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科学发展观设计讲话
时间:2022-05-14 04:01:00
导语:交通局科学发展观设计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在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满怀喜悦庆祝建国55周年之际,全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明确任务,全面提升设计理念,全面提高设计水平,努力开创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新局面。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
召开全国性的大会,专题研究公路勘察设计工作,说明部党组对这项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我们常说,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这个“灵魂”的作用体现在,勘察设计是公路建设的前提,是工程管理的龙头,是工程质量的基础。这项工作搞得好不好,不仅影响到公路建设的各个环节,还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运营管理。可以说,设计是整个公路建设项目的“纲”。纲举才能目张。没有好的设计,就不可能有高品质的建设成果。设计工作做好了,就能为整个公路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勘察设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尤其是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在公路建设投资数额不断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广大勘察设计工作者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加班加点,忘我工作,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保证了公路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主要表现在:
——勘察设计取得丰硕成果。到去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近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在已经通车或正在设计和建设的前十名世界级各类桥梁中,悬索桥我国占5座,斜拉桥占8座,拱桥占4座,梁桥占5座。在长大隧道、枢纽式互通立交等较为复杂的工程设计中,我国已突显出发展能力。
——勘察设计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测设方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扩大与国际工程界的交流与合作,普遍采用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加强了物探技术的应用研究,自行开发了先进适用的设计软件,设计文件和图表基本做到CAD,计算机出图率做到了100%。我国自主研制的“GPS、航测遥感、公路CAD集成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勘察设计手段和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勘察设计理念不断更新。2003年部与四川省联合组织了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改建示范工程,在实现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今年以来,部组织12省市开展了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活动,新的设计理念已在云南思茅至小勐养公路、江西泰和至井冈山公路等一些项目中显现出来。江苏省在南京至杭州高速公路建设上,高度重视环保设计、动态跟踪设计,应用“珠链”景观设计理念,使宁杭高速公路上一系列贴近自然的景观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突出公路的功能设计,从而使设计成果的整体风格和谐统一,整条公路与周围自然环境相互交融,给道路使用者以独特的视觉感受,被誉为江苏省二十一世纪第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
——质量保证体系日臻完善。勘察设计单位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实行了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勘察设计效率不断提高。完善了“一校三审”的质量保证体系,逐步探索“双院制”、“地勘监理制”等新机制,设计质量明显提升。
——勘察设计市场秩序逐步规范。各地交通主管部门积极培育勘察设计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了市场准入管理,逐步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公路勘察设计市场初步建立。颁布了《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在工程建设领域率先实行了勘察设计招投标制度。勘察设计单位从原先接受委托,承担勘察设计任务,转变为通过市场竞争承揽任务,极大地促进了勘察设计单位的改革。
——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在引进、消化发达国家标准规范的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体系。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为龙头,分门别类制定了路基、路面、桥涵、交通工程等专业的标准规范,出台了《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有力地指导了勘察设计的实践。
——勘察设计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国已拥有甲级设计单位79家,乙级设计单位240家,从业人员达到6万余人。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诸如润扬大桥、苏通大桥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建设项目的实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和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优秀专家,涌现2名院士和12名设计大师为代表的勘察设计带头人,一大批中青年技术骨干在工程实践中脱颖而出,具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成为公路建设的中坚力量。
