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局长现状与发展前景研讨会上的发言

时间:2022-06-11 09:33:00

导语:环保局长现状与发展前景研讨会上的发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环保局长现状与发展前景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专家朋友们:

今天,有机会与各位一道,在这里共同研讨天涯海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我感到由衷地高兴。首先,我代表天涯海角省环境保护局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就湿地技术在天涯海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发展前景问题发表我的一点浅见,意在抛砖引玉,欢迎各位指导。

湿地是水陆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季节性或常年积水,生长或栖息喜湿动植物等基本特征,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被喻为“地球之肾”。

随着人们对湿地研究的不断深入,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构建湿地和湿地生态工程等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湿地在水质净化的效率和适用性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湿地技术已不仅仅局限在自然状态下的污水末端处理和深度净化,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改造,利用人工构造湿地对城镇生活污水进行直接处理已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地区获得成功。甚至,在一些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小城镇,湿地因为其高效的降解、转化污染物的能力,以及低廉的建造、运行费用,而成为污水处理厂的首选。而对于湖泊周边的农田径流和村镇污水等面源污染,因其面广量大,一般治理技术都很难见效。湿地则由于其特有的生态功能和存在形式,在面源污染控制方面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对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经营较为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的国家,充分利用湿地的净化作用来进行污水的治理显得更为现实。

一、湿地技术在天涯海角湖泊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天涯海角湖泊治理中进行的湿地建设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作为地表水系统的天然湿地恢复

通过一些宏观调控的手段,如:建立消浪保护带、改善底质和岸带环境等,在环境条件比较适宜的区域,进行水生植被的保护、恢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功能,增强湖泊自净功能和对富营养化的控制能力。这是湖泊湿地建设的主体,也是湖泊治理、保护的根本。代表湿地有:天涯海角池东北部宝象河湾的沿岸带生态修复区和杞麓湖红旗河口生物减污净化工程区。

红旗河口生物减污试验示范工程主要包括水生植物种植示范区和漂浮植物净化区两块,分别位于杞麓湖红旗河口南北两侧,属于地表水系统的天然湿地恢复工程,总面积35公顷(525亩),工程总投资121.48万元。于20*年初开始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两块分别以香蒲、茭草等挺水植物和凤眼莲、菱角为主的湖滨湿地,其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工程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人工栽种和自然繁殖的水生植物种类已有30种以上,形成了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组成的一个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实现了自我繁育和发展。而湿地中的水生植物在经过人工打捞、处理后,在去除了湖泊营养负荷的同时,还可以减轻二次污染。通过对工程区的跟踪监测和统计分析,本项工程对氮、磷污染负荷的去除总量可以达到37.4吨和8.31吨,分别占红旗河年入湖TN、TP负荷总量的17.7%和26.8%,有效的降低了红旗河对杞麓湖的污染。在杞麓湖整体水质为劣V类的情况下,工程区内的水质达到了地表IV类水,而总磷的污染指数更达到了II~III类水的标准。

(二)人工或半人工强化性质的湿地

主要针对面源污染比较集中的入湖河流,在河滩、入湖河口湖滩等条件适宜地段,根据现有的地形特征,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湿地建设,并通过人工参与的方式,合理布局、配水,提高其对面源污染的控制能力。代表湿地有:抚仙湖北岸的马料河净化湿地和正在筹建中的洱海罗时江湿地净化系统。

(三)人工构造湿地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改造,改变了湿地的传统形态,结合环境工程中的一些技术,综合利用不同湿地单元的净化功能,形成的一类具有高效净化功能和适应性的人造湿地。可以用于小城镇等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末端处理和深度净化。代表湿地有:抚仙湖北岸的窑泥沟湿地和洱源县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湿地。

窑泥沟湿地位于窑泥沟(农灌中沟)入湖口,占地22.5亩,工程总投资167.98万元(其中土地征用费58.5万元),日处理能力5720吨。是天涯海角省第一块大规模人工构造湿地。于20*年10月破土动工,20*年初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窑泥沟湿地经过近两年的运行试验,目前,状况良好,运行稳定。对各项污染指标的去除率分别达到CODCr87.8%、BOD568.7%、SS96.3%、TP32.4%、TN36.0%,出水水质也由处理前的IV类水质变为III类水质。在投资与运行上,与同规模的污水处理厂相比,虽然不同的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污染程度不同,处理的费用也不尽一样。不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费用远远大于人工湿地,这已是不容置疑的问题。例如:禄充污水处理厂建于20*年8月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1000吨,处理的是污染程度较低的污水,处理一吨污水的费用是0.55元,而窑泥沟湿地处理一吨污水的费用只有0.05元,是禄充污水处理厂的1/10。而且人工构造湿地的建设费用也远远低于污水处理厂。澄江县现有两个污水处理厂,仅建设费用就投了近4000万元,其中,县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费为2600万元,禄充污水处理厂投资建设费379万元。就处理的效果而言,人工构造湿地的处理效果却与污水处理厂相当,对污染程度较低的污水,人工构造湿地出水水质甚至优于污水处理厂的出水。

