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组织拓展建设讲话

时间:2022-04-08 03:58:00

导语:农村基层组织拓展建设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组织拓展建设讲话

同志们:

目前,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村级党组织内部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党员管理滞后,与形势发展的需要还不相适应;农村党的工作面不够宽,不适应城镇化大战略的需要等等。这就要求农村党组织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不断调整和完善村级党组织内部体制,使农村党建向经济领域渗透

随着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经济格局的调整,党组织要对不同的经济组织产生积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就必须调整和完善内部体制和结构。

1、按照服务功能和党员特长灵活设置党小组。

党小组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党组织及广大党员作用的发挥有着直接影响。从去年开始,*县按照农村工作需要与党员特长相结合,党员自愿选择与组织指定相结合等方式,灵活设置党小组。如在葛牌镇白家坪村指导试点,积极探索在产业协会中发展党组织。从而在全村形成了党小组、产业协会“双轮齐驱”、“党员联动”共同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格局。在探索党建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创出了一条新路子。

2、“以村带企”,建立党组织,形成新的农村公共经济形式。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作为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和实力标志的镇办、村办企业的大量改制、转制,农村经济的形式和发展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级基层党组织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代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和把握农村经济的趋势,真正把“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付诸于农村基层经济建设工作的实践。*县大寨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村企联合建立党总支,有效地实践了党组织对企业的引导、督促作用和村企组织协调运作、共同发挥作用,同时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工作的控制力。

3、“高位嫁接”,建立村级党组织全方位、开放型管理机制。

农村党员外出经商、务工、创业,从表面上看,好像存在着“四难”现象,即:党员外流难集中,组织活动难开展,组织管理难进行,党员作用难发挥。其实不然,不能把党员外出单纯看成是市场行为或个人的事情,不能只要求外出党员的组织关系不断,思想汇报不放松,党费交纳不拖欠,不能就管理抓管理,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用党员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创业的效果衡量其先进性。这样党员管理才能具有生命力,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实践证明,从激活外出党员创业和带领群众创业的能力入手,通过给党员颁发《流动党员活动证》和《流动党员双向联系卡》,鼓励党员带领村民特别是年青村民外出发展,高位嫁接到发达地区和处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镇地区,建立村级党组织全方位、开放型管理机制。这一新机制的建立,对于目前实现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好”目标,无疑是一个有效的好办法。一方面开拓了视野,提高了政治思想和致富能力,特别是充分发挥所在地党组织的孵化器作用,使一批优秀的农村青年得到培养提高,成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这样,在他们返乡后,既带回了先进思想,也带回了先进技术和工作能力,不仅增添了党组织力量,而且为村级组织储备了后备干部人才。另一方面,流动党员、群众外出发展,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党员、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最终实现了村级组织“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反映好”的良好局面。

二、积极创建社区党组织,适应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

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党员进入城镇。因此,加强社区党建成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带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一着。*县首先在县城建立了五个社区组织,将党支部建在社区,统管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和区内规模较小的私营和民营学校、医院的党建工作,为区内农村流动党员建了个“新家”。在创建中,按照“组织关系早接转,社区党组织早设置,流动党员作用早发挥”的原则,一方面通过给社区流动党员颁发《活动证》、《双向联系卡》等,激励督促流动党员“时刻不忘党员身份,以诚做人,以信从商,依法行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引导流动人口特别是年青人,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并积极靠拢党组织。同时,通过社区党建联席会、社会党建协调会和社区党员联络组等组织形式,将居住在同一社区内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联系起来,形成以乡镇党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条块”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共搞、工作共担、精神文明共创、社会事务共管、社会稳定共保的社区党组织的之间横向网络,真正解决好党员流动性大带来的管理难、发展难、预备转正难、交党费难、处理违纪党员难的问题,使处于游离状态的零散党员具有归属感、依靠感、发展感。

三、努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

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县区域经济发展中,已不仅仅是半壁河山,而是县域经济的主力军。因此,我们力争做到消灭盲点,占领阵地。即非公有制企业建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

1、积极探索私营企业党组织的管理模式,形成统一有序的分级管理体系。

私营企业党组织在管理模式上可不拘一格。但是,要防止和克服无组织管理和多头管理两种现象。因此,必须采取条块结合、灵活多样的方法,坚持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便于管理的原则进行组建,形成统一有序的分级管理体系。即:一是可依托行业建立党组织。如在各地的私营企业协会、商会等成立党委,由其负责督促本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的组织。二是可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企业所在的乡镇、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党(工)委负责督促、协调本辖区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三是按照行政管理权限,由本地工商、税务部门党委(组),负责督促其成立党组织。总之,不管采取什么管理形式,都要有利于非公制企业成立党组织。

2、努力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占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阵地。

对规模大、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企业,应采取独立式组建。如:*立新印务有限公司,职工人数在200多人,而且人员相对稳定,党员人数多,则单独建立了党支部;对部分无党员或党员数量少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采取挂靠式并实行指导员制度。另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并不是一件单纯的党内工作,党的工作还要主动走出去。为了切实加强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政治指导,扩大党员在群众中的影响,尤其是加强那些无党员或仅有个别党员且一时又建不起来支部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县机关工委针对工业园区内的这类企业,采取让其挂靠到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党支部,并由园区党支部选派指导员、联络员,进驻挂靠企业进行党建指导和联络的方式。

3、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班子建设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影响力、战斗力。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是否有地位,能否赢得业主的尊重,在职工群众中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党组织的负责人是否精明、能干,有能力。因此,私营企业党组织的书记应当是复合型人才,既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又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并熟悉党务工作;既要有胜任本职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又要有一定的文化和理论水平。

4、积极探索组建工作方式,增强工作的号召力和说服力。

在工作指导上要讲求方法。一是要转变观念,树立为非有制企业服务的意识,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统一起来。二是要改变方法,改变过去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探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的新方法。三是要改进作风,树立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增强办事的时间观念,提高工作效率,使党组织开展活动以分散、小型、业余为主,尽量不占或少占企业的有效劳动时间。此外,还要注意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工作的号召力和说服力。

总之,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必须在创新中拓宽领域,在创新中稳步推进,在创新中规范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好”的目标,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