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创先争优项目责任制

时间:2022-07-17 01:43:00

导语:党建创先争优项目责任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建创先争优项目责任制

1.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标准: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维护稳定、带头弘扬正气。

2.扎实开展“城乡互联、村企共建、百村结对、万户帮扶”活动,针对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和不同岗位党员的特点,开展组织创优强村富民、服务便民、创业惠民活动和党员争先先锋岗、示范岗、师德标兵、岗位能手活动。

3.总结典型经验,做好申报评优工作。

4.培育宣传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致富带头人、优秀大学生村(居)官等先进典型。

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

1.建立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基层调研和学习考核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年内安排2个月以上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形成2篇重点调研报告,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调研15天以上,撰写1篇调研文章。

2.领导干部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和宣讲辅导,每年不少于1次。减少应酬,留足学习时间,完成全年12本书籍的阅读任务,至少做1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基层党员群众要养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习惯,每年完成6本书籍的阅读任务,至少做5000字的读书笔记。

3.充分利用中央、区、市、旗召开各类重大会议和“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采取举办专题报告会、形势政策教育、主题宣讲、专题讲座、各类讲坛论坛等学习方式,每年至少12场,调动干部群众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形成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

千名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和五联一包活动1.县级领导干部包镇联系嘎查村,实施两大战略,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迈进;指导基层工作,引领发展方向,承包经济发展项目,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引导广大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增强致富本领,力争年内全旗农牧民收入突破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

2.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帮助联系点党组织创新工作方式,增加基层党建活动的生机和活力。

3.开展社会矛盾化解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基层综治工作站建设,协助嘎查(村)、社区建立健全各项维稳制度和措施。

4.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构建民族团结、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

5.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养老保险全覆盖、进城农牧民社保全覆盖;向基层群众广泛深入宣传市委、政府关于社会保障“提标扩面”的优惠政策

万人评议机关作风整改整改活动自4月下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分为动员部署(5月10日以前)、查找问题(5月10日至6月10日)、制定整改措施(6月11日至7月1日)、整改落实(7月2日至8月16日)和总结提高(8月17日至9月30日)五个阶段进行。

党务公开

设立党务公开栏,召开党员大会和居民(职工)大会。召开民主听证会。设立党务公开网站。凡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都要在适当范围内公开;凡是本级党组织制定的,不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事项要主动予以公开;凡是党员、群众要求公开的事项,特别是那些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事项,经党组织研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四权四制”村治新模式按照地缘、血缘、居住情况等自然形成的条件,5至15户推选一名村(居)民代表,经过代表区域内村居民签字确认,制作村民代表证,刻制代表印章,健全党组织履行组织权、村民代表履行表决权、村委会履行实施权、村民履行监督权制度,畅通民意渠道,规范议事程序,落实村居民知情权、参与权,引领社会正义,弘扬时代新风,扩大基层民主。

党员激励关怀

1.结合“城乡互联、村企共建、百村结对、万户帮扶”活动,全面推行干部、党员岗位服务承诺和下基层帮扶承诺,并在单位和所联系的嘎查村社区公开,完善党员联系困难群众关爱弱势群体制度;完善民情恳谈制度,党员干部进村(社区)入户每年不少于4次;各镇党员领导干部每年不少于8次恳谈活动。

2.健全困难群众就业及生产扶助长效机制。每年组织困难群众免费参加1-2次由各镇或社区组织的就业培训班,帮助其掌握1门以上的业务技能。

3.完善党员政治关爱机制。全面推开党代会常任制和党代表任期制;推广公推直选基层党委书记经验。

4.推行全方位党员思想关爱机制。推行组织部长下基层约谈制度;办好12371党员咨询服务平台。

5.构建党员经济关爱普遍机制。建立党员关爱帮扶基金;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社区、村镇服务中心建立“爱心超市”。

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1.全旗各级党组织都要建立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促进学习规范化、长效化,促进学习成果转化。

