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22-09-30 11:06:00

导语:全县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县工业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推进工业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推进工业化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总结我县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安排部署推进全县工业化的具体措施。等会,#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统一到这次会议精神上来,切实按照会议提出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下面,我根据县委常委会议研究的意见,先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鼓足干劲,切实增强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导向现代工业经济为主导转变的历史过程,是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工业化程度越高,经济就越发达,城市化进程就越快。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工业大国、工业强国。可以说,工业化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现代化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大把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我国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明确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当前,全国各地特别是山东、江苏、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省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经济活跃区,都把加快工业化发展作为自己的战略重点,掀起了推进工业化建设的热潮,呈现****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工业的增长,他们提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都是以强有力的工业发展为支撑的。工业方面的差距是我们同发达地区的主要差距。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紧紧围绕“工业立县、产业兴县”发展战略,切实加大领导和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呈现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实施工业强县,形成了大抓工业的氛围。2001年县委、县政府确立“工业强县”的指导思想,全县上下坚持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共识,形成了合力兴工、大抓工业的良好局面。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既有总体部署,又有具体落实,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外地考察学习,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县内园区建设及工业企业。各级各部门围绕工业强县的目标,尽心竭力为工业发展作贡献,尽职尽责为企业解难题、搞服务。社会各界越来越关心工业,支持工业,积极为工业发展献计出力。现在,工业在我县“三化”中的核心地位和对经济社会的主导作用已经深入人心,全县上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发展工业,一个加快推进工业化的浓厚氛围的社会环境业已形成。

(二)注重因地制宜,拓宽了工业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全县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胆突破,多形式、多途径探索兴工强工之路。一是围绕园区建设,构筑了工业发展载体。依托较好的区位优势,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的原则,坚持“市场运作、园区主体”的方式,精心打造工业发展平台,突出抓了沱江、码市和河路口工业园区建设。沱江工业园集中力量抓好园区内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新开发工业用地400亩。河路口、码市工业项目区重点抓了基础设施建设和解决用电紧张问题,硬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发展园区经济奠定基础。沱江工业园主要突出以竹木林纸、化工为主导产业,河路口、码市工业项目区主要以矿产、冶炼为主导产业。通过政策带动和资源牵引,降低入园门槛,各类效益型项目开始向园区集中。投资1200万元的双龙纸业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的顺达金刚石制品厂、投资1800万元的湖南辉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规模企业已入园。2005年底,我县工业园区共有工业企业24家,全年实现税收859万元。园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劳动力就业和城镇建设。二是通过改制嫁接,实现了借力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促进经济发展,我县全面加大改革力度,重组催生一批民营企业。通过改革改制,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一批困难企业重现生机,其中金华造纸、京华水泥、福湘人造板、姑山磷复肥等一批改制企业运行状况良好,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民营经济成为工业增长的骨干力量,2005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达6213家,实现税收3845万元。三是突出资源开发,培育了特色产业。农林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按照“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药材加工企业。引进和培育了一批以豆腐乳、珍珠椒、山野菜、瑶家腊味、松脂、山苍籽、厚朴、畜禽产品等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珍珠椒、山野菜、王氏腐乳等绿色食品逐步打开国内市场;开发了以白芒营、涛圩、大圩为主的蔬菜基地,逐步构建和延伸农业产业链。小水电产业方兴未艾。“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10.8亿元,总装机13.1万千瓦,比“十五”初期增加9.5万千瓦,在建的小水电装机12.7万千瓦。全县70%的村完成了低压配电网络的改造,特别是通过建成林区独立地方电网,结束了林区10个乡镇15万多人口世代缺电的历史,水电已成为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能源支撑。冶金建材业迅速发展。河路口硅锰合金、鸿意冶金、码市工业硅等冶炼企业运行状况良好,利税成倍增长。四是发挥区位优势,利用与两广毗邻的有利条件,主动承接沿海产业。瞄准广东、福建沿海地区有外迁意向的毛纺、服装等产业,主动出击,积极引进,借势发展新的产业,全县现有纺织针织企业近30家,安排就业2000余人。为进一步扩大招商力度,拓展产业,我们在工业园提供土地40余亩,为宏昌玻璃纤维公司发展创造条件,宏昌玻璃纤维公司完成了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短切毡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吨。新增的年产3000吨表面毡、铂金坩埚生产线也已正常运行。同时还利用烟厂的闲置土地和厂房,引进双龙纸业入驻,进一步增强了园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三)突出工作重点,加大了发展工业的力度。发展工业成为发展经济的主战场,抓工业的力量进一步加强。领导亲自挂帅、部门具体协调、个人责任明确的工业改革和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各级各部门负责人经常带着重大项目赴省进京汇报招商引资首选工业项目,经常下企业调研指导,协调解决矛盾问题,所有县级领导、乡镇、县直部门负责人都联系了改制企业或工业发展

