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学院工作队大会讲话
时间:2022-03-01 10:23:00
导语:轻工业学院工作队大会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深刻认识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工业强市的发展思路
蚌埠是安徽重要的老工业城市,轻纺、食品、机械、化工、烟酒等产业曾具有一定的优势,曾经造就了蚌埠的辉煌,有“合老大、蚌老二”之称。近年来,蚌埠攻坚克难、负重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发展势头较好,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但在全省各地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大格局中,我市工业发展与省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从速度看,去年我市工业增速15.7%,比全省平均增速低4.7个百分点。从总量看,去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只有31%,而合肥、芜湖、马鞍山分别是35.3%、45.8%、59.5%。与合肥、芜湖相比,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超过他们,但经济总量却相差甚远,主要是差在工业上。从效益和竞争力看,我市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大企业、大集团、知名品牌偏少,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我们应当看到,发展不够是现阶段蚌埠最主要的矛盾,特别是经济总量落后的压力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将存在。工业短腿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工业也是促进三次产业良性互动的核心枢纽,只有工业大发展,才能带动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才能推动城镇化,才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初期加速向中期推进的阶段,目前工业化加速的特征非常明显,工业已成为全市经济最主要的增长力量。我市“十五”经济提速,主要靠的是工业;“十一五”发展,更要靠工业。蚌埠发展,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刚才,启涛同志分析了我市加快工业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我们一定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和决心,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工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们要准确把握蚌埠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和阶段性特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骨干企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方向,以科技进步和自我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优化工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工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工业综合竞争力和带动力,以工业的大发展推进全市经济的新跨越。
当前,加快工业发展,要正确把握以下四个关系:一是要正确把握扩大增量与盘活存量的关系。蚌埠工业还处于总量扩张期,工业总量小仍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加快工业发展,首先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增量。要整合有效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以存量促增量;通过推进大开放吸引增量,激活存量,扩大总量。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资本加速梯度转移的历史性机遇,突出东向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以存量引增量,整合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招商引资从数量、规模到领域的新突破。尤其要注重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引进产业关联度大的龙头企业和战略性投资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增强集聚度,做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的增长极。二是要正确把握培育产业和产业升级的关系。蚌埠工业发展还处于产业培育期,要围绕我市已有产业基础和优势,鼓励支持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推动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度强、集约化水平高的产业集群。要加快培育燃料酒精、碳纤维、太阳能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加速建设生物质产业基地,形成新的产业增长优势。要充分利用开发区(工业园区)推动企业集聚,发挥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的聚集效应,打造组团式产业集群。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的整体层次和水平,全面提升蚌埠工业的综合竞争力。三是要正确把握骨干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关系。蚌埠工业还处于企业成长期,大企业不多,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做强做大工业经济,既要从“点”上抓骨干企业膨胀,又要从“面”上抓中小企业总量扩张。要坚持抓大扶小并举,重点围绕优势产业,坚持扶优扶强,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要实施大企业战略,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国际化、现代化的大企业、大集团,着力打造工业发展的脊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出口创汇增长快、吸纳劳动力多的中小企业,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只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小商品也能做成大产业,老企业也能开拓新局面。四是要正确把握企业发展与全民创业的关系。蚌埠还处于全民创业的发展期,工业增速不够快,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群众创业潜能没有发挥出来。加快工业发展,必须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充分激活民间的创业潜能,形成创业为先、致富光荣、发展有责的浓厚氛围。要进一步消除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障碍,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把改制企业“二次创业”作为全民创业的核心,通过引进战略合作者,推动现有改制企业与外来要素的对接,力争做大、做强、走远,努力成为全民创业“排头兵”,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大力推进企业创新,增强工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工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通过创新,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市工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一要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蚌埠作为老工业基地,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定时期,阻碍发展的不和谐因素很多。目前,体制不畅、机制不活仍然是制约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继续在体制机制改革上攻坚破难。要认真贯彻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努力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以股权多元化推动治理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断地激发企业内部的发展动力,吸引各种生产要素流入企业,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要主动融入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增强企业扩张能力。要把改制企业的发展壮大作为重要任务,搭建起资本、技术、人才与企业对接的平台,以新要素的流入激活发展潜能。要引导改制企业,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为企业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要着力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也是企业长盛不衰、工业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对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来讲,研发一种新产品不易,创一个产业更难,但要使一个产业延续下去,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创造、有所创新。我们的许多工业产品从研制成功到形成一定规模生产,再到退出市场,之所以产品生命周期很短,关键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跟不上市场变化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一定成效,但企业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机制不活、研发投入不足、新产品开发速度缓慢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瓶颈之一。加快工业发展,必须以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要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吸引鼓励市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地方和企业建立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强化对产业、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通过实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程,使全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全面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水平,切实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要着力推进理念创新。