2.旗党校、电教中心每年要推出一批党性教育、岗前培训、公务员技能素质培训方面的网络课程,实现党员网上学习;全旗各级党组织要借助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党员手机信息平台等信息化教育手段,提高党员学习的效果。

3.各级党组织每年组织不少于10%的党员干部开展体验式教学(体验国情、民情、市情)。科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时间应不少于不少于1个月,普通党员干部每年要撰写1篇调研报告,完成6本书籍的阅读任务,至少做10000字的读书笔记。

4.实行社区结对联系进城务工党组织和党员制度。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

5.充分利用《XX区干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系统》软件全面登记掌握党员干部培训学时、次数、内容等情况,推行“述学”、“评学”、“谈学”、“写学”、“考学”办法。

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工程

1.建立党员管理信息网。

2.建立伊金霍洛党建网站。

3.充分利用党建网站“网上党课”栏目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党员手机信息平台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活动。

4.充分整合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党员手机信息平台、媒体党建专栏、党建网站各类资源。

人才培育工程

1.从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的大学生中,通过考试、考核,招录到各镇和旗直机关工作。从优秀大中专毕业生中“聘”、从机关干部中“派”、多渠道选拔嘎查村、社区基层干部。

2.每年力争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重要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成绩显著的自治区级优秀人才和市级拔尖专业技术人才。

3.结合全市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和技能就业计划,实施百名新技师、千名高级工、万名新型产业工人培育工程。

4.选派规模以上优秀年轻企业高管到国(境)外培训、中层经营管理人才国内培训,企业内训经营管理人才不少于800名。

5.逐级建立乡土人才档案。推荐选拔各项条件优秀的乡土人才担任嘎查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构建城乡统筹党建工作格局

1.树立城乡统筹的党建工作新观念,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认识,转变城乡分割的思维模式。

2.全面开展“城乡互联、村企共建、百村结对、万户帮扶”活动,举全旗之力构建互联共建机制,实现城乡资源的流动共享。全面整合党建领导和工作力量,形成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建立健全务实高效督查指导制度,定期检查落实。

3.探索城乡统筹的组织设置新模式;探索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嘎查村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建立覆盖广泛的城乡基层组织体系。推广村村联建、村居联建、村企联建、村企共建党组织等模式,建立功能互补的城乡基层组织体系。

4.开辟城乡统筹的人才选拔任用新通道。拓宽农村牧区基层干部来源,加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推进大学生村官选聘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嘎查村工作。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选拔主动承担工作任务、深入基层投入艰苦复杂环境磨炼的优秀年轻干部。

构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格局

1.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2010年底基本完成嘎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建设任务。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建立嘎查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按照“三有一化”的要求,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构建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格局

2.落实党委书记抓党组织书记责任制,推行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在全旗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上,各镇党委书记向旗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作专项述职,接受评议。

3.建立和落实嘎查村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双向述评”制度。

4.上级党组织要跟踪督查述职整改意见落实情况。一年内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督查不少于两次,把党组织书记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干部实绩考核的内容之一,予以一定的分值。

2010年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

1.在现场会上表彰一批基层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并在各级媒体上进行宣传报道。旗委组织部各基层党委

2.确定一批典型事迹材料,向市委组织部推荐。

旗委常委会研究党建工作制度旗委常委会每季度要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党建工作,旗委常委会要向全委会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

党建工作纳入实绩考核

党建工作纳入实绩考核,将基层党建工作细化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项目,逐项分解量化,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分类确定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限。

党建工作责任制度各基层党委(党组)书记是本地区、本部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具体指导基层党建工作。

关心和支持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制度关心和支持基层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制度。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定期与党务工作者谈心。坚持在高校、党校定期培训党务工作者,推行新任党务工作者上岗培训,每3年安排基层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到旗级以上党校轮训一遍。

基层党建经费保障

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所需经费和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列入本级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