加快公路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公路勘察设计队伍是一支经过艰苦锤炼、能打硬仗的队伍,是一支紧跟世界公路科技进步新潮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队伍,是一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队伍。公路建设的每一个成绩,都凝聚着广大勘察设计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公路建设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勘察设计人员的劳动和付出。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交通部对广大公路勘察设计工作者为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对公路交通服务水平的期望和需求相比,勘察设计工作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设计理念还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时展的要求,考虑工程本身、专业内部要求较多,从全社会、环境保护角度考虑较少,环保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资源忧患意识不足,对自然尊重不够,工程大挖大填现象比较突出;二是“用心”设计不够,设计“制作”多于“创作”、“粗放”多于“精细”,有特点有特色的设计少,照抄照搬现象较多;在技术标准指标掌握上,不能因地制宜,生搬硬套现象较普遍;在一些项目中,地质勘测深度不够,而在某些专业设计中又趋于保守,在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上缺乏内在动力,创新意识不强;三是部分设计单位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违规分包、转让资质,后续服务不到位;四是交通主管部门还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市场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五是有的业主对设计干预较多,尊重科学不够,特别是压缩合理设计周期,基础工作不到位,不能确保设计质量。
客观地、辩证地、全面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发展机遇,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升勘察设计理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明确了为什么要发展和如何发展的这两个重大理论问题。
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对全国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快更好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在公路建设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在勘察设计工作中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内涵,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谋划发展大计。
在勘察设计工作中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把更新理念这个源头性、前提性、战略性的重要问题解决好。不仅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要用新的理念指导设计、组织施工,而且建设单位要用新的理念加强工程管理;不仅专业人员要把新的理念贯彻到业务工作中去,交通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更要用新的理念指导公路建设。要通过新理念的确立,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真正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为探索在新的历史时期,交通行业用什么产品来满足社会的新要求,部在2003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将四川省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改建工程,作为落实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四项“示范工程”之一。选择这个项目作示范,主要是考虑到川九路地处高寒、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在公路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典型作用,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探索交通新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川九路在改建过程中,贯彻了“安全、舒适、环保、示范”的建设方针,在观念上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做法,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四川省交通部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累了“理念是灵魂、管理是关键、设计是核心、施工是保证”的宝贵经验,得出了“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的心得体会,探索出了“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的指导原则。通过精心设计和精心施工,走在改建后的川九路上,感到赏心悦目,道路和自然浑然一体,成为令九寨明珠增辉的亮丽风景。可以说,川九路是我国在风景区乃至山岭区进行“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成功探索,成为体现交通新发展观的具体成果之一。
川九路的示范经验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在交通发展的新理念上,勘察设计工作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我们的执政理念和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把发展的重心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放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条件上来,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摆脱时空约束,追求更安全、更便捷、更经济、更舒适的出行,是人们对交通工作的本质要求。在公路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就要改变“建设就是发展”的传统观点,坚持把“用户需求置于公路工作的核心”,树立“用户第一,行者为本”的新理念,把不断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交通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今天,交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不能只看修了多少路,架了多少桥,而是要以能为人们提供什么水准的服务来评判。勘察设计工作的着力点,要把满足人的出行需要作为根本,在工程本身的细微之处,体现对人的关注,体现人性化的要求,注重公路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大限度的出行方便。
在人的诸多需求中,安全是首要因素。世界各国政府都把保证交通安全、降低交通事故,作为主要执政目标。国务院领导也多次强调,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和人员伤亡人数明显减少,从高发到基本遏制到逐年下降的目标。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如何,既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设计人员设计水平和能力的检验。
在影响交通安全的诸多因素中,驾驶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是主要因素。但改善公路线形,完善交通设施,对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行车安全具有积极作用。广大勘察设计工作者在工程设计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公路功能、行车安全、自然环境等因素,既要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更要做到安全选线;既要充分考虑公路设施的自身安全和运营安全,又要消除公路事故多发点和安全隐患;要尽量采用改善平纵线形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行车安全问题,尤其是对长陡纵坡行车安全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总之,在设计方案中要将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和人性化的服务,切实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准。
