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12-15 10:52:00

导语: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上午,新实书记围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和工业突破,作了一个主题鲜明、振奋人心的报告,要求全市上下坚定信心、跨越前行,为经济增长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而奋力拼搏。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我就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讲几点意见。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宏观形势变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集中精力抓重点抓难点,全力以赴促增长促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增长速度逐步回升、增长动力逐步走强、增长态势逐步向好的格局,总体形势好于预期,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预计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2亿元,增长13.2%;完成财政总收入65.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2.4亿元,分别增长41.3%、3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等经济指标增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总体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

主要指标企稳回升。上半年的GDP增幅比一季度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达14%左右,比一季度快1.5个百分点。上半年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比一季度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当月完成16.3亿元,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工业用电量自4月份起扭转了累计增幅下降的趋势,上半年达到4.4%,位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进入3月份以后逐渐加快,上半年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7.7亿元、增长46.5%,比年初高21.4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工业投资241.5亿元、增长49.5%,绝对量占全部投资的69.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完成房地产投资56.4亿元、增长39.4%,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3.6个百分点。在全国全省外贸形势极速下滑的情况下,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出口2亿美元,增长20.8%、21%,分别比一季度增幅高14.8个和10.5个百分点,是全省唯一两项指标均保持正增长的省辖市。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切实加强预警分析和运行调节,工业经济的规模、质量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主要效益指标增幅普遍快于周边和全省。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亿元、销售327.5亿元、利税27.4亿元、利润14.2亿元,分别增长17.8%、19.6%、11%和0.9%。工业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达88家、增加14家,其中超亿元的41家。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0.2亿元,增长6.1%。夏粮生产连续六年保持增产增收,新增高效种植业25.9万亩、高效渔业10.6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0.1万亩。引进规模以上农业项目资金13.6亿元、亿元以上项目11个。2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17.3亿元、利税1.4亿元、出口创汇2400万美元。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实现增加值112.8亿元,增长14.8%,超过GDP增速1.6个百分点。认真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亿元、增长18.2%,增速连续三个月居全省第一,特别是受家电、汽车下乡政策刺激,家电类销售增长了42.7%,汽车类销售增长了132%。宿迁经济开发区、市骆马湖示范区和*软件产业园获批为省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09.1亿元,比年初净增85亿元,增长26.2%。

民计民生明显改善。上半年,全市用于民生的支出达22.9亿元,增长31.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185元和2879元,增长15.2%和12%。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共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6%,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就业。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镇职工五险扩面新增8.5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5万人,4.56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6%,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95%和98.86%,为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073万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秸秆禁烧基本实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污染一条河”的目标,连续第二年实现国家卫星遥感监测零火点记录。扎实推进平安创建,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妥善处理信访案件和突发性事件,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支援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绵远小学、医院、计生站等6个援建项目提前竣工并投入使用。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大力实施教育优先战略,不断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义务教育编制内教师工资、公用经费按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两所职教中心获批为省首批四星级职教中心,市技工学校创建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江苏外事学院、洪泽湖中专、鼎成中专等3所民办职校获批筹建。加强公共卫生与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防控工作,116个乡镇(社区)卫生与计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计划生育率达到95%。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与南工大、南信大、南农大等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泗阳和宿豫科技创业服务中心通过省级认定。大型音舞诗剧《虞美人》在宁成功首演,又有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省级目录。完成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1.6万户,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7.9万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县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

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一方面部分重点指标、重要工作与年度目标、序时进度仍有较大差距。GDP、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分别比年度目标低0.8个、0.5个、2.2个和1.8个百分点,有2项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33项中心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未达到序时进度要求。另一方面支撑长远快速发展的后劲仍显薄弱。主要是重大项目储备明显不足,特别是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超大型项目仍然不多,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个数、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只占年度计划的20%和3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仅相当于淮安的90%、连云港的86.6%、盐城的54.5%、徐州的40.3%。此外,目前的物价指数仍在下行区间,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

面对差距和不足,我们既要充分估计目前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更要看到长远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努力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已经出现积极变化,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从宿迁面对金融危机以来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回落晚、回升早,表现出较强的抗震性。随着海关的正式获批筹建,以及宿淮铁路、宿新高速相继启动建设,更为宿迁全面实施东向战略,主动策应沿海开发,借势助推跨越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只要牢牢抓住经济率先回暖向好的大好契机,决心不变、目标不降、力度不减,坚定信心、咬紧牙关、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促增长促发展的攻坚战。

