在前期筹备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无论是与花溪区洽谈,还是向市里争取支持,区里四大班子都充分讨论,积极建言,认真研究,这里面凝聚了区四大班子的共同心血。大家都认识到,对工业园区建设,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怎么做好的问题,有了这样的共识,今后的工作必然将更加合心合力合拍。下一步,区委、区政府会定期听取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进展工作的汇报,及时研究相关的问题。我和同志也会定期的和不定期到现场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提高办事效率;其他各位常委和副区长要结合分管工作解决面临的问题;人大、政协要适时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和作好视察工作,加强督查,积极建言献策。二要充分授权。区委、区政府对指挥部充分授权,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区委、区政府有多少权利,指挥部就有多少权利,同志受我和区长的委托,全权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同时,大力保证责任、权利和利益的相互对等,区委、区政府将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指挥部大力支持,从各有关部门抽调了精兵强将到指挥部专职从事开发建设,财政已拔付专项资金作为指挥部的前期工作经费。三要全民参与。建设工业园区不只是指挥部的事情,而是全区上下共同的责任,是每一个单位都要参与的工作。工业园区离我们并不远,大家的工作都与其息息相关,各级各部门要协调配合,相互补台,要在全区广泛开展“我为做什么?”大讨论活动,动员全区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积极为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建言献策、出智出力。会后,请指挥部把工业园区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进行梳理,拿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来讨论;请指挥部明确目标,分解责任,让我们全区的各个单位来进行认领,在建设当中哪些责任是我们应当承担的,哪些困难和问题是自己可以解决的,要营造出共同推进园区建设的良好氛围。四要严格奖惩。就是按照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的“工作项目化、业务标准化”的要求,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对重要工作,从精神上、物质上和政治上来兑现奖惩。相关部门要与指挥部签订目标责任书,各部门“一把手”就是工业园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因本部门工作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就将严格追究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区委督查室和区政府目标督查室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督查力度,创新督查方式,保证工业园区的顺利建设。我在区委常委会上也讲过,工业园区,是当前最大的任务,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任务,是区当前选拔“三重六敢”干部的重要平台。大家在这里做的工作,区委都看在眼里,市委都看在眼里。一句话,就是要“工作上去、干部上去、待遇上去,工作下来、干部下来、待遇下来”。五要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及时报道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进展情况,全面客观地反映工业园区在园区规划、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果。注意发现好的经验、好的典型、好的做法,及时加以推广,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全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建设,形成举全区之力建设工业园区的良好氛围。
二是科学谋划。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2015年工业园区要建设成为配套设施完善、产业配套较为完整、产业链条较长的全省最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西南地区乃至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区委、区政府在研究工业园区建设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务必要科学谋划,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来强力推进。一要坚持规划统领。规划是园区建设的龙头。在产业规划上要突出产业生态化,坚持用产业规划引领功能规划,用功能规划引领用地规划,依托产业优势形成产业集聚。在用地规划上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加强规划控制,超前规划村民的安置,严格规划管理,坚决遏制违法抢建。二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组织是党委、政府团结群众的纽带,是带领群众谋发展、搞建设的组织者,也是我们落实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的“终端”。区近年来处理好稳定、发展、民生重要的经验,就是我们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开展了“1+5”系列文件的落实。对合作示范区托管的三个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就要落实“1+5”系列文件,切实突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来聚集更多的财力,为老百姓办实事,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发展的成果,让三个村的干部和老百姓对开发区有归宿感;让广大村民看到,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只有集中精力参与发展才是正途,而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在征地、拆迁当中谋取小利,那是舍本逐末,是得不偿失。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2010年完成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在2012年以前对园区要完成“八通一平”。我们要努力实现“筑巢引凤”。其中特别要发挥好贵合投资公司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早日建立起我们的工程机械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探索建立民营产业园。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业园区什么时候能够出效益,招商引资是生命线。要围绕世界500强、中国200强,围绕特种车辆和工程机械等龙头企业、重点企业,特别是一些终端设备企业和关键的配套企业来进行招商。五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现有的工业经济、工业基础,我们敢建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就是因为我们有相对好的配套环境,所以我们必须要扶持自己的企业,把现有的企业做大做强,这既为我们提供了生产力,也为我们提供了招商引资的环境,创造招商引资的优势。尤其要支持我们的终端设备、终端产品,包括詹阳的挖掘机、云马的特种车、西工的数控机床、011的石油设备、煤电的采煤机等。希望我们的配套企业加强关键件的攻关、研发,如红林厂的AMT,詹阳的高速底盘、转向,还有下一步要努力发展的液压件、电器仪表等,真正使核心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我们要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扩大规模,提高竞争能力。但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帮助企业找钱,帮助企业融资,推进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最近,贵合投资公司正在跟国开行落实相关的合作,为企业解决担保贷款问题。总而言之,就是要让资本成为实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要让成为市项目落地最快、投资环境最优、企业满意度最高的区域,要让工业园区成为省企业成长最快的工业园区,要让园区里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像同济堂、詹阳重工那样,跟开发区一起快速成长。
三是转变作风。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困难的集中度、项目的集中度都是高密度的,全区上下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打破常规、超常工作。具体来讲,就要做到四个字,即“快”、“实”、“新”、“情”。
“快”就是要高效快捷。要倒排工期,签订军令状,把黑天当作白天干,雨天当作晴天干。凡是区委、政府决定的事项和部署的工作,马上就干、立即照办,只为争先想办法,决不为落后找借口。要学会“弹钢琴”,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把有限的资源用到重点工作中去。总而言之,就是规划编制要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快,招商引资要快,项目落地见效要快。
“实”就是真抓实干。各个单位领导要亲自谋划、亲自主抓、亲自推动,“少讲办不成的理由,多找干成事的办法”,关键时刻豁得出去,挑战面前迎难而上,工作未落实就坐立不安,任务完不成就食不甘味,要比精神、比气魄、比激情。
“新”就是要勇于创新。凡是外地已实行的、验证行之有效的,我们都可以学习借鉴,凡是上级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尝试,凡是上级规定有弹性的,我们都可以灵活掌握运用。我们是在托管的土地上进行开发建设,没有先例可寻,无论是征地折迁,还是社会事务管理,都必须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在创新的问题上,区委、区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理直气壮地为大胆干事的人撑腰,为开拓创新的人呐喊,为勇往直前的人助威,要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失误,以实干的行动来应对争论,以发展的实绩来消除杂音,让创新成为我们干事创业的主旋律。
“情”就是要饱含感情。群众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企业是我们的发展主体。群众和企业的满意是我们发展目的。全区上下要唱响经济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主旋律,要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要让干部和群众之间没有“隔心墙”、多一些“连心桥”。要充分发挥区政务中心和发展促进中心的作用,建立服务项目绿色通道,对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要做到主动服务、高效服务、优质服务,确保项目落得下、留得住、建得好。坚持在服务中执法,在执法中服务,为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同志们,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前进的动员令已经下达。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是勇士冲锋陷阵的战场,是广大干部群众建功立业的舞台。太多的精彩等着我们去创造,让我们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重任。以敢做善成的勇气、迎难而上的豪气,在工业园区的建设中实现我们自己人生的精彩,在实现人生的精彩中成就工业园区的建设,奋力谱写开发区二次创业的崭新篇章。
- 上一篇:药学探究化学教改综述
- 下一篇:药学门诊对患者用药影响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