第二,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质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公路建设离不开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也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要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要把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结合起来,把设计作为改善环境的促进因素,摒弃先破坏、后恢复的陋习,实现环境保护与公路建设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努力建成环保之路、景观之路、生态之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公路建设经常遇到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区。这些区域,对保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起到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坚持“环保优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工程造价中环保投入占到了10%左右。对自然界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利用不讲建设。增加环保工程,可能加大建设成本,但带来的长远利益,是很难用经济指标衡量的。随着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向山区推进,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显得尤为迫切、尤为重要。过去,当建设资金受限时,往往压缩环保投入。从可持续发展观看,这是不妥当的。我们一定要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树立“绿色交通”的理念,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多设计生态路和环保路,减少交通公害,为人民创造秀美清新的生活环境,使更多的人享受现代科技和文明带来的实惠与便利。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节约资源的理念。
自然资源只有节约才能持久利用。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源节约工作十分重视。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总书记、总理均做出了重要指示。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要求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决遏制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在公路建设中,部党组对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也高度重视,今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期间,张春贤部长就交通部门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4月份,部还专门制定了《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
公路建设是线性工程,规模大,对土地资源有很强的依赖性。特别是在一些地域内有限的通道上,进行合理规划本身就是开发和节约国土资源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公路建设决不能以浪费土地、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每一位建设者,尤其是设计人员,一定要增强节约土地资源意识,千方百计地节约每一寸土地,精打细算地用好每一寸土地。无论是在设计环节,还是在施工过程中,都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正确处理适当超前与可承受能力的关系,做到“三个合理”。一是合理利用线位资源,确定合理的路线方案,避免重复建设或工程衔接不合理造成的资源浪费;二是合理确定建设规模,以满足功能为主要目标,不片面追求不符合实际需要和经济能力的高标准,不建盲目追求政绩的形象工程,不搞不切实际的贪大求洋;三是合理确定建设方案,能利用老路进行改扩建的不要新建,确需新建的要尽量避免占用耕地良田。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采用技术指标。
第四,坚持质量第一,树立让公众满意的理念。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更是一个行业的生命。一个高品质的公路工程项目,不仅是实体质量、功能质量、外观质量的完美结合,是结构安全、经久耐用、外表美观的优质工程,还应当是公众认可、使用方便、人民满意、有高水平服务质量的社会产品。如果社会公众得不到便利、有效的服务,不能给予认可,就称不上是好工程。所以,我们不仅要站在交通行业自身的角度去搞工程设计,体现公路特有的线形美和工程结构物的建筑美,体现精细的工程质量要求,更应站在行车使用者的角度去设计公路。过去,受勘察手段和设计技术的限制,部分设计项目对当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了解不深。尤其是没有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具体利益和实际需求,特殊地区和特殊情况没有特殊处理,以至于在设计原则掌握上出现一些偏差,影响了沿线群众的切身利益。
在今后的公路建设中,公路规划及勘察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从实际出发,尽可能体现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公路选线应尽量避开村镇和环境敏感建筑物,尽量避免由于公路阻隔影响居民往来、农耕和水资源利用,尽量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安置,并要充分体现国家安置补助政策。农用通道要保证排水通畅、使用方便。
大力提倡公众参与,增加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透明度,是减少工作后遗症、提高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措施。在公路建设前期工作中,要注意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特别要注意听取沿线群众的意见,使公路建设贴近大众需求,满足社会公众需要。这有益于完善设计方案,有益于保证后期建设的顺利实施。
第五,坚持合理选用技术指标,树立设计创作的理念。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地理地质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为保证公路交通网的畅通的使用效率,需要有全国性的公路技术标准的规范。但要正确理解和执行标准、规范,切忌不分强制性标准还是推荐性标准,照抄照搬。要加强总体设计工作,充分考虑地区之间、不同地理条件之间的发展差别和不同情况,坚持针对工程项目所处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的特点,尊重每一个区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在满足安全性、功能性条件下,通过对工程方案和技术经济进行比选,科学确定技术标准,合理运用技术指标。