二、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有效作用

目前,许多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不能满足截污需要,运用人工湿地技术来处理城市污水发挥了有效作用:

(一)从生物净化原理看,人工湿地是一项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美人蕉、富贵竹、芦苇等特定的植物,将污水投放到人工建造的类似于沼泽的湿地上。当富营养化水流过人工湿地时,经沙石、土壤过滤,植物根际的多种微生物活动,使水质得到净化。像食品加工废水等不含有毒物质,只是有机物浓度较高,排到河里危害极大,但用来浇灌水生植物是一种很好的优质肥料。

(二)从许多地方经验看,人工湿地已产生良好的环境治理效应。深圳与欧盟合作研究的人工湿地技术,经多年实践已取得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它们的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工程,就是芦苇、美人蕉等五六种热带植物和亚热带植物按一定比例配置,再栽种到由沙子、细石等填料构成的水池里,原本臭不可闻的污水经池里流出后,变得清澈见底,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

(三)从建设投入成本看,人工湿地可解决资金的明显不足问题。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运行成本非常低廉,一般为每吨污水0.1~0.2元,它是传统二级处理的1/10~1/5。此外,基建投资也少得多,通常为每吨污水150~800元,是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的1/5~1/2。同时,湿地植物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和生活资源。如江苏省盐城市双灯纸业有限公司利用沿湖滩涂种植了3.4万亩芦苇,用造纸废水进行灌溉,每年可收割大量的芦苇,有效地解决了造纸原料供应问题。

(四)从自然调节作用看,人工湿地具有强大的生态修复功能,不仅在提供水资源、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能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增加氧气、净化空气、消除城市热岛效应、光污染和吸收噪声等,具有洁净空气、降温散湿的环境调节功能。

(五)从保护野生动物和提高景观美学价值来看,人工湿地能够控制土壤侵蚀、防风护堤,是众多野生濒危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栖息、繁殖、迁徙、越冬集聚之地,对保护野生动物和提高局部地区景观的美学价值有很大的益处。如有的城市芦苇湿地建成后,鸟类的数量比原来增加了一倍以上,茂密的芦苇不仅销纳大量的城市污水,又成了鸟类的乐园。人工湿地既给城市污水找到了出路,同时还造就了一片绿洲,形成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和旅游景点,进而美化净化环境,克服了传统污水处理后有污泥产生等不足,达到了保护自然生态的效应。在西洞庭湖,人工湿地成了湿地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围绕退田还湖、湿地生态恢复、湿地生态旅游、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和全国湿地知识培训中心。

三、湿地技术在天涯海角的推广前景

近年来,天涯海角省的水环境状况令人堪忧,主要河流监测断面中,污染严重的占33.4%;主要城市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功能达标的仅占28.1%;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综合评价中,天涯海角池、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程海水质状况都为V类或劣V类水;洱海和阳宗海介于III类-IV类之间,抚仙湖已由I类水退化成II类水,而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泸沽湖在20*年也一度出现了总氮、总磷超标的状况。这些湖泊主要为有机质和氮磷污染,从而造成了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也不断加深。其中天涯海角池、杞麓湖、异龙湖已发展成异常富营养化,星云湖和程海也进入富营养化阶段,洱海则处于中富营养后期,有向富营养化演变的趋势。

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前大量未经处理的农田径流、村镇生活污水等面源污染直接入湖,成为湖泊营养负荷增加的主要来源。例如:玉溪市环境监测站做的入湖污染源调查结果显示,在玉溪市三湖一海中,农业、农村等面源污染占到了整个湖泊污染量的80%左右。对洱海流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进入洱海的总氮约为989.1吨,总磷108.1吨,其中非点源污染分别占97.1%和92.5%,点源污染仅占3%和7.5%。可见面源污染负荷控制的效果成为了湖泊富营养化治理成败的关键。湿地作为水陆交界的地段,是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区域,由于过度的索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大面积的围垦、兴修水利护堤、对水生生物资源过度捕捞等,湿地遭到侵蚀、破坏、甚至消亡的例子屡见不鲜。我省湿地面临萎缩、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自然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十分明显;淡水储量减少,蓄洪抗旱净化水质功能大大下降、生物多样性迅速降低等。

如何保护现有的湖滨湿地,在有条件、有可能的地方全面恢复遭到破坏的天然湿地,在污染比较集中的地方建设一些去污能力强、运行可靠性高的人工湿地,营造一个良性的湖泊生态环境,提高湖泊自身的净化能力,就成为当前湖泊保护、治理的首要任务。另外,要大力推广构造湿地和人工、半人工强化湿地在一些面源污染比较集中地段的应用,大幅度消减面源污染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贡献,才能实现湖泊水质的根本好转。

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地球上一些物质循环的状况已远远异于几十年前。有关资料显示,即使在切断内、外污染源的情况下,当前许多地区降水中的氮、磷含量已经足以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这也表明,起初适宜的湿地生态系统未必适用于现今的环境状况,为此,在进行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时候,不是单纯的恢复到初始的状况,而是通过一些相应的手段,在保证其生态功能的同时,强化其环境功能,最终达到一个环境生态协调、平衡发展的良性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