一、集主要精力抓项目、增投入,充分释放拉动增长的火车头效应

宿迁目前仍处在主要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抓项目抓投入就是抓增长抓发展,这既是化解危机的应时之举,更是为未来更好更快发展积蓄后劲的长远之策。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不管困难如何艰巨,都必须把扩大投资放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在35%以上。

努力推动工业投资强劲增长。工业投资是最重要的投资,是决定发展后劲的最主要因素。围绕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的目标,重点做足做活“三个一批”文章。一是在建在手推进一批。尤其是对列入省产业发展计划的可成科技、翔盛粘胶、恒力化纤等重点企业和项目,以及已经开工但进展缓慢或已经签约落户但尚未开工的项目,要组建专门班子,明确专门人员,实行差别化、个性化的帮办服务,帮助它们落实投资计划,加快建设进度。二是招大引强新上一批。切实强化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纺织服装、机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发展,以翔盛粘胶、德华纺织、可成科技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引进配套企业和项目,不断做长链条、做大规模、做强产业。高度重视对台招商,全力筹办好苏台经贸洽谈会,努力把宿迁打造成台资企业的新集聚区。进一步加强南北共建工业园区建设,更加主动地争取和承接产业转移,*、泗阳的两个共建园区建设年底前取得实质性进展。确保全面完成协议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0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的目标任务。三是增资扩产改造一批。充分挖掘现有企业的发展潜力,引导和鼓励订单充足、资金雄厚的企业抓住目前低成本扩产的大好时机,通过技术改造或新建厂房、新增设备扩大产能。

全力以赴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中心城市128项重点工程项目,切实落实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个班子、一抓到底的推进机制,认真研究解决影响工程建设的矛盾和困难,争分夺秒抢时间,夜以继日赶进度,力争早竣工、早见效、早受益。着重保障和推进三个方面的工程建设。一是以两路为重点的重大交通工程。无条件、无障碍、无阻力地做好宿淮铁路、宿新高速征地拆迁等保障服务工作,积极协调加快宿淮铁路建设,宿新高速确保年底前完成全部地基处理及部分路基和桥梁工程。严格按计划推进省道245、249改造及市区运河一号桥、黄河三号桥改建。二是以治污减排设施为重点的环保水务工程。苏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河滨污水处理站改扩建和泗阳城北污水处理厂扩建确保7月底前建成运行;*城南、泗洪城北和双沟镇3个新建污水处理厂确保10月底前建成;骆马湖示范区新建生活污水处理厂和洋河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确保年底前建成。南水北调市区尾水截污导流一期工程、马陵河综合整治和淮河流域古山河、六塘河水质断面达标工程也要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同时全力配合做好南水北调洪泽湖至骆马湖段工程建设。三是以开发区为重点的功能配套工程。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基础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确保一般区域达到“八通一平”、重点区域达到“九通一平”、重点项目实行“量身定做”,为大项目进驻夯实基础。始终坚持现代滨水城市的发展定位,收拢五指、形成拳头,集聚力量、集中投入,不断谋划和推进一批重点基础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把湖滨新城打造成为中心城市持续拓展的新空间、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和服务业的新集聚区。

多渠道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下决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资源,通过连续投入、重点投入,促进农村生活、生产、生态更加协调发展。在生活质量提高上,按照依托老村改造、坚持规划先行、依法规范用地、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全面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科学引导农民释放住房需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继续加强康居示范村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的同时,要对照市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在集中居住点建房的政策意见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各集中居住点的控制性详规编制和启动区选址工作,力争每个乡镇再启动1—2个居住点建设。在生产条件改善上,不断加强大型灌区续建工程、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泗洪西南岗水源续建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投入,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确保年底前新建农村道路391公里,改造中低产田19.6万亩。在生态环境优化上,结合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建设,科学规划种养业布局,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减少面源污染。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下大力气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切实加强省村庄绿化示范村建设,全面推行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运作模式,努力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管理,打造最优最美的农村环境。