项目。对财源建设重点项目,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到人,适时监督。围绕加快工业发展,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工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项目用地和建设上给予最大倾斜,在财政扶持、投融资、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由于兴工强工的政策导向十分明确,重点十分突出,政策效应日益显现。

(四)工业发展初见成效,促进了县域经济整体素质提高。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县工业经济总量逐步扩大,结构趋于优化,效益明显提高。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68亿元,工业增加值3.27亿元,分别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加了3.48亿元和0.82亿元,年均递增10.4%和5.9%。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完成总产值4.1亿元,完成增加值1.31亿元。工业产品的产销率达99.8%。工业的快速增长,有效的促进了财政增长,扩大了城乡就业,提升了县域经济整体素质。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民营经济创税6015万元,比2000年增长114.7%,占财政总收入的66.6%。工业企业从业人数达3.2万人,比2000年增长48.2%。产业结构正朝着不断优化的方向改善,“十五”期间,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5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了4个百分点,这一增一减说明,工业对经济的拉动力正在增强。

发展成绩喜人,更需正视差距。近几年我们在推进工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己跟自己比确实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省内、市内兄弟县区比差距仍然很大,而且有继续拉大的趋势。一是发展速度不快,工业经济总量偏小。2005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27亿元,只相当于全市的4%,工业经济总量相当小。二是园区规划布局起点不高、环境不优。园区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功能定位不明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难以适应长远展和产业集聚的需要;入园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园区优惠政策难兑现、部门服务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也严重制约了园区经济发展。三是缺少大企业、大项目支撑。目前全县只有中型企业1家,仅占全市的6.2%;没有1家总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四是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除水电开发外,我县矿产、食品、竹木加工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大多处于初创阶段,加工层次浅,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少。对此,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清醒的认识,绝不能盲目乐观,满足于现有成绩,一定要看到差距、正视差距,切实增强加快我县工业化进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工业是第一要务的重中之重”思想,牢固树立“无工不快、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思想,把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举全县之力抓工业,实现工业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以工业经济的大发展引领国民经济的大发展。

二、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努力实现全县工业发展的提质增速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工业发展尽管存在着很多困难因素,但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提升阶段,处在蓄势待发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沿海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抓住湘西开发的契机,抓住我县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的有利时机,认真贯彻全市推进工业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加油鼓劲上台阶,提整提质上水平”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努力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提升工业化发展水平。2006年要实现工业总产值12.9亿元,同比增长20%,工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根据上述目标要求,我县“十一五”工业发展的大体设想是:完善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创新体制,优化环境,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加大改造力度,促进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增强传统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抓好水电、林产、冶金化工、制造、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要培育产值过亿元的企业4个(包括县水电开发公司、铁合金公司、宏昌玻璃纤维公司、金华林纸公司),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个(包括姑山磷复肥公司、林氏矿业、十八湾运标铁矿、江诚联铸、鸿意公司、大林江水电公司),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个,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0个。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自主创新并举,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主攻矿产、建材、制药等三大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具体讲,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升水平建园区。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园区,不只是企业的安身之所,更是兴工强县主战场、产业集聚的大载体和机制创新的示范区、城镇建设的新亮点、后发赶超的增长极。我们一定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按照这样的要求,以新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准服务、高效率经营和高水平管理,精心打造现代工业园区。

一是规划要先行。园区建设是百年大计。要提升工业园区水平,首先就要高度重视规划设计。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业园区规划的档次和水平,决定着园区建设的成功与否。不重视规划,导致无序开发、盲目开发,势必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和浪费。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下决心完善规划,提升规划。必须高度重视这件大事,要舍得拿钱搞规划,该拿的钱一定要拿,绝不能目光短浅,因小失大。要聘请高水平的专业规划编制力量来承担规划设计任务,修改完善园区规划必须依据我县产业布局总体规划,充分体现新型工业化的理念,立足我县区位、交通、资源以及工业园和项目区的具体条件等,充分体现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园区内要注重功能分区,布局合理。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按规划分步实施。