我国具有丰富的地理地质形态,需要建设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公路工程项目。可以这么说,我国已是世界上公路和桥梁实践形式最丰富的国家。这些都给广大设计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舞台。只要用心设计,精心创作,我们一定能够设计出、建造出一大批有代表性、有特点、有风格的精品作品。广大设计工作者一定要树立设计创作理念,变设计工作为设计创作,把设计产品变为设计作品。要大胆创新,合理、灵活地运用技术指标,精雕细刻,抓住重点,突出功能实效,以“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为目标,在“精、细、美”上多下功夫,高度重视线形、结构以及每个局部、细节的技术处理,努力将我们的公路建设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都建成经得起历史和社会检验的优秀工程品牌,在世界公路建设的舞台上留下中国设计工作者的光辉篇章。
同时,要以追求自然、朴实为导向,强化景观设计。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和特大桥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文化景观,凝聚着勘察设计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智慧,闪耀着现代文明的光辉,往往会成为一个城市的风景,成为一座文化丰碑。公路勘察设计要充分考虑与当地自然及文化景观相协调,追求自然,突出自然,使公路建设与自然景观达到完美的结合。
第六,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系统论的原理告诉我们,局部最优不等于系统最优。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要统筹考虑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系统解决工程结构的耐久性、抗疲劳性,人车行驶的安全性,养护维修的可行性,防灾减灾的有效性,以及环境景观的协调性等问题,实现公路使用寿命更长、环境更美、行车更舒、投资更省的总体目标,推动我国公路建设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过去,由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设计阶段对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建设资金考虑过多,忽视了由于先期投入不足,增加了运营期间的养护费用;忽视了由于养护设施设置不当,不能应对突发性公路灾毁和保证施工作业的不阻断、不拥堵,降低了公路服务水平,并由此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由于先期投入不足,造成工程使用寿命缩短,大修提早到来的例子屡见不鲜。比如,有的项目该建桥的以路堤代替,尤其软基该处理的不处理,或因压缩工期而处理不到位,造成先天不足,导致路堤工后沉降处理费用增加,平整度下降,服务水平降低。又如,有的项目该修隧道的采用明挖,由于开挖边坡太高,增大了防护工程量,影响到环保景观,甚至诱发地质病害,增加了后期维护费用。这些教训和不足,使我们承受了很多不该有的非议。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在可能的条件下,宁肯先期投入大一些,也要减少后期养护费用,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减少交通干扰,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需要出发,不盲目追求和攀比我们力所不能及的高指标、高要求,继续倡导科学合理的经济设计理念,用好每一分建设资金。要增加成本意识,采用合理的工程规模、技术标准和建设方案,在确保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造价,节约工程投资。还要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通过提高技术含量,达到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
上述六个新理念,是我们从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要求出发提炼出来的,是我们从我国20多年来大规模公路建设的成败教训中摸索出来的,是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吸收人类文明的创造成果总结出来的,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具有很强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公路交通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使命。从总体上看,公路交通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矛盾,社会需求不断增长同交通建设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公路交通工作的主要矛盾。为此,部党组提出了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到2010年使公路交通的紧张状况得到全面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到2020年,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按照这一宏伟目标,2007年要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2010年前,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210—230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万公里,基本建成西部8条省际通道,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同时,加强县际和农村公路建设,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根据公路交通发展的长远规划,到202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60—300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万公里以上,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并建成比较完善的全国快速客货运输网络,基本实现通公路的行政村通班车。
面对公路建设的宏伟目标,公路勘察设计行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为广大勘察设计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全面提升勘察设计理念,保持我国公路建设的良好发展势头,是广大公路勘察设计工作者肩负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大力提高设计水平,推动勘察设计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三、下一步的工作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做好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为前提,以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提升勘察设计理念为先导,以提高勘察设计水平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完善措施,规范市场,全面提高公路勘察设计质量,努力开创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新局面。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面推广川九路等工程项目的示范经验。