二、下更大力气抓调整、上水平,全力保持经济快速平稳运行

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既要立竿见影地保当前增长,又要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下决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加速培育能够保证中长期发展的新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工业经济正常运行,应对危机才能底气十足;工业企业正常运转,加快发展才有根本保障。健全完善经济运行分析和信息制度,及时掌握重点行业发展态势、重点企业经营状况,针对性地强化要素调度和协调指导。认真落实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优惠扶持政策,通过财政、金融等综合性手段,确保重点企业“吃饱开足”,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7月底前,市及各县区集中兑现上半年对企业的部分奖励补助政策。支持企业多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对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专业展览会等境内外交易活动给予适当补贴;在同质条件下,政府采购优先考虑市内企业生产的产品,鼓励市内基本建设和工农业项目优先采购地方工业产品。引导企业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技术抄底、人才抄底机遇,大力度引进技术和人才,支持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规模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实施10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精心组织好“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严格落实帮办服务责任,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快编制并全面实施轻工食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电子电器、新能源以及服务外包等六大产业规划纲要,引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海关、国检大楼确保年内全面竣工并尽早投入运行,宿迁经济开发区保税仓库力争年底前挂牌运行,并争取获批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提升高效农业规模档次。按照“扩量上规模、提质增效益”的发展思路,以“五个一”工程建设为抓手,重点搭建好五个平台,确保全年新增高效种植业33万亩、高效渔业1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5万亩。一是农业招商平台。各县继续办好花木节、杨树节、螃蟹节,市里重点组织好首届生态农业博览会,努力引进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高效农业建设,下半年确保引进规模以上农业项目资金20亿元,新引进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二是农产品销售平台。精心办好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和苏州、北京、上海、郑州农产品推介活动,借助与省供销合作总社的战略合作平台,建立农产品连锁经营网络,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主体到主销城市设立展销窗口。三是农业规模经营的推进服务平台。全面建立运转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大力创建“四有”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合作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合作社组建为联合社,全年确保新增土地流转面积60万亩,每县区新组建专业合作联社1—2家。四是农业“三新”推广平台。全力争取荷兰现代农业“绿港项目”,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五是农业风险防范平台。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向高效农业领域拓展,帮助各类生产主体防范和分散市场风险,年底前全市高效规模农业投保率力争达到1%。健全完善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确保不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保证畜牧业生产安全。

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态。坚持集中资源、集聚产业、集成服务,大力推进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纺织品、服装、家具、建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实现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无缝对接、互动发展。加快构筑现代物流体系,创新物流业发展模式,重点依托京杭运河的水上通道,突出发展内河临港物流业,全力打造运河经济带上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宿迁烟草、药品、盐业三个物流配送中心确保年内全面投入使用。积极推进宿迁汽车客运集团重组运营,大力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抓住当前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的机遇,切实加强载体建设,提升配套水平,更大力度地引进国际知名IT和服务外包企业,确保全年新增软件服务外包企业50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亿元。进一步研究和落实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古黄河滨水核心区宝龙城市广场、金鹰国际商城等重点商贸设施建设,促进新型商贸流通业态快速发展。继续深入推进省级骆马湖旅游度假区创建,抓好骆马湖休闲目的地、周圈生态休闲度假区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做好洪泽湖湿地生态水景苑、*花卉博览园等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提升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尽最大努力抓民生、保和谐,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民生是发展的根本。越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凝聚民心、提振信心。