二是建设要超前。首先,园区建设的规模要适度超前。必须以发展眼光,开阔的视野谋划园区建设,合理确定园区开发规模,满足园区产业集群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目前我们要集中力量重点规划建设沱江工业园,实现建成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目标,今年内必须建设好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其次,园区建设和标准要适度超前。园区内的水、电、路、讯和一切建设项目都要立足较高的起点和标准,把园区建设和城区拓展有机结合起来,园区主干道坚持城区景观、道路标准、硬化、绿化、亮化一次性到位,综合管线最好下地,厂房建设要力求标准化,年内要建设好1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再次园区设施配套要适度超前。外地园区基础设施强调“七通一平”,我们至少要做到园区的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及时配套跟进,并留有一定的余地,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此外,还要考虑配套建设废气废渣治理,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沱江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县城城西开发统筹考虑,衔接配套;河路口工业项目区和码市工业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当地小城镇开发相衔接。

三是机制要创新。一要创新开发机制。实行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既“筑巢引凤”又“引凤筑巢”。特别要学习借鉴道县经验,“以商招商,引商建园”,引进外来投资者承担部分基础设施配套任务。也可以推行股份制开发模式,以存量换增量,以土地换投入,在工业园区中划定专业区,供客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建厂。二要创新投入机制。要完善政府引导机制。今年,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将陆续投放,要把这笔资金用好用活,发挥引导作用;要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强化经营性单位在园区建设中的投入职责,到园区的公用电网、自来水、通信等设施建设,原则上由相关部门承担;要积极争取交通、城建、水利等专项资金,并有计划地向园区倾斜;要立足以地生财,园区内国有土地出让的收入和土地增值收入,应全部用于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里要强调的是,国土部门和工业园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加大对腊树脚工业项目区土地清查力度,上半年必须清查处理完毕,并将所收资金全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创新管理机制。要按照“小机构,大服务”的模式设置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成立江华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成立园区有限责任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统一负责江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对外招商和协调服务等。

四是定位要明晰。县委、县政府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工业园区要名副其实,要突出工业项目,突出工业发展。因此各园区要咬定工业不放松,围绕工业建园区,围绕工业引项目,围绕工业搞服务。决不能借工业园之名搞房地产开发。今年沱江工业园要引进规模企业3-5家,其中要有1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河路口、码市工业项目区分别至少引进规模企业2家,其中河路口工业项目区至少引进产值过亿元企业1家。要明晰产业定位。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自身资源条件为依托,努力培育产业特色,形成各自优势。沱江工业园要依托县城的发展,主动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和产业;河路口、码市工业项目区要充分依托当地资源,突出资源招商,大力引进资源深加工型企业和产业,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二)千方百计抓项目。项目是兴工的关键、发展的核心。有项目才能有快速发展的希望,才能有后续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根本,就抓住了工业发展的主动权。各级各部门必须强化意识、切实增强抓项目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解放思想、放宽视野、拓宽思路、创新办法,真正把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特别是工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来抓。

一要对接产业转移抓项目。要抓住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全面升级,产业内移步伐明显加快的难得机遇,充分利用我县紧临“珠三角”和交通状况改善、区位优势提升的有利条件,先人一步,快人一着,真正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效应。要瞄准对接产业转移的领域。由于沿海地区资源、环境承载的限制和综合成本的攀升,大批加工贸易型、资源依赖型的企业和产业,势必转向中西部腹地。我们要认真研究“珠三角”产业转移特点,适应产业转移的规律,想方设法把项目引进来,加快我县工业发展。要继续加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铆足对接产业转移的劲头,开展专题招商、系列招商、小分队常年驻地招商,结合以节会招商、以亲朋招商、以中介机构招商和网络招商等形式,努力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新机制。要敢于拉下面子,放下架子,磨破嘴皮子,以费尽千言万语,踏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引进一批新的外资项目,尤其要以港、澳、台客商为主攻对象,让更多的客商落户江华。要继续实行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实行奖罚兑现,重奖有功人员。今年要实现审批合同外资1800万美元,到位1000万美元;到位内资3.3亿元人民币;外贸自营进出口20万美元。