川九路示范工程,在提高设计理念,实现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其典型示范作用,已在一些项目的建设得到体现和实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为推广川九路示范成果,使全国公路勘察设计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今年上半年,部选择了社会影响力大、路网功能明确、沿线自然特性突出、工程较具代表性的江西省景婺黄高速公路、甘肃省宝鸡至天水高速公路、广东省双凤至平台高速公路等12个项目,作为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以探索在不同地区、不同地质条件下勘察设计的新经验。通过近半年来的实践,大家普遍反映此项活动效果很好。“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理念,已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切实贯彻。浙江、山西等没有部省联合示范工程项目的省份,还自行选择了部分项目进行示范引导,取得了积极效果。我们这次看到的江苏省在宁杭高速公路上的实践,也再次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和借鉴。希望全国各省市结合当地实际,选择部分即将开工的建设项目,进行点上示范,取得成功经验后,及时总结推广。要通过典型引导,推动全国勘察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勘察设计质量。
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第一,要严格设计审查咨询工作。设计审查是政府实施公路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和管理的重要举措。目前,有的省市在设计文件审查上,流于形式,深度不足。各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完善符合各自实际的审查、咨询制度,加强安全、环保、土地节约等方面的审查力度。达不到设计深度的文件,坚决不予批准,避免把本阶段应该完成的工作内容和深度留给下一阶段,产生遗憾工程。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和同济大学组成的苏通大桥设计项目组,坚持优势互补,坚持科研、设计工作紧密结合,适时提请国内外专家就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咨询、审核,为大桥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湖北省交通厅在沪蓉国道主干线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对项目前期或关键阶段的关键技术,聘请专家或委托有资质、水平高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咨询评估、方案优化和设计复核等,在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上很有成效。这些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第二,要严格设计变更管理。当前不少工程变更设计频繁发生,有勘察设计深度不足引起的,也有其他人为原因。变更设计的过多、过滥,就是对劣质勘察设计项目的认可,也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条件。应当明确,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施工中随意修改和调整。确需修改的,应由原设计单位完成或经原单位书面同意,由项目法人委托的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来完成。重大设计变更必须进行充分论证,按程序逐级审查报批。要合理确定工程造价,杜绝项目报批前有意降低工程造价和变更设计中随意增加工程造价的行为,坚决杜绝利用变更设计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三,要严格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实行设计质量终身责任制和质量问责制。勘察设计单位要对建设项目在合理使用年限内的勘察设计质量负责。今后,凡因设计原因造成重大设计变更并使国家和人民群众遭受重大损失的项目,要追究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并取消设计单位在一定期限内申报优秀设计奖的资格。勘察设计单位也要强化企业自律机制,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把质量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人头,并保证切实贯彻。同时,要坚持设计回访制度和现场设计代表派驻制度,搞好设计后续服务,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为业主、施工和监理单位当好参谋。
第四,要严格各相关部门的责任。世界银行的专家曾经说过,只有高明的业主,才能拥有高明的施工和咨询公司。意思是业主水平高,选择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水平就高;业主要求严,设计和施工、监理单位就会尽心尽力去做。实践也一再证明,只有政府重视设计、业主尊重设计、施工服从设计、监理维护设计,才能有效保证工程质量。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勘察设计质量工作的指导力度,细化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要求,加强对初步设计审查工作的回访,建立建设项目设计质量监督制度和勘察设计质量事故报告制度。
第五,要严格保证设计周期。合理的设计周期是保证设计质量的前提,也是降低建设成本的必要条件。由于地质、水文等自然环境及项目功能、规模的不同,不同公路工程项目之间有共性,更有差异。当前,由于设计周期不足带来的设计质量低劣较为突出,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严格按部颁发的《关于在公路建设中严格控制工期确保工程质量的通知》的要求,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工程质量的关系,给勘察设计留出足够的工作周期,严禁盲目倒排设计周期,或预先指定设计方案而误导设计单位不按规定要求深度进行设计;严禁以在不合理周期内拿出设计文件,作为投标中标条件。勘察设计单位也要珍惜企业的声誉,避免超越自身实力盲目承揽工程,以优质的设计成果、良好的诚信,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六,探索实施道路运营安全评价制度。按国际上通常做法,道路设施运营安全评价,是由具有丰富的道路交通专业和非道路交通专业知识的个人或组织,从道路使用者的角度,对影响道路运营安全的专业设计或已有道路设施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推广这项制度,是落实“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理念的具体举措,对全面提高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实施安全评价,牵涉到评价内容、评价阶段、评价方法、评价人资格建立等诸多因素。部计划用一到两年时间,参照目前环保评价的思路,完善工作制度,探索实施经验。各省可结合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为推广这项制度做好准备。