全方位促进创业就业。围绕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基本导向,大力弘扬创业文化,切实落实扶持政策,努力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创业培训等方面满足群众创业需求,引导群众投身创业实践。深入开展“服务经济、促进和稳定就业”活动,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超前做好复工企业和新开工企业的用工服务,引导企业稳定用工、吸纳新工。积极组织实施特别培训计划,加强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城乡退役士兵免费技能培训以及初高中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培训,为发展储备更多的技能型、适用性人才。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就业服务网络,足额安排就业再就业专项资金,建立困难就业人员基础台帐和动态管理机制,切实落实政府购岗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政策,全面消除城镇零就业、农村零转移家庭,确保残疾人按比例实现就业。认真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大力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眼于覆盖城乡、人人享有的目标,切实抓好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工作。分类推进社会保险扩面,促进社会保险向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覆盖,全年确保五险扩面合计新增10万人以上。加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力度,更好地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认真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确保做到即征即保。扎实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突击月活动,鼓励引导先期参加新农合的人员有序转入居民医保,努力提高统筹层次和服务水平,确保全市参保率达到96%以上。严格落实市区新农合统筹管理办法,真正按照政策制度、筹资标准、保障水平、补偿兑付、监督管理、信息管理“六统一”的要求,使参合群众在市区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自主择医,享受同样报销标准,实现医疗机构公平竞争。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本月起,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10元和13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2700元和2100元。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按照抓基层、抓基础、抓优质资源扩张的基本思路,切实增强社会事业的供给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排查和鉴定工作,列入今年改造计划的项目确保全部开工。年内宿迁学院力争建成独立设置本科的高校,同时加快推进宿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进一步研究出台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举措,着重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保险问题。加快江苏工商职业学院、江苏外事学院和江苏农民培训学院建设,提升应用职校、宿迁高师、经贸高职、宿迁卫校和市技工学校办学档次,启动宿迁体校二期工程建设。认真研究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健全完善市、县区、乡镇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严格控制定点医院药品加价加成率。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防控工作,市传染病防治中心确保年内启动运行。加快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现村级农家书屋全覆盖。完成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继续扩大农村有线电视覆盖面。深入实施体育“新四个一工程”缺项建设,构建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切实维护和谐稳定大局。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扎实推进平安宿迁、法治宿迁建设。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落实领导接访、干部下访制度,加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妥善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有效疏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定期对政(行)风热线、网上宿迁公众交互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等栏目受理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和剖析,及时准确掌握社情民意。认真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加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坚决打击煽动、蛊惑群众负面情绪的不法行为。强化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完善信息和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排除风险、控制事态、应急处置,权威消息以正人心。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活动,有效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健全劳资纠纷、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机制,加大农民工工资公示、保证金、专用账户三项制度执行力度,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进一步整顿规范拆迁市场,推动城市拆迁改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并行。强力推进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建设,针对当前犯罪特点,持续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大力推进技防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巡防工作,不断提高社会面的控制能力,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近期要时刻绷紧防汛防旱这根弦,在预警预报、人员调集、组织救援、物质保障、善后处理等方面建立起快速反应、运转协调的应急机制,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安全度夏。

四、用创新思维抓改革、添活力,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不仅检验思想解放的程度,而且考验人的胆识和魄力。当前经济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大力弘扬敢试敢闯的创新精神,突破常规,打破定势,冲破束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突出投融资机制创新,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发展能力。确保全年贷款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贷款增量突破100亿元、争取达到120亿元。继续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全力争取交通银行、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到宿迁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在宿迁发起组建村镇银行,确保年内江苏银行在各县区设立支行,泗阳、泗洪村镇银行开业运营,*东吴村镇银行新设立支行2家以上,全市新设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5家。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优化担保资源,做大担保公司规模,提高担保实力,年底前全市担保金总额确保达到14亿元,亿元以上规模担保机构达到8家。不断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大力支持国丰、国投、交投、水投等国有投融资主体整合资源、优化资产,切实增强投融资能力。积极推进发行企业债券直接融资工作,鼓励中小企业认缴互助基金,切实解决资金周转难题。用足用好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导各类资本流向创业投资企业以及成长型中小企业,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步伐。进一步做好抵质押物登记工作,探索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住房作抵押,发放抵押贷款。大力实施“阳光信贷支农”工程,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着眼城乡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着力破解统筹城乡发展难题。总的思路是以鼓励农民到集中居住点建房和进城(中心镇)购房居住为抓手,引导农民退出目前所占用的建设用地资源,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同时将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所产生的收益用于补偿农民和反哺新农村建设。这是事关宿迁长远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围绕这一思路的贯彻实施,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大胆探索,率先实践,努力构建完善四个方面的长效机制。一是农民原有居住用地的退出补偿机制。对农民所退出的居住用地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既得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建设用地指标的收储经营机制。参照国有土地收购储备的做法,成立专门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储备机构,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市场化配置使用农村建设用地指标。三是土地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确保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市场化配置所得的收益重点用于农民集中居住点(康居示范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四是吸引农民进城的激励机制。对进城购房居住的农民,除给予一次性的契税补助奖励、安家补贴之外,关键在子女就学、医疗保险、就业再就业等方面享有城镇居民同等政策,能够有尊严、有信心、有保障地在城市生活。同时,各地、各部门还要立足当前,认真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工作,确保年内完成总工程量的30%以上。