二要立足资源优势抓项目。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吃透上级大政方针,围绕政策倾斜、重点扶持的方面抓项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整合我县丰富的水能、矿产、林木、药材、旅游等优势资源抓项目。要建设一批能够整体带动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经营性项目,促进土地、房产等存量资产的盘活利用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求把资源优势变成项目优势,把项目优势变成发展优势。要加大矿产品资源加工项目的开发建设,对稀土、锰、铁、高岭土、石灰石等矿产资源要从依法规范开采入手,坚持引进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大企业、大老板,尽快从卖原料,搞初级产品的低层次开发中走出来,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开展深加工和精加工,提高企业规模,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力争每个矿种引进1-2个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企业和主导产业。要加大农、林产品精深加工力度,围绕发展竹木、蔬菜、食品等三大产业,深度开发项目,培育发展加工龙头企业。要加大制药项目的开发建设,利用我县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引进一批新项目,尽快把制药业培育成我县新的工业支柱。

三要吃透政策抓项目。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投入,省里也在加快实施湘西开发战略。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抓紧研究政策,吃透政策,把握政策,围绕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开发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对于已经上报并有一定基础的项目,要专人进行跟踪争取,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惜一切努力将更多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里计划的笼子。

四要利用打工能人多的优势抓项目。我县外出打工人员众多。一方面,不少人外出打工多年,见识广、朋友多、信息灵,且人熟地熟,动员他们引老板、引资金、引项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这些打工能人在外面闯荡市场,学到了技术,积累了资金,有不少人有回乡创业发展的愿望。我们要因势利导,完善政策措施,将工作做深做细,吸引他们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回乡创业。通过努力,使打工能人成为促进我县工业发展的生力军,使“归雁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三)强化措施促落实。推进全县工业化进程,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事关全县长远发展之策。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是领导责任要到位。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思想,切实把发展工业经济当作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分管领导不遗余力抓,部门领导竭尽全力抓,各级干部齐心协力抓的工作格局。从现在开始,县委常委、县人大和政协主要领导、县政府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按重点发展的产业分成若干协调领导小组,组成精兵强将,务必抓成一、两个大项目。在这里我要明确表示,无论是县直各部门还是各乡镇,今后在抓大项目的过程中,凡是需要我出面协调的,我在所不辞。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听取和研究工业建设的情况汇报,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用地、资金、环境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二是优惠政策要到位。今年我们已经出台了《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投资兴办江华工业园区的若干规定》,各级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各项规定。对工业园区的投资企业只收取省、市以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工本费,县级行政和事业性收费全免,真正实行“无费区”管理。无论是县政府的块块部门还是中央省市的条条部门,都要树立为江华长远发展作贡献的思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短期的让利,是为了长远的发展,没有全局的发展之本,就没有部门的增收之源。因此要坚决克服以条条框框抵制优惠政策的做法,更不能因利益驱动,搞杀鸡取卵、“关门打狗”那一套。县委、县政府态度十分坚决:对违反优惠政策的单位,除由纪检、监察部门对违反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外,由县财政负责在年终结算时,按收取费用额加倍从收取单位的经费中扣还给被收企业。对工业园区投资企业未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作出行政处罚,法院不得受理和执行行政处罚。

三是工作服务要到位。一个快捷高效的服务环境,就是最好的招商广告。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管理上保持“远距离”不越位,在服务上保持“零距离”要到位,把客商的事当作大事、份内事、最要紧的事,竭尽全力做到份内事情立即办,份外事情协助办,重大事情上门办,一切事情创新办。对涉及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至关重要的商务、工商、税务、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要完善联合办公制度,要建立“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要坚决实行工业园区“十不准”的规定。县优化办要成为工业园区的“经济110”,对工作人员服务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各种投诉,及时从严查处,为客商撑起“保护伞”,为企业配好“护身符”,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全民支持、全民服务的良好氛围。

四是考核兑现要到位。要根据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完善对乡(镇、场)和县直部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要突出工业发展,尤其是工业园区建设,以及项目开发引进和跟踪落实。考核方法要进一步改进,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看实效、重结果,真正把奖励奖给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形成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良性激励约束机制。

同志们,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是创造后发优势、建设速度江华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更是全县人民的殷切期盼,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全县工业化进程,为江华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