在经济全球化、国家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和产业、资本加速梯度转移的背景下,企业必须确立全新的发展理念。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文明生产,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树立开放兼容的理念,积极对外开放,主动接纳、包容外来文化、外来投资和外来人员,形成博采众长的开放心态、兼收并蓄的开放格局;要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弘扬团队精神,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彰显优势,扬长避短,互利共赢;要树立创新创业的理念,弘扬敢为人先、永不自满、永不懈怠的精神,营造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发展氛围;要树立诚实守信的理念,重规则、守契约、讲信用,提高企业的信用能力。企业要通过理念的创新,培育企业文化,使企业不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四要着力推进管理创新。要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强化内部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应用以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资产运作效率为内容的先进管理方法和经营运作模式;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载体,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使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得到优化配置,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发展,变粗放经营为精细经营。由原来单纯依靠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生产规模来提高收益,转而依靠科学管理来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抓好优秀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优秀科技人才队伍和优秀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激励人才脱颖而出,推动企业员工创新创业。
三、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提高工业竞争的“软实力”
现在的竞争,很大程度是环境的竞争。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要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和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切实为工业强市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要为加快工业发展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虽然市委、市政府2001年就明确提出工业强市,但这一战略在实际工作中还没得到充分体现。各级各部门必须把工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举全市之力发展工业。牢固树立“抓工业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必须抓工业”的理念,做到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指导、调度,定期分析工业经济形势,研究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直各部门都要以支持工业发展为己任,以服务工业发展为本职,找准参与工业、服务工业的切入点,坚持上下联动、各负其责,条块结合、通力协作,做到埋头苦干不争论,和衷共济不折腾,优化环境不干扰,形成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广泛宣传工业在强市富民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宣传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重大举措。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各地抓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表彰和树立一批促进工业发展的先进典型。要高度重视诚信体系建设,政府要带头讲诚信,着力打造“信用蚌埠”,在全社会营造讲诚信、重信誉、守承诺的诚信环境。
二是要为加快工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现在,企业对政务环境存在的问题反映较多,各级党委、政府要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为抓手,加大政务环境的治理力度,认真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要简政放权。企业家、投资者感到环境不优的原因,主要是改革措施还不到位,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进一步优化环境,首先要从简政放权开始。要对收费项目、审批项目、审批环节进行梳理,进一步削减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保留的审批项目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实行首问负责、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绝不允许把公共权力变成部门私有财产,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障碍。二要规范执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减少执法行为的随意性,限制执法人员自由裁量的空间。要建立规范的行政执法机制,严格实行“两告知一签字”:一是告知被处罚人处罚的原因和依据;二是告知市政府处罚了谁;三是处罚决定要由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今后凡不能按照规定程序办事的,凡不执行“两告知一签字”的,都要进行责任追究。三要强化监督。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做到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进一步增强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主动性。政风行风热线提出的问题和投诉事项要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能办的要立即办,不能办的也要说明原因。对群众、企业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在电视台开辟专栏,让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和企业家、市民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增强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意识。每年一度的对政府部门的“万人行风评议”活动要长期坚持,并实行末位问责,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四要严肃查处。要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和商业贿赂,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要减轻企业负担,涉及企业收费的项目和标准要公开透明。市纠风办、投诉中心要整合组建高规格的投诉受理机构,制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处罚规定,对不作为、乱作为的,要严肃查处。凡是群众、企业投诉的案件,都要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错必纠”。绝不允许少数害群之马破坏和损害蚌埠的发展环境。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是要为企业家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家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稀缺资源。加快工业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全社会都要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多宽容、少指责,多理解、少埋怨,多帮助、少添乱,多支持、少干预,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为企业家干事、创业、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在正处在市场经济从无序到有序的转轨时期,市场行为、社会行为乃至法治环境还不规范,企业家在商海中搏击,面临很多风险,既要为企业谋求最大利益,又要在新老体制之间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每个成功的企业无不凝聚着企业家付出的艰辛劳动和不懈奋斗。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纪检监察和司法部门,应当理直气壮地保护企业家,为企业家成长、企业发展、工业振兴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这里,也向各位企业家提几点希望:一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企业家们要树立远大目标,要有宽广的眼界、饱满的激情、执着的事业心,敢冒风险,永不停步,做传世企业、百年老店,把企业做大、做强、走远。二要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企业要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经营活动,遵守法律法规;要取信于股东和员工,维护投资人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取信于消费者、税务、银行等企业外部利益群体的有关机构,树立诚信的社会形象。三要加强修养,提高素质。企业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现代管理经验和现代经营方式,培养远见卓识和对未来市场的敏锐洞察力,提高管理水平,使我们的能力能始终跟上企业发展和时代步伐。四要富而思源,回报社会。企业家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报效社会,为科学发展、促进和谐作出积极的贡献。
同志们,推进工业强市,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蚌埠振兴靠工业、工业振兴靠企业,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工业的大发展,实现蚌埠发展的新跨越,为重振雄风再创辉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 上一篇:县主攻工业动员大会讲话
- 下一篇: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