创新政府管理服务机制,切实提升机关行政效能。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坚决破解审批流程中部门受理条件互为前提的“死结”现象,并继续调整取消一批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凡可以下放的,坚决下放;有地方不收的,宿迁坚决不收;收费有弹性的,坚决按下限收取。今后,市权范围内的审核审批事项必须在5个工作日之内办结,当日办结率要在70%以上。按照特区、特事、特办原则,在市区全面推行“2号公章”制度,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限。切实加强对重点领域、热点岗位和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管,加快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建设,确保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建立健全效能建设重点监控和重点解剖制度,将群众反映强烈、客商投诉集中的行政执法部门和单位列入“黑名单”,坚决查处以“合法”、“合规”、“合理”的借口谋取小团体和个人私利的行为,坚决清理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兴办经济实体从事营利性活动。同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制度改革,加大财政税收监控力度,深入开展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切实维护财经纪律。

五、以铁的手腕抓督查、促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完成

督查是保证决策实施、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一些工作之所以推进缓慢、落实不力,主要原因就在于盯得不紧、查得不严。必须以更加强有力的督查,确保各项工作不在落实声中落空。

一是以更加鲜明的导向抓督查、促落实。这个导向,就是以实际完成工作量为标准和依据进行督查,通过过程性的量化考核,运用倒逼机制推动任务落实。要紧紧围绕促发展、促增长的重要决策部署,围绕招商引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推进速度,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全方位、全过程地督查督办。没有落实的要深刻剖析找原因,正在落实的要加强督办抓进度,已经完成的要严密跟踪查成效。特别是对去年以来列为中央、省和市投资计划的扩内需项目,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以及未达时序过半要求的重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等,要看紧盯牢,紧盯不放,严格按照计划抓好督查,确保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达到规定的实物工作量、资金投入量和序时进度要求,不见成效决不松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二是以更加明确的责任抓督查、促落实。没有责任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就失去动力。作为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抓督查、促落实,真正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充分发挥好“第一推动力”作用。认真落实市领导重大项目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行“市领导分条线督查负责制”,对重点难点工作和重要决策部署,由相关市级领导按条线挂帅督查,捆绑考核,负责到底。各地、各部门的“一把手”既是抓工作推进的主体,更是抓督查落实的主体,要在带头带领带动抓督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班子成员的共同责任,齐心协力推动落实。要放心、放手、放胆、放权,全力支持专职督查机构的工作,让督查人员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揭露问题,真正从上到下构建起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上下联动的“大督查”格局。

三是以更加健全的机制抓督查、促落实。围绕真督、真查、真办、真落实,不断建立健全抓督查、促落实的长效机制,坚决杜绝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以批示落实批示。要不断创新督查方式,坚持重点督查与面上督查相结合,以点促面、以面带点,保证各项任务全面完成;注重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除日常检查外,挂帅领导要拿出专门时间,不下通知,不打招呼,轻车简从,暗访抽查,看工作落实了没有,落实到位了没有,效果究竟如何,群众反映如何,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要灵活采取观摩检查、分组督查、调片互查等多种形式,确保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推行督查评议制度,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安排,由市“两办”牵头,组织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行风评议员、群众代表等组成督查评议团,对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督查评议,不断增强督查工作的震慑效应,全面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和落实率。

四是以更加严厉的问责抓督查、促落实。问责不到人、处理不到位,督查就会大打折扣、流于形式,就会失去威慑力、公信力。要像运用审计结果一样,坚决兑现并不断强化督查结果的运用。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经督查核实,凡当月达不到序时进度要求的,给予警告提醒;凡季度达不到序时进度要求的,进行通报批评,并列入重点督办事项,限期整改落实;凡最终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坚决按规定严处重罚,决不含糊。切实强化最严厉的督查问责制度,狠查不落实的事,深究不落实的人。对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一经查实,立即予以严肃查处,并处理到事、问责到人、公开曝光,让快落实的人心情舒畅、让不落实的人坐立不安,真正在全市上下形成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的干事氛围和良好局面。

同志们,做好下半年工作,保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紧咬既定目标,坚定必胜信念,鼓足百倍干劲,强势推动落实,为宿迁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大突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为经济增长继续走在全省前列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