在多年实践及征询了部分省市意见的基础上,部组织起草了《公路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作为会议文件,征求大家意见。请代表们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三)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做好勘察设计单位从业资质管理,完善资质评审条件,改进评审方法。要改变以往片面强调单位人员、设备数量的做法,突出个人业绩、整体设计水平和设计能力。要实行资质审查公示制度、资质年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及时清除不合格单位。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发展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鼓励竞争,提高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二是积极推行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实行个人执业注册制度,有利于提高执业人员的素质,增强执业人员的责任感,也是我国入世后国际同行对等互认,实行国民待遇的条件之一。目前,在公路建设领域,已经实行了注册咨询工程师和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部里正在着手建立公路工程注册工程师和桥梁工程注册工程师制度,拟用一到两年时间,打造交通行业执业资格体系,将个人执业注册资格制度覆盖到整个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
三是规范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活动。要根据勘察设计活动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完善勘察设计招投标的方式和评标标准。基本想法是,要以单位业绩、勘察设计人员能力以及对招标项目的理解为依据,不能以勘察设计收费的高低作为决定因素。路线工程的勘察设计招标,重在选择队伍,考究其技术水平、业绩和对项目的理解;桥梁等结构工程的勘察设计招标,重在评选设计方案和概念设计的优劣。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择优选择有设计创新能力、有技术创造性的勘察设计单位,促进勘察设计单位实力的扩张和设计水平的提升,实现优胜劣汰。项目业主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项目所处自然条件、工程勘察难易程度等因素,合理确定勘察设计周期,不得规避招标,不得设置歧视性条款,进行地方保护。要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维护设计招投标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四是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对进入公路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的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信用档案,严格诚信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完善退出机制。要利用政府网站,定期向社会公告勘察设计从业单位工作业绩、履约能力、市场信誉和后续服务水平,严厉打击违法分包、非法转包、出借资质、挂靠设计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出现重大勘察设计质量事故或严重违规违法行为的单位,要强制其退出设计市场。
(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标准规范体系。
勘察设计既是一门多学科、多门类的应用科学,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在新的设计理念确立后,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技术进步了。没有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支撑,不论多好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只能是一纸空谈。落后的技术,同陈旧的思想、保守的设计一样,都是我们必须扬弃的包袱。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及时总结前一时期我国公路建设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紧密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积极消化、吸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研究推广和自主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技术、新手段。要高度重视公路交通行业共性、前瞻性的新技术开发研究,特别要在总结现有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解决公路长大隧道、大跨径桥梁等关键技术。要加快勘察设计的信息化建设,加强计算机软件开发,逐步建立计算机集成应用系统,尤其要加大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3S”技术的自主开发,使我国公路建设逐步向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勘测手段和设计方法的创新,向国际一流水平看齐。
公路工程标准规范是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技术准则,也是衡量工程质量的标准尺度。就我国现行的标准规范体系而言,与当前工程建设和快速变化的现实需要相比,一些标准规范滞后于建设实际,深度与广度尚显不足,需要我们尽快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在这方面,我们要博采众长,有重点地引进、消化一批国外的成熟规范。尤其是对当前急缺的安全类、环保类、高速公路改扩建、公路路面早期破损整治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关键技术,要加大引进力度。同时,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标准规范的制修订进程,以适应公路建设的新需要。
(五)加快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建设。
勘察设计企业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提供智力服务的企业,企业的根本资源是人力和智力资源。只有造就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才能保证我们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勘察设计企业的核心任务之一。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把加强人才培养,作为提升设计理念、提高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积极创造条件,为优秀人才出国培训和外出技术考察交流提供机会,鼓励他们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我们希望在公路交通领域能够涌现出更多的院士和实际大师,成为公路交通发展的科学技术带头人。要调整人才结构,注重中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和选拔。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氛围。广大青年勘察设计人员要继承老一辈测设工程师的优良传统,刻苦钻研,勤学苦练,扎实工作,精益求精,努力提高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技能。
同志们,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深深感到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就能赢得主动;转变理念,提高质量,我们就能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高品质的建设成果。只要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开创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上一篇:交通厅党组扩大会议的讲话
- 下一篇:交通局运输管理改革经验交流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