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安全治理通知
时间:2022-06-02 05:40:00
导语:市交通安全治理通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坚决杜绝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有效遏制较大道路交通事故,根据国务院及省、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结合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实际情况,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统一政策、落实责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要求,全面开展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改善全市道路交通秩序,减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市政府分管秘书长为组长、公安、交通、安监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整治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具体负责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工作目标
(一)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健全有效。市、县、镇、村四级交通安全领导和管理组织运转正常,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农村乡镇交通安全工作站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相关部门工作形成合力,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与责任倒查制度得到严格落实。
(二)实现交通事故“三项指标”零增长。力争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交通较大事故明显减少,杜绝发生一次死亡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
(三)交通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月底前省市县挂牌督办的事故多发路段和高落差(临水临涯)危险路段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治理率达0%。其它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改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实现“五同步”,“康庄工程”道路养护经费落实,责任单位职责明确。
(四)农村交通运输安全形势稳定好转。“安保工程”向农村县、乡公路推进,道路通行条件得到改善。农村道路客运体系稳步发展,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健全。
(五)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普及率达到90%以上;居民的交通安全法规和安全常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客运驾驶人员、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教育率达到0%,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道路安全设施。
1、加大交通事故危险路段隐患的排查治理。公安、交通、建设、安全监管等部门要按照实施道路安全保障工程要求,定期排查交通事故危险路段,建立事故多发点(段)省市县三级挂牌督办制度。对短期内不能排除的重大安全隐患,要采取设置警告标志、限速行驶等过渡性应急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2、完善公路安全设施。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应根据公路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各自管理权限,逐步完善公路的交通安全防护设施、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工作。新建、改建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同步规划(评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和同步投入使用。对农村“康庄工程”公路,要落实养护经费和人员,做到标志标线齐全、安全设施有效,各路口限速、让行、指路标志设置规范、合理。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的安全防护设施,加快农村公路危桥改造。
3、改善城区交通设施。公安、建设部门要及时制订并实施城区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设置方案。各县(市、区)要按照“畅通工程”二等水平要求,设置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电子监控设施,实施道路交通隔离和渠化,规划设置停车场。
4、开展公路路口专项治理工作。以国道和主干公路为重点,对公路路口实行专项排查和整治,规范道路开口审批制度,封闭不合理的公路路口;对不符合公路建设标准的路口建筑物,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视距的绿篱、广告牌(灯箱)等障碍物,予以清除,保持良好安全行车视线;对事故多发路段、路口增设交通安全设施,有照明设备的,应保证夜晚照明用电。
(二)进一步强化重点车辆的源头管理。切实加强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学生接送车辆等重点车辆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辖区内客运企业、车辆、驾驶人“户籍化”管理措施,督促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对不符合营运要求的车辆和驾驶人,交通、公安、安监、教育等部门要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三)进一步加强道路通行秩序管理。
1、集中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以查处“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为重点,坚持从严方针,加大对酒后驾驶、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及摩托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严管的高压态势。会同交通路政部门开展超限超载集中治理和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等行动。
2、加强静态管理,提高通行能力。一是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完善交通组织,规范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努力缓解城市“行车难、停车难”问题。二是加强交通指挥、调度、控制和诱导,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置能力,规范道路交通标志设置和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三是加强城镇道路基础设施及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应当按标准配建、增建停车场(库),已建成的停车场(库)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挪作他用。四是严格执行公路占道养护施工相关管理制度,督促施工作业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公路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布设施工作业区,保证施工组织规范有序。
3、加强联合执法管理。公安、交通运输部门要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建立健全联合执法管理机制。积极推进道路电子监控、异地罚缴、移动警务系统“三大工程”和市际公安检查站建设。加大超限超载监控网络建设力度,加快经省政府批准的超限运输检测站规范化建设,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形成“合围”之势。
4、严格客运班线的安全管理。对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严禁客运班车夜间通行。未达到客运车辆通行条件的农村道路,不得开通客运线路。交通、公安等部门要加强检查和管理。
(四)进一步加强农村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深化开展创建“平安乡镇”活动,进一步落实农村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62号)精神,建立健全乡镇交通安全工作领导机构,乡镇建立交通安全工作站,村居建立交通安全协管(信息)员制度,不断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三级管理网络,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乡镇政府要积极整合管理力量,共同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特别是事故多发的路口和学生上(放)学等重点时段,实行定人定时定点看管,严防各类较大以上交通事故的发生。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实现村村通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管理模式,加强农村交通运输市场的规范建设。
(五)进一步深化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要继续深化“五进”宣传活动,全面实施“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为主题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特别要加强重点群体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继续深化中小学生和机动车驾驶人“十不违”宣传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外来务工人员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村”、“交通安全学校”、“交通安全企业”和“交通安全社区”建设活动,每年组织一次评定并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做好交通安全工作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传媒的作用,在进一步加强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曝光力度的同时,积极开拓公益资源进行公共安全宣传,争取在新闻媒体多播(刊)出公益广告等宣传作品,切实增加宣传的影响力。
(六)进一步落实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对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的,由市政府或市政府授权有关部门牵头组织责任倒查,对相关责任人员依法作出处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安全投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主动预防、积极建设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落实各部门责任。充分发挥各级安委会的协调作用,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投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二)加强分析研判,强化对策指导。各地要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发掘潜在规律和深层次矛盾,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和措施。要建立健全较大以上交通事故的个案评析和事故隐患预警信息制度,对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要召开事故评析会,查找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吸取事故教训,为科学预防事故提供决策依据。
(三)加强协调联动,提升治理合力。要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形成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工作合力。要督促落实运输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企业自身安全投入、管理、装备、培训等措施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基层单位、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全民参与、群策群力、全面推进的工作局面。
(四)加强检查指导,确保取得实效。要完善相关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通过下派工作组、督导组和开展专项督查、交叉检查等多种办法,及时发现整改问题,切实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指导。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视察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监督,争取支持配合。要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实现专项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加强信息报送,掌握工作动态。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提高信息工作敏感性,严格按照上报要求逐级及时上报整治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和整治进展情况。每周五下午3时前将一周集中整治工作数据上报市整治办公室,并于月日前上报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未按时上报的数据将不列入月报表。
- 上一篇:建筑安全施工治理方案
- 下一篇:副州长在